混合动力车用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6630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车用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在混合动力车上使用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0002]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即采用传统的内燃机(柴油机或汽油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有的发动机经过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燃料等。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其节能、低排放等特点成为汽车领域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
[0003]为了适应这种趋势,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776176A,就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AT),在变速器壳体内并排安装有两个轴系、三个正齿轮组、三行星齿轮组和若干个换挡单元,其中,一个轴系位于动力输入侧,包括用于输入动力的第一轴,另一个轴系位于动力输出侧,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轴;变速器壳体内安装有一个电机,电机的转子与第一轴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电机的定子安装于壳体上;在发动机飞轮与电机之间设有一个离合器,离合器的外毂与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离合器的内毂与发动机飞轮固定连接。
[0004]但普通离合器的轴向尺寸偏大,从而需要更大的壳体来容纳它,这在整车装配时会占用更大的空间。
[0005]业界一直试图在这方面做出改进,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937149A就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其包括内毂和连接盘焊接组件以及外毂,内毂和连接盘焊接组件内侧设有摩擦片组,齿轮的压力油腔内设有活塞,摩擦片组中钢片为内片,摩擦片为外片,摩擦片组一侧的摩擦片直接与内毂和连接盘焊接组件相连,内毂和连接盘焊接组件与摩擦片组一起传递扭矩,摩擦片组另一侧的摩擦片外设有调整钢片。其通过合理选取调整钢片的厚度来调整活塞的行程,取消调整卡簧和摩擦片组中的一片钢片,来减小离合器的轴向尺寸,但其受特定结构的限制,影响其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其离合器拥有更小的轴向尺寸,占用空间小,因而更适合在混合动力车上使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变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主输入轴、离合器、电机和内毂输入轴;所述主输入轴与所述内毂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离合器包括内毂、外毂和安装于两者之间的摩擦片组件,以及活塞、回位弹簧和平衡活塞;所述外毂与转子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内毂与所述内毂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子输入轴与所述活塞的相应表面之间形成压力油腔;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安装于转子保持架上,所述转子保持架连接所述转子输入轴,所述转子输入轴套设并键连接在所述主输入轴上;所述活塞的外周部分为平盘形的工作部,所述工作部与所述摩擦片组件的工作面位置相应,所述活塞的内周部分套设在所述转子输入轴的轴套部上,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内周部分之间设有桶形部,所述桶形部环绕所述轴套部形成一个腔室,所述回位弹簧和所述平衡活塞安装在所述腔室内,所述活塞的内周部分轴向伸入所述内毂围成的空间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转子输入轴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凸圈,所述凸圈伸入所述凹槽内并密封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子输入轴的轴套部与所述转子输入轴的其它部分分体设置并焊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毂与所述内毂输入轴焊接。
[0011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I)由于活塞的外周部分为平盘形的工作部,内周部分套设在一个动力传递件的轴套部上,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内周部分之间设有桶形部,所述活塞的桶形部轴向伸入所述内毂围成的空间内,因此,活塞、内毂、外毂以及摩擦片组件在轴向上就会形成重叠部分,伸入的越多,重叠的越多,轴向尺寸就会越短。这种结构充分利用离合器径向上的空间,换得较小的轴向尺寸,通用性好,更适合在混合动力车的自动变速器上使用。
[0013]2)由于活塞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动力传递件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凸圈,凸圈伸入凹槽内并密封连接,其深度与活塞行程相应,便于形成压力油腔。
[0014]3)转子输入轴分体设置并焊接、内毂与内毂输入轴分体设置并焊接,是便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16]其中:
[0017]O-壳体;1-离合器;11-活塞;12-连接盘;13-轴套;14-回位弹簧;15-平衡活塞;16-外毂;17-摩擦片组件;18-内毂;2-内毂输入轴;3-主输入轴;31-油道;41-转子保持架;42-转子;43-定子;A-压力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9]如图1所不,一种自动变速器,壳体O内安装有主输入轴3、离合器1、电机和内毂输入轴2。主输入轴3与内毂输入轴2同轴设置;主输入轴3用于将动力引入变速器内部,内毂输入轴2与发动机飞轮连接。
[0020]离合器I包括内毂18、外毂16和安装于两者之间的摩擦片组件17,以及活塞11、回位弹簧14和平衡活塞15。外毂16与转子输入轴固定连接,内毂18与内毂输入轴2焊接在一起。摩擦片组件17具有公知的结构,由钢片和摩擦片组成,钢片随外毂16—起转动,摩擦片随内毂18—起转动,当两者被挤压在一起时,靠摩擦力实现内毂18与外毂16之间的扭矩传递。
[0021 ]电机包括定子43和转子42,定子43安装在壳体O上,转子42安装于转子保持架41上,转子保持架41与转子输入轴连接,转子输入轴套设并键连接在主输入轴3上。转子输入轴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重要的零件,在本实施例中,它被分成了两体,一部分叫连接盘12,一部分叫轴套13,两者焊接在一起,这样的结构主要是便于加工制造。
[0022]转子输入轴与活塞11的相应表面之间形成压力油腔A,为了向压力油腔A中通入液压油,主输入轴3上设置油道31,轴套13也会设置油道(图中未示出),复位弹簧14的弹力使活塞11复位。
[0023]活塞11是从功能上命名的,但其形状与普通的油缸活塞有很大的不同,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核心集中于此。
[0024]活塞11的外周部分为平盘形的工作部,该工作部与摩擦片组件17的工作面位置相应,也就是说,活塞11的工作部与摩擦片组件轴向排列,由于活塞11的工作部是平盘形的,因而具有较小的轴向尺寸。
[0025]活塞11的内周部分套设在转子输入轴上(具体的说是套设于轴套13上),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内周部分之间设有桶形部,所述桶形部环绕轴套13形成一个腔室,活塞11的内周部分轴向伸入内毂18围成的空间内。这样,活塞11、内毂18、外毂16以及摩擦片组件17在轴向上就会形成重叠部分,伸入的越多,重叠的越多,轴向尺寸就会越短。这种结构充分利用离合器径向上的空间,换得较小的轴向尺寸,通用性好,更适合在混合动力车的自动变速器上使用。所述腔室用于安装回位弹簧14和平衡活塞15,该结构是公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0026]活塞11的一个端面上还设有环形凹槽,转子输入轴(具体的说是连接盘12)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凸圈,所述凸圈伸入所述凹槽内并密封连接,以形成压力油腔A。
[0027]使用上述离合器,该变速器有以下动力传递路线:
[0028]离合器闭合时,发动机可以单独提供动力,发动机与电机也可以共同提供动力。
[0029]D发动机飞轮—内毂输入轴2—内毂18—摩擦片组件17—外毂16—转子输入轴—主输入轴3。
[0030]2)电机转子42—转子输入轴—主输入轴3。
[0031 ]离合器断开时,电机可以单独提供动力,即:电机转子42—转子输入轴4主输入轴3。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变速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主输入轴、离合器、电机和内毂输入轴;所述主输入轴与所述内毂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离合器包括内毂、外毂和安装于两者之间的摩擦片组件,以及活塞、回位弹簧和平衡活塞;所述外毂与转子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内毂与所述内毂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子输入轴与所述活塞的相应表面之间形成压力油腔; 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安装于转子保持架上,所述转子保持架连接所述转子输入轴,所述转子输入轴套设并键连接在所述主输入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部分为平盘形的工作部,所述工作部与所述摩擦片组件的工作面位置相应,所述活塞的内周部分套设在所述转子输入轴的轴套部上,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内周部分之间设有桶形部,所述桶形部环绕所述轴套部形成一个腔室,所述回位弹簧和所述平衡活塞安装在所述腔室内,所述活塞的内周部分轴向伸入所述内毂围成的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转子输入轴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凸圈,所述凸圈伸入所述凹槽内并密封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输入轴的轴套部与所述转子输入轴的其它部分分体设置并焊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毂与所述内毂输入轴焊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壳体内安装有主输入轴、离合器、电机和内毂输入轴;所述离合器包括内毂、外毂和安装于两者之间的摩擦片组件,所述外毂与转子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内毂与所述内毂输入轴固定连接;离合器活塞的外周部分为平盘形的工作部,所述工作部与所述摩擦片组件的工作面位置相应,所述活塞的内周部分套设在所述转子输入轴的轴套部上,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内周部分之间设有桶形部,所述桶形部环绕所述轴套部形成一个腔室,所述活塞的内周部分轴向伸入所述内毂围成的空间内。该自动变速器充分利用离合器径向上的空间,换得较小的轴向尺寸,通用性好,更适合在混合动力车的自动变速器上使用。
【IPC分类】F16D25/0638
【公开号】CN205278150
【申请号】CN201521131260
【发明人】魏文书, 庄琪, 李娟娟, 刘启家
【申请人】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