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777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包括机壳本体和机壳外壳,特点是机壳本体的外圆周面的两端处设置有第一退刀槽和第二退刀槽,第一退刀槽与第二退刀槽之间设置有双螺旋槽,即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螺旋头与第二螺旋槽的螺旋头附近分别设置有进出接头,机壳外壳固定套接在机壳本体上,进出接头固定连接在机壳外壳上且与第二退刀槽相连通,进出接头的旁边设置有阻隔块,阻隔块固定设置在第二退刀槽中且与第二退刀槽无间隙配合;优点是由于采用了双螺旋槽,使得冷却液从第一螺旋槽的起始端进入机壳本体后到另一端的第二螺旋槽返回,回到第二螺旋槽的起始端,使得电机的冷却效果均匀,保证了电机的可靠运行,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一般电机在带负载运行时都会发热,特别是当电机定子绕组设计的电流密度高时,电机的发热量会很大,如不采取外加冷却的方式,电机发出的热量会使定子绕组的绝缘老化,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目前,通常电机的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风扇强制冷却和液体冷却等,而在一些特殊电机中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对于全电动大巴电机来说,电机需要装在轮毂内,行业内通常的做法是自然冷却,这会在电机设计时对定子的电流密度设置的较低,但是这样会增加电机的用铜量和电机的体积,从而增加电机的成本,也有的在机壳的内部加工一个螺旋槽,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但是这种冷却方式会导致电机一端冷却效果好另一端冷却效果差,冷却不均匀,影响电机的可靠运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均匀,保证电机可靠运行的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包括机壳本体和机壳外壳,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外圆周面的两端处设置有第一退刀槽和第二退刀槽,所述的第一退刀槽与所述的第二退刀槽之间设置有双螺旋槽,即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所述的第一螺旋槽和所述的第二螺旋槽的螺旋头位于同一端,所述的第一螺旋槽的螺旋头与所述的第二螺旋槽的螺旋头附近分别设置有进出接头,所述的机壳外壳固定套接在所述的机壳本体上且覆盖住所述的第一退刀槽、第二退刀槽和双螺旋槽,所述的进出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机壳外壳上且与所述的第二退刀槽相连通,所述的进出接头的旁边设置有阻隔块,所述的阻隔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退刀槽中且与所述的第二退刀槽无间隙配合。
[0005]所述的机壳外壳焊接在所述的机壳本体上且与所述的机壳本体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0006]所述的第一螺旋槽与所述的第二螺旋槽的槽型相同。
[0007]两个所述的进出接头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的阻隔块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0008]所述的阻隔块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的第二退刀槽的径向截面的形状相同。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双螺旋槽,使得冷却液从第一螺旋槽的起始端进入机壳本体后到另一端的第二螺旋槽返回,回到第二螺旋槽的起始端,使得电机的冷却效果均匀,避免电机一端冷却效果差另一端冷却效果好的缺陷,保证了电机的可靠运行,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此外,由于进出接头的旁边设置有阻隔块,使得整个机壳本体的冷却充分。【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如图所不,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包括机壳本体I和机壳外壳2,机壳本体I的外圆周面的两端处设置有第一退刀槽11和第二退刀槽12,第一退刀槽11与第二退刀槽12之间设置有槽型相同的双螺旋槽,即第一螺旋槽13和第二螺旋槽14,第一螺旋槽13和第二螺旋槽14的螺旋头位于同一端,第一螺旋槽13的螺旋头与第二螺旋槽14的螺旋头附近分别设置有进出接头3,两个进出接头3沿机壳本体I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机壳外壳2套在机壳本体I上且与机壳本体I焊接固定,机壳外壳2覆盖住第一退刀槽11、第二退刀槽12和双螺旋槽,进出接头3焊接在机壳外壳2上且与第二退刀槽12相连通,进出接头3的旁边设置有阻隔块4,阻隔块4固定设置在第二退刀槽12中且与第二退刀槽12无间隙配合,阻隔块4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与第二退刀槽12的径向截面的形状相同,两个阻隔块4沿机壳本体I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0014]上述实施例中,机壳外壳2可与机壳本体I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包括机壳本体和机壳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外圆周面的两端处设置有第一退刀槽和第二退刀槽,所述的第一退刀槽与所述的第二退刀槽之间设置有双螺旋槽,即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所述的第一螺旋槽和所述的第二螺旋槽的螺旋头位于同一端,所述的第一螺旋槽的螺旋头与所述的第二螺旋槽的螺旋头附近分别设置有进出接头,所述的机壳外壳固定套接在所述的机壳本体上且覆盖住所述的第一退刀槽、第二退刀槽和双螺旋槽,所述的进出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机壳外壳上且与所述的第二退刀槽相连通,所述的进出接头的旁边设置有阻隔块,所述的阻隔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退刀槽中且与所述的第二退刀槽无间隙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外壳焊接在所述的机壳本体上且与所述的机壳本体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旋槽与所述的第二螺旋槽的槽型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进出接头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的阻隔块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机壳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块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的第二退刀槽的径向截面的形状相同。
【文档编号】H02K5/20GK203481979SQ20132058216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必生, 梁才麟, 宋立斌 申请人:宁波安信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