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087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包括转轴、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机壳和端盖,它还包括叶轮,在轴承和轴承室底壁之间、转轴上嵌套安装叶轮,在轴承室底壁开设有第一进油孔,在轴承室下方、端盖内侧底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把第二进油孔和第一进油孔连通,在转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的端部与至少一个轴承室连通,在转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径向开设有若干出油孔,出油孔与第二油道连通,在机壳的空腔里灌装有部分冷却油,该结构简单,实现对线圈绕组、定子铁芯、磁钢和转子铁芯等组件的直接冷却,冷却效果好,可靠性高,提高电机零件的使用寿命、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电机采用水冷的冷却方式,即在机壳上设置冷却水道以及与冷却水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流经过机壳内部的冷却水道带走机壳的热量。但是这种电机冷却方式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机壳本身是不发热的,电机的热量主要由定子组件的线圈绕组、转子组件的磁钢、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发热产生的,线圈绕组和磁钢的发热量占电机发热量的90%以上。而线圈绕组和磁钢产生的热量由于距离和绝缘介质的原因,不容易传递到机壳被水流带走,从而导致了电机冷却效果不好;2)现有的电机轴承的冷却仅仅依靠自然散热,也使得轴承的寿命得不到保证;3)保证密封需要的油封亦未被强制润滑,寿命也得不到保证、使用的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该结构简单,实现对线圈绕组、定子铁芯、磁钢和转子铁芯等组件的直接冷却,冷却效果好,可靠性高,提高电机零件的使用寿命、成本低。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包括转轴、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机壳和端盖,转子组件安装在转轴上,定子组件嵌套在转子组件外面,机壳中间开设有空腔,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安装在机壳的空腔里面,端盖安装在机壳的端部,端盖中间往内侧伸出有轴承室,在轴承室里面安装有轴承,转轴支承在两端盖的轴承上,它还包括叶轮,在轴承和轴承室底壁之间、转轴上嵌套安装叶轮,在轴承室底壁开设有第一进油孔,在轴承室下方、端盖内侧底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把第二进油孔和第一进油孔连通,在转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的端部与至少一个轴承室连通,在转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径向开设有若干出油孔,出油孔与第二油道连通,在机壳的空腔里灌装有部分冷却油。
[0006]上述所述的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安装在转子铁芯端部的转子端板,在转子端板上开设有与出油孔连通的端板通孔。
[0007]上述所述的端盖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中间分别设置有前轴承室和后轴承室,在前轴承室和后轴承室里面分别安装有前轴承和后轴承,叶轮设置在后端盖的后轴承室里面,第二油道的端部与后端盖的后轴承室连通。
[0008]上述所述的前端盖的前轴承外侧、转轴上嵌套安装有油封,在前轴承和油封之间、转轴上沿径向方向上开设有出油孔,出油孔与第二油道连通。
[0009]上述所述的前轴承室内壁开设有出油通孔,出油通孔倾斜于前轴承室的竖直中心线。[0010]上述所述的端盖上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通过螺栓密封起来。
[0011]上述所述的机壳上开设有冷却水道。
[0012]上述所述的第一进油孔位于后轴承室的水平中心线下方,第二进油孔高于后端盖的内壁底部。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I)在轴承和轴承室底壁之间、转轴上嵌套安装叶轮,在轴承室底壁开设有第一进油孔,在轴承室下方、端盖内侧底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把第二进油孔和第一进油孔连通,在转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的端部与至少一个轴承室连通,在转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径向开设有若干出油孔,出油孔与第二油道连通,在机壳的空腔里灌装有部分冷却油,当转轴转动时带动叶轮转动,通过叶轮产生负压,将在机壳空腔底部的冷却油通过第二进油孔、第一油道和第一进油孔吸到轴承室里面,在轴承室里面的冷却油从转轴端部流入第二油道,由于转轴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冷却油会通过出油孔沿周向洒向定子铁芯、线圈绕组、磁钢和转子铁芯等组件,达到直接冷却的目的,冷却效果好;2)在转子端板上开设有与出油孔连通的端板通孔,冷却油经过出油孔流经端板通孔,再有端板通孔沿周向洒向定子铁芯等组件,可以确保冷却油能均匀地洒向定子铁芯、线圈绕组、磁钢和转子铁芯等组件,确保其冷却效果,均匀的冷却,可靠性高;3)在前轴承和油封之间、转轴上沿径向方向上开设有出油孔,出油孔与第二油道连通,通过从出油孔晒出的冷却油能实现对油封的持续润滑,延长油封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4)前轴承室内壁开设有出油通孔,流到前轴承室的冷却油经出油通孔再流回电机的空腔底部,实现整个电机内部油冷的循环,成本低、冷却效果好,出油通孔倾斜于前轴承室的竖直中心线,可以使少部分冷却油存储在前轴承室里面对轴承的直接冷却,从而提高轴承等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5)端盖上开设有注油孔,根据电机的型号大小,便于向电机的空腔里面添加冷却油;6)机壳上开设有冷却水道,冷却油的热量通过机壳冷却水道的冷却水带走,该结构简单、能实现电机的有效冷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的分解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的俯视图;
[0017]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0018]图5是图4中B-B局部放大图;
[0019]图6是图4中C-C局部放大图;
[0020]图7是图4中D-D局部放大图;
[0021]图8是本实用新型前端盖的立体图;
[0022]图9是本实用新型前端盖的右视图;
[0023]图10是图9中E-E剖视图;
[0024]图11是本实用新型后端盖的立体图;
[0025]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转子端板的立体图;
[0026]图13是本实用新型转轴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8]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包括转轴1、转子组件2、定子组件3、机壳4和端盖5,转子组件2安装在转轴I上,定子组件3嵌套在转子组件2外面,机壳4中间开设有空腔41,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3安装在机壳4的空腔41里面,端盖5安装在机壳4的端部,端盖5中间往内侧伸出有轴承室51,在轴承室51里面安装有轴承6,转轴I支承在两端盖5的轴承6上,它还包括叶轮7,在轴承6和轴承室51底壁之间、转轴I上嵌套安装叶轮7,在轴承室51底壁开设有第一进油孔510,在轴承室51下方、端盖5内侧底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52,端盖5上开设有第一油道53,第一油道53把第二进油孔52和第一进油孔510连通,在转轴I上沿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二油道11,第二油道11的端部与至少一个轴承室51连通,在转轴I上沿轴向方向上径向开设有若干出油孔12,出油孔12与第二油道11连通,在机壳4的空腔41里灌装有部分冷却油。
[0029]转子组件2包括转子铁芯21和安装在转子铁芯21端部的转子端板22,在转子端板22上开设有与出油孔12连通的端板通孔220。
[0030]端盖5包括前端盖54和后端盖55,前端盖54和后端盖55中间分别设置有前轴承室511和后轴承室512,在前轴承室511和后轴承室512里面分别安装有前轴承61和后轴承62,叶轮7设置在后端盖55的后轴承室512里面,第二油道11的端部与后端盖55的后轴承室512连通。
[0031]在前端盖54的前轴承61外侧、转轴I上嵌套安装有油封8,在前轴承61和油封8之间、转轴I上沿径向方向上开设有出油孔12,出油孔12与第二油道11连通。
[0032]在前轴承室511内壁开设有出油通孔5110,出油通孔5110倾斜于前轴承室511的竖直中心线Al。
[0033]端盖5上开设有注油孔56,注油孔56通过螺栓9密封起来。
[0034]机壳4上开设有冷却水道42。
[0035]第一进油孔510位于后轴承室512的水平中心线A2下方,第二进油孔52高于后端盖55的内壁底部。
[0036]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机壳4的空腔41里灌装有部分冷却油,当转轴I转动时带动叶轮7转动,通过叶轮7产生负压,将在机壳4空腔41底部的冷却油通过第二进油孔52、第一油道53和第一进油孔510吸到轴承室51里面,在轴承室51里面的冷却油从转轴I端部流入第二油道11,由于转轴I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冷却油会通过出油孔12沿周向洒向定子铁芯、线圈绕组、磁钢和转子铁芯等组件,达到直接冷却的目的,冷却效果好,可靠性高,提高电机零件的使用寿命、成本低。
【权利要求】
1.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包括转轴(I)、转子组件(2)、定子组件(3)、机壳(4)和端盖(5),转子组件(2)安装在转轴(I)上,定子组件(3)嵌套在转子组件(2)外面,机壳(4)中间开设有空腔(41),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3)安装在机壳(4)的空腔(41)里面,端盖(5)安装在机壳(4)的端部,端盖(5)中间往内侧伸出有轴承室(51),在轴承室(51)里面安装有轴承(6 ),转轴(I)支承在两端盖(5 )的轴承(6 )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叶轮(7 ),在轴承(6)和轴承室(51)底壁之间、转轴(I)上嵌套安装叶轮(7),在轴承室(51)底壁开设有第一进油孔(510),在轴承室(51)下方、端盖(5)内侧底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52),端盖(5)上开设有第一油道(53),第一油道(53)把第二进油孔(52)和第一进油孔(510)连通,在转轴(I)上沿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二油道(11 ),第二油道(11)的端部与至少一个轴承室(51)连通,在转轴(I)上沿轴向方向上径向开设有若干出油孔(12),出油孔(12)与第二油道(11)连通,在机壳(4)的空腔(41)里灌装有部分冷却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组件(2)包括转子铁芯(21)和安装在转子铁芯(21)端部的转子端板(22 ),在转子端板(22 )上开设有与出油孔(12)连通的端板通孔(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5)包括前端盖(54)和后端盖(55),前端盖(54)和后端盖(55)中间分别设置有前轴承室(511)和后轴承室(512),在前轴承室(511)和后轴承室(512)里面分别安装有前轴承(61)和后轴承(62),叶轮(7)设置在后端盖(55)的后轴承室(512)里面,第二油道(11)的端部与后端盖(55)的后轴承室(5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端盖(54)的前轴承(61)外侧、转轴(I)上嵌套安装有油封(8),在前轴承(61)和油封(8)之间、转轴(I)上沿径向方向上开设有出油孔(12),出油孔(12)与第二油道(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轴承室(511)内壁开设有出油通孔(5110),出油通孔(5110)倾斜于前轴承室(511)的竖直中心线(Al)。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端盖(5)上开设有注油孔(56),注油孔(56)通过螺栓(9)密封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壳(4)上开设有冷却水道(4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部油冷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油孔(510)位于后轴承室(512)的水平中心线(A2)下方,第二进油孔(52)高于后端盖(55)的内壁底部。
【文档编号】H02K5/16GK203554162SQ20132068132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阮海亮, 张申, 刘智勇 申请人: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