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电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531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风力发电机电磁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其包括依次相互包覆的矩形截面的铜导体、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F-46树脂层以及云母带层,该铜导体的宽度为9.0毫米至11.0毫米,该铜导体的厚度为3.0毫米至3.5毫米,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采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缠绕而成,该F-46树脂层涂覆于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上,且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的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该云母带层的厚度为0.09毫米,且该云母带层的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该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具有耐电晕以及耐潮湿的优点,也不会因频繁弯折而开裂。
【专利说明】风力发电机电磁线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电磁线。

【背景技术】
[0002]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X 1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 1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由于风力资源是公认的廉价和环保资源,因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且加以利用,尤其是随着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之类的不可再生的并且被视为战略资源的锐减,各国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应用节奏日益加快。
[0003]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在发电机中,风力发电机电磁线作为制作芯子的核心部件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4]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包括一个铜导体、聚酯膜层和云母带绕包层。鉴于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野外环境(甚至海边),经常遭受风雨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耐高温、耐潮湿、耐盐雾以及耐电晕的要求较高。
[0005]例如,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采用聚酯膜绕包,在局部电压过高时,会形成电晕现象(闪耀蓝色荧光),并且会伴随生成臭氧以及电晕生热效应,高温效应最终导致聚酯膜碳化、绝缘老化、包线松散甚至短路的技术问题。
[0006]因此,研究一种耐电晕以及耐潮湿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容易激发电晕、渗透潮湿空气的缺陷,提供一种耐电晕以及耐潮湿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
[000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一种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依次相互包覆的矩形截面的铜导体、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F-46树脂层以及云母带层,该铜导体的宽度为9.0毫米至11.0毫米,该铜导体的厚度为3.0毫米至3.5毫米,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采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缠绕而成,该F-46树脂层涂覆于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上,且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的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该云母带层的厚度为0.09毫米,且该云母带层的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 %。F-46树脂为市售产品,可以从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购得。
[0010]较佳地,该风力发电机电磁线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该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采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缠绕而成,并且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该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和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的绕包方向相反并且相互交错。
[0011]较佳地,该铜导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线状槽,该些线状槽的宽度和深度均小于5微米,该些线状槽的走向沿着该铜导体的延伸方向。
[0012]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具有耐电晕以及耐潮湿的优点,也不会因频繁弯折而开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的主视图。
[0014]图2为图1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的叠包原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的主视图。
[0016]图4为图3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实施例1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1
[0018]铜导体:11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12
[0019]云母带层:13
[0020]实施例2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2
[0021]铜导体:21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2
[0022]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23云母带层: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4]实施例1
[0025]本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的结构如下:
[0026]请结合图1予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电磁线1,其包括依次相互包覆的矩形截面的铜导体11、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12、F-46树脂层以及云母带层13,该铜导体11的宽度为9.0毫米至11.0毫米,实际制作时可以将宽度设定为10毫米,该铜导体11的厚度为3.0毫米至3.5毫米,实际制作时可以将厚度设定为3.35毫米,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12采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缠绕而成,该F-46树脂层涂覆于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12上,且该云母带层的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 %,该云母带层13的厚度为0.09毫米,且该云母带层13的绕包重叠率为49%至 51%。
[0027]为了实现层与层之间的自锁,防止湿气渗透,在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12中,假设该聚酰亚胺薄膜宽度为图2中的标号a,相互间隔的两圈聚酰亚胺薄膜需要具有重叠距离,请参考图2中的标号b。
[0028]本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具有以下优点:
[0029]第一、具有耐电晕和耐潮湿的优点,由于采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缠绕并制作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12,并且将绕包重叠率控制为49%至51%,该风力发电机电磁线I具有耐电晕和耐潮湿的优点,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可以耐300°C高温。
[0030]第二、具有耐盐雾和防渗透的优点,通过相互间隔层之间的交叠自锁,能够防止湿气或盐雾渗透。
[0031]实施例2
[0032]本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的结构如下:
[0033]本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和实施例1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具有较多相似之处,例如具有铜导体21、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2和云母带层24,这些相似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与实施例1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不同,请同时结合图3予以理解,本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2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23,该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23采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缠绕而成,并且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实际制作时可以将绕包重叠率设定为50%,该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23和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2的绕包方向相反并且相互交错。
[0034]请同时结合图4予以理解,为了实现绕包薄膜不会松散、破损以及开脱的技术问题,此处首次提出在该铜导体21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线状槽,该些线状槽的宽度和深度均小于5微米,一般为2.5微米,该些线状槽的走向沿着该铜导体21的延伸方向。绕包薄膜上的粘胶会累积、填充并粘滞于该线状槽内,使得绕包薄膜和铜导体21形成牢固的整体,实现了绕包薄膜不会松散、破损以及开脱。实际生产时,不限于在该铜导体21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线状槽(又称刻痕槽或微型凹槽),换句话说微型凹槽不限于线状,矩形凹槽、圆形凹槽或六边形凹槽均可以使用。在以上各实施例中,F-46树脂层(采用聚全氟乙丙稀,薄膜厚度0.013毫米)涂覆于聚酰亚胺薄膜层表面,各图中均没有绘示。
[0035]本实施例的聚酰亚胺绕包铜导线的具有以下优点:
[0036]第一、具有高密封性的特点,鉴于绕包方向相反并且设置相互交错两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将本实施例的聚酰亚胺绕包铜导线弯曲和扭转后,浸入盐水中5分钟,然后使用1000V级绝缘电阻仪测试该铜导线,绝缘间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0ΜΩ,因此具有极高的密封性能。
[0037]第二、鉴于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2牢固地粘附于该铜导体21的表面,并且和线状槽形成握扣结构,成品线在绕盘时,排列整齐、不会松散、破损或开脱现象。
[003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相互包覆的矩形截面的铜导体、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F-46树脂层以及云母带层,该铜导体的宽度为9.0毫米至11.0毫米,该铜导体的厚度为3.0毫米至3.5毫米,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采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缠绕而成,该F-46树脂层涂覆于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上,且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的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该云母带层的厚度为0.09毫米,且该云母带层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其特征在于,该风力发电机电磁线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该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采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H-38型号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缠绕而成,并且绕包重叠率为49%至51%,该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和该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的绕包方向相反并且相互交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电磁线,其特征在于,该铜导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线状槽,该些线状槽的宽度和深度均小于5微米,该些线状槽的走向沿着该铜导体的延伸方向。
【文档编号】H02K3/04GK204010731SQ20142032308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刘明福, 宋安, 冯一兵, 张军 申请人: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