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452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力变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dc-dc变换器或逆变器等电力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搭载有动力驱动用高电压蓄电池、用于将高电压蓄电池的直流高电压输出电力变换成交流高电压输出来驱动马达的逆变器装置、以及将高电压蓄电池的直流高电压输出变换成直流低电压输出并向车辆的灯、收音机等低电压负载进行电力供给的dc-dc变换器装置等。

dc-dc变换器装置具备将直流高电压变换成交流高电压的高电压开关电路、将交流高电压变换成交流低电压的变压器、将交流低电压装换成直流低电压的低电压开关电路、使dc-dc变换器装置的向外部的噪声传导减小的滤波电路、以及生成开关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dc-dc变换器装置具有以下课题:从开关电路以及变压器泄漏的电磁噪声具有传播至滤波电路、控制电路并电磁耦合的可能性。

已知对电磁噪声的传播进行抑制的以下构造。

在金属制的框体设置用于将输出滤波器与具有开关元件的升压/高压电路部屏蔽开的屏蔽壁,在屏蔽壁的上表面紧固金属制的底板。记载了根据该构造,来自开关元件的放射噪声被屏蔽壁吸收,能够减小在输出滤波器叠加的电磁噪声。而且,示出了以下构造:设置屏蔽输出滤波器和开关元件的第一屏蔽壁,并且在底板设置将输出滤波器和输出端子以及汇流条分离的第二屏蔽壁。第二屏蔽壁配置于输出滤波器与输出端子之间,输出滤波器配置于第一屏蔽壁与第二屏蔽壁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9)。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990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仅对在金属制的框体形成的屏蔽壁和金属制的底板进行紧固的构造中,不能充分抑制经由屏蔽壁与底板的间隙而传播至输出滤波器的电磁噪声。另外,即使在底板设置了分离输出滤波器和输出端子以及汇流条的第二屏蔽壁,也由于输出滤波器配置于第一屏蔽壁与第二屏蔽壁之间,因此不能抑制经由第一屏蔽壁与底板的间隙而传播至输出滤波器的电磁噪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电力变换装置具备:放射噪声的有源电路部;输出侧的滤波电路部;框体,其具有分别收纳有源电路部和滤波电路部的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以及底板,其设置为至少覆盖第一空间,且与框体电连接,框体具有划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第一隔壁,底板配置为覆盖第一空间,而且具有沿着第一隔壁的第二隔壁,第二隔壁在第一空间内配置于滤波电路部与第一隔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案,电力变换装置具备:dc-dc变换器电路;输出侧的滤波电路部,其与dc-dc变换器电路连接;逆变器电路;金属制的框体,其收纳dc-dc变换器电路、滤波电路部以及逆变器电路;以及金属制的底板,其与金属制的框体电连接,框体具有:将滤波电路部从dc-dc变换器电路及逆变器电路屏蔽开的第一框体侧隔壁;以及配置在滤波电路部的周围的侧壁,框体具有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由第一框体侧隔壁和框体的侧壁划分,且收纳滤波电路部,底板配置为覆盖第一空间,而且具有第一底板侧壁,该第一底板侧壁沿着侧壁的内面而形成,且向滤波电路部侧伸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从噪声产生电路部向滤波电路部传播的噪声的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装置的主电路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a)是图2示出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b)是滤波器收纳部周边的立体图。

图4(a)、图4(b)是图2示出的第一隔壁的放大图,(a)是表示第一隔壁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b)是从x方向观察(a)的侧视图。

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从x方向观察图5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屏蔽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从x方向观察图7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3的剖视图。

图10是从x方向观察图9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4的剖视图。

图12是从x方向观察图11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5的剖视图。

图14是从x方向观察图13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6的剖视图。

图16是从x方向观察图15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实施方式7的剖视图。

图18是各实施例的电磁噪声减小效果的对比图。

图19是说明第一隔壁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一般,搭载于通过电动马达得到驱动动力的汽车(包括仅以马达作为驱动动力源的汽车、使用马达作为辅助性的驱动动力的汽车的任一个)的dc-dc变换器的最小基本结构为高电压开关电路·变压器·低电压侧整流电路·控制电路。一般,dc-dc变换器具有如下功能:接受用于驱动电动马达的几百v的直流高电压电源的供给,在高电压开关电路中,接受从控制电路供给的开关信号,而进行开关动作,并进行交流高电压化,通过变压器对交流高电压向交流低电压进行电压变换,然后,进行整流·直流化,向车辆辅助设备供给十几v的直流低电压电源。

控制电路是用于对直流-交流变换时的开关动作进行运算·控制的电路,是对应于上述两电源间的电力状态,或者根据来自外部的通信指令,计算且控制最佳的开关期间的电路。在搭载于汽车的进行电力变换的设备中,从安全的理由出发,高电压系电路和低电压系电路需要电绝缘。在框体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情况下,多将框体电位和车体做成同电位,作为低电压系的基准电位(所谓的框体接地=接地电位)。但是,从车载的条件出发,小型化·一体单元化要求强烈,基本情况为,高电压系电路和低电压系电路一同收纳于做成与车体同电位的框体内,构成一体型单元,实现电力变换功能。此外,作为dc-dc变换器的一般的电力变换特性,具有以下特性:高电压系电路的电压高,但电流相对小(~30a左右),低电压系电路的电压相对低,但电流大(~200a左右)。

在将这些高电压系电路和低电压系电路收纳于同一框体内的情况下,根据框体内配置的各个电路系的类似于上述的电力变换特性·相互位置关系及配置距离·框体及机架的配置状况等,产生以下现象:高电压系电路的电压依赖性噪声以及低电压系的电流依赖性噪声在其它电路系电磁耦合。其结果,产生作为dc-dc变换器的基本功能即电力变换功能的误动作、不符合噪声限制值(各国法律限制及客户要求规格)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当然需要检讨电路,但是需要追加屏蔽壳、导通强化零件作为新的解决噪声用构造零件,其结果,导致产品成本提高、体积·重量增加。

以下,参照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对同一构件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dc-dc变换器的电路结构)

对dc-dc变换器100进行说明。该dc-dc变换器100是进行从高电压电池向低电压电池的电力变换的装置,不限于单方向的变换,包括双方向的变换、即从直流高电压电源向直流低电压电源的变换、相反地从直流低电压电源向直流高电压电源的变换。图1是表示dc-dc变换器100的电路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示出的dc-dc变换器100具备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输出侧的滤波电路部130、在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之间设置的变压器tr、以及输入侧的滤波电路部140。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和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的开关控制通过在控制电路基板151(参照图3、5等)上构成的控制电路部进行。此外,电路形成在控制电路基板151的控制电路部未示于图1。

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具备连接成h桥型开关电路的由mosfet等形成的开关元件h1~h4、共振线圈lr、以及平滑电容器cin。平滑电容器cin配置于h桥型开关电路的输入侧,使向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输入的输入电流平滑。此外,在开关元件h1~h4的栅极端子连接有未图示的栅极电阻。

图1的用虚线围住的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设于对构成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的开关元件h1~h4进行h桥连接的配线电路基板上。另外,在该配线电路基板,装配除了作为开关元件h1~h4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平滑电容器cin、以及共振线圈lr外的其它电子零件,并且还设置它们的配线图案。

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具备由mosfet等形成的四个开关元件s1、s2、s3、s4、线圈lout、以及电容器cc及cout。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进行同步整流方式的整流,通过有源钳位方式实现突波吸收,实现电路零件的低耐压化,使装置小型化。此外,低电压整流电路部的结构无需与上述同步整流方式相同,也可以为二极管整流方式,既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有源钳位方式。

从外,在mosfets1~s4的栅极端子连接有未图示的栅极电阻。

输出侧的滤波电路部130具备电感器lf以及滤波电容器cf。

此外,输出侧的噪声滤波电路不限于类似于图1的电路结构。当然,可以使用多个元件实现。

就图1的用虚线围住的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而言,连接开关元件s1~s4的配线配置于电路基板上。另外,在该电路基板装配除了图1所示的电子零件中的线圈lout外的电子零件,并且还设置它们的配线图案。

电路形成在控制电路基板151的控制电路部(未图示)生成向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及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供给的开关信号,而且进行整个dc-dc变换器100的动作控制。

输入侧的滤波电路部140在高电压电源与平滑化电容器cin之间具备共模滤波器lcmn和电容器cy。由此,防止了共模噪声传导至高电压电源以及电池电缆。滤波电路部130基本上由线圈及电容器构成,但是也可以仅由电容器构成。此外,图1的电路并非表示元件个数,而是电路记号例。当然,也可以使用多个元件实现。另外,不一定需要输入侧的滤波电路部140,根据产品规格决定采用与否即可。

接下来,对dc-dc变换器100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

(dc-dc变换器的整体构造)

图2是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a)是图2示出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b)是滤波器收纳部周边的立体图。

此外,以下,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如图示。

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而言,作为电力变换装置,以dc-dc变换器100为例。

作为电力变换装置的dc-dc变换器100具备框体11以及利用紧固部件等固定机构(未图示)固定于框体11的壳盖14。图1示出的dc-dc变换器100的电路零件收纳于框体11内。框体11以及壳盖14例如由铝压铸件等金属形成。框体11与搭载dc-dc变换器100的汽车的车体或底盘电连接,接地电位成为与车辆车体同电位。

如图2所示,框体11在俯视视野中呈大致矩形形状,如图3(a)所示,具有底部11a、和与该底部11a大致垂直地形成的周侧壁11b,且形成为箱状。在框体11形成有与底部11a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一隔壁11c。第一隔壁11c与框体11一体成形。如图3(b)所示,第一隔壁11c在周侧壁11b的一个角部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与角部的周侧壁11b一同形成矩形形状的滤波器收纳部31。在滤波器收纳部31收纳有构成滤波电路部130的电感器lf和滤波电容器cf。另外,收纳有与滤波电路部130连接的未图示的输出端子。在该输出端子连接输出用的汇流条3,输出用的汇流条3从形成于周侧壁11b的开口41伸出到外部。

框体11的除了滤波器收纳部31以外的空间成为变换用电路部收纳部32。在变换用电路部收纳部32收纳有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10、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变压器tr、以及输入侧的滤波电路部140。在滤波电路部140设有未图示的输入端子,在该输入端子连接有输入用的直流汇流条2a、2b,直流汇流条2a、2b从形成于周侧壁11b的开口42伸出到外部。

此外,虽未图示,但是在汇流条3与开口41之间、以及直流汇流条2a、2b与开口42之间安装有未图示的屏蔽部件,做成了遮断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的构造。

如图3(a)、(b)所示,在框体11的周侧壁11b的内面形成有台阶部44。台阶部44形成于比配置在框体11内的零件的任一个都高的位置,在该台阶部44上载置有底板12。在底板12上配置有控制电路基板151。控制电路基板151利用紧固部件等固定于底板12。在控制电路基板151上配置有壳盖14。

虽未图示,但是开关元件h1~h4热结合于框体11的底部11a。虽未图示,但是框体11的底部11a热结合于具备冷却水等制冷剂的冷却流路的冷却流路结构部件,开关元件h1~h4经由框体11而被冷却流路结构部件冷却。对于构成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的开关元件s1、s2、s3、s4、变压器tr等其它发热部件,该冷却构造也是同样的。

滤波电路部130利用沿设置在第一隔壁11c的开口43插通的连接用的汇流条5而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电连接。如图2、图3(a)所示,在滤波器收纳部31内配置的电感器lf、即铁氧体磁芯的一端面以贴紧第一隔壁11c的状态配置,封闭开口43。因此,电磁噪声不会经由开口43而传播至滤波器收纳部31内。此外,如图3(a)所示,在控制电路基板151连接有弱电系的电源500。

(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

在图2的用虚线围住的区域设有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

图4(a)、(b)是图2所示的第一隔壁的放大图,图4(a)是表示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b)是从x方向观察图4(a)的侧视图。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图,图6是从x方向观察图5的侧视图。

如图3(b)及图4(a)、(b)所示,在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形成有凹部16。换言之,在上表面61,在凹部16分离地设有相对于凹部16向上方(z方向)突出的多个安装部61a。

底板12利用螺钉等紧固部件152(参照图4、图6)紧固固定于该安装部61a。底板12和第一隔壁11c利用紧固部件152紧固,从而电连接。滤波器收纳部31的上部被底板12覆盖。如图5所示,在底板12的上表面的与滤波器收纳部31对应的区域,利用紧固部件固定具有控制电路部的控制电路基板151。紧固部件将控制电路部的接地图案(未图示)与底板12连接。

在底板12与第一隔壁11c的紧固构造中,第一隔壁11c的凹部16形成第一隔壁11c与底板12的间隙。此外,在图4(a)中,省略底板12的图示,使紧固部件152与第一隔壁11c的安装部的关联明确。

如图5所示,在底板12,一体形成有沿第一隔壁11c的第二隔壁12b。在图3(b)中,第二隔壁12b由双点划线示出。第二隔壁12b在滤波器收纳部31内配置于第一隔壁11c与滤波电路部130之间,与第一隔壁11c存在稍微的间隙,并沿第一隔壁11c的全长而形成。第二隔壁12b从底板12的底面向框体11的底部11a伸出到第一隔壁11c的中间。第二隔壁12b的z方向、即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第一隔壁11c的z方向的长度短。第二隔壁12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需要至少比第一隔壁11c的凹部16的深度大。只要不妨碍滤波电路部130的结构部件的配置,优选使第二隔壁12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增大。

如上所述,图2所示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由第一隔壁11c及第二隔壁12b构成。

接下来,对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的作用进行说明。

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放射的电磁噪声被第一隔壁11c吸收。但是,电磁噪声的一部分从设置在第一隔壁11c的凹部16侵入滤波器收纳部31内。若电磁噪声传播到滤波电路部130进行电磁耦合,则存在滤波器性能降低的问题。电磁噪声依赖于成为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的间隙的宽度及长度的大小而衰减。在滤波器收纳部31和变换用电路部收纳部32仅被第一隔壁11c划分的情况下,成为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的间隙的长度仅为第一隔壁11c的厚度、换言之,仅为x方向或y方向的长度。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与第一隔壁11c相邻地形成有第二隔壁12b。在该构造中,成为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的间隙的长度表观上变长为第一隔壁11c和第二隔壁12b叠加的长度。因此,相比仅被第一隔壁11c划分的构造,能够增大电磁噪声的减小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框体11优选与车辆车体进行接地。

在此,也能够将第二隔壁12b在变换用电路部收纳部32内配置于第一隔壁11c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之间。但是,在将第二隔壁12b配置于比第一隔壁11c靠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侧的构造(以下,设为“对比构造”)中,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放射的电磁噪声直接被比第一隔壁11c靠跟前的第二隔壁12b吸收而传播至底板12。

电磁噪声在被比第一隔壁11c靠跟前的第二隔壁12b吸收,而被底板12吸收的情况下,经由底板12传播至设置在控制电路基板151的控制电路部等,因此,与经由第一隔壁11c从框体11落入接地的情况相比,与控制电路部等其它电路电磁耦合的可能性高。因此,在对比构造中,不能使在第一隔壁11c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之间配置的第二侧壁12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太大。也就是,不能使成为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的间隙的长度太长。

与之相对,在将第二隔壁12b配置于第一隔壁11c与滤波电路部130之间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不存在类似于对比构造的与其它电路的电磁耦合的可能性。因此,能够使成为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的间隙的长度足够长,能够增大电磁噪声的传播的减小效果。

此外,对在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形成凹部16的理由进行说明。

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与底板12面接触地紧固。因此,存在以下可能性: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碰撞,底板12和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相互抵接、摩擦,从而磨损,产生金属粉。因磨损而产生金属粉存在产生电路部的短路等问题的危险。

在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设置凹部16,从而第一隔壁11c的安装部61a的面积缩小,能够抑制因磨损而导致的金属粉的产生。因此,事先在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形成凹部16。

但是,若dc-dc变换器100设置于基本不受到震动、碰撞的环境下,则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做成在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不形成凹部16的构造。

如上所说明地,根据实施方式1的dc-dc变换器100,起到以下的效果。

(1)在设于金属制的框体11的第一隔壁11利用紧固部件152电气地及机械地固定有在金属制的底板12设置的第二隔壁12b。第二隔壁12b与第一隔壁11c存在稍微的间隙,沿第一隔壁11c横跨其全长而形成。因此,能够使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的长度变长,增大电磁噪声的减小效果。

(2)第二隔壁12b配置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与滤波电路部130之间。因此,向第二隔壁12b仅传播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放射的电磁噪声中的从作为第一隔壁11c与底板12的间隙的凹部16侵入的部分。因此,相比第二隔壁配置于比第一隔壁11c靠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侧的构造,被底板12吸收的电磁噪声的量少。也就是,基本不存在经由底板12而使其它电路受到的影响。因此,利用第二隔壁12b和第一隔壁11c,能够充分增大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的长度,得到大的电磁噪声减小效果。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2的剖视图,图8是从x方向观察图7的侧视图。图7、图8分别是对应于实施方式1的图5、图6的图。

实施方式2的dc-dc变换器100具备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a。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a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还具备第三隔壁12c。

即,实施方式2的底板12具有一体成形有第二隔壁12b和第三隔壁12c的构造。

第二隔壁12b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配置于第一隔壁11c与滤波电路部130之间。第三隔壁12c配置于第一隔壁11c与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之间。第三隔壁12c与第一隔壁11c存在稍微的间隙,沿第一隔壁11c的全长形成。第三隔壁12c向底板12的底面框体11的底部11a伸出到第一隔壁11c的中间。第三隔壁12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第二隔壁12b短。

实施方式2的其它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对应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2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a中,具有第一隔壁11c和第三隔壁12c,因此,该部分,使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比实施方式1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变长。

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电磁噪声的减小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当使第三隔壁12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大时,被底板12吸收的电磁噪声的量增大,因此,不能使该长度太大。因此,在图7所示的例中,使第三隔壁12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第二隔壁12b短。但是,若对其它电路的影响小,则能够使第三隔壁12c和第二隔壁12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另外,根据在滤波器收纳部31内收纳的滤波电路部130的布局的关系,也可以使第二隔壁12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第三隔壁12c短。

实施方式3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3的剖视图,图10是从x方向观察图9的侧视图。

实施方式3所示的dc-dc变换器100具备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b。

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b形成于框体11的周侧壁11b的内面和底板12的侧端面62的附近。

如图2、图3(b)所示,滤波器收纳部31在矩形形状的框体11的四个角部中的一处与隔壁11c的一个角部对位并紧固。在将底板12紧固于隔壁11c时,在框体11的上述周侧壁11b的内面与底板12的上述侧端面62之间,由于公差、安装时的差异而形成间隙17。

在底板12的与周侧壁11b对置的部位的底面一体成形有底板12的向底部11a伸出的第四隔壁12d。第四隔壁12d与框体11的周侧壁11b的内面存在稍微的间隙,沿周侧壁11b的内面横跨滤波器收纳部31内的全长形成。第四隔壁12d向框体11的底部11a伸出到周侧壁11b的高度的中间。

即,由框体11的周侧壁11b和底板12的第四隔壁12d形成了使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的长度增长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b。利用该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b,抑制经由间隙17传播到滤波电路部130的电磁噪声。

实施方式3的其它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对应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3的dc-dc变换器100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起到减小传播到滤波电路部130的电磁噪声的效果。实施方式3特别适于从框体11的周侧壁11b和底板12的侧端面62传播的电噪声大的情况。

实施方式4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4的剖视图,图12是从x方向观察图11的侧视图。

实施方式4的dc-dc变换器100具备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c。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c具有组合了实施方式2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a和实施方式3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b的构造。

即,底板12具有一体成形有第二隔壁12b、第三隔壁12c、以及第四隔壁12d的构造。

实施方式4的其它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对应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4具有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的效果,因此能够更增大电磁噪声的减小效果。

实施方式5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5的剖视图,图14是从x方向观察图13的侧视图。

实施方式5的dc-dc变换器100具备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d。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d具备在框体11一体成形的第一隔壁11c、第五隔壁11d、以及在底板12一体成形的第二隔壁12b、第四隔壁12d。

第五隔壁11d配置于第二隔壁12b与滤波电路部130之间。第五隔壁11d具有与第一隔壁11c同样的构造。即,在第五隔壁11d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16及安装部61a(参照图4(b))。底板12利用紧固部件152紧固于第五隔壁11d的安装部61a。

实施方式5的其它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对应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5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d为将实施方式4的第三隔壁12c置换成第五隔壁11d的构造。即,在实施方式4中,第三隔壁12c配置于比第一隔壁11c靠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侧,与之相对,在实施方式5中,第五隔壁11d配置于比第一隔壁11c靠滤波电路部130侧。而且,在实施方式4中,第三隔壁12c一体成形于底板12,与之相对,第五隔壁11d一体成形于框体11。因此,相比实施方式4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c,被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d吸收的电磁噪声与其它电路电磁耦合的可能性更小。随之,能够使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增长,因此,相比实施方式4,能够进一步增大电磁噪声的抑制效果。

实施方式6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的实施方式6的剖视图,图16是从x方向观察图15的侧视图。

实施方式6的dc-dc变换器100具备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e。

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e与实施方式1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类似。但是,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e与实施方式1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未形成凹部16。

如在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那样,第一隔壁11c的凹部16的形成是为了防止底板12和第二隔壁12b的上表面61在受到震动、碰撞时,相互抵接、摩擦,从而磨损,产生金属粉。但是,若dc-dc变换器100设置于基本不存在振动、碰撞的环境下,则无需在第一隔壁11c形成凹部16。

实施方式6的其它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对应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隔壁11c的上表面61不形成凹部16,即使上表面61平坦,也在上表面61与底板12的底面面接触的区域存在微小的间隙。电磁噪声从该间隙传播至滤波器收纳部31内。但是,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通过第一隔壁11c和第二隔壁12b而形成得较长,因此抑制电磁噪声的传播。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应用于实施方式1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的构造,示例出在第一隔壁11c不形成凹部16的构造。但是,也能够将在第一隔壁11c不形成凹部16的构造应用于第二至第五实施方式的每一个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b~50d。

实施方式7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实施方式7的剖视图。

图17所示的电力变换装置100a具备在框体11内收纳的dc-dc变换器电路100和逆变器电路200。虽未图示,但是逆变器电路200具备例如由igbt等形成的多个开关元件,与电容器模块一同构成逆变器。逆变器将高电压蓄电池的直流高电压输出电力变换成交流高电压来驱动马达。

在框体11,在y方向、即宽度方向的中间一体成形有沿作为长边方向的x方向延伸的间隔壁71。间隔壁71与沿周侧壁11b的y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72、73中的一方的侧壁72连结,与另一方的侧壁73分离。在间隔壁71与另一方的侧壁73的分离部形成有开口74。逆变器电路200利用插通于开口74的直流汇流条2a、2b而与dc-dc变换器100连接。

与图2所示的dc-dc变换器100同样地,在框体11的一个角部形成有实施方式1~6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50a~50e的任一个。因此,如在实施方式1~6所说明地,通过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50a~50e抑制从dc-dc变换器100及逆变器电路200放射的电磁噪声向输出侧的滤波电路部130传播。

(电磁噪声的减小效果)

利用以下的实施例,验证了本发明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50a~50的噪声减小效果。

电力变换装置做成具备如图17所示地在金属制的框体11内收纳有dc-dc变换器100和逆变器电路200的构造的电力变换装置100a。

实施例1是在框体11内形成图5所示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

实施例2是在框体11内形成图7所示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a。

实施例3是在框体11内形成图9所示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b。

实施例4是在框体11内形成图11所示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50c。

作为比较,制作了如下的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即、在底板12的比第一隔壁11c靠低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侧一体形成有隔壁(参照图18所示的比较例的图)。

测量基准构造设为在框体11仅具有第一隔壁的构造(参照图18的测量基准构造)。

图18表示测量各实施例1~4及比较例相对于测量基准构造的电磁噪声的增减的结果。

如图18所示,相对于测量基准构造的电磁噪声,在比较例中得到了0.7db的减小。

与之相对,在实施例1~4中,电磁噪声分别得到了1.8db、2.0db、3.5db、6.2db的减小。

因此,相对于比较例,确认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大的电磁噪声减小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第一隔壁11c一体成形于框体11的构造。但是,也可以将第一隔壁11c形成为与框体11不同的部件,利用焊接等进行接合。另外,也可以在框体11和第一隔壁11c的一方形成槽,在另一方设置突起,将两部件通过热套、冷套而一体化、或者在嵌合了槽和突起的状态下,通过紧固部件而紧固。

底板12和第二至第四隔壁12b~12d也同样,除了一体成形以外,也可以通过热套、冷套而将槽和突起一体化,或者在嵌合了槽和突起的状态下,通过紧固部件而紧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下构造:滤波器收纳部31形成于框体11的角部,通过l字形状的第一隔壁11c与滤波电路部130分隔。但是,也能够如图19(a)所示地做成以下构造:滤波器收纳部31将周侧壁11b在俯视视野中形成为コ字形状,在コ字形状的开口部以封闭该开口部的方式形成第一隔壁11c。在该构造的情况下,第一隔壁11c成为直线状,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只要也形成为沿第一隔壁11c的直线状即可。

相反地,也能够如图19(b)所示地做成以下构造:将第一隔壁11c在俯视视野中形成为コ字形状,将该コ字形状对开口部用框体11的侧壁封闭。在该构造中,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优选沿第一隔壁11c形成为コ字形状。

进一步地,也能够如图19(c)所示地,将第一隔壁11c在框体11的周侧壁11b的内部形成为框状。在该构造中,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优选沿第一隔壁11c形成为框状。

在控制电路基板151形成的控制电路部的接地图案例示了在底板12被紧固部件152固定而形成同电位的构造。但是,控制电路部的接地图案也可以经由电容器而与底板12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放射噪声的有源电路,例示了dc-dc变换器100及逆变器20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其它电力变换装置。

以上的说明为一例,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总之,只要为如下电力变换装置即可,该电力变换装置在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框体内形成有放射噪声的有源电路部和输出侧的滤波电路部,其中,该电力变换装置具备:具有在有源电路部与滤波电路部之间配置的第一隔壁的框体;以及具有在第一隔壁与滤波电路部之间配置的第二隔壁的底板。框体、底板只要由具有导电性的原料形成即可,不限定于金属制。

接下来的优先权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引用文并入本文。

日本国专利申请2015年第35485号(2015年2月25日申请)

符号说明

11—框体,11b—周侧壁,11c—第一隔壁,11d—第五隔壁,12—底板,12b—第二隔壁,12c—第三隔壁,12d—第四隔壁,14—壳盖,16—凹部,17—间隙,31—滤波器收纳部,32—变换用电路部收纳部,50、50a~50e—电磁噪声传播减小构造,61—上表面,61a—安装部(紧固用突部),71—间隔壁,72—侧壁,100—电力变换装置(dcdc变换器),100a—电力变换装置,110—高电压开关电路部,120—低电压开关电路部(有源电路部),130、140—滤波电路部,151—控制电路基板,200—逆变器电路(有源电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