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组合式永磁极轮毂驱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384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组合式永磁极轮毂驱动电机,属于电动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与电动汽车配套使用的驱动电机大都采用带有碳刷和机械换向器的直流电机,尽管直流电机结构简单、可控制性高、调速范围宽、控制电路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直流电机的磁场由电励磁绕组产生,电能消耗多、输出功率小,另外由于存在碳刷和机械换向器,不但限制了直流电机过载能力和速度的提高,而且如果长时间运行、势必需要经常维护和更换碳刷及换向器,因此直流电机能耗大、故障率高,其使用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轮毂驱动电机的磁场由永磁钢提供,无需电励磁绕组、电能消耗少,没有碳刷和机械换向器、故障率低的电动汽车组合式永磁极轮毂驱动电机,其技术内容为:电动汽车组合式永磁极轮毂驱动电机由前端盖、后端盖、轮毂式机壳、转子、定子、定子支架、轴组成,其特征在于:轮毂驱动电机转子为切向与组合式径向磁场的内嵌永磁转子;内嵌永磁转子由转子铁芯、轮毂式机壳、第一矩形永磁钢、第二矩形永磁钢、扇环形隔磁气隙组成,转子铁芯上均布有偶数个贯穿转子铁芯厚度的第一矩形槽,第一矩形槽为径向结构,第一矩形槽的内端与转子铁芯的内圆之间不连通,在相邻两第一矩形槽的内端中间设有贯穿转子铁芯厚度且由两个第二矩形槽形成的正“八”字形槽,第一矩形槽与第二矩形槽不连通,第二矩形槽的内端与转子铁芯的内圆之间不连通,形成正“八”字形的两个第二矩形槽的外端不连通,在每个第一矩形槽的外端设有贯穿转子铁芯厚度的扇环形隔磁气隙,扇环形隔磁气隙的内端与第一矩形槽的外端连通,扇环形隔磁气隙的外端与转子铁芯的外圆之间不连通,相邻的扇环形隔磁气隙不连通,将第一矩形永磁钢按照相邻的两片第一矩形永磁钢的N极与N极相对、S极与S极相对的方式依次安装在第一矩形槽内,再将第二矩形永磁钢按第二矩形永磁钢内侧面的极性与两片相邻的第一矩形永磁钢形成的极性相同的方式依次安装在第二矩形槽内,转子铁芯固定在轮毂式机壳的内圆中。工作原理:当永磁轮毂驱动电机通入由三相逆变器经脉宽调制的三相交流电后,轮毂驱动电机电枢绕组产生一个空间旋转磁场,它与转子永磁钢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转子产生与电枢绕组旋转磁场方向一致的旋转转矩,使轮毂驱动电机永磁转子转动,进而驱动电动汽车运行。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矩形永磁钢分别内嵌在转子铁芯的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内,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磁场由切向和组合式径向合成磁场共同提供,磁场强度大,功率密度高,并且无需电励磁绕组、电能消耗少,没有碳刷和机械换向器、故障率低,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转子剖面图。图中:1、轴2、前端盖3、第一矩形永磁钢4、转子铁芯5、轮毂式机壳6、定子7、扇环形隔磁气隙8、后端盖9、定子支架10、第二矩形永磁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电动汽车组合式永磁极轮毂驱动电机由前端盖2、后端盖8、轮毂式机壳5、转子、定子6、定子支架9、轴1组成,其特征在于:轮毂驱动电机转子为切向与组合式径向磁场的内嵌永磁转子;内嵌永磁转子由转子铁芯4、轮毂式机壳5、第一矩形永磁钢3、第二矩形永磁钢10、扇环形隔磁气隙7组成,转子铁芯4上均布有偶数个贯穿转子铁芯4厚度的第一矩形槽,第一矩形槽为径向结构,第一矩形槽的内端与转子铁芯4的内圆之间不连通,在相邻两第一矩形槽的内端中间设有贯穿转子铁芯4厚度且由两个第二矩形槽形成的正“八”字形槽,第一矩形槽与第二矩形槽不连通,第二矩形槽的内端与转子铁芯的内圆之间不连通,形成正“八”字形的两个第二矩形槽的外端不连通,在每个第一矩形槽的外端设有贯穿转子铁芯4厚度的扇环形隔磁气隙7,扇环形隔磁气隙7的内端与第一矩形槽的外端连通,扇环形隔磁气隙7的外端与转子铁芯4的外圆之间不连通,相邻的扇环形隔磁气隙7不连通,将第一矩形永磁钢3按照相邻的两片第一矩形永磁钢3的N极与N极相对、S极与S极相对的方式依次安装在第一矩形槽内,再将第二矩形永磁钢10按第二矩形永磁钢10内侧面的极性与两片相邻的第一矩形永磁钢3形成的极性相同的方式依次安装在第二矩形槽内,转子铁芯4固定在轮毂式机壳5的内圆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