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315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电池容量越来越大,电池的充电时间也越来越长,现有技术采用双充电芯片对电池进行快充,能够有效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

所述充电芯片一般都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主板端,由于充电过程中,充电芯片温度会升高,导致主板的温升比较大,对于双充电芯片的充电方案,主板的温升更大。

目前主流的散热方法是采用水冷导热铜管技术,将热量通过铜管导到其他地方进行散热,但是成本较高,而且量产风险较大。

对于双充电芯片进行充电的方案,可以将其中一个充电芯片设置在小板上,其自身的散热也会从主板端转移到小板上,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主板的温升。

但是,采用上述双充电芯片方案的移动终端往往会出现信号不良的问题,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采用双充电芯片方案的移动终端往往会出现信号不良的问题,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

研究发现,小板上通常设置有天线,而将充电芯片设置于小板端,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芯片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到天线的灵敏度性能,从而经常出现信号不良的情况。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在缩短充电时间、降低温升的同时,降低对天线灵敏度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充电芯片;第二电路板;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上的屏蔽罩;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上被所述屏蔽罩包围的第二充电芯片,所述第二充电芯片与第一充电芯片并联。

可选的,所述屏蔽罩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第二充电芯片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屏蔽罩接地。

可选的,所述屏蔽罩的材料为金属。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池输入端,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和第二充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和第二充电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天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源管理芯片。

可选的,所述第二充电芯片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充电芯片和第二充电芯片201分别位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效率,且第二充电芯片被屏蔽罩包围,可以避免第二充电芯片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场外泄,对天线灵敏度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为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10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0上的第一充电芯片101;第二电路板200;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00上的屏蔽罩20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00上被所述屏蔽罩202包围的第二充电芯片201,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与第一充电芯片101并联。由于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位于屏蔽罩201内不可见,图1中用虚线示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路板100为移动终端的主板,面积较大,所述第一电路板100上可以设置有中央处理器芯片、传感器、内存、摄像头、耳机接口等各种元器件。所述第一电路板100通常位于移动终端的上方,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布局要求进行调整。

所述第二电路板200为小板,面积较小,所述第二电路板200上通常设置有天线204,用于接收无线或移动信号。所述第二电路板200通常位于移动终端的底部,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布局要求进行调整。

所述第一充电芯片101作为主充电芯片,在充电过程中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充电芯片102作为副充电芯片,只在快充模式下工作。所述第一充电芯片101和第二充电芯片102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型号的充电芯片。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充电芯片101和第二充电芯片102为相同型号的充电芯片。

在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充电芯片102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第二充电芯片102之间并联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

所述屏蔽罩202与第二电路板200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第二充电芯片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屏蔽罩202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密闭空间可以避免第二充电芯片201产生的电磁辐射漏出,对天线204的接收信号造成干扰,对天线204的灵敏度造成影响。所述屏蔽罩202与第二充电芯片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也可以紧贴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

所述屏蔽罩202接地,由于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容易与屏蔽罩202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因此将屏蔽罩202接地可以消除计生电容的影响,以消除共模干扰。

所述屏蔽罩202的材料为金属,较佳的可以为镀锡铁、洋白铜等易于焊接的金属材料。由于所述屏蔽罩202为金属,具有较高的导热效率,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可以通过所述屏蔽罩202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散热面积,进一步降低移动终端的整体升温。

所述第一电路板100上还设置有电池输入端103,所述第一充电芯片101和第二充电芯片20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输入端103连接。所述电池输入端103为对电池充电时,电流的流入端,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通常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的输出端与电池输入端103的输入端,由于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与第一主板100的距离较大,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与电池输入端103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第二充电芯片201输出端与电池输入端103之间的连接阻抗较大,如果所述阻抗过大,会导致第二充电芯片201输出的充电电流较小,影响充电效率。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的充电电流为2A,充电电压为4.6V时,所述第二充电芯片201与电池输入端103之间的连接阻抗可以设置为50~80毫欧左右,具体的可以为62毫欧。

所述电池可以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0和第二电路板200之间,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布局要求进行调整。

所述第二电路板200上设置有电源输入端203,所述第一充电芯片101和第二充电芯片20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203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203用于连接充电电源。作为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源输入端203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路板100上还设置有电源管理芯片102。所述电源管理芯片102能够探测充电电源的存在,然后控制所述第一充电芯片101和第二充电芯片102对电池进行充电,并且监测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等,进行过压、过流、过温和短路保护等,避免对电池造成损坏。所述电源管理芯片102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101和第二充电芯片201连接(图1中未示出),以便对所述第一充电芯片101和第二充电芯片201进行管理和控制。

综上所述,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充电芯片101和第二充电芯片201分别位于第一电路板100和第二电路板200上,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效率,且第二充电芯片201被屏蔽罩202包围,可以避免第二充电芯片201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场对天线204的灵敏度造成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