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IS设备操作位置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7095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GIS设备操作位置检查装置,应用于发电、变电等企业电力GIS设备倒闸操作中位置检查。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的运行维护任务也逐年增多。在设备倒闸操作时,为保证设备、人身安全,必须在检查操作设备正确到位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目前,在变电站GIS设备刀闸操作过程中,每操作一步都需要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位置检查,设备操作后的位置检查应以设备各相实际位置为准,GIS设备均留有刀闸位置观察孔,其中不同的刀闸位置观察孔所处位置不同,检查位置较高的刀闸位置时,操作人员每次都需要攀爬到GIS设备上进行检查,此过程不仅占用大量操作时间、消耗大量体力,而且操作人员在攀爬中存在安全隐患;检查位置狭窄的刀闸位置时,操作人员难以直接进行设备的位置检查,只能通过其他间接方法进行判断,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还不存在检查设备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GIS设备操作位置检查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GIS设备操作位置检查装置,包括独立的信号发生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信号发生装置包括横向的圆柱形的绝缘发射壳体,所述绝缘发射壳体中心设置有横向的圆柱形的发射导光筒,所述发射导光筒右端面和绝缘发射壳体右端面均开口且相互平齐,发射导光筒内中心设置有光发射器;显示装置包括横向的圆柱形的绝缘显示壳体,所述绝缘显示壳体中心设置有横向的圆柱形的接收导光筒,所述绝缘显示壳体左端面和接收导光筒左端面均开口且相互平齐,绝缘显示壳体右端面设置有透光罩,绝缘发射壳体和绝缘显示壳体的内径相同,发射导光筒和接收导光筒的内径相同,绝缘发射壳体与发射导光筒之间以及绝缘显示壳体与接收导光筒之间均形成环形的固定卡槽。

上述绝缘发射壳体内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发射导光筒固定在隔板右侧,隔板左侧的绝缘发射壳体内设置有充电电池,所述光发射器镶嵌在发射导光筒内的隔板上并与充电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闭合回路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设置在绝缘发射壳体上。

上述绝缘发射壳体和绝缘显示壳体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侧面设置有紧固螺栓。

上述固定卡槽内壁上设置有一层磁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运维人员在操作GIS设备的刀闸过程中,利用信号的显示来判断刀闸的分合,解决了刀闸操作后实际位置难以检查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了操作人员与运行设备的距离,避免人身及电网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绝缘发射壳体,2绝缘显示壳体,3隔板,4固定卡槽,5发射导光筒,6光发射器,7紧固螺栓,8连接套筒,9充电电池,10接收导光筒,11透光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GIS设备操作位置检查装置,包括独立的信号发生装置和显示装置,信号发生装置包括横向的圆柱形的绝缘发射壳体1,绝缘发射壳体1中心设置有横向的圆柱形的发射导光筒5,发射导光筒5右端面和绝缘发射壳体1右端面均开口且相互平齐,发射导光筒5内中心设置有光发射器6;显示装置包括横向的圆柱形的绝缘显示壳体2,绝缘显示壳体2中心设置有横向的圆柱形的接收导光筒10,绝缘显示壳体2左端面和接收导光筒10左端面均开口且相互平齐,绝缘显示壳体2右端面设置有透光罩11,绝缘发射壳体1和绝缘显示壳体2的内径相同,发射导光筒5和接收导光筒10的内径相同,绝缘发射壳体1与发射导光筒5之间以及绝缘显示壳体2与接收导光筒10之间均形成环形的固定卡槽4。绝缘发射壳体1内中部设置有隔板3,发射导光筒5固定在隔板3右侧,隔板3左侧的绝缘发射壳体1内设置有充电电池9,光发射器6镶嵌在发射导光筒5内的隔板3上并与充电电池9通过电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闭合回路上设置有开关,开关设置在绝缘发射壳体1上。绝缘发射壳体1和绝缘显示壳体2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套筒8,连接套筒8侧面设置有紧固螺栓7。固定卡槽4内壁上设置有一层磁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倒闸操作前,将绝缘发射壳体1通过固定卡槽4装配在GIS刀闸观察孔一端,将绝缘显示壳体2通过固定卡槽4装配在GIS刀闸观察孔另一端,打开开关,充电电池9供电,光发射器6发出光线,当操作人员拉开某一刀闸后,光发射器6发射的特定光束穿过发射导光筒5和接收导光筒10照射到透光罩11上,显示出一定的颜色。当操作人员合上某一刀闸后,刀闸连杆会穿过导光孔,挡住光的直线传播,使光不能传播到透光罩11上,因此,操作人员通过透光罩11是否有光来判断刀闸的实际位置。连接套筒8可以连接上绝缘杆进行装配,代替了人员上下攀爬设备进行实际位置检查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