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272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配网使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属于电力配网使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根据其使用范围广泛,设置了许多电力设备和线路,由于人们对电力的依赖,使得电力的维修变得十份重要,现有的电力配网用连接器,虽然大都采用绝缘材料制作,也起到一定的绝缘效果,但难免会出现漏电的情况,如果不能在漏电时及时作出警报,将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通过设置漏电检测器,配合蜂鸣警报装置的使用,当连接器发生漏电的情况时,蜂鸣警报装置发出警报,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配合蓄电池的使用,给漏电检测器和蜂鸣警报装置提供电能,该装置避免由于漏电所导致的工人触电事故,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包括下固定件和上固定件,所述下固定件一侧设有蜂鸣警报装置,所述下固定件通过绝缘螺栓连接上固定件,所述上固定件一侧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设置于上固定件内部的微处理器,所述上固定件顶部设有绝缘力矩螺母,所述绝缘力矩螺母连接绝缘螺栓,所述下固定件和上固定件对接处分别设有固定架A和固定架B,所述固定架A和固定架B内均设有密封胶套,所述下固定件和上固定件上均设有漏电检测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分别连接蓄电池、漏电检测器和蜂鸣警报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固定件和上固定件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胶套上设有穿刺导电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固定件两侧分别设有左分支接线和右分支接线。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通过设置漏电检测器,配合蜂鸣警报装置的使用,当连接器发生漏电的情况时,蜂鸣警报装置发出警报,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配合蓄电池的使用,给漏电检测器和蜂鸣警报装置提供电能,该装置避免由于漏电所导致的工人触电事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下固定件;2、上固定件;3、绝缘力矩螺母;4、固定架A;5、固定架B;6、密封胶套;7、蜂鸣警报装置;8、太阳能电池板;9、左分支接线;10、右分支接线;11、漏电检测器;12、绝缘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包括下固定件1和上固定件2,所述下固定件1一侧设有蜂鸣警报装置7,所述下固定件1通过绝缘螺栓12连接上固定件2,所述上固定件2一侧设有太阳能电池板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设置于上固定件2内部的微处理器,所述上固定件2顶部设有绝缘力矩螺母3,所述绝缘力矩螺母3连接绝缘螺栓12,所述下固定件1和上固定件2对接处分别设有固定架A4和固定架B5,所述固定架A4和固定架B5内均设有密封胶套6,所述下固定件1和上固定件2上均设有漏电检测器11。

所述微处理器分别连接蓄电池、漏电检测器11和蜂鸣警报装置7,所述下固定件1和上固定件2均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密封胶套6上设有穿刺导电片,所述上固定件2两侧分别设有左分支接线9和右分支接线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配网用绝缘连接器,工作时,通过设置漏电检测器11,配合蜂鸣警报装置7的使用,当连接器发生漏电的情况时,蜂鸣警报装置7发出警报,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8,配合蓄电池的使用,给漏电检测器11和蜂鸣警报装置7提供电能,该装置避免由于漏电所导致的工人触电事故,通过设置绝缘力矩螺母3,配合绝缘螺栓12的使用,可固定穿过左分支接线9和右分支接线10的电缆,使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