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上的铝挤型散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692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系统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机上的铝挤型散热片。



背景技术:

电机在工作时都有一定的损耗,大部分的损耗变成热量,若不采取散热措施,则电机内部的温度可达到或超过允许的结温,电机内部器件将受到损坏,散热片是一种给电机散热的装置,目前常用的散热片材质是铜和铝合金,二者各有其优缺点,铜的导热性好,但价格较贵,加工难度较高,重量过大,热容量较小,而且容易氧化、使用寿命短,所以现有市场上铝合金散热片较多,而铝合金虽然价格低廉,重量轻,但是导热性比铜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好的材质的散热片要设计有利于气流穿过的形状,才能更好得完成散热工作,如果散热片形状不合理,有可能会造成散热上的死角,使得电机散热不均匀,长期如此会缩短电机的寿命,同时现有市场上的电机的铝合金散热片主要包括基座和在基座上设置有相同的鳍片,这种结构实际使用时,由于散热面积不足且不利于通风,导致散热效果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加散热面积和通风空间,提升散热效果的用于电机的铝合金散热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上的铝挤型散热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垂直设置有左鳍片部和右鳍片部,所述左鳍片部包括凹槽、第一鳍片和第二鳍片,所述第一鳍片设在凹槽左侧,所述第二鳍片设在凹槽右侧,所述第一鳍片包括若干第一小鳍片,所述第一小鳍片从凹槽侧往左依次从高到低排列,所述第二鳍片包括若干第二小鳍片,所述第二小鳍片从凹槽侧往右依次从高到低排列,所述右鳍片部包括第三鳍片、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设在第三鳍片左侧,所述第二竖直板设在第三鳍片右侧,所述第一竖直板上设有若干第三小鳍片,所述第三小鳍片垂直设置在第一竖直板左侧,所述第二竖直板上设有若干第四小鳍片,所述第四小鳍片垂直设在第二竖直板右侧,所述第三鳍片包括若干第五小鳍片,所述基座底部设有支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板、第二竖直板和第五小鳍片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小鳍片和第四小鳍片的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在第一鳍片和第二鳍片中间设有凹槽,凹槽两侧设有高低不同的第一小鳍片和第二小鳍片,右鳍片部设有竖直板和第三鳍片,竖直板上设有第三小鳍片和第四小鳍片,基座底部设有支脚,可以增加产品的散热面积和通风空间,提升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热传导快,散热效果突出。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上的铝挤型散热片,包括基座4,所述基座4上垂直设置有左鳍片部和右鳍片部,所述左鳍片部包括凹槽11、第一鳍片12和第二鳍片13,所述第一鳍片12设在凹槽11左侧,所述第二鳍片13设在凹槽11右侧,所述第一鳍片12包括若干第一小鳍片14,所述第一小鳍片14从凹槽11侧往左依次从高到低排列,所述第二鳍片13包括若干第二小鳍片15,所述第二小鳍片15从凹槽11侧往右依次从高到低排列,所述右鳍片部包括第三鳍片21、第一竖直板22和第二竖直板23,所述第一竖直板22设在第三鳍片21左侧,所述第二竖直板23设在第三鳍片21右侧,所述第一竖直板22上设有若干第三小鳍片16,所述第三小鳍片16垂直设置在第一竖直板22左侧,所述第二竖直板23上设有若干第四小鳍片17,所述第四小鳍片17垂直设在第二竖直板23右侧,所述第三鳍片21包括若干第五小鳍片18,所述基座4底部设有支脚3。

所述第一竖直板22、第二竖直板23和第五小鳍片18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三小鳍片16和第四小鳍片17的高度相同。

装配时通过支脚3安装在电机上,电机产生的热量经过基座4传送到左鳍片部和右鳍片部,左鳍片部设有凹槽11可以增大通风面积,还设有第一鳍片12和第二鳍片13,第一鳍片12和第二鳍片13上设有第一小鳍片14和第二小鳍片15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加快散热,在右鳍片部设有第三鳍片21、第一竖直板22和第二竖直板23,第一竖直板22和第二竖直板23上设有若干小鳍片,都是为了增加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和通风空间,提升散热效果,保证电机的正常运作。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