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防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92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线防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导线防舞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秋冬季节,当水平方向的风吹向输电导线时,因表面覆冰使得导线横断面为带翼状的筒形,覆冰输电线路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低频、大幅的舞动,从而可能导致各相导线之间、导线和地线之间的电气绝缘间隙过小,引起跳闸,甚至可能导致金具破坏、断线和倒塔等机械事故,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虽然现在有很多防舞动装置可以使用,但是这些装置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相间间隔棒使用较广泛,但是存在易老化、弯曲、放电等问题,失谐摆在单导线上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多分裂导线上不太适用,减震器等只对低频舞动比较有效,扰流防舞器较常应用于覆冰较薄的区域,且多应用于单导线上,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防舞装置,通过油气阻尼器的阻尼效果消耗导线舞动的能量,降低舞动的振幅,起到防舞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线防舞装置,包括油气阻尼器和固定装置,所述油气阻尼器包括外部套筒、外缸筒和内部杆筒,所述内部杆筒设置在外部套筒中,所述外部套筒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外缸筒筒壁由若干连接条组成,所述连接条一端穿过第一通孔连接在内部杆筒底部,另一端和外缸筒底盘相连,所述外缸筒底盘的直径大于外部套筒直径,所述内部杆筒内部设置有储气囊、储油筒和活塞,所述储气囊和储油筒分别位于活塞的上下两侧,所述活塞底部和中空的活塞杆相连,所述活塞杆上部设置有节流孔和单向阀,所述活塞杆底端穿过内部杆筒筒底后和外部套筒筒底内侧相连;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杆、若干第二连接杆、连接件和固定杆,所述连接件位于外缸筒底盘下侧,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连接在外缸筒底盘外沿,另一端和固定杆相连,所述固定杆和杆塔相连,所述外缸筒底盘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和外部套筒底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穿过第二通孔后和连接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杆包括定杆、动杆和固定夹,所述定杆和动杆上下设置,所述定杆两端分别和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纵向第一滑槽,所述动杆两端卡设在第一滑槽中,所述动杆可沿第一滑槽上下滑动,所述定杆上设置有向上拱起的第一拱起部,所述动杆上设置有向下拱起的第二拱起部,所述第一拱起部和第二拱起部相对设置,杆塔卡在第一拱起部和第二拱起部之间,所述固定夹设置在定杆和动杆上,通过夹紧定杆和动杆将固定装置固定在杆塔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杆和动杆呈板状,所述固定夹包括本体和紧固板,所述本体套设在定杆和动杆外,所述本体相对两侧面相平行,所述本体左右两侧面内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紧固板位于本体和定杆之间,所述紧固板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二滑槽中,所述紧固板可沿第二滑槽上下滑动,所述本体上表面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中设置有螺栓,通过将螺栓向紧固板一侧旋紧,将定杆和动杆夹紧在紧固板和本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卡箍和卡槽,所述卡箍和卡槽分别位于第一滑槽两侧,所述卡箍呈“[”状,所述卡箍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杆上,另一端可卡入或拔出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拱起部和第二拱起部和杆塔相接触面上设置有条纹,所述第一拱起部和第二拱起部上条纹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两端分别和杆塔和绝缘子相连,通过固定装置在杆塔绝缘子悬挂点与绝缘子间加装油气阻尼器吸收导线舞动能量,可以通过油气弹簧的阻尼效果消耗导线舞动的能量,降低舞动的振幅,起到防舞的作用,减少导线舞动对绝缘子、金具、杆塔等带来的的冲击损害。减小导线悬挂点的最大振角,避免导线断股。通过油气阻尼器的减振,在减小导线振动角的同时可增加导线在覆冰、大风天气时及冬季等气候条件下的应力,降低导线年均应力,防止输电线路发生舞动,可减小弧垂,防止发生导线弧垂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和杆塔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导线防舞装置,包括油气阻尼器1和固定装置2,油气阻尼器1包括外部套筒11、外缸筒12和内部杆筒13,内部杆筒13设置在外部套筒11中,外部套筒11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14,外缸筒12筒壁由若干连接条组成,连接条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4连接在内部杆筒13底部,另一端和外缸筒底盘15相连,外缸筒底盘15的直径大于外部套筒11直径,内部杆筒13内部设置有储气囊、储油筒和活塞16,储气囊和储油筒分别位于活塞16的上下两侧,活塞16底部和中空的活塞杆17相连,活塞杆17上部设置有节流孔和单向阀,活塞杆17底端穿过内部杆筒13筒底后和外部套筒11筒底内侧相连;固定装置2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杆21、若干第二连接杆22、连接件23和固定杆24,连接件23位于外缸筒底盘15下侧,第一连接杆21一端连接在外缸筒底盘15外沿,另一端和固定杆24相连,固定杆24和杆塔3相连,外缸筒底盘15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8,第二连接杆22上端和外部套筒11底部相连,第二连接杆22下端穿过第二通孔18后和连接件23相连。

导线舞动所产生的动荷载会引起外部套筒11相对外缸筒12和内部杆筒13上下运动,导线向上波动时,外部套筒11向上移动,储气囊中氮气受到压缩,存储能量;导线向下冲击时,外部套筒11向下移动,储气囊中氮气膨胀,释放能量。外部套筒11上下运动时,单向阀开启或关闭,储油筒的容积在变化,油的排出和补充都通过活塞杆17上部节流孔进行,节流孔的尺寸控制着油回流速度,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此阻尼作业会在消耗一定能量的同时减少对导线冲击,减小了导线舞动时导线的振动角,避免了导线迅速疲劳断股。固定装置2的固定杆24和杆塔3紧固相连,连接件23和绝缘子相连,固定装置2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牢固,易于固定。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杆24包括定杆25、动杆26和固定夹27,定杆25和动杆26上下设置,定杆25两端分别和第一连接杆21相连,第一连接杆21上设置有纵向第一滑槽28,动杆26两端卡设在第一滑槽28中,动杆26可沿第一滑槽28上下滑动,定杆25上设置有向上拱起的第一拱起部251,动杆26上设置有向下拱起的第二拱起部261,第一拱起部251和第二拱起部261相对设置,杆塔3卡在第一拱起部251和第二拱起部261之间,固定夹27设置在定杆25和动杆26上,通过夹紧定杆25和动杆26将固定装置2固定在杆塔上。

在将固定杆24连接到杆塔3上时,先使固定夹27处于松弛状态,使杆塔3部分穿过定杆25和动杆26之间,因为定杆25两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杆21上,进一步固定时不再手扶,固定杆24也不会从杆塔3上脱落,将动杆26向定杆25一侧推动,使杆塔3卡在第一拱起部251和第二拱起部261之间,将固定夹27旋紧,操作简单便捷,连接牢固,便于拆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定杆25和动杆26呈板状,固定夹27包括本体271和紧固板272,本体271套设在定杆25和动杆26外,本体271相对两侧面相平行,本体271左右两侧面内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73,紧固板272位于本体271和定杆25之间,紧固板272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二滑槽273中,紧固板272可沿第二滑槽273上下滑动,本体271上表面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中设置有螺栓274,通过将螺栓274向紧固板272一侧旋紧,将定杆25和动杆26夹紧在紧固板272和本体271之间。

定杆25和动杆26呈板状,和杆塔3接触面积更大,阻止定杆25和动杆26相对杆塔3滑动,将螺栓274旋出,便可使固定夹27处于松弛状态,将螺栓274旋入,便可使固定夹27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螺栓274旋出的长度,调节动杆26可上下活动的空间,使用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杆21上设置有卡箍211和卡槽212,卡箍211和卡槽212分别位于第一滑槽28两侧,卡箍211呈“[”状,卡箍211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杆21上,另一端可卡入或拔出卡槽212。

起始状态,卡箍211和卡槽212相互脱离,将动杆26向定杆25一侧推动,使杆塔3卡在第一拱起部251和第二拱起部261之间后,将卡箍211一端卡入卡槽212中,然后便无需手扶着固定杆24,可腾出双手旋紧螺栓274。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拱起部251和第二拱起部261和杆塔3相接触面上设置有条纹,第一拱起部251和第二拱起部261上条纹交错分布,能起到更好的防滑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