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壁电气钢管卡紧式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316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厚壁电气钢管卡紧式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壁电气钢管卡紧式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电气薄壁钢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领域,如工厂、潮湿的大型场馆、火警及智能化配线以及电仪预埋管线中,需要使用厚壁电焊钢管或镀锌钢管,厚壁钢管传统采取套焊连接、套丝连接,其中镀锌钢管只能采用套丝接连。然而采用套丝、套焊传统连接方式费时费力、机械消耗大、污染环境、操作不便、不宜无损拆卸,不能重复使用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厚壁电气钢管卡紧式连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消耗大、污染环境、操作不便、不宜无损拆卸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厚壁电气钢管卡紧式连接装置,包括旋转帽、卡箍和外丝短管;旋转帽包括帽檐与帽盖,帽檐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帽盖内部的顶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周围设有卡角,卡箍为圆环状,卡箍的上设有开口,外丝短管形状为中空圆筒形,外丝短管的两端设有外螺纹且与帽檐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卡箍位于旋转帽内部且与外丝短管相接触。

所述外丝短管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环形定位短板,外丝短管的两端设有倒角。

所述卡箍开口闭合时的内径与外丝短管外径相配合,卡箍的两端设有倒角,卡箍的倒角与外丝短管的倒角相配合。

所述帽盖内部的卡角上设有倒角,卡角上的倒角与卡箍的倒角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利用两端旋转帽,通过旋转帽的旋转调整卡箍松紧,从而实现厚壁钢管的安装及拆卸,具有时效快、无机械消耗、节能绿色、操作灵活、拆卸简单等优点;由于实用新型密封性较强,且可以避免套丝连接时出现的钢管转弯死角问题,因此完全可以取代传统套丝或电焊连接,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2为旋转帽剖视图。

图3为旋转帽俯视图。

图4为卡箍主视图。

图5为卡箍俯视图。

图6为外丝短管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厚壁电气钢管卡紧式连接装置,包括旋转帽1、卡箍2和外丝短管3;旋转帽1包括帽檐11与帽盖12,帽檐1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帽盖12内部的顶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周围设有卡角,卡箍2为圆环状,卡箍2的上设有开口,外丝短管3形状为中空圆筒形,外丝短管3的两端设有外螺纹且与帽檐11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卡箍2位于旋转帽1内部且与外丝短管3相接触。

实施例2:如图1-6所示,一种厚壁电气钢管卡紧式连接装置,包括旋转帽1、卡箍2和外丝短管3;旋转帽1形状为中空帽子形,旋转帽包括帽檐11与帽盖12,帽檐1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帽盖12内部的顶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与钢管的外径相配合;通孔的周围设有卡角,用于固定卡箍,卡箍2为圆环状,卡箍2的上设有开口,开口闭合时的内径与外丝短管3外径相同。外丝短管3形状为中空圆筒形,外丝短管3的两端设有外螺纹且与帽檐11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外丝短管3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环形定位短板31,用于定位两钢管,确保其处于中间位置,外丝短管3的两端设有倒角。卡箍2的两端设有倒角,卡箍2的倒角与外丝短管3的倒角相配合。帽盖12内部的卡角上设有倒角,卡角上的倒角与卡箍2的倒角相配合。卡箍2位于旋转帽1内部且与外丝短管3相接触。

连接过程:选用合适的厚壁电气钢管卡紧式连接装置,两侧按反丝方向转动旋转帽,此时卡箍松开,将钢管从两端分别插入外丝短管中部;在卡箍外侧端部涂抹适量的导电膏或电力复合脂;两侧顺丝方向旋动旋转帽,将钢管卡紧。

拆卸过程:两端按反丝方向转动旋转帽,此时,卡箍松开,钢管能顺利拆卸出来。

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工,摆脱对电焊机或套丝机的依赖,依靠扳手简单工具可以实现管路的连接与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