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面光伏电站可调角度浮体支架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7490阅读:10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面光伏电站可调角度浮体支架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水面光伏电站可调角度浮体支架平台。



背景技术:

2015年亚洲最大国内首座大型水面光伏系统在河北省临西县落成,装机容量为8MWp,项目所采用的是支架是水面漂浮型的,通过岸边的锁链进行固定,所以不受水位高低的影响。在蓄水期和排洪期不会对水库造成阻碍也不会影响其自身的发电。水面光伏与地面光伏主要区别在水面浮力系统,根据目前国美外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建设的情况,电站浮力系统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类,

如下:方案一,HDPE浮体方案:本方案所有浮力、结构受力均由HDPE浮体提供和承载。

方案二,浮体+钢构:本方案由浮体提供浮力,结构受力均使用钢支架构件受力。

方案三,浮体发电一体化:光伏电池与浮体高度集成一体化,目前此技术处于开发状态,暂无规模性应用。

方案一、方案二问题缺陷:腐蚀性能、高密度、抗冻胀、抗风浪等特性,要严格考量组件长期在潮湿环境中的可靠性、浮台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发电线路与街道配置等基础建设也需研拟规划,考虑日照长度。水上作业很难大量使用重型机械等进行高效率施工,工序和速度会相对要求更多,需要潜水或在船上的作业很多。船上作业要考虑平衡性和安全性,也不能损坏水池堤坝等设施。因此,一般采用方案三,但是由于光伏面板在浮体上安装,需要一定倾角,但浮体倾角一旦确定将无法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水面光伏电站可调角度浮体支架平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水面光伏电站可调角度浮体支架平台,包括数个排列均匀的走道板,连接在走道板两侧的数个排列均匀的支撑浮体,所述支撑浮体上设置有光伏组件,其中,所述走道板和支撑浮体的组合体形成网格或孔格状格栅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浮体包括支撑浮体本体,该支撑浮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镂空区域,沿支撑浮体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支架,该活动支架上设置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用可调支架连杆固定,所述可调支架连杆设置在活动支架的对侧,所述光伏组件设置在支撑横梁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浮体本体竖向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浮体连接端,所述支撑浮体本体竖向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浮体连接端接耳,该第一浮体连接端及第一浮体连接端接耳用于与走道板连接,所述支撑浮体本体横向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浮体连接端,所述支撑浮体本体横向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浮体连接端接耳,该第二浮体连接端及第二浮体连接端接耳用于支撑浮体与支撑浮体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浮体本体上设置有电缆过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走道板的竖向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走道板连接端,所述走道板竖向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走道板连接端接耳,所述走道板的横向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走道板连接端,所述走道板横向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走道板连接端接耳,所述第二走道板连接端及第二走道板连接端接耳用于走道板与走道板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走道板连接端及第一走道板连接端接耳用于与支撑浮体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可调支架连杆安装倾角可以随季节不同,进行手动调节可调支架连杆来调节角度,提高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浮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面光伏电站可调角度浮体支架平台,包括数个排列均匀的走道板1,连接在走道板1两侧的数个排列均匀的支撑浮体2,所述支撑浮体2上设置有光伏组件3,其中,所述走道板1和支撑浮体2的组合体形成网格或孔格状格栅结构,在进行水面安装时,先制作平面固定结构,该平面固定结构与由走道板1和支撑浮体2的组合体形成网格或孔格状格栅结构相匹配。将这个走道板1和支撑浮体2全部由平面固定结构固定。

所述支撑浮体2包括支撑浮体本体200,该支撑浮体本体200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镂空区域28,这两个镂空区域28可以设置成圆形,也可以设置成方形,至于采用哪种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只要设置成的两个镂空区域28可以作为承载支撑浮体2的浮力即可。沿支撑浮体本体200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支架27,该活动支架27上设置有支撑横梁24,所述支撑横梁24的另一端用可调支架连杆固定25,所述可调支架连杆25设置在活动支架27的对侧,所述光伏组件3设置在支撑横梁24的上端。通过调节支撑横梁24与可调支架连杆固定25之间的连接位置,即可达到光伏组件3角度的调节。

所述支撑浮体本体200竖向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浮体连接端23,所述支撑浮体本体200竖向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浮体连接端接耳29,该第一浮体连接端23及第一浮体连接端接耳29用于与走道板1连接,所述支撑浮体本体200横向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浮体连接端21,所述支撑浮体本体横向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浮体连接端接耳,该第二浮体连接端21及第二浮体连接端接耳用于支撑浮体2与支撑浮体2之间的连接。

所述走道板1的竖向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走道板连接端,所述走道板1竖向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走道板连接端接耳,所述走道板1的横向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走道板连接端,所述走道板1横向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走道板连接端接耳,所述第二走道板连接端及第二走道板连接端接耳用于走道板1与走道板1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走道板连接端及第一走道板连接端接耳用于与支撑浮体2之间的连接。

为了防止腐蚀性,所述支撑浮体本体200上设置有电缆过线孔22。所有线缆均由电缆过线孔22穿过,极大的降低了对线缆的腐蚀。

通过平面固定结构,平面固定结构匹配的网格或孔格内用于容纳并固定支撑浮体2,在数量众多的支撑浮体2的共同作用下,平面固定结构与支撑浮体2共同漂浮于水面上。支撑浮体2的空间形状新颖奇特,为整体漂浮结构的关键功能构件。支撑浮体2的功能是既向下支撑平面固定结构,又向上直接支撑光伏组件3。同时,可调支架连杆25安装倾角可以随季节不同,进行手动调节,提高发电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