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430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广泛应用于电子及自动化设备行业中。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较大的电流注入定子的线圈,从而线圈产生大量的热,所产生的热量随着未来时间的增长不断聚集,使得电机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从而影响电机内部零件的工作性能,对各零件的使用寿命也 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电路板的影响更为明显,较易出现破坏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的现 象,甚至导致电路板烧坏。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有设计通过于电路板表面涂上一层散热层,并于散热层上连接导热件将热量带走,如此,实现了对电路板的散热,对电路板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其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结构复杂,生产加工成本较高等。

另外,电机轴与壳体连接的轴承部位, 由于转子定子挡住了风扇,这个部位的降温只能依靠散热片来散热,这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轴承油很快被耗尽,导致轴承损坏,使得电机无法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机,通过设置两个风扇,分别对电路板和轴承散热,提高散热能力,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机,包括壳体、电机轴和电路板,所述电机轴下部设有壳体内,并且该电机轴与壳体之间设有轴承,电路板设在电机轴下方,壳体底部设有将电路板容纳在内的尾罩,电机轴下端活动穿过电路板后延伸至尾罩内,尾罩内设有与电机轴连接的轴承冷却风扇,壳体内设有与尾罩连通的导风孔,该导风孔延伸至轴承,尾罩侧壁设有进风孔,轴承冷却风扇转动时将冷却风吹入导风孔内并经轴承后排出,壳体内设有散热腔,电机轴从该散热腔穿过,电路板设在该散热腔中,该散热腔内设有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电路板散热风扇,壳体侧壁设有与散热腔连通的出风孔和进风孔,出风孔位于电路板下方,进风孔位于电路板上方,该电路板散热风扇为抽吸式风扇。

所述散热腔内设有支撑杆,电路板安装在该支撑杆上使得该电路板悬空在散热腔中部位置。

所述散热腔内表面涂覆有隔热层。

所述导风孔内设有过滤网。

所述散热腔与尾罩之间具有空气流通通道。

所述散热腔上还设有与空气流通通道连通的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设置分别设置对电路板和轴承散热的风扇,利用电机轴的转动带动该两个风扇转动,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实现较为全面的散热,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 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电机,包括壳体1、电机轴2和电路板14,所述电机轴2下部设在壳体1内,并且该电机轴2与壳体1之间设有轴承3,壳体1底部设有将电路板14容纳在内的尾罩7,电机轴2下端活动穿过电路板14后延伸至尾罩7内,尾罩7内设有与电机轴2连接的轴承冷却风扇8,壳体1内设有与尾罩7连通的导风孔4,该导风孔4延伸至轴承3,尾罩7侧壁设有进风孔6,轴承冷却风扇8转动时将冷却风吹入导风孔4内并经轴承后排出,导风孔内设有过滤网,壳体1内设有散热腔12,电机轴2从该散热腔12穿过,电路板14设在该散热腔12中,该散热腔12内设有安装在电机轴2上的电路板散热风扇13,壳体1侧壁设有与散热腔12连通的出风孔10和进风孔15,出风孔10位于电路板14下方,进风孔15位于电路板14上方,该电路板散热风扇13为抽吸式风扇。

所述散热腔12内设有支撑杆,电路板安装在该支撑杆上使得该电路板悬空在散热腔中部位置。散热腔内表面涂覆有隔热层。

所述散热腔12与尾罩7之间具有空气流通通道9。散热腔12上还设有与空气流通通道9连通的通风孔5。该空气流通通道9能够与外界空气流通,从而对散热腔侧壁进行对流散热,进一步降低散热腔的热量对外界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轴承冷却风扇和电路板散热风扇转动。外界的自然风经尾罩的进风孔进入尾罩内,轴承冷却风扇转动的过程中将从导风孔送到轴承部位对轴承进行散热,散热后的空气经轴承与壳体间的间隙排出,从而实现对轴承的散热,避免轴承因受到高温推动作用。另外,电路板散热风扇在转动的过程中将空气向下抽吸,外界的自然风经散热腔的进风孔进入到散热腔中与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交换后再被电路板散热风扇抽到下部并从出风孔排出。而空气流通通道中具有自然风流通,实现对散热腔表面的温度的散热,同时电路板散热风扇抽吸的热风也有一部分从该通风孔排出到空气流通通道中。从而实现较为全面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