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线圈及线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033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旋转电机、线圈及线圈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线圈及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旋转电机,已知如下所述的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和转子,其中,所述定子具备:具有芯(コア)的铁芯部、以及配设于芯上的线圈;所述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6-1016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6-2546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3-116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8-17286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牧田真治,另3名,《具备兼顾高绕组系数和高占空系数的新绕组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气学会论文志d(产业应用部门志),ieejtransactionsonindustryapplications,2014年6月,vol.134,no.12,p1031-1037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旋转电机中,使用将漆包线集中绕组而形成的线圈。在使用了集中绕组线圈的旋转电机中,旋转磁场容易成为矩形波,因高次谐波成分而产生转矩脉动。由此,存在旋转变得不均匀,且振动、噪音变大的风险。该旋转的不均匀,可以通过观察因电动机旋转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的失真(歪み)来进行测定。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旋转电机中,通过将在相邻的芯之间划分出的空间的形状做成特定的形状,解决了转矩脉动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旋转电机中,感应电动势波形依然会产生失真。

另外,作为解决上述感应电动势的波形的失真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旋转电机中,漆包线是分布绕组的。然而,在分布绕组的情况下,相较于集中绕组,线圈的端部变得更长,因此会产生漆包线的长度变长、绕组电阻变大的问题。另外,存在如下结构,其为了抑制转矩变动而设置飞轮,并且使其加重,但在该结构中,存在旋转电机的转速响应性下降的问题。

另外,为了使感应电动势的波形接近正弦波,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旋转电机中,在将转子的磁极方向上延伸的轴作为d轴,将与磁极中心方向以电角度错开90度的磁极间方向上延伸的轴作为q轴时,以从转子铁芯的中心到转子外周为止的径向距离随着从d轴接近q轴而变短的方式来构成转子铁芯的外周面。然而,制造这样的铁芯需要高度的技术,不仅制造成本变高,而且为了缠绕线圈需要专用的特殊绕线机。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通过控制在旋转电机中流通的电流,从而实现转矩脉动的减弱。然而,在这些控制旋转电机的方法中,均没有成为根本性地解决转矩脉动的方法,无法实现旋转电机自身的性能提高。

进一步地,非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极其繁杂,难以实现量产化。另外,由于该电动机采用了分布绕组与集中绕组的中间性的绕组方法,因此存在线圈端部变长、绕组电阻变大的问题。

这些因转矩脉动等引起的旋转的不均匀、绕组电阻的增大表现为电动机效率降低,存在引起综合性的电动机性能降低的风险。因此,综合性的电动机性能也可以通过测定电动机效率来进行评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性能提高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所使用的线圈、以及线圈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以及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所述定子具有铁芯部及线圈,其中,所述铁芯部具备:具有圆形的周面的本体部、以及从该本体部的周面沿着本体部的径向而突出并沿着周面的周向空开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芯;所述线圈配设在芯上,线圈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件呈螺旋状形成的线圈部、以及分别与线圈部的两端部连接的端子部,线圈部的宽度尺寸从该线圈部的轴向上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连续性地变大,在线圈部的导电部件的表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被膜。

在该旋转电机中,芯以从本体部的周面沿着本体部的径向而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该结构中,在相邻的芯之间划分为扇形空间。在该结构中,线圈部的宽度尺寸从线圈部的轴向上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连续性地变大。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将线圈配设于芯时,能够提高由芯划分出的扇形空间中的线圈部的占空系数。另外,在线圈部的导电部件的表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被膜。因此,可抑制在导电部件之间发生沿面放电等。在具备该线圈的旋转电机中,能够抑制因旋转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的失真。因此,在旋转电机中,能够抑制转矩脉动的产生,并能够实现转子旋转的均匀化。其结果为,在旋转电机中,能够实现性能的提高。此外,该性能的提高可以通过测定旋转电机的效率来进行评价。

在一实施方式中,因旋转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也可以是正弦波或大致正弦波。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内转子型的三相电动机。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线圈是配设在芯上的线圈,其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件呈螺旋状形成的线圈部、以及分别与线圈部的两端部连接的端子部,线圈部的宽度尺寸从该线圈部的轴向上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连续性地变大,在线圈部的导电部件的表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被膜。

在该线圈中,线圈部的宽度尺寸从线圈部的轴向上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连续性地变大。由此,例如,在沿着周向配置多个芯的结构中,通过对于该芯以线圈部的一方侧位于芯的基端部侧的方式将线圈配设在芯上,能够提高芯与芯之间划分出的扇形空间中的线圈部的占空系数。另外,在线圈中,在线圈部的导电部件的表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被膜。由此,能够确保导电部件间的电绝缘性。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导电部件之间发生沿面放电等。在使用该线圈的旋转电机中,能够抑制因旋转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的失真。因此,在使用该线圈的旋转电机中,能够抑制转矩脉动的产生,能够实现转子旋转的均匀化。其结果为,在使用该线圈的旋转电机中,能够实现性能的提高。此外,该性能的提高可以通过测定旋转电机的效率来进行评价。

在一实施方式中,绝缘被膜也可以通过浸涂(dipcoating)或电沉积涂装而形成。由此,能够在导电部件的表面良好地形成绝缘被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的角部也可以进行倒角。在导电部件的角部为大致直角的情况下,难以在角部形成绝缘被膜,并且在角部处绝缘被膜容易剥离。因此,通过对导电部件的角部进行倒角,即使在角部也能够形成绝缘被膜。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确保线圈部的绝缘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线圈部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导电部件接合而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所期望的线圈部的形状。另外,通过这样将多个导电部件接合而形成线圈部,能够将线圈部的内侧形状做成所期望的形状。因此,在芯上配设有线圈时,能够抑制芯与线圈部之间形成缝隙。其结果为,能够提高线圈部的占空系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在与延伸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积可以为在线圈部的整周上相同。由此,在线圈部中电阻值保持一定。因此,能够实现作为线圈的性能的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绝缘被膜也可以具有10μm以上的厚度。由此,能够确保线圈部中导电部件彼此的绝缘性,能够抑制沿面放电。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线圈装置具备铁芯部及线圈,所述铁芯部具备:具有圆形的周面的本体部、以及从该本体部的周面沿着本体部的径向而突出并沿着周面的周向空开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芯;所述线圈配设在芯上,线圈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件呈螺旋状形成的线圈部、以及分别与线圈部的两端部连接的端子部,线圈部的宽度尺寸从该线圈部的轴向上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连续性地变大,在线圈部的导电部件的表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被膜。

在该线圈装置中,芯以从本体部的周面沿着本体部的径向而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该结构中,在相邻的芯之间划分为扇形空间。在该结构中,线圈部的宽度尺寸从线圈部的轴向上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连续性地变大。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将线圈配设于芯时,能够提高由芯划分出的扇形空间中的线圈部的占空系数。另外,在线圈部的导电部件的表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被膜。因此,可抑制在导电部件之间发生沿面放电等。在使用具备该线圈的线圈装置的旋转电机中,能够抑制因旋转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的失真。因此,在使用线圈装置的旋转电机中,能够抑制转矩脉动的产生,并能够实现转子旋转的均匀化。其结果为,在使用线圈装置的旋转电机中,能够实现性能的提高。此外,该性能的提高可以通过测定旋转电机的效率来进行评价。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线圈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线圈的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的图。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的图。

图8是表示电动机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失真率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效率相对于电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电动机效率相对于电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电动机效率和比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或相当的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图。如图1所示,电动机(旋转电机)1是例如外转子型的无刷电动机(三相电动机)。电动机1具备定子(线圈装置)3和转子5。

定子3具有铁芯部7和线圈9。铁芯部7具有呈圆环状的圆环部(本体部)10和芯12。圆环部10与芯12是例如一体地形成的。圆环部10及芯12是例如多层电磁钢板层叠而形成的。

如图2所示,芯12以从圆环部10的外周面10a沿着该圆环部10的径向而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芯12以在圆环部10的外周面10a的周向上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芯12呈例如棱柱状。在相邻的两个芯12之间,由该两个芯12划分成扇形空间s。

芯12具有本体部12a、和凸缘部12b。本体部12a沿着圆环部10的径向延伸,基端部侧与圆环部10连接。凸缘部12b设置在本体部12a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的前端部。凸缘部12b在宽度方向上比本体部12a更向外侧突出。

图3是表示线圈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线圈的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截面图。如图3~图5所示,线圈9具备线圈部20和端子部22a、22b。线圈部20与端子部22a、22b电连接。线圈部20及端子部22a、22b由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件21(参照图5)形成。作为导电部件21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铜(cu)。

线圈部20是呈螺旋状缠绕而形成的。线圈部20如图2及图3所示,其宽度尺寸从线圈部20的轴l方向上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从图3中的下方向向上方向)连续性地变大。即,线圈部20在从沿着与轴l方向垂直的面的方向观察时,呈大致梯形形状。在线圈部20中,导电部件21在与该导电部件2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积在线圈部20的整周上相同。

线圈部20的内侧形状呈与芯12的外形相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芯12的外形呈矩形形状(长方形形状),与之相应地,线圈部20的内侧形状如图4所示,从线圈部20的轴l方向观察,呈矩形形状(长方形)。线圈部20的内侧形状与芯12的外形相应地适当设定即可。

具有上述结构的线圈部20是通过将多个导电部件21接合而形成的。具体地说,线圈部20是例如通过将图3及图4中在x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一部分20a、与在y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二部分20b接合而形成的。第一部分20a与第二部分20b的接合可以采用冷压焊、电焊、高频焊接、钎焊等方法。

如图5所示,在线圈部20的导电部件21的表面21a整体,设置有绝缘被膜24。绝缘被膜24是具有电绝缘性的膜(部分)。绝缘被膜24是具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作为该合成树脂,优选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酯酰亚胺(esterimide)树脂等。尤其是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酯酰亚胺树脂,更优选聚酰亚胺树脂。另外,为了提高耐局部放电性,更优选在绝缘被膜24中混合填料。作为填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或矾土、勃姆石氧化铝(boehmitealumina)等无机氧化物;蒙脱石类等膨润性粘土;或者,滑石或云母等非膨润性粘土;水滑石等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doublehydroxide)等。

作为形成绝缘被膜24的方法,可以使用例如浸涂、或电沉积涂装等。在形成线圈部20后,对线圈部20的导电部件21形成绝缘被膜24。详细地说,绝缘被膜24是在将第一部分20a以及第二部分20b接合而构成线圈部20之后形成的。

绝缘被膜24的厚度尺寸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50μm以下。绝缘被膜24的厚度根据线圈部20的设计适当设定即可。另外,绝缘被膜24的厚度可以在线圈部20的整周上为一定,也可以根据线圈部20的局部而不同。绝缘被膜24的绝缘破坏电压(耐电压)在例如厚度尺寸为10μm的情况下优选为1kv以上,在厚度尺寸为50μm的情况下优选为4kv以上。此外,更优选地,绝缘被膜24具有耐热性。

如图5所示,在线圈部20中,形成有绝缘被膜24的导电部件21的角部21b进行了倒角。在本实施方式中,角部21b是弯曲的。作为使角部21b弯曲的方法,可以使用例如,通过机械性、化学性或电气性方法来研磨角部21b的方法。此外,导电部件21的角部21b并不限于弯曲的形状,也可以将角部21b做成切角面等形状。主要是导电部件21的角部21b是形成该角部21b的面呈大致直角交叉的形状即可。

端子部22a、22b分别与线圈部20的两端部连接。各个端子部22a、22b是通过延长线圈部20的两端部的导电部件21而形成的。此外,端子部22a、22b也可以通过在线圈部20的两端部接合其他部件而形成。

如图2所示,线圈9通过绕线管14安装在芯12上。绕线管14呈筒状。绕线管14是具有电绝缘性的部件,由例如尼龙、含玻璃纤维的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abs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液晶聚酯树脂等形成。绕线管14外装于芯12,其上端部卡止于芯12的凸缘部12b。由此,可防止绕线管14从芯12脱离。

如图2所示,线圈9的线圈部20以宽度尺寸较小的一方侧位于芯12的基端部侧的方式相对于芯12进行安装。即,线圈部20的宽度尺寸向芯12的前端部侧而连续性地变大。由此,在定子3中,能够提高由芯12形成的扇形空间s中的线圈部20的占空系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占空系数为例如90%以上。

转子5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转子5具有电动机壳30、和多个磁铁32。电动机壳30呈圆筒状。磁铁32配置在电动机壳30的内侧。具体地说,磁铁32通过未图示的轭设置于电动机壳30的内周面,沿着电动机壳30的周向配置。更详细地说,在电动机壳30的内周面,交替地配置有极性不同的磁铁32。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机1中,通过使电流在线圈9中流通,转子5根据电流值进行旋转。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中,芯12以从圆环部10的外周面10a沿着圆环部10的径向而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该结构中,相邻的芯12之间划分成扇形空间s。在该结构中,线圈部20的宽度尺寸从线圈部20的轴l方向上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连续性地变大。而且,线圈部20以一方侧位于芯12的基端部侧的方式配置在芯12上。通过这样的结构,线圈部20以宽度向芯12的前端部侧而扩大的方式配设在芯上,因此能够提高由芯12划分出的扇形空间s中的线圈部20的占空系数。另外,在线圈部20的导电部件21的表面21a上,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被膜24。因此,可抑制在导电部件21、21之间发生沿面放电等。在具备该线圈9的电动机1中,能够抑制因旋转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的失真。因此,在电动机1中,能够抑制转矩脉动的产生,并能够实现转子5的旋转的均匀化。其结果为,在电动机1中,能够实现性能的提高。

对电动机1的性能进行具体的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的图。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的图。图6所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是图8所示的电动机1a的波形。

首先,对电动机1a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电动机的变形例的图。如图8所示,电动机1a是内转子型的三相电动机。电动机1a具备定子3a和转子5a。定子3a具有铁芯部7a和线圈9。铁芯部7a具有呈圆环状的圆环部10a和芯12a。

芯12a以从圆环部10a的内周面10aa沿着该圆环部10a的径向而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芯12a以在圆环部10a的内周面10aa的周向上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芯12a呈例如棱柱状。在相邻的两个芯12a之间,由该两个芯12a划分成扇形空间s。线圈9通过未图示的绕线管而配设在芯12a上。线圈9以线圈部20的宽度尺寸较大的一方侧位于芯12a的基端部侧的方式相对于芯12a进行安装。线圈9的线圈部20的圈数取“38”。

转子5a具有旋转体30a和多个磁铁32a。旋转体30a呈圆柱状。磁铁32a配置在旋转体30a的外侧。具体地说,磁铁32a通过未图示的轭设置在旋转体30a的外周面,沿着旋转体30a的周向配置。更详细地说,在旋转体30a的外周面,交替地配置有极性不同的磁铁32a。

图7所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是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波形,该比较例的电动机具备将圆漆包线集中绕组而形成的线圈。比较例的电动机的线圈的结构与电动机1a不同,其他的结构(芯、转子等)与电动机1a相同。在比较例的电动机中,在芯上缠绕80次圆漆包线而形成线圈。

在图6及图7中,(a)表示以100rpm旋转时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b)表示以250rpm旋转时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另外,在下述的表1中,表示在电动机1a及比较例的电动机中,使转速变化时的失真率。

(表1)

如图6及图7所示,电动机1a及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即,使电动机旋转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是大致正弦波。这里,正弦波是指,后述的失真率为0%的波形(图9中用实线表示的波形),大致正弦波是指,极其接近正弦波的波形,或可看作是正弦波的波形。如表1所示,电动机1a的感应电动势波形与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相比,尽管其线圈的圈数为1/2以下,但在转速为100rpm、150rpm及250rpm中的任意情况下,相对于正弦波的失真率均小。这里,参照图9对相对于正弦波的失真率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失真率表示感应电动势的电动势波形的峰值点处的高次谐波成分振幅相对于基本波成分振幅的比例。如图9所示,基本波成分振幅是基本波(无失真的正弦波)的振幅。高次谐波成分振幅是,相对于基本波,其整数倍的高次的频率成分的振幅。失真率由以下的式子求出。此外,在表1中,基于下述式子计算三相全部的失真率,将其平均来计算出失真率。

失真率=((高次谐波成分振幅)/(基本波成分振幅))×100(%)

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中,在100rpm时,相对于正弦波的失真率为14.8%,与此相对,在电动机1a的感应电动势波形中,相对于正弦波的失真率为4.6%。即,在100rpm时,电动机1a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的相对于正弦波的失真率是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的相对于正弦波的失真率的大约1/3。另外,在250rpm时,电动机1a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的相对于正弦波的失真率(3.0%)也比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波形的相对于正弦波的失真率(5.2%)更小。即,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a与比较例的电动机相比,从转速较低的情况到转速较高的情况的宽范围内,失真率均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a中,转速为100rpm时的失真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另外,在电动机1a中,转速为150rpm时的失真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另外,在电动机1a中,转速为250rpm时的失真率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

一般地,对于电动机,相较于失真率较大(高次谐波成分的比例大,正弦波失真)的情况,在失真率较小(高次谐波成分的比例较小,正弦波的失真较弱)的情况下的转矩脉动变少。因此,确认了在电动机1a中,相较于通过漆包线的集中绕组而构成的线圈,因转矩脉动所引起的转矩变动变少,旋转更顺畅。由此,即使在低旋转域中,转子5a也顺畅地旋转。这样的结果在电动机1(外转子型)中也同样能够获得。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a的电动机效率相对于转速和转矩的关系(以下称为“效率图”。)的图。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电动机的效率图的图。图10及图11所示的效率图是在电动机上连接减速器而测定的。因此,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效率图中,电动机的转速为1/4倍,转矩为4倍。图10中的(a)及图11中的(a)表示在室温时测定的情况下的效率图。图10中的(b)及图11中的(b)表示在高温(60℃)时测定的情况下的效率图。

图12是表示电动机效率和比例的图。在图12中,为了定量性地评价图10及图11的效率图,以2%为刻度,以相对于整个测定范围的比例来表示电动机效率的值。图12中的(a)表示电动机1a的结果,图12中的(b)表示比较例的电动机的结果。另外,表2表示电动机效率为90%以上的相对于整个驱动范围的比例和最大效率。

(表2)

如图10、图11、图12及表2所示,电动机1a的效率在宽驱动范围比比较例的电动机效率更高。进一步地,在电动机1a中,高温时的电动机效率为90%以上的相对于整个驱动范围的比例以及最大效率均比比较例的电动机更高。

一般地,不仅要谋求电动机的最大效率高,而且还谋求在宽驱动范围的效率高。根据图10、图11、图12及表2所示的结果,确认了电动机1a的性能比比较例的电动机更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被膜24是通过浸涂或电沉积涂装而形成的。由此,能够在导电部件21的表面21a良好地形成绝缘被膜24。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21的角部21b进行了倒角。在导电部件21的角部21b为大致直角的情况下,难以在角部21b形成绝缘被膜24,并且绝缘被膜24容易在角部21b剥离。因此,通过对导电部件21的角部21b进行倒角,即使在角部21b,也能够良好地形成绝缘被膜24。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确保线圈部20的绝缘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部20是将多个导电部件21接合而形成的。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所期望的线圈部20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在芯12与线圈部20之间形成缝隙。其结果为,能够提高线圈9的占空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21在与延伸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积在线圈部20的整周上相同。由此,在线圈部20中电阻值保持一定。因此,能够实现作为线圈9的性能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被膜24具有10μm以上的厚度。由此,能够确保线圈部20中导电部件21彼此的绝缘性,能够抑制沿面放电。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电动机1(电动机1a)作为旋转电机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旋转电机,也可以是例如发电机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导电部件21的截面积设为在线圈部20的整体上相同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导电部件21的截面积也可以不一定在整体上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图1或图8所示的方式作为电动机1、1a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芯12、12a的数量(线圈9的数量)及磁铁32、32a的数量根据设计适当设定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过接合多个导电部件21而形成线圈9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线圈9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过接合直线状的第一部分20a与直线状的第二部分20b而形成线圈部20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线圈部20的形成不限于直线状的第一部分20a与第二部分20b的接合。线圈部20也可以通过将呈其他的形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接合而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铁芯部7具有圆环状的圆环部10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体部的外形呈圆形形状即可,也可以是例如圆盘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过浸涂或电沉积涂装而形成绝缘被膜24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绝缘被膜24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线圈9安装在绕线管14上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设置绕线管14。在该情况下,线圈9是用树脂覆盖绝缘被膜24的外侧而一体地模制成型的。由此,能够省略绕线管14,能够简化线圈装置。用于模制成型线圈9的树脂可以使用与绕线管14相同的树脂。除了上述的绕线管14的材料之外,还可以使用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类、或热塑性树脂类。作为模制成型线圈9的方法,可以使用注塑成型法,或粉末流动浸渍法。

附图标记说明

1、1a-电动机(旋转电机、线圈装置);7、7a-铁芯部;9-线圈;10、10a-圆环部(本体部);10a-外周面(周面);10aa-内周面(周面);12、12a-芯;20-线圈部;21-导电部件;21a-表面;21b-角部;22a、22b-端子部;24-绝缘被膜;l-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