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芯铝绞线胀力终端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921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复合芯铝绞线胀力终端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缆夹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芯铝绞线胀力终端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输电线路连接线夹,其固定、夹紧钢芯铝绞线的装置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导线插接,接触面较小插接不牢,导线容易发热;二是铝管液压,安装时两端导线插入铝管,然后用液压工具加压,但接触面较小,握力不强;三是爆炸压接,靠起爆瞬间的强大冲击力使线夹夹住导线,但由于强大的冲击力改变金相,机械强度降低,爆炸不安全。因此,目前国内输电线路上使用的连接线夹都存在安装不方便、接触面小、导线易发热、握力不足、机械强度降低等缺陷,不能适用新型材料复合芯铝绞线的固定、夹紧连接。专利号为2007200347845的发明专利,从技术上克服了上述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线芯夹紧方面,该技术采用旋压夹紧法增强了张力夹芯对线芯的握紧力,安装极为方便,可以重复使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内衬管在安装挤压后,可以紧紧固定复合芯铝绞线的外层,使导线与耐张夹套、张力夹芯的位置(或距离)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内衬管的外壁及耐张套管的内壁均是平滑设计,内衬管与耐张套管之间的摩擦系数较低,在较长时间内,导线在自身拉力、收缩力(环境温度影响)或风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耐张套管对内衬管的握力降低,导致该装置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因为内衬管与耐张套管的接触面忽大忽小,且整个装置外表棱角太多,很容易产生放电现象,造成起火,给供电设施带来极大的损失,影响正常正常的生产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复合芯铝绞线胀力终端耐张线夹。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芯铝绞线胀力终端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旋压式钢锚、耐张套管、张力夹芯、耐张夹套、内衬管、导线线芯、引流板,旋压式钢锚前端设置不同外径两级螺纹,其中一级螺纹外径大于二级螺纹外径,一级螺纹与耐张套管的后端内螺纹相匹配,二级螺纹与耐张夹套的大端内螺纹相匹配,二级螺纹前端设置顶头,其直径与张力夹芯的大端直径相同,耐张套管为一同径贯通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前端弧形内敛,后端口外缘外张形成呈“u”型的引流板,张力夹芯为锥状管体,其内径由细到粗,张力夹芯与耐张夹套相匹配,耐张夹套外径与耐张套管内径相匹配,耐张夹套前端部设置内缩台阶,后端口设置内螺纹,该内螺纹与旋压式钢锚的二级螺纹相匹配;内衬管外径与耐张套管内径相匹配,其内径与导线相匹配;所述的耐张套管前端弧形内敛处设置压接点,耐张套管前端1/3处对称设置两个限位点,所述的引流板棱角处均呈r角设置;所述的内衬管外表面设置周向纹路;所述的张力夹芯从两端相对径向均分180度切割出两端未开通的间隙槽,其间隙槽的两切割面相互垂直,其中小头端口内边缘设置r角。

优选地,旋压式钢锚与耐张套管后端接口处经硅胶垫密封。

优选地,所述引流板的弧形部为半圆,其圆心与耐张套管的轴心线重合,引流板的半圆部板面与耐张套管的轴心线垂直,引流板的方形部向耐张套管的后端翘起,与半圆部板面形成150~160度夹角,引流板的方形部板面对称设置四个螺孔,引流板与耐张套管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旋压式钢锚的后端径向设置“u”型板状体,“u”型板状体内设置椭圆孔,“u”型板状体与一级螺纹、二级螺纹、径向圆角正方形体、顶头均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引流板的流线型设计减少了本装置的放电现象,降低能耗;2.由于内衬管外表设置周向纹路,增大了内衬管与耐张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当旋压式钢锚与耐张夹套、张力夹芯、耐张套管各组件组装后,挤压压接点固定内衬管,从而固定导线;3.爆压点的设置使耐张夹套得到更好的固定,在旋压式钢锚及耐张套管的螺接压力作用下,对张力夹芯产生更加稳定的径向压力,从而使张力夹芯产生更大的握力;4.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效果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旋压式钢锚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径向圆角正方形体的径向视图;

图5是张力夹芯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大端径向视图;

图7是耐张夹套结构示意图;

图8是耐张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a-a向视图;

图10是图8的b向视图;

图11是内衬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芯铝绞线胀力终端耐张线夹,包括旋压式钢锚1、耐张套管2、张力夹芯3、耐张夹套4、内衬管5、导线线芯6、引流板7、硅胶垫8、压接点9、限位点10;旋压式钢锚1前端设置不同外径两级螺纹,其中一级螺纹外径大于二级螺纹外径,一级螺纹与耐张套管2的后端内螺纹相匹配,一级螺纹与二级螺纹之间设置为径向圆角正方形体,二级螺纹与耐张夹套4的大端内螺纹相匹配,二级螺纹前端设置顶头,其直径与张力夹芯3的大端直径相同,旋压式钢锚1的后端径向设置“u”型板状体,“u”型板状体内设置椭圆孔,“u”型板状体与一级螺纹、二级螺纹、径向圆角正方形体、顶头均一体成型;耐张套管2为一同径贯通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前端弧形内敛,后端口外缘外张形成呈“u”型的引流板7,引流板7的弧形部为半圆,其圆心与耐张套管2的轴心线重合,引流板7的半圆部板面与耐张套管2的轴心线垂直,引流板7的方形部向耐张套管2的后端翘起,与半圆部板面形成150~160度夹角,引流板7的方形部板面对称设置四个螺孔,引流板7与耐张套管2一体成型;张力夹芯3为锥状管体,其内径由细到粗,张力夹芯3与耐张夹套4相匹配,耐张夹套4外径与耐张套管2内径相匹配,耐张夹套4前端部设置内缩台阶,后端口设置内螺纹,该内螺纹与旋压式钢锚1的二级螺纹相匹配;内衬管5外径与耐张套管2内径相匹配,其内径与导线相匹配;复合芯铝绞线穿过内衬管5再穿入耐张套管2,剥除复合芯铝绞线外层露出导线线芯6,将导线线芯6穿过耐张夹套4再穿入张力夹芯3,旋压式钢锚1二级螺纹与与耐张夹套4螺接,压紧张力夹芯3,张力夹芯3在耐张夹套4的作用下对导线线芯6产生握力,固定住导线,旋压式钢锚1向前推入耐张套管2并经一级螺纹螺接固定在耐张套管2内,旋压式钢锚1与耐张套管2后端接口处经硅胶垫8密封,耐张夹套4处于耐张套管2的中部,其前端内缩台阶经限位点10固定,内衬管5置于耐张套管2的前端并部分伸出耐张套管2端口,经压接点9固定;所述的耐张套管2前端弧形内敛处设置压接点9,耐张套管2前端1/3处对称设置两个限位点10,所述的引流板7棱角处均呈r角设置;所述的内衬管5外表面设置周向纹路;所述的张力夹芯3从两端相对径向均分180度切割出两端未开通的间隙槽,其间隙槽的两切割面相互垂直,其中小头端口内边缘设置r角。

使用时,将复合芯铝绞线穿入内衬管5,再穿过耐张套管2,剥除复合芯铝绞线外层,露出导线线芯6,将导线线芯6贯穿耐张夹套4,再穿入张力夹芯3,并使张力夹芯3套置于耐张夹套4内,将旋压式钢锚1的二级螺纹与耐张夹套4螺接,径向推压张力夹芯3,再将旋压式钢锚1继续推入耐张套管2,并与耐张套管2螺接固定,同时使内衬管5处于耐张套管前端内,最后对压接点9及限位点10挤压固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