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电缆卡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05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集束电缆卡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线器,具体涉及一种集束电缆卡线器。



背景技术:

卡线器是电力、电信、铁路电气化架空线路施工及检修中常用的握线工具。现有卡线器包括上卡板、下卡板、压板和拉板,电缆线置于上卡板和下卡板之间,通过拉板在下卡板上滑动,从而通过压板带动下卡板下压将电缆线卡紧。

目前这种卡线器在集束电缆架设中使用时,由于卡线器只能卡住集束电缆中位于最边缘的一根电缆线,使得卡线器容易发生脱线现象,造成卡线器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卡线器的卡紧可靠性,从而有效避免卡线器容易发生脱线现象,造成卡线器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的问题的集束电缆卡线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束电缆卡线器,包括:主下卡板、主上卡板、压板、拉板及副卡线结构,压板的一端铰接在主下卡板上,压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拉板的一端上,拉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滑动连接在主下卡板上,主上卡板通过转轴杆转动设置在压板上,主上卡板与主下卡板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电缆线的第一电缆夹紧腔,副卡线结构包括与主下卡板相平行的副下卡板及与主上卡板相平行的副上卡板,副下卡板通过卡板连接杆与主下卡板相连接,副上卡板转动设置在转轴杆上,副上卡板与副下卡板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电缆线的第二电缆夹紧腔。

本方案主上卡板与主下卡板之间的第一电缆夹紧腔可以卡紧集束电缆中位于最边缘的一根电缆线,副上卡板与副下卡板之间的第二电缆夹紧腔可以卡紧集束电缆中位于最边缘的另一根电缆线,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卡线器的卡紧可靠性,从而有效避免卡线器容易发生脱线现象,造成卡线器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作为优选,副卡线结构还包括防脱线装置,防脱线装置包括侧挡板、位于第二电缆夹紧腔内的浮动平板、设置在副上卡板内的竖直导向通孔、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向通孔内的传动导杆、设置在副上卡板上的竖直转换缸体与竖直驱动缸体、滑动设置在竖直转换缸体内的转换活塞、与转换活塞的上端面相连接的转换活塞杆、滑动设置在竖直驱动缸体内的驱动活塞及与驱动活塞的下端面相连接的驱动活塞杆,所述主上卡板和副上卡板位于压板与侧挡板之间,侧挡板位于竖直驱动缸体的下方,朝向第二电缆夹紧腔的副上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浮动平板的浮动平板容纳槽,竖直导向通孔包括竖直主导向孔及连接竖直主导向孔与浮动平板容纳槽的底面的竖直容纳孔,传动导杆滑动设置在竖直主导向孔内,竖直容纳孔的内径大于竖直主导向孔的内径,传动导杆的下端与浮动平板相连接,传动导杆上并位于浮动平板与竖直容纳孔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复位压簧,传动导杆的外侧面上并位于副上卡板的上方设有导杆限位块,所述竖直转换缸体的下端设有通气孔,竖直转换缸体的上端设有第一接口,转换活塞杆的上端位于竖直转换缸体的上方,转换活塞杆的上端通过横向连接杆与传动导杆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竖直驱动缸体的上端设有第二接口,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接,竖直驱动缸体的下端设有驱动活塞杆过孔,驱动活塞杆的下端穿过驱动活塞杆过孔并与侧挡板相连接。

本方案的防脱线装置可以进一步避免卡线器发生脱线现象,造成卡线器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作为优选,防脱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副上卡板上并位于竖直驱动缸体下方的竖直导套及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套内的竖向导杆,竖直导套的内侧面上设有竖直键槽,竖向导杆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竖直键槽相配合的竖向限位凸块,所述驱动活塞杆通过竖向导杆与侧挡板连接,驱动活塞杆的下端与竖向导杆的上端连接,竖向导杆的下端与侧挡板连接。

作为优选,竖直转换缸体的内径大于竖直驱动缸体的内径。

作为优选,朝向第一电缆夹紧腔的主上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上圆弧形卡线槽,朝向第一电缆夹紧腔的主下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下圆弧形卡线槽。本方案有利于提高主上卡板与主下卡板卡紧电缆线。

作为优选,朝向第二电缆夹紧腔的副上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二上圆弧形卡线槽,朝向第二电缆夹紧腔的副下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二下圆弧形卡线槽。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副上卡板与副下卡板卡紧电缆线。

作为优选,还包括u形拉杆,u形拉杆与连接轴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提高卡线器的卡紧可靠性,从而有效避免卡线器容易发生脱线现象,造成卡线器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集束电缆卡线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副卡线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主下卡板1;主上卡板2;转轴杆3;压板4;拉板5;连接轴6;u形拉杆7;

副卡线结构9,副下卡板9.1,副上卡板9.2,卡板连接杆9.3,浮动平板容纳槽9.4。浮动平板9.5,复位压簧9.6,竖直容纳孔9.7,竖直主导向孔9.8,传动导杆9.9,导杆限位块9.10,竖直转换缸体9.11,转换活塞9.12,转换活塞杆9.13,连接管9.14,竖直驱动缸体9.15,驱动活塞9.16,驱动活塞杆9.17,竖直导套9.18,竖向导杆9.19,侧挡板9.20,通气孔9.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集束电缆卡线器,包括主下卡板1、主上卡板2、压板4、拉板5、u形拉杆7及副卡线结构9。压板的一端铰接在主下卡板上,压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拉板的一端上。拉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6滑动连接在主下卡板上。u形拉杆与连接轴相连接。主上卡板通过转轴杆3转动设置在压板上。主上卡板与主下卡板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电缆线的第一电缆夹紧腔。

副卡线结构包括与主下卡板相平行的副下卡板9.1及与主上卡板相平行的副上卡板9.2。副下卡板通过卡板连接杆9.3与主下卡板相连接。副上卡板转动设置在转轴杆上。副上卡板与副下卡板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电缆线的第二电缆夹紧腔。主上卡板和副上卡板位于压板的同一侧。

朝向第一电缆夹紧腔的主上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上圆弧形卡线槽,朝向第一电缆夹紧腔的主下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下圆弧形卡线槽。

朝向第二电缆夹紧腔的副上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二上圆弧形卡线槽,朝向第二电缆夹紧腔的副下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二下圆弧形卡线槽。

本实施例的集束电缆卡线器的主上卡板与主下卡板之间的第一电缆夹紧腔可以卡紧集束电缆中位于最边缘的一根电缆线,副上卡板与副下卡板之间的第二电缆夹紧腔可以卡紧集束电缆中位于最边缘的另一根电缆线,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卡线器的卡紧可靠性,从而有效避免卡线器容易发生脱线现象,造成卡线器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3所示,副卡线结构还包括防脱线装置。防脱线装置包括侧挡板9.20、位于第二电缆夹紧腔内的浮动平板9.5、设置在副上卡板内的竖直导向通孔、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向通孔内的传动导杆9.9、设置在副上卡板上的竖直转换缸体9.11与竖直驱动缸体9.15、滑动设置在竖直转换缸体内的转换活塞9.12、与转换活塞的上端面相连接的转换活塞杆9.13、滑动设置在竖直驱动缸体内的驱动活塞9.16、与驱动活塞的下端面相连接的驱动活塞杆9.17、设置在副上卡板上并位于竖直驱动缸体下方的竖直导套9.18及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套内的竖向导杆9.19。竖直转换缸体的内径大于竖直驱动缸体的内径。竖直导套的内侧面上设有竖直键槽。竖向导杆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竖直键槽相配合的竖向限位凸块。

主上卡板和副上卡板位于压板与侧挡板之间。侧挡板竖直设置。侧挡板位于竖直驱动缸体的下方。

朝向第二电缆夹紧腔的副上卡板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浮动平板的浮动平板容纳槽9.4。竖直导向通孔包括竖直主导向孔9.8及连接竖直主导向孔与浮动平板容纳槽的底面的竖直容纳孔9.7。竖直容纳孔的内径大于竖直主导向孔的内径。传动导杆滑动设置在竖直主导向孔内。传动导杆的下端与浮动平板相连接。传动导杆上并位于浮动平板与竖直容纳孔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复位压簧9.6。传动导杆的外侧面上并位于副上卡板的上方设有导杆限位块9.10。

竖直转换缸体的下端设有通气孔9.21。竖直转换缸体的上端设有第一接口,第一接口与竖直转换缸体的内腔相连通。转换活塞杆穿过竖直转换缸体的上端,转换活塞杆与竖直转换缸体之间设有密封圈。转换活塞杆的上端位于竖直转换缸体的上方。转换活塞杆的上端通过横向连接杆与传动导杆的上端相连接。横向连接杆位于导杆限位块的上方。

竖直驱动缸体的上端设有第二接口,第二接口与竖直驱动缸体的内腔相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之间通过连接管9.14相连接。竖直驱动缸体的下端设有驱动活塞杆过孔。驱动活塞杆的下端穿过驱动活塞杆过孔并与侧挡板相连接,具体说是,驱动活塞杆通过竖向导杆与侧挡板连接,驱动活塞杆的下端与竖向导杆的上端连接,竖向导杆的下端与侧挡板连接。

本实施例的集束电缆卡线器的具体工作如下:

如图3所示,在副上卡板往下压并配合副下卡板卡紧集束电缆10中位于最边缘的另一根电缆线的过程中,浮动平板抵在电缆线上并往上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传动导杆通过转换活塞杆带动转换活塞上移,将转换活塞上方的竖直转换缸体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压入竖直驱动缸体内,使驱动活塞下移,从而通过驱动活塞杆和竖向导杆带动侧挡板下移。

当副上卡板与副下卡板卡紧集束电缆中位于最边缘的另一根电缆线后,浮动平板容纳在浮动平板容纳槽内,侧挡板将自动下移至第二电缆夹紧腔的一侧,起到阻挡集束电缆的作用,从而使集束电缆位于压板与侧挡板之间,从而进一步有效避免卡线器容易发生脱线现象,造成卡线器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