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装按压式开关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01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装按压式开关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装按压式开关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背景技术:

现行光伏组件接线盒内部导线与光伏电池汇流条直接相连,即正负极导线一直有电压存在。正负极公母插头在更换时因正负极导线没有和接线盒内电池光伏组串汇流条之间断开连接,因此导线接头仍带有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当损坏绝缘的接头不小心发生人身接触或和支架接触时存在安全隐患。其次组件安装在支架上,有一部分光伏组件接线盒导线和光伏组串汇线是敷设在支架C型钢槽内,当光伏组串汇线或接线盒导线绝缘破损后与金属支架发生接地短路时,在光伏组串(相当于电源)和接地点(接地点往往不能轻易查找出来)之间没有开关和保护装置来断开,手动拔出公母接头来断开接地回路时会产生直流弧光放电,辐照度较好时因电流大弧光放电非常严重,因直流不像交流有过零灭弧,对检修人员产生了很大的威胁;若通过查明接地点后再消除故障,因查找过程中接地点不明确无意间接触到接地点更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查找接地点的过程时间较长,可能因长期接地导致逆变器或汇线穿管内起火,从而扩大故障范围。另外在汇流箱内起火时,因不明汇流箱内部及外部故障情况,不能轻易开启汇流箱外壳,但为了尽快消除故障,需断开汇流箱外部输入及汇流箱与逆变器的连接,因外部汇线及接线盒导线没有能产生明显断开点的装置,直接拔开公母头也会因拉弧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的加装按压式开关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加装按压式开关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一个密封的外壳体,外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依次设置防反二极管和按压式开关,输入端口外接组件电池片的正负极导流条,外壳体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安装通孔;

所述的按压开关设置于外壳体内,按压开关包括按钮、按钮连杆、动触头、静触头和压缩弹簧;按钮连杆的一端穿出安装通孔并在其端头安装按钮,按钮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动触头,按钮下端面和外壳体上端面之间的按钮连杆外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静触头固定设置外壳体内,静触头相邻的设置于动触头上方。

所述动触头的上、下端面上设置有半圆触点,静触头下端面设置有与动触头半圆触点位置对应的半圆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在需要更换公母插头时可断开按压式开关,安全的操作导线接头;若有导线或汇线绝缘破损接地时,可断开按压式开关安全的查找接地点;若汇流箱发生起火时同样可断开正极汇线和负极汇线连接的组件接线盒按压式开关,快速的切断汇流箱输入,安全灭火检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开关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开关在断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输入端口,3-输出端口,4-按压式开关,5-组件电池片的正负极导流条,6-按钮,7-按钮连杆,8-动触头,9-静触头,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3所示的一种加装按压式开关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一个密封的外壳体1,外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输入端口2和输出端口3,输入端口2和输出端口3之间依次设置防反二极管和按压式开关4,输入端口2外接组件电池片的正负极导流条5,输出端口3外接输出导线,外壳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安装通孔;

所述的按压开关4设置于外壳体1内,按压开关4包括按钮6、按钮连杆7、动触头8、静触头9和压缩弹簧10;按钮连杆7的一端穿出安装通孔并在其端头安装按钮6,按钮连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动触头8,按钮6下端面和外壳体1上端面之间的按钮连杆7外套设有压缩弹簧10;所述的静触头9固定设置外壳体1内,静触头9相邻的设置于动触头8上方。

所述动触头8的上、下端面上设置有半圆触点,静触头9下端面设置有与动触头8半圆触点位置对应的半圆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光伏电池在组件内部通过组件电池片的正负极导流条5将其正负极串联,串联若干电池片达到一定电压后封装成一块具有特定功率的组件。组件背板上安装接线盒,其目的是将组件的电压通过绝缘防水的封装机构和导线输出。传统的接线盒内部将组件电池片的汇流条和接线盒的输出导线硬链接,即导线发生绝缘损坏、接地等故障时不能断开接线盒内部的连接,在检修导线故障时因导线带电压而存在危险。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接线盒的按压式开关4闭合,电流电压正常输出;参见图3,当导线或供电负载出现故障时,断开按压式开关4,组件的电压和电流断开输出;达到了安全检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