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设备用避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5138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设备用避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设备用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一般安装在输电站内,避雷器是一种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力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避雷针通常接于带电导线和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针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绝缘,当电压值正常后,避雷针又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但是目前的避雷器只能对电力设备进行防护,对变电站周围的建筑物无法做到雷击防护作用,如果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护,还需要架设专门的避雷针装置,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增加了占地面积,因此如何发明一种既可以保护电力设备免受雷击危害,又可以保护附近建筑物免受雷击危害的电力设备用避雷装置,是目前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备用避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避雷器只能对电力设备进行防护,对变电站周围的建筑物无法做到雷击防护作用,如果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护,还需要架设专门的避雷针装置,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增加了占地面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设备用避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内腔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有管式避雷器,所述管式避雷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地引导线,所述接地引导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地体,所述管式避雷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传导板,且传导板的左端贯穿于立柱的左侧壁,所述传导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电线连接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导球,所述传导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避雷针,所述传导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导铜板,所述传导铜板贯穿于连接筒的内腔和立柱的内腔,且传导铜板的底部与管式避雷器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环氧树脂绝缘板。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顶部和左侧壁均开有接线孔。

优选的,所述传导板为不锈钢传导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电力设备用避雷装置,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在雷雨天气时,不仅可以保护电力设备免受雷击危害,也可以保护附近建筑物免受雷击危害,节约了企业成本,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管式避雷器、4接地引导线、5接地体、6连接板、7传导板、8输电线连接柱、9连接筒、10传导球、11避雷针、12传导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设备用避雷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内腔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有管式避雷器3,所述管式避雷器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地引导线4,所述接地引导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地体5,所述管式避雷器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传导板7,且传导板7的左端贯穿于立柱2的左侧壁,所述传导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电线连接柱8,所述立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9,所述连接筒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导球10,所述传导球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避雷针11,所述传导球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导铜板12,所述传导铜板12贯穿于连接筒9的内腔和立柱2的内腔,且传导铜板12的底部与管式避雷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立柱2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环氧树脂绝缘板,环氧树脂绝缘层绝缘程度高,适合电力设备的绝缘,所述立柱2的顶部和左侧壁均开有接线孔,接线孔用于立柱2内的电器元件与外部设备接线,所述传导板7为不锈钢传导板。

工作原理:将输电线连接柱8通过紧固传导线与输电线固定连接,此时本装置的管式避雷器3与电力设备并联,当雷电对输电线产生雷击现象时,输电线上会瞬间产生强大电流,此时管式避雷器3会立即动作,使管式避雷器3内的电阻瞬间降低,进而将输电线上的电流通过输电线连接柱8、传导板7和连接板6传输到管式避雷器3内,之后再通过接地引导线4和接地体5传输到大地底部的地网中,进而使电力设备免遭损坏,而且避雷针11也可以将强大的电流通过传导球10和传导铜板12引入到管式避雷器3内,之后再通过接地引导线4和接地体5传输到大地底部的地网中,保护附近的建筑物免遭损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