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936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的防漏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服务器的时序逻辑电路中通常存在多组电源。从上电时间或方式来区分,大致可分为Standby电和Main Power电,以服务器或PC为例,Standby电为接通电源后开机之前就会存在的电有时称为AUX电,Main Power电是指按动开机键之后根据上电时序上的电。由于芯片内部防ESD二极管或设计缺陷的存在,当同一芯片同时接Standby电和Main Power电两种电的信号后就会有风险产生漏电,导致开机之前会有Standby电通过芯片内部漏向Main Power电,由于Main Power电存在上电时序,在不应上电时刻产生了电压,会导致部分芯片不能完全被复位,或因时序错乱不能正常上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包括:MOS管,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2,供电电路,稳压电路;

供电电路分别与MOS管的D极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接地;MOS管的G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三电阻R3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第二端分别与MOS管的S极和稳压电路连接;供电电路用于将5v输入电压转换为3v电压。

优选地,供电电路包括: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供电芯片;

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P5v电源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第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第一端,供电芯片一脚,三脚分别与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第二端,供电芯片二脚分别接地,供电芯片五脚,第十四电容C14第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第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第一端,分别接供电电路输出端,第十四电容C14第二端,第十五电容C15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第二端分别接地,供电芯片四脚通过第十七电容C17接地。

优选地,稳压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

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分别与稳压电路输入端和第五电阻R5第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与稳压电路输出端和第七电阻R7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第二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和第五三极管Q5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二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Q4基极和第八电阻R8第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第八电阻R8第二端分别接地。

优选地,供电芯片采用RT9193。

优选地,MOS管采用P-MOS管。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解决时序电路中漏电问题,不影响上电时序。MOS管的防漏电电路无需额外增加其他电压电源的控制信号,更利于简化电路设计。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实现电路简单,成本低,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稳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MOS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2,供电电路,稳压电路;

供电电路1分别与MOS管Q1的D极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接地;MOS管Q1的G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三电阻R3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第二端分别与MOS管Q1的S极和稳压电路2连接;供电电路1用于将5v输入电压转换为3v电压。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供电电路1包括: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供电芯片;

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P5v电源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第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第一端,供电芯片一脚,三脚分别与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第二端,供电芯片二脚分别接地,供电芯片五脚,第十四电容C14第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第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第一端,分别接供电电路输出端,第十四电容C14第二端,第十五电容C15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第二端分别接地,供电芯片四脚通过第十七电容C17接地。供电芯片采用RT9193。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稳压电路2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

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分别与稳压电路输入端和第五电阻R5第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与稳压电路输出端和第七电阻R7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第二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和第五三极管Q5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二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Q4基极和第八电阻R8第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第八电阻R8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的阻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使稳压电路2可以保证服务器的防漏电电路组的输出电压。

本实用新型中,MOS管采用P-MOS管。对于P-MOS管来讲,一般导通电阻很容易达到毫欧级别,当电流达到数安培时,其压降也在毫伏级别,一般做到数十毫伏是非常容易的。

对于MOS管,其导通条件为:

P-MOS:uG-uS<0,且 |uG-uS|>|uGS(th)| ,其中,uG,uS 分别为Gate端和源极电压,uGS|th|是P-MOS的开启电压。

N-MOS:uG-uS>0,且 |uG-uS|>|uGS(th)| ,其中,uG,uS 分别为Gate端和源极电压,uGS|th|是N-Mos的开启电压。

MOS管的|uGS(th)|一般大于1.7V。

从导通条件可以看出,N-MOS管在导通时需要满足uG>uS,即在电路中需要一个比uS高uGS(th)的电压来实现对N-MOS管的开启(例如当uD≈uS=3.3V时,为保证MOS管导通则需要在uG加一个3.3V+ uGS(th)的电压,一般会大于5V,电压与选择的MOS管相关),增加了对其他电源的依赖性。相较于N-MOS管P-MOS管导通条件要满足uG<uS,只要器件选择恰当则不需要额外的电压来开启MOS管,只需将uD、uG、uS按照一定的分压电路连接起来即可实现在uD端有电时MOS管导通,uD端无电uS端有电时MOS管断开(例如当uD≈uS=3.3V时,若uG端接0V时MOS管导通,接3.3V时MOS管截止),则无需使用其他电源参与。

供电电路为电源芯片输出的3.3V电压,稳压电路为输出到IC端的电压,服务器的防漏电装置的目的是防止供电电路上电之前,电压从稳压电路漏到供电电路。

当供电电路=0V,且稳压电路>0V时,第一三极管Q2截止,uG=uS,MOS管Q1截止。

当供电电路=3.3V时,第一三极管Q2导通,uG≈0V,MOS管Q1导通。

即可实现在供电电路有电时MOS管导通使电流向IC,供电电路无电时MOS管截止,防止IC电漏到供电电路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