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2669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无刷电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在风筒内的是用碳刷电机,碳刷电机可以连接工作1000小时,高质量的碳刷电机也才2000小时左右。无刷电机可以连接工作20000小时,使用寿命7到10年。碳刷电机常规使用寿命2-3年,2:碳刷电机转行时比无刷电机转行时噪音大,而且随着日后的碳刷磨损,碳刷电机噪音会越来越大,而无刷电机就不会受影响。3:节能方面:相对而言,无刷电机的耗电量只是碳刷电机的1/3。4:无刷电机转速可以从200-20000转/分,无极变速。而碳刷电机通常就2档转速。

因此无刷电机现在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现有的无刷电机控制器大多功能较为单一,性能不稳定,影响了无刷电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无刷电机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驱动芯片、电机驱动模块、散热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驱动芯片和散热模块,驱动芯片还连接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还连接电机,温度检测模块采集电机的温度信号并传输给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给主控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E、电容C1、按键K、芯片IC1和继电器J,所述电源E的正极连接电容C1、按键K和继电器J的触点J-1,按键K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继电器J的触点J-1的另一端、三极管V1的集电极、芯片IC1的引脚4、芯片IC1的引脚8和芯片IC2的引脚5,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源E的负极、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继电器J、芯片IC1的引脚1和芯片IC2的引脚2,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芯片IC1的引脚6、芯片IC1的引脚7和芯片IC2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4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感L,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二极管D1的阴极和输出电压U1,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芯片的核心部件是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atmega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NE555,芯片IC2的型号为LM3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显示模块为LCD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模块为风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小型无刷电机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方便的改变无刷电机的运行状态,同时还具有运行状态显示功能,并且系统中设置了温度检测电路,能够对电机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自动降温,确保无刷电机正常的工作,且系统使用的电源具有稳压的性能,使系统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型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小型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驱动芯片、电机驱动模块、散热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驱动芯片和散热模块,驱动芯片还连接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还连接电机,温度检测模块采集电机的温度信号并传输给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给主控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E、电容C1、按键K、芯片IC1和继电器J,所述电源E的正极连接电容C1、按键K和继电器J的触点J-1,按键K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继电器J的触点J-1的另一端、三极管V1的集电极、芯片IC1的引脚4、芯片IC1的引脚8和芯片IC2的引脚5,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源E的负极、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继电器J、芯片IC1的引脚1和芯片IC2的引脚2,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芯片IC1的引脚6、芯片IC1的引脚7和芯片IC2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4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感L,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二极管D1的阴极和输出电压U1,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的另一端。

驱动芯片的核心部件是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atmega8。芯片IC1的型号为NE555,芯片IC2的型号为LM321。显示模块为LCD显示屏。散热模块为风扇。

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系统通过按键模块来控制电机的具体工作状态,本系统中的电机是小型无刷电机,具体是通过按键模块和显示模块直观的进行电机运行状态的参数设定,例如转动时间,转动速率,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温度检测模块负责对电机的运行温度进行检测,并且经过信号处理模块反馈给主控模块,当电机的运行温度超过限定时,则主控模块控制散热模块开启,对电机进行降温,确保电机不会因为过热而毁损。

电源模块负责给系统提供稳定的供电,其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电源E给电路供电,电路中,三极管V1作为开关调整管;运算放大器IC1构成比较放大器;555时基电路接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振荡器在C2上产生锯齿波电压送至比较器IC1的同相输入端3脚,经过电位器RP1取样后电压送至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1脚。IC1输出矩形波形的占空比由取样电压控制,当某种原由使输出电压上升(或下降)时,取样电压随之上升(或下降),使IC1输出矩形波占空比减小(或增大),从而使得三极管V1导通时间减短(或添加),输出电压下降(或上升),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调整电位器RP1,可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电源E1的电压通过电阻R6后能够击穿二极管D4,使得继电器J导通,其触点J-1吸合,因此松开按键K,电路也能自锁,当电源E的电压不足时,其电压不足以击穿二极管D4,因此继电器J失电,其触点J-1断开,有效保护电源E不被欠压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