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装置、充电系统及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4258发布日期:2019-06-13 15:5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轮毂装置、充电系统及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揭露内容是关于一种轮毂装置(或是轮毂马达)及其相关系统。更进一步来说,本揭露内容是关于一种可用以透过有线充电系统及/或无线充电系统进行充电的轮毂装置。



背景技术:

对电动载具而言,充电程序扮演着重要的一环。一些现有的充电系统需倚靠使用者将其电动载具移动至所设计的充电座进行充电。在有些时候,寻找可用的充电座对使用者将会显得麻烦。此外,当电动载具与充电座之间的连结关系意外性地断开时,现有的充电系统可能会因此中断(例如电动载具与充电座之间的电源线因人为疏失而绊倒电源线,将使得电动载具与充电座之间的电源线呈现断线状态)。因此,对载具充电的系统及方法的改进需求也因应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揭露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组件、枢轴、定子组件、侧盖以及一对第一连接器。壳体组件具有内部空间。枢轴配置以延伸穿过壳体组件,且壳体组件是可转动地耦接至枢轴。定子组件固定地耦接至枢轴并配置在内部空间中,其中定子组件包含电池组件,且电池组件包含多个电池组。侧盖被固定地耦接至枢轴且是可转动地耦接至壳体组件,其中侧盖具有基底部以及自该基底部延伸的配接部。第一连接器穿过侧盖设置,其中每一个第一连接器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端部透过线束电性连接至电池组件,且线束固定地耦接至侧盖,而接触部用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源,以透过有线连接方式对电池组件充电。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侧盖透过油封环或轴承耦接至壳体组件。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接触部位于侧盖的配接部的侧表面上,且端部位于配接部的相对的侧表面上。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端部电性连接至集线器,集线器由耦接至侧盖的内表面的板体承载,且线束将集线器电性耦接至电池组件。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线束被配置在导线管道内,且导线管道被配置为穿过侧盖的内间隙。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还包含位于侧盖与壳体组件之间的无线充电元件,其中无线充电元件由侧盖承载,且无线充电元件用以与外部无线充电器通讯连接,以透过无线连接方式对电池组件充电。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元件由耦接至侧盖的内表面的板体承载。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还包含用以传递讯号至轮毂装置的控制器的至少一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是穿过侧盖设置且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还包含用以连结固定侧盖与耦接至外部电源的充电头的至少一第三连接器,第三连接器是穿过侧盖设置且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接触部包含销形接触体,其中销形接触体透过连接结构耦接至端部的其中对应一者。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接触部包含弹性接触体,且弹性接触体直接连接至端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弹性接触体是形成有凹槽,且凹槽用以接收充电头的突出部,借以连结侧盖与充电头之间。

本揭露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组件、枢轴、定子组件、侧盖以及无线充电元件。壳体组件具有内部空间。枢轴配置以延伸穿过壳体组件,且壳体组件是可转动地耦接至枢轴。定子组件固定地耦接至枢轴,并配置在内部空间中,其中定子组件包含电池组件,且电池组件包含多个电池组,电池组沿着枢轴周边设置。侧盖固定地耦接至枢轴且是可转动地耦接至壳体组件,其中侧盖具有基底部以及自基底部延伸的配接部。无线充电元件设置在侧盖与壳体之间,其中无线充电元件由侧盖承载,且无线充电元件用以通讯连接至外部无线充电器,以透过无线连接方式对电池组件充电。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元件由耦接至侧盖的内表面的板体承载。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侧盖透过油封环或轴承耦接至壳体组件。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还包含穿过侧盖设置的一对连接器,其中每一个连接器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端部透过线束电性连接电池组件,且线束固定地耦接至侧盖,而接触部用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源,以透过有线连接方式对电池组件充电。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该对连接器为一对第一连接器,且第一连接器分别耦接至电池组件的正极节点及负极节点,其中轮毂装置还包含用以将讯号传递至轮毂装置的控制器的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是穿过侧盖设置且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其中轮毂装置还包含用以连结固定侧盖与耦接至外部电源的充电头的第三连接器,第三连接器是穿过侧盖设置且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接触部包含弹性接触体,且弹性接触体用以连结固定侧盖与耦接至外部电源的充电头。

本揭露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以对轮毂装置进行充电,并包含充电支架以及充电头。充电头耦接至充电支架,其中充电头是形成有开口,且开口用以接收轮毂装置的侧盖的配接部,其中载具框架是固定地耦接至轮毂装置的枢轴,其中充电头被配置以适应性地位于载具框架与轮毂装置的侧盖之间,使得轮毂装置得以透过无线以及有线的连接方式由充电头进行充电。

本揭露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含轮胎、轮框以及轮毂装置。轮框用以支撑轮胎。轮毂装置用以耦接至轮框,且轮毂装置包含壳体组件、枢轴、定子组件、侧盖以及一对第一连接器。壳体组件具有内部空间。枢轴延伸穿过壳体组件设置,且壳体组件是可转动地耦接至枢轴。定子组件固定地耦接至枢轴,并配置在内部空间中,其中定子组件包含电池组件,且电池组件包含多个电池组。侧盖固定地耦接至枢轴且是可转动地耦接至壳体组件,其中侧盖具有基底部以及自基底部延伸的配接部。第一连接器配置以穿过侧盖,其中每一个第一连接器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端部透过线束电性连接电池组件,且线束固定地耦接至侧盖,而接触部用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源,以透过有线连接方式对电池组件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轮毂装置;

图2a及图2b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轮毂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3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轮毂装置及侧盖;

图4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侧盖及相关元件的等角视图;

图5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侧盖的等角视图;

图6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配接部(或凸缘)自侧盖的基底部向外延伸的侧视图,且配接部中包含多个电性接触部;

图7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连接结构或夹片的等角视图;

图8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侧盖的剖面图,并绘出如何在配接部内使用夹片连接至接触部;

图9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连接部及侧盖的剖面图;

图10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充电头的等角视图;

图11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载具框架以及充电头的等角视图,其中所绘载具框架支撑轮毂装置;

图12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一部分的充电支架的等角视图;

图13及图14为绘示了如何将轮毂装置耦接至充电头并如何由充电支架支撑的示意图;

图15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了如何将充电头结合至充电支架的示意图;

图16至图18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绘示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9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连接器的接触部的示意图;

图20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具有电子充电接触部的轮毂马达的侧盖的示意图;

图21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具有可与图20所示的侧盖配对的接触点的充电头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未依照实际比例绘制,例如附图中的部分元件的尺寸可能放大或缩小,以助于增进对各实施方式的理解。同样地,为了利于详述部分实施方式,一些组件且/或操作可能会分为不同区块或组合为单一区块来呈现。再者,尽管已在附图中示例性地将各实施方式具体绘示,并也有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然而,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将理解到,修改方案、等效方案或替代方案将也会落入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

【符号说明】

100、200、300轮毂装置

101壳体

101a侧壁

101b外轮框

103轮毂凸缘

105辐条

107开口

108球状垫圈

109渐扩形一端

201盖体

203主电路板

205电池组件

207线圈组件

208定子组件

209枢轴

214轴承

213挡止凸块

216中央开口

218磁铁

220间隙

301壳体组件

309枢轴

321侧盖

323无线通讯元件

325第二板体

327内间隙

329导线管道

331端部

331a第一端部

331b第二端部

331c第三端部

333基底部

335配接部

337接触部

337a第一接触部

337b第二接触部

337c第三接触部

337d第四接触部

339连接结构

339a第一连接结构

339b第二连接结构

401集线器

700上锁装置

901充电头

903a、903b、903c、903d接触点

904导线管道

905a、905b开口

907a、907b接收开口

1101载具框架

1103车轮

1105导线

1201充电支架

1202颈部

1203基底

1203a底表面

1205倾斜部

1207垂直部

1209中空臂

1211有角度的支撑结构

1211a间隙

1213长形孔

1500无线充电系统

1501电力传输装置

1503电力接收装置

1509半圆形开口

1901a、1901b、1901c、1901d连接器

1903a、1903d母定位结构

1933a、1933b、1933c、1933d端部

1937a、1937b、1937c、1937d接触部

2011插入凸缘

2031开口

2101充电头

2103a、2103b、2103c、2103d接触点

2105a、2105b、2105c公定位结构

3351内表面

3371a、3371b颈部

3372、3372a、32372b端部盖体

3391a第一针状开口

3391b第二针状开口

a-a’、b-b’剖面段

d、t1、t2、x方向

fs地板表面

rx接收器

s斜率

tx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露内容是关于一种充电装置或系统,用以透过有线、无线或其组合的方式对轮毂装置充电(或轮毂马达)。本揭露内容是也关于管理对轮毂装置的充电程序的方法。本揭露内容的轮毂装置用以转动载具的轮框(载具例如自行车、三轮车、机车、电动轮椅、推车等)。轮毂装置包含转子组件、枢轴组件以及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固定地耦接至枢轴,且枢轴延伸穿过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可相对定子组件与枢轴旋转。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可被视为电动机。轮毂装置的转子组件耦接至载具的车轮/轮框,且枢轴固定地耦接至载具(例如耦接至载具结构,像是框架)。轮毂装置用以在有人力驱动或无人力驱动的情况下致使车轮转动,以使载具移动(或者至少促使载具移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在此的用于轮毂装置的有线/无线充电系统可使用一结构来实现。举例来说,可以将有线/无线充电系统实施为充电结构(例如具有充电支架及充电头的结构,如图12所示)。

本揭露内容的另外的态样包含一种用于对轮毂装置充电的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含(1)充电支架;以及(2)充电头,且耦接至充电支架。充电头是形成为具有开口,且开口用以接收轮毂装置的侧盖的配接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载具框架是固定地耦接至轮毂装置的枢轴。充电头用以适应性地配置在载具框架与轮毂装置的侧盖之间,使得轮毂装置可透过无线、有线或其组合的连接方式达到由充电头进行充电。

本揭露内容的优点包含例如有(1)提供一种轮毂装置,且轮毂装置可达到由无线、有线或其组合的连接方式进行充电;(2)于充电期间,轮毂装置可被固定地连接至充电支架;(3)本揭露内容可通过最有效率的充电方式对轮毂装置进行充电,达到有效率地管理轮毂装置的充电程序的目的(例如,依据轮毂装置内的电池组件的特性、可使用的用于充电程序的功率等)。

图1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轮毂装置100或轮毂组件的等角视图。如图1所示,轮毂装置100包含外壳体(或是壳体101)以及轮毂凸缘103(或环形结构),其用以容置多个辐条105(例如,辐条105的另一端可耦接至自行车的前/后轮)。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壳体101可由多个壳体部件组装而成。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壳体101可包含第一壳体部件101a以及第二壳体部件101b,且其与彼此耦接,以共同形成内/内部/内侧空间,从而容置轮毂装置100的元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举例而言,壳体101可包含侧壁101a以及外缘101b,且外缘101b是以围绕着侧壁101a的外周边的方式延伸。外缘101b所具有的高度是定义了壳体101之中的内部空间。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部件101a的中心处形成有侧边开口,以允许枢轴(例如图2a的枢轴209)穿过。开口是用以容置侧盖(请见图3)。侧盖为固定地耦接至枢轴并因此不会随着壳体101转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可将轴承设置在侧盖与壳体101之间,从而使壳体101可相对侧盖/枢轴转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可将油封环配置在壳体101与侧盖之间。

如图1所示,轮毂凸缘103或环状结构为耦接至侧壁101a或是与侧壁101a一体成型。轮毂凸缘103自侧壁101a的表面向外延伸,并位于自壳体101的中心点径向地向外的位置上。盖体201或罩体(如图2a所示)具有适于壳体101的外缘101b之下的结构,借此来封闭住壳体101的开口端。如部分实施方式中,盖体201可包含形成于其上的插入凸缘2011。插入凸缘2011被用以将盖体201耦接至壳体101(例如将其插入至间隙内,下文中将配合图2b更进一步说明)。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轴承214或油封环(请见图2a)可被配置于盖体201与枢轴209之间。轴承214可助于盖体201与枢轴209之间的相对转动。

如图2a所示,其最佳地呈现了适于置于壳体101内部空间的主电路板203、电池组件205以及线圈组件207,该些元件为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至穿过轮毂装置100中心的轴体或枢轴209。在如此的实施方式中,于壳体101的内部之上,壳体以及多个磁铁(其未绘示于图1或图2a,请见图2b)共同形成转子组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主电路板203、电池组件205以及线圈组件207可共同视为定子组件208。

当由电池组件205的电池组所提供的电流流入定子组件208的线圈(或线圈组件207)时,会产生出磁场,并因此驱动转子组件的磁铁带动转子组件相对轴r(或是枢轴209)转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可将额外的电池组配置在轮毂装置100的外部,以做为备用品或额外电源使用。如此一来,壳体101及透过辐条105连接至壳体101上的车轮也可转动,以促使机车、自行车或载具移动。

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轮毂凸缘103(或环形结构)及侧壁101a是以同心的方式设置。轮毂凸缘103是以围绕侧壁101a的中心点的方式设置。于其他实施方式中,轮毂凸缘103可配置在侧壁101a的不同径向位置上(例如,更靠近壳体101的外边缘或是更接近中心点)。如图所示,轮毂凸缘103包含多个开口107,且开口107分别用以接收多个辐条105的一端。

每一个辐条105具有外端以及内端,其中外端用以耦接至车轮/轮框结构(未绘示于图1),而内端则为渐扩端109(或是球状端),并抵靠于位于轮毂凸缘103内周边的相对应形状的凹槽。于一实施方式中,球状垫圈108为套设于辐条105且抵靠于辐条105的渐扩端。对应形状的球状凹槽可形成在轮毂凸缘103之中,借以接收球状垫圈108并使辐条105呈紧绷状态。

此外,由于球状垫圈108可允许辐条105以多种角度接触轮毂凸缘103,因此本结构可达到(1)增进制作过程的弹性(例如,更容易组装且制作过程可具有较高的误差容忍度);(2)至少因为辐条105的端部是非紧固地固定于轮毂凸缘103,故于运行轮毂装置100时可提供额外的耐久性。

图2a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呈现轮毂装置200的爆炸视图。轮毂装置200包含壳体101(且壳体101包含侧壁101a及外缘101b)以及包含盖体201或罩体。于其外表面上,壳体101包含轮毂凸缘103,且轮毂凸缘103用以透过多个辐条耦接至车轮/轮框结构。于其内表面上,盖体201包含多个突出部或挡止凸块213,且突出部或挡止凸块213是用以停止壳体101与线圈组件207之间的相对转动(例如可与锁固装置700或马达锁固装置配合,其将会配合图7描述于后)。多个突出部或挡止凸块213也可被称为“卡合部”。壳体101与盖体201可共同形成为壳体组件。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卡合部可透过凹槽(例如用以接收锁固装置700)、卡扣件(例如用以卡合锁固装置700)或其他适合元件实现。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卡合部为位于壳体101的侧壁101a的内表面上,且/或是位于盖体201的内表面上。卡合部与锁固装置700可共同形成为“锁固机构件”或“锁固系统”,且其适用于轮毂装置200。

于所绘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磁铁(请见图2b)是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外缘101b的内表面上,且因此壳体101及磁铁于此实施方式中,可共同做为“转子组件”或转子。

主电路板203可用以承载一或多个控制器、控制电路、逻辑元件、感测器、导线及/或其他适合的元件,以达到将电流施加至线圈或转动壳体101的目的。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主电路板203可承载载具的发动机/电动机控制器(enginecontrolunit,ecu)。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主电路板203可承载动力控制器,其可用以控制轮毂装置200的动力输出。可以以转子组件(即壳体101及其带有的配置于其内或其内表面上的磁铁)与定子组件208之间转动的力矩的形式测量动力输出,或是以马达所消耗的瓦特数的形式测量动力输出。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主电路板203可承载驱动电路,其用以管理来自电池组件205的动力(例如,供应三向交流电)。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以及动力控制器可整合在单一元件内,例如是马达控制单元(motorcontrolunit;mcu)。

电池组件205可包含多个电池组。于所绘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205包含三个电池组,且三个电池组为横向地相邻于主电路板203。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205可具有不同数目且配置为不同样式的电池组。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205可包含多个电池组,且多个电池组在实质上与枢轴209垂直的参考平面上形成多边形(例如是三角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于如此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组的纵向方向为落在参考平面上)。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组可采等间隔角度配置以围绕枢轴209。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可依据其尺寸/形状来配置电池组,以适于位于线圈组件207内。举例来说,电池组可具有异于第2图所示的配置方向。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205可由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控制或管理。电池管理系统可包含一或以上的感测器,而感测器可用以监控电池的状态。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管理系统可配置于主电路板203上。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以及其内的电池单元)可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此取决于不同的需求或实务上的设计。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205可耦接至一个以上的电池记忆体,电池记忆体配置在主电路板203上,并用以储存电池相关信息(例如,电池使用信息、电池操作指示、电池固件、电池状态等,其中电池操作指示像是充电/放电率或其他指示,其可能会因不同电池而异)。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记忆体也可用以储存载具信息(例如轮毂装置200内的操作温度、保养信息、模组编号、序列编号)或者是使用者信息(例如是驾驶/骑乘历程、习惯等)。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记忆体可配置在电池组件205的电池壳体之内。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205可设置在线圈组件207的内侧,使得轮毂装置200可具有小巧的设计。将电池组件205设置在线圈组件207之内的益处例如包含(1)线圈组件207可保护电池组件205,例如像是免于来自外部的冲击;以及(2)此配置可至少部分地防止电池组件205干涉/干扰由转子组件的磁铁所产生的磁场。

车轴或枢轴209固定地耦接至主电路板203、电池组件205以及线圈组件207。枢轴209可耦接至载具本体(例如是车架、车壳、结构性物件等),并支撑载具本体。于运行期间,壳体101以及附接于其上的车轮(即透过耦接至轮毂凸缘的辐条)可相对枢轴209转动,以移动载具本体。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枢轴209可耦接至前轮元件(例如前轮叉)或者后轮元件(例如后轮框)。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200可包含一个以上的防水件(例如o形垫圈),且防水件用以使轮毂装置200具防水能力。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防水件可设置于一个以上的位置,像是与枢轴209相邻之处、与轮毂装置200的部件(例如,力矩感测器)相邻之处等。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防水件也可配置于壳体101与盖体201之间、于枢轴209的一或两端、于侧盖与壳体101及盖体201之间的等处,借此增强轮毂装置200整体的防水能力。

图2b为绘示了定子组件208如何被设置在壳体101之内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定子组件208耦接至枢轴209,且枢轴209穿过壳体101的中央开口216(其是沿着所指的方向x)。如图所示,多个永久的磁铁218被设置在壳体101的内部或内侧表面之上。于运作期间,多个永久的磁铁218以及壳体101(与盖体201共同做为转子组件共同做为转子组件)可相对定子组件208转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磁铁218可经由连接结构(例如金属环)耦接至壳体101。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磁铁218可耦接至或内嵌至壳体101的侧壁101a。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磁铁218可耦接至壳体101的外缘101b。

如图2b所示,间隙220形成于磁铁218与壳体101之间。间隙220用以接收盖体201的插入凸缘2011(请见图2a),使得盖体201与壳体101彼此固定地相互耦接。

图3为绘示了耦接至轮毂装置300的侧盖321(或侧栓)的等角视图。侧盖321被固定地耦接至枢轴209(且因此侧盖321不会转动)。此侧盖321为用以保护壳体组件301内部的元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侧盖321可使用于承载无线通讯/充电元件323。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无线通讯元件323可包含无线感应式充电元件,例如无线射频(radiofrequency,rf)元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无线通讯元件323可通过与外部无线充电器(其可再进一步耦接至外部电源)通讯连接,而用以对电池组件(例如电池组件205)进行充电。如以下对于图4至图6的说明所述,侧盖321也可供有线充电连接承载元件(例如接触部337)。

由于侧盖321不会相对壳体组件301转动,故由侧盖321承载的无线通讯元件323也不会转动。因此,无线通讯元件323的位置(例如,位于侧盖321的下方)会维持不变。通过此配置,无线通讯元件323可为了充电/通讯的目的,而被方便地找出或取用。

举例来说,若无线通讯元件323是随着车轮/壳体旋转的话,至少因为使用者难以预测无线通讯元件323停下时的位置(例如,无线通讯元件323可能会是位于车轮/壳体的上侧、侧边或下侧),对使用者来说要将外部无线充电器对准无线通讯元件323会相对地困难。因此,本揭露内容的配置对与外部充电装置通讯或是由外部充电装置充电而言,可使轮毂装置300成为方便且易于使用的配置。

使用侧盖321的优点包含有,举例来说,可提供独立于壳体组件301的内部空间的空间。由于壳体组件301会进行旋转,故通讯装置/元件/模组,像是无线wifi或蓝芽模组可能在壳体组件301的内部空间内产生断讯。此外,由于壳体组件为负重装置/元件,其可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因而会阻挡或阻碍到此些通讯模组的通讯功能。由侧盖321产生的独立空间可使通讯装置/元件/模组为被安装于空间之中,并连接至静止或非转动体元件,或是由静止或非转动体元件承载。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制成侧盖的材料可以是不会实质上地阻碍或干涉到与本系统连结的通讯系统。举例来说,侧盖321可由塑胶材料制成。此外,通过此配置,壳体组件301可具有完整的外结构,以具有足够的结构刚性(例如足以承受载具框架或载具的负重)。

图4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侧盖321内部及与其的相关元件的等角视图。如图所示,侧盖321为耦接至第二板体325(例如,无线射频电路板、印刷电路板等),其中第二板体325用以承载集线器401。第二板体325耦接至侧盖321的内表面。集线器401用以将电性连接线、连接器、或线束耦接至电池组件205。

如图所示,侧盖321可形成有内间隙327,且内间隙327为用以供导线管道329内的导线或线束穿过。导线管道329可用以容置并保护轮毂装置内的导线/连接器(例如,位于第二板体325与主电路板203的线路、位于元件之间的电源/信号线等)。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线管道329可用以防止位于其内的线路随车轮(例如,转子组件)转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线管道329可配置于枢轴309内部。

如图4所示,侧盖321包含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端部331a、331b以及331c或导线。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端部331a以及331b为分别耦接至电池组件205的正极(+)与负极(-)端/节点。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端部331c也耦接至电池组件205,并用以接收或传递讯号,以探测/测量电池组件205的状态,例如充电状态(statusofcharge;soc)、健康状态(statusofhealth;soh)。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三端部331c可耦接至轮毂装置300的其他元件。为了不使附图过于复杂,图4至图7所示的端部331a、331b以及331c或导线是绘示为延伸样式。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端部331a、331b以及331c或导线的长度可以是短于所绘的样式。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端部331a、331b以及331c或导线可配置在导线管道329之中。

图5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侧盖321的等角视图。侧盖321包含基底部333(或盘状部)以及配接部335(或圆形部/凸缘),且配接部335自基底部333沿伸。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接触部337a-337d(或针形连接器/接触体)是围绕配接部335的周边设置。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接触部337a-337c或销形连接器分别耦接至端部331a-331c。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接触部”以及所对应的“端部”可共同称为连接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331a及331b可以是充电器,且充电器用以对轮毂装置(例如元件100、200或300)进行充电。第二连接器331c可以是讯号连接器。第三连接器331d可为用以达成侧盖321与充电头(例如图10或图11所示)之间连接关系的连接器。如前所述,每一个连接器会包含接触部以及端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337a是耦接至有线充电器的正极(+)端/节点。第二接触部337b是耦接至有线充电器的负极(-)端/节点。第三接触部337c是将轮毂装置内的内建电路耦接至外部装置(例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工作站等),其中外部装置可用以控制、维修或设定轮毂装置300。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接触部337c也可用以耦接至外部装置。

第三接触部337c用以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讯号,以控制与轮毂装置相关的程序(例如,充电程序)。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讯号可以是来自外部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手持装置等)的控制讯号。讯号可被用于控制、维修或设定轮毂装置。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讯号可指示出其他元件是否有适当地连接。举例来说,第三接触部337c可接受讯号并达成(1)依据电池组件205的充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来控制充电速率,且/或(2)当电池组件205为充满电或者当第三接触部337c未适当地连接的时候,截断电力供应。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可透过无线wi-fi且/或蓝芽模组耦接至一或多个的外部装置,其中无线wi-fi且/或蓝芽模组配置在第二板体325上。通过此配置,外部装置(例如,智能手机、通讯装置、计算机、工作站等)可用以控制、维修或设定轮毂装置。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四接触部337d适用于连结固定侧盖321与充电器(例如,充电头)。举例来说,第四接触部337d可包含磁铁,且磁铁可吸引充电器的金属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四接触部337d可包含金属部,且金属部可吸引充电器的磁铁。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四接触部337d可包含弹性元件/结构或弹簧,用以连结固定侧盖321与充电器。下文中将配合图19至图21对此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接触部337a-337d是设置在侧盖321的凸缘335上。然而,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接触部337a-337d可以被设置/配置为其他样式。举例来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三接触部337d可设置在第一与第二接触部337a与337d之间的位置。

图6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自侧盖321向外延伸的配接部335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基底部333是成为具有斜率s(其中s=y/x),且斜率s是测定为自配接部335的边缘至基底部333的边缘。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基底部333形成为具有弧形表面或倾斜表面。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基底部333可以是形成为具有实质上平坦的表面。

图7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连接结构339或夹具(如图7所示的元件339a及339b)的等角视图,其中连接结构339致使接触部337与端部331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且其连接至电池。于所出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接触部337是形成如圆柱体,且在其有端部盖体3372(如图7所示的3372a及3372b)的一端会具有周边细缝。夹具或连接结构339包含半圆凹槽,且其可成形为可容接触部337置入的凹槽,以在此两部件之间产生电性连接。端部331可由焊接或是其他锁固方式而设置在位于连接结构339的另一端处的孔洞内。

连接结构339用以连接对应的端部331以及对应的接触部337。如图所示,第一端部331a为耦接至第一连接结构339a的一端。而在第一连接结构339a的另一相对端上,第一销状开口3391a(或第一销状凹槽)可形成来容置第一接触部337a的颈部3371a。第一接触部337a包含盖部3372a,其用以接触于第一连接结构339a的表面(平坦表面),以防止(或至少部分地抑制)第一接触部337a在轴向方向(例如方向t1)移动。

如图7所示,第二端部331b被耦接至第二连接结构339b的一端。而在第二连接结构339b的另一相对端上,第二销状开口3391b可形成以容置第二接触部337b的颈部3371b。第二接触部337b包含盖部3372b,其用以接触于第二连接结构339b的表面(平坦表面),以防止(或至少部分地抑制)第二接触部337b在轴向方向(例如方向t2)移动。

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同前所论述,第四接触部337d可用以将侧盖321连结固定至充电器。举例来说,第四接触部337d可包含磁铁,且磁铁可吸引充电器的金属部。因此,第四接触部337d不会耦接至任何的端部331。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接触部337可形成为实质上相同形状,以易于制作或保养。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接触部337可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使得各自独立的接触部可具有不同的特性或功能。

图8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侧盖321的侧剖视图(例如是由图6出示的剖面段a-a’)。接触部337(例如第二接触部337b)、端部331(例如第二端部331b)、连接结构339(例如第二连接结构339b)显示在图8中。接触部337被配置在配接部335(属于侧盖321)的孔洞之中。侧盖321的内壁可防止接触部337被进一步向内推挤至侧盖321的中心。位于连接结构339内的凹槽(例如图7的销形凹槽3391)可卡合在接触部337的槽口上,使得接触部337的头部(例如盖部3372)不会透过连接结构339被拉出。因此,接触部337可固定在侧盖321的孔洞之内。

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端部331可耦接至连接结构339且接触配接部335的内表面3351。透过接触配接部335,可对端部331以及连接结构339提供结构性的支撑,并因此使元件的整体刚性有所提升。

如图8所示,接触部337被设置在侧盖321的配接部335的侧圆周表面。图中也示出,端部331被设置在配接部335的另一相对侧表面(例如内表面3351)上。

图9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接触部337a-337d以及侧盖321的侧剖面视图(例如,图6中显示的剖面段b-b’)。如图所示,接触部337a-337d被配置以耦接至充电头901。充电头901包含四个接触点903a-903d,且四个接触点903a-903d耦接至对应的接触部337a-337d,以表现出预定的功能(例如,提供充电电源、资料传输、两个元件之间的电性耦接等)。

举例来说,第一及第二接触部337a及337b分别耦接至接触部903a及903b,以使得可对轮毂装置内部的电池组件(例如,电池组件205)进行充电。接触点903d可通过磁力耦接至第四接触部337d,使得充电头901可操作地连结至侧盖321。接触点903c耦接至第三接触部337c,以致使轮毂装置300与外部装置可透过充电头901达成通讯连接(例如可传递讯号)。

图10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充电头901的等角视图。如图所示,充电头901可透过导线管道904(例如,其中设置有线束)耦接至外部电源或外部装置。导线管道904用以容置或保护耦接至轮毂装置300的导线(例如,耦接至接触点903a-903c以及接触部337a-337c的导线)。

如图所示,充电头901是形成为具有半圆形开口1509,并对应侧盖321的形状。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充电头901可包含两个卵形开口905a及905b,且其被配置为使位于侧盖321内的接触部337a-337d可与充电头901的接触部903a-903d接触。在所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接触部337a及337b(其为用以接收充电能源)配置在相同的开口(例如,开口905a)内,其中剩下的接触部337c及337d被设置在另外的开口(开口905b)。通过如此的配置,于充电程序期间,可有效地防止或降低对透过充电头901所传递的资料或讯号的通讯干扰。

同样如图10所示,充电头901是形成有两个接收开口907a及907b。每一个接收开口907a或907b用于接收连接部件,使得充电头901可耦接至充电支架(例如,请参见图13)。

图11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载具框架1101以及充电头901的等角视图,其中,轮毂装置300由载具框架1101支持固定。如图所示,轮毂装置300的枢轴309是固定地耦接至载具框架1101。轮毂装置300的壳体组件301透过辐条105以及环型结构103耦接至车轮1103。车轮1103可通过轮毂装置300转动,以使载具框架1101产生移动。当车轮1103未处转动状态的时候,充电头901可耦接至轮毂装置300并对其进行充电。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充电头901可通过磁力耦接至轮毂装置300(例如,同前文的说明所述,磁力可产生于接触点903d以及第四接触部337d之间)。如图所示,充电头901可透过导线1105耦接至外部电源。

图12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充电支架1201的等角视图。充电支架1201用以支撑及定位耦接至载具结构(例如,载具框架1101)的充电头901及轮毂装置(例如轮毂装置30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当轮毂装置由充电头901进行充电的时候,充电支架1201可于适当的位置支撑轮毂装置。举例来说,轮毂装置可由充电支架1201举起,而因此耦接至轮毂装置的车轮是未接触在地面。

充电支架1201包含基底1203或底部、倾斜部1205或颈部以及垂直部1207或顶部,其中垂直部1207自颈部1205延伸。基底1203为用以在地板表面或地面对充电支架1201定位。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基底1203可包含于底表面1203a与地板表面fs之间提供足够摩擦力的材料(例如,使底表面1203a为粗糙表面)。倾斜部1205被用以将基底1203耦接至垂直部1207。

充电支架1201包含中空臂1209,其用于耦接垂直部1207以及充电头901。中空臂1209也可用以容置一条以上耦接至充电头901的导线。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线可更进一步地设置在倾斜部1205的内部空间以及/或者垂直部1207的内部空间。

如图所示,充电支架1201可包含有角度的支撑结构1211,支撑结构1211的位置被设置以支撑倾斜部1205。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有角度的支撑结构1211可形成有间隙1211a,其可在倾斜部1205相对基底1203移动时,用以做为震动吸收体或阻尼。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间隙1211a可由弹性材料填充(例如形成橡胶缓冲物),以吸收施加在充电支架1201上的震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间隙1211a可用做为一个以上设置在颈部1202内的导线的出口。如图12所示,基底1203可形成有长形孔1213,用以定位或容置车轮(请见如图14)。

图13及图14为绘示了如何将轮毂装置300耦接至充电头901的示意图,且图中也示意了轮毂装置300透过充电支架1201支撑的方式。在图13中,轮毂装置300的侧盖321可与充电头901所形成的半圆形开口1509对齐。在图14中,轮毂装置300可往下方移动(例如,在方向d上),接着,侧盖321可被设置且置入于半圆形开口1509内。充电头901可被置于轮毂与载具的框架(例如载具框架1101)之间,使得载具不会自充电支架1201脱落。

如此一来,充电头901与轮毂装置300可相耦接,并使轮毂装置300可透过充电头901进行充电。如图14所示,车轮1103可被设置在长形孔1213之中,以在轮毂装置300进行充电期间使车轮1103被定位于适当的位置。

图15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无线充电系统1500的等角视图。无线充电系统1500包含电力传输装置/元件1501以及电力接收装置/元件1503。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传输装置1501包含发射器(tx),用以传递电波(例如,无线射频电波),或包含可产生交替变化磁场的主线圈。电力接收装置1503包含接收器(rx)或包含第二线圈,其中第二线圈可用以接收来自发射器的电波或对所产生的磁场产生反应。接收器可更进一步使用接收的电力来对电池进行充电。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系统1500包含一对共振电路,其被调整至对同样共振频率产生共振。其中一个的共振电路被设置在发射器tx内,而另一个的共振电路被设置在接收器rx内。发射器tx可包含震荡器,以通过在发射器tx的共振电路,对应共振频率产生无线射频电波。所产生的无线射频电波可接着由接收器rx内的共振电路接收。接收器rx包含整流器,且其耦接至在接收器rx内的共振电路。整流器可用以将所接收的无线射频电波转变为用以进行充电的电流。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发射器tx以及接收器rx可具有不同的设计样式或不同的配置。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传输装置1501可包含控制器(例如,晶片、控制逻辑元件、处理器等),其可用以(1)侦测电力接收装置1503;(2)依据侦测到的电力接收装置1503,确定适当的无线/超距/感应充电协定(例如qi充电标准、airfuelalliance充电标准、magnecharge充电标准等),以进行充电程序;以及(3)依据确定的充电协定,启动充电程序。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进一步用以(1)对轮毂装置300或其内的元件进行认证(例如,电力接收装置1503);以及(2)依据认证结果,确定是否要进行充电程序。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更进一步用以产生讯号,并将所产生的讯号传递至伺服器或是使用者装置,以标记出认证结果。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更进一步用以接收储存在电池记忆体内的信息(例如,电池用量信息、电池状态信息等),其中电池记忆体连结至配置在轮毂装置300内的电池;以及(2)传递所接收的信息至伺服器或是使用者装置。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进一步与由轮毂装置300的主控制器203承载的发动机/电动机控制器通讯连接。举例来说,控制器可为轮毂装置300的元件(例如,电池组件205)提供固件或软件更新。

如图15所示,电力传输装置1501被设置在充电头901内,且电力接收装置1503被设置在轮毂装置300内。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接收装置1503可配置在耦接至轮毂装置300的侧盖321的板体(例如第二板体325)上。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侧盖321是由实质上不会影响到电力传输装置1501与电力接收装置1503之间传递关系的材料(例如,塑胶)制成。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充电头901可包含壳体,且壳体可由实质上不会影响到电力传输装置1501与电力接收装置1503之间传递关系的材料(例如,塑胶、树脂等)制成。同前文的说明所述,侧盖321可通过无线wi-fi及/或蓝芽模组致使讯号传递/沟通的传递行为,以与外部装置进行通讯,其中无线wi-fi及/或蓝芽模组耦接至侧盖321或是由侧盖321所承载。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传输装置1501可配置在充电头901的表面上,或是其他位置,像是垂直部1207的内部或充电支架1201的中空臂1209。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接收装置1503可配置在轮毂装置300的表面上,并并入至轮毂装置300的壳体组件301内,或是配置在其他合适的位置。

图16绘示了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501在实施方式中的等角视图。如图所示,电力传输装置1501具有平坦表面,且电力传输装置1501是相邻于轮毂装置300的第二板体325设置(例如,在部分实施方式中,被设置在动力接收装置1503的位置处)。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传输装置1501的形状可对应于第二板体325。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传输装置1501具有部分圆形的平坦结构。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传输装置1501可配置在第二板体325上或是由第二板体325承载。

图17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电力接收装置150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力接收装置1503被设置在第二板体325的下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接收装置1503可设置在第二板体325的其他位置(上方处或侧边处)。第二板体325是形成有开口2031,以允许枢轴(例如,枢轴309)穿过。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接收装置1503可形成有对应开口2031的形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接收装置1503是可形成有对应第二板体325的形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接收装置1503可形成为对应电力传输装置1501的形状。

图18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电力传输装置1501以及电力接收装置1503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电力传输装置1501以及电力接收装置1503实质上被配置为互相平行。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力传输装置1501以及电力接收装置1503之间可具有夹角。

举例来说,本揭露内容的无线或有线连接器可达成的优点包含(1)让使用者选择便利的方式,透过有线充电器或无线充电器来进行充电;(2)可在不用打开或调整轮毂装置的情况下,使充电器随时可进行充电(即,使得轮毂装置在充电期间或是充电后,仍可维持其耐水性、防水性、气密性等)。

图19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连接器1901a-1901d。如图所示,连接器1901a-1901d分别包含接触部1937a-1937d以及端部1933a-1933d(例如,导线)。端部1933a-1933可耦接至电池组件(例如,元件205)或是由轮毂装置(例如,元件100、200或300)的主电路板(例如元件203)所承载的控制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端部1933a以及1933d是耦接至电池组件,而端部1933b以及1933c是耦接至控制器(例如,为达成测试或信息交换等)。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一或多个的接触部1937a-1937d可以是弹性接触体,其用以电性耦接至对应的接触点。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弹性接触体的形状可提供达成电性连接所需的弹力。举例来说,如图19所示,接触部1937a是形成为具有母定位结构1903a(或是凹槽),其用以接收充电头(请看图21)的公定位结构(例如突出部)。同样地,接触部1937d也是可形成为具有母定位结构1903d(或是凹槽),其用以接收充电头(请看图21)的公定位结构(例如突出部)。公/母定位结构为用以促进连接部1937a、1937d以及充电头(请看图21)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20为依据本揭露内容的实施方式绘示的侧盖321。如图所示,侧盖321包含基底部333以及配接部335,且配接部335自基底部333延伸。配接部335是形成为有开口,以使接触部1937a能穿过,使得其可耦接至对应的接触点2103a。

请参考图21,充电头2101可形成为具有四个接触点2103a-2103d,其分别被耦接至接触部1937a-1937d。如图21所示,接触点2103a及2103d是形成为具有公定位结构2105a及2105b(例如,突出部)。公定位结构2105a及2105b可分别被母定位结构1903a及1903d定位/接收,使得充电连接器1901a及1901d被合适且固定地耦接至接触点2103a及2103d。

如图21所示,接触点2103b及2103c也可以形成有公定位结构2105b及2105c(例如,突出部),其用以与接触部1937b及1937c接触。公定位结构2105b及2105c可确保接触点2103b及2103c可适当地与接触部1937b及1937c接触。

虽然本揭露内容已以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应当理解到,本揭露不限定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其也可在所附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和范围内,透过修改与变更而实行。因此,说明书与附图应被视为呈现说明性意义而非呈现限制性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