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738发布日期:2018-09-11 23:0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汽车应急启动电源是给驾车出行爱车人士和商务人士所开发出来的一款多功能便携式移动电源。它的特色功能是用于汽车亏电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启动汽车的时候能启动汽车,同时将充气泵与应急电源、户外照明等功能结合起来,是户外出行必备的产品之一。

汽车应急启动电源设计理念为易操作、方便携带,同时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应急启动电源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铅酸蓄电池类的,另一种是锂聚合物类的。

无论采用类型的电池,通常都支持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在采用直流充电的过程中,通常直流电源的电压是要大于电池的额定电压时,这样才能便于快速的将电池充满,然而在放电的过程中,一旦电池电压过低且仍然在工作,将可能导致电池失压工作,导致电池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其包括充电电池E、继电器J1、电阻R1、R2、R3、三极管Q1、Q2、二极管D2和开关K1,充电电池E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继电器J1的第1脚、第2脚相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开关K1与充电电池E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还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继电器J1的第5脚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充电电池E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充电电池E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与继电器J1的第3脚相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3与继电器J1的第3脚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1相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继电器J1的第3脚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还包括连接于充电电池E的负极与继电器J1的第3脚之间的负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采用了由三极管T1、T2组成的电路,可以在充电电池充电时,三极管T1截止,三极管T2导通,从而进行充电;在在充电电池充满电时,三极管T2截止,三极管T1导通,从而停止充电,防止充电电池两端的电压长期过高而导致损坏;另外,采用发光二极管D2来指示充电是否完成,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充电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其包括充电电池E、继电器J1、电阻R1、R2、R3、三极管Q1、Q2、二极管D1、D2和开关K1,充电电池E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继电器J1的第1脚、第2脚相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开关K1与充电电池E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还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继电器J1的第5脚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充电电池E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充电电池E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和二极管D1与继电器J1的第3脚相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3与继电器J1的第3脚相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1相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继电器J1的第3脚相连接。

进一步地,负载连接于充电电池E的负极与继电器J1的第3脚之间。所述充电电池E可以采用锂离子电池。

上述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用电时。按动按钮开关K1,此时继电器J1的线圈得电吸合,同时继电器触点1和触点3闭合接通,充电电池E的正电压从触点1流过触点3;电路得电工作。当充电电池E电压高于设定的电压时稳压二极管D1被击穿导通,三极管Q1、Q2正偏导通,电路依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充电电池E的电压低于设定的电压时时、二极管Dl反向截止,从而导致三极管Q1、Q2截止、继电器J1断电,达到了自动断电,保护充电电池E。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电保护电路中,采用了继电器J1对充电电池E的放电进行控制,并采用了三极管Q1、Q2和二极管D1组成的电路来对充电电池E的电压进行检测,当当充电电池E的电压低于设定的电压时时、二极管Dl反向截止,从而导致三极管Q1、Q2截止、继电器J1断电,达到了自动断电,有效的保护了充电电池E,提高了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