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布式发电的超薄多晶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5897发布日期:2018-11-16 23:1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布式发电的超薄多晶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太阳能有着巨大的开发及应用潜力,越来越得到政府、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对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推广,能够逐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能源安全。目前,太阳能发电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发电中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安装在支架上的,该支架由横向设置的连杆一和纵向设置的连杆二构成,且连杆一和连杆二通常通过焊接或采用螺钉固定的形式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上述支架上各个连杆一和连杆二之间成型的电池板容纳腔的形状无法根据电池板的实际安装情况进行灵活调节,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效果,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单体板容纳腔尺寸的一种用于分布式发电的超薄多晶太阳能电池。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分布式发电的超薄多晶太阳能电池,包括多晶硅材质的单体板,上述单体板的数量为若干个,还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的连杆一和若干纵向设置的连杆二,上述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具有能将两者锁定的锁定结构,上述连杆一和连杆二的端部均具有用于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部,连杆一和连杆二之间形成一呈矩形的定位腔,上述单体板与定位腔相匹配且单体板固连在上述定位腔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锁定结构包括弹簧、连杆一上的调节孔和连杆二上的导向杆,上述导向杆内端与连杆二固连,导向杆穿设在调节孔内且导向杆外端伸出连杆一,上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导向杆和连杆一上,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连杆一紧贴在连杆二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杆与连杆二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孔为条形孔且调节孔沿连杆一的长度方向设置。

条形孔集中设置在连杆一上,适当提高了其整体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孔的宽度略大于导向杆外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杆上套有柔性的接触套,上述接触套抵靠在调节孔侧壁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触套为橡胶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且弹簧套在导向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环形的垫片,上述垫片套在导向杆上,上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导向杆外端,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垫片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垫片为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首先将连杆一与支架固定,然后根据单体板实际尺寸的大小,调整连杆二上导向杆在连杆一上调节孔内的位置,使连杆一和连杆二之间成型的定位腔的尺寸与单体板相匹配,并将单体板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方式固定在定位腔内,最后将连杆二的端部与支架固定,完成单体板的安装,本实用新型中的容纳腔可适应不同尺寸的单体板的安装,具有很好实用性,在调节连杆二的过程中,只需通过外力使连杆二上定位杆上套设的弹簧的一端往远离连杆二的方向压缩,此时连杆一与连杆二解除锁定,使连杆二可在调节孔内移动,在完成调节后,撤出外力,使定位杆上的弹簧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将连杆一与连杆二紧贴,实现两者之间的定位与锁定,调节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在支架上的连杆一和连杆二的结构分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结构的结构图。

图中所示,1、连杆一,11、调节孔,2、连杆二,21、导向杆,211、接触套,3、支架,4、定位腔,5、弹簧,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用于分布式发电的超薄多晶太阳能电池,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多晶硅材质的单体板,上述单体板的数量为若干个,还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的连杆一1和若干纵向设置的连杆二2,上述连杆一1与连杆二2之间具有能将两者锁定的锁定结构,上述连杆一1和连杆二2的端部均具有用于固定在支架3上的固定部,连杆一1和连杆二2之间形成一呈矩形的定位腔4,上述单体板与定位腔4相匹配且单体板固连在上述定位腔4处。采用上述结构,在解锁连杆一1和连杆二2之间的锁定结构后,移动连杆二2,使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之间成型与所述单体板匹配的定位腔4,然后将单体板固定在定位腔4内,最后将连杆一1和连杆二2的端部与支架3固定,完成对单体板的安装,且上述定位腔4通过调整,可适应不同尺寸单体板的安装,具有很好适应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二所示,所述的锁定结构包括弹簧5、连杆一1上的调节孔11和连杆二2上的导向杆21,上述导向杆21内端与连杆二2固连,导向杆21穿设在调节孔11内且导向杆21外端伸出连杆一1,上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导向杆21和连杆一1上,在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连杆一1紧贴在连杆二2上。采用上述结构,该锁定结构在连杆二2需要调整位置时,通过外力使连杆二2上定位杆上套设的弹簧5的一端往远离连杆二2的方向移动,此时连杆二2上的定位杆便可在连杆一1内的调节孔11内移动,在完成调节后,撤出外力,使定位杆上的弹簧5复位,弹簧5的复位作用将连杆一1与连杆二2紧贴,实现两者之间的定位与锁定。

进一步,所述导向杆21与连杆二2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孔11为条形孔且调节孔11沿连杆一1的长度方向设置。采用此结构,连杆二2上的导向杆可在调节孔内沿连杆一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以调节定位腔4的长度尺寸,来适应不同尺寸的单体板。

进一步,所述调节孔11的宽度略大于导向杆21外径。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杆21上套有柔性的接触套211,上述接触套211抵靠在调节孔11侧壁处。

进一步,所述的接触套211为橡胶材料。通过采用橡胶材料的接触套211来增加连杆一1上调节孔11侧壁与连杆二2上定位杆之间摩擦力,增加了两者锁定状态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弹簧5为圆柱螺旋弹簧5且弹簧5套在导向杆21上。

进一步,参看图2中所示,还包括一环形的垫片6,上述垫片6套在导向杆21上,上述弹簧5的一端作用在导向杆21外端,弹簧5的另一端抵靠在垫片6上。

再进一步,所述的垫片6为橡胶材料。采用橡胶材料的垫片6,在连杆一和连杆二处于锁定状态时,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锁定状态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