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2013发布日期:2019-08-31 01:2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以能够储存势能而以弹射的方式被猝动,进而提高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发电效率。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发电机,特别是用于门铃、开关以及遥控器等信号发射装置的电能供应的发电机,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改变一线圈于一磁场中的磁通量而于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中在该线圈的匝数一定时,该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主要取决于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因此,在该线圈的匝数一定,且该发电机的磁场环境一定时,为获得较高的发电效率,目前主要是通过提高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的方式提高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发电机包括一线圈 10P,一磁芯20P以及一磁体组件30P,其中所述线圈10P被环套于所述磁芯20P,其中所述磁体组件30P具有一N极磁极和一S极磁极,以为所述发电机提供磁场环境,如此则穿过所述线圈10P的磁通量主要取决于所述磁芯20P的磁通量。即穿过所述线圈10P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主要取决于所述磁芯20P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特别地,所述磁芯20P被设置为采用导磁材料制备,以能够在磁场环境中加强所述磁芯20P的磁通量。可以理解的是,被设置为采用导磁材料制备的所述磁芯20P在与所述N极磁极或所述S极磁极相接通时具有较大的磁通量,因此,所述磁芯20P或所述磁体组件30P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而于所述磁芯20P与所述N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和所述磁芯20P与所述S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之间被切换,以在所述磁芯20P具有较大磁通量的状态下使得所述磁芯20P内的磁感线被反向变化,从而提高所述磁芯20P的磁通量的变化量。然而同时可以理解的是,被设置为采用导磁材料制备的所述磁芯20P在与所述N极磁极或所述S极磁极相接通时,所述磁芯20P和与之相接通的磁极之间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致所述磁芯20P或所述磁体组件30P在所述磁芯20P与所述N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和所述磁芯20P与所述S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之间的切换速度被限制而难以提高,即所述磁芯20P的磁通量的变化率难以被提高。

具体地,比如当所述磁芯20P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而于与所述N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和与所述S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之间被切换时,在所述磁芯20P与所述N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下,作动所述磁芯20P,所述磁芯20P受到所述N极磁极的吸引力,只有当作动所述磁芯20P的力大于所述磁芯20P与所述N极磁极之间的吸引力时,所述磁芯20P才能够被作动而与所述N极磁极断开,但所述磁芯20P的运动仍受限于其与所述N极磁极之间的吸引力,并当所述磁芯20P 被作动至所述N极磁极与所述S极磁极之间的中心位置后,其与所述S极磁极之间的吸引力大于与所述N极磁极之间的吸引力而加速靠近并接通于所述S极磁极。也就是说,在作动所述磁芯20P于与所述N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和与所述S极磁极相接通的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对所述发电机的施力感并不线性而难以获得理想的操作体验,且所述磁芯20P具有较低的初始加速度,同时受限于人为作动的施力的不稳定性,以致所述磁芯20P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和变化率的稳定性均难以被提高,即所述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较低。此外,所述磁芯 20P的体积被适当增大以有利于提高所述磁芯20P的磁通量,如此以致所述磁芯 20P的初始加速度进一步被降低而进一步降低了所述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综合而言,目前的所述发电机的所述磁芯20P的初始加速度较低并受限于人为作动的施力的不稳定性,所述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均较低,且对所述发电机的施力感并不线性而难以获得理想的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包括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在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以能够猝动所述发电单元地提高所述发电单元被作动的初始加速度,提高了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发电单元相耦合的一弹射猝动单元,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时,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能够被继续作动而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地提高了所述猝动获能装置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猝动单元所储蓄的势能才能够被释放以猝动所述发电单元,以使得对所述发电单元的猝动具有一致性,从而能够稳定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地提高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包括一蓄能件,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作动时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继续作动时,所述蓄能件能够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进一步包括一触发机构,以在所述蓄能件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继续作动时,所述蓄能件被所述触发机构触发而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具有一限制态和一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所述限制态,所述蓄能件受所述触发机构的限制而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所述蓄能件所存储的势能达到一定值,同时所述触发机构对所述蓄能件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所述发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一复态件,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所述限制态,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作动而向所述触发态转变时储蓄势能,从而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所述触发态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回复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至所述限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弹射臂,其中所述弹射臂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之间,以当所述蓄能件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臂能够被所述蓄能件所释放的势能猝动而以弹射的方式猝动所述发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弹射臂以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之间的一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能够形成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适宜的作动行程和作动力度,以及对所述发电单元的适宜的猝动行程和猝动力度,从而在提升对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操作体验的同时提高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发电单元包括一线圈组件和一磁体组件,其中所述磁体组件被设置为静态,以通过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的运动形成所述线圈组件对磁感线的切割进而于所述线圈组件产生电能,其中所述线圈组件被设置为采用能够避免被磁性吸引的材料制备,以当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的运动受控于所述弹射臂时,使得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作动更加线性而能够获得较好的对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操作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的运动受控于所述弹射臂,以使得所述线圈组件能够被所述弹射臂猝动而快速切割磁感线,从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线圈组件的质量小于所述磁体组件,以在猝动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的运动时使得所述线圈组件具有较大的加速度,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磁体组件被设置为具有与所述线圈组件相适应的一环形的磁槽,其中环形的所述磁槽的两侧边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磁极磁性,以能够于所述磁槽形成被强化的磁场,从而提高了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环形的所述磁槽的两侧边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磁极磁性,以能够于所述磁槽形成径向方向的磁场,从而使得所述线圈组件于所述磁槽在垂直于该径向方向的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的运动能够更大效率的切割磁感线,进而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线圈组件与所述弹射臂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的同时于枢转方式之外还被可活动地设置,以在所述弹射臂被枢转猝动时,所述线圈组件能够被所述弹射臂猝动并作直线运动,进而提高所述线圈组件切割磁感线的效率地提高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发电效率。

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其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包括:

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发电单元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产生电能;

一弹射猝动单元,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与所述发电单元相耦合,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以能够以猝动的方式作动所述发电单元,从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以及

一弹射臂,其中所述弹射臂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之间,并于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臂能够被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猝动而以弹射的方式猝动所述发电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包括一蓄能件,其中所述蓄能件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其中所述蓄能件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作动时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从而猝动所述弹射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进一步包括一触发机构,其中所述触发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继续作动时触发所述蓄能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具有一限制态和一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所述限制态,所述蓄能件受所述触发机构的限制而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所述蓄能件所存储的势能达到一定值,同时所述触发机构对所述蓄能件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与之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进而猝动所述发电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一复态件,其中所述复态件被设置用于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所述限制态,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作动而向所述触发态转变时储蓄势能,并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所述触发态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回复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至所述限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态件与所述蓄能件一体成型为一整体,即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被外力作动而向所述触发态转变时,所述蓄能件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在所述触发机构的所述触发态,所述发电单元被所述蓄能件所释放的势能猝动的同时,所述触发机构被所述蓄能件所释放的势能回复至所述限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包括一线圈组件和一磁体组件,其中所述磁体组件被设置为静态,其中所述线圈组件被可活动地耦接于所述弹射臂,以能被所述弹射臂猝动地形成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的快速运动,进而形成所述线圈组件对磁感线的快速切割,而于所述线圈组件产生电能并提高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被设置为采用能够避免被磁性吸引的材料制备,以当所述线圈组件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的运动受控于所述弹射臂时,使得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的作动趋于线性而能够优化对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操作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体组件被设置为具有与所述线圈组件相适应的一环形的磁槽,其中环形的所述磁槽的两侧边分别具有不同的磁极磁性,以能够于所述磁槽的径向方向形成被强化的磁场,从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射臂与所述线圈组件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形成所述线圈组件被可活动地耦接于所述弹射臂的连接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进一步被设置有一引导槽,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与所述引导槽相适应的一引导块,以藉由所述引导槽对所述引导块的引导,使得所述线圈组件的运动被限制于垂直于所述磁槽内的磁场的方向上,从而能够形成所述线圈组件于所述磁槽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运动,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轴,其中所述弹射臂被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轴相适应的至少一驱动槽,其中所述驱动轴和所述驱动槽被设置为当所述驱动轴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驱动槽时,所述驱动轴在所述驱动槽于枢转方式之外还被可活动地设置,以形成所述线圈组件被可活动地耦接于所述弹射臂的连接关系,并在所述弹射臂被枢转猝动时,所述线圈组件能够被所述弹射臂猝动而作直线运动,进而提高所述线圈组件切割磁感线的效率地提高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发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射臂被设置为U形,并于U形的两端分别被设置有所述驱动槽,其中所述驱动槽的数量与所述驱动轴的数量相匹配,以增加受力点的方式提高所述弹射臂对所述线圈组件的猝动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为自所述引导块一体延伸,以在所述线圈支架被所述弹射臂枢转猝动的同时能够被所述引导槽限制而维持所述线圈组件于所述磁槽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直线运动。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D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D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E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9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9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9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9D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0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0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0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1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1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1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于非量词之前的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其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至图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包括一发电单元10,一弹射猝动单元20以及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10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之间的一弹射臂30,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产生电能,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其中所述弹射臂30于所述发电单元10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臂30能够被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所释放的势能猝动而以弹射的方式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的发电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所储蓄的势能才能够被释放以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以使得对所述发电单元10的猝动具有一致性,从而能够稳定所述发电单元10的发电效率地提高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包括一蓄能件201,其中所述蓄能件201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其中所述蓄能件201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被作动时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从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

进一步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还包括一触发机构202,其中所述触发机构202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继续作动时触发所述蓄能件201释放所储蓄的势能。

特别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具有一限制态和一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所述蓄能件201受所述触发机构202的限制而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 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所述蓄能件201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同时所述触发机构 202对所述蓄能件201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201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与之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进而藉由所述弹射臂30枢转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

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所储蓄的势能趋于定值并得以瞬间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 30,即于所述弹射臂30施以较大的初始的作用力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能够获得较大的初始加速度,从而能够快速作动所述发电单元10,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 10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而所述触发机构202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被抵接于所述弹射臂30,并当于所述触发机构202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方向作动所述触发机构202时,所述弹射臂30被所述触发机构202作动而作动所述蓄能件201,其中与所述蓄能件201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在被作动的方向受所述触发机构 202的限制,如此则所述蓄能件201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被设置为能够在被作动的方向随着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加而逐渐滑离所述弹射臂30,并当所述触发机构202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触发机构202滑离所述弹射臂30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触发机构202对与所述蓄能件201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的限制被解除,即对所述蓄能件201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201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地枢转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被设置为能够在被作动的方向随着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加而逐渐滑离所述弹射臂30,并当所述触发机构202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触发机构202滑离所述弹射臂 30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即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弹射臂30和与之相耦合的所述蓄能件201被作动的行程取决于所述触发机构202被作动的行程而被维持稳定。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每次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被作动的行程也趋于一定值而使得所述蓄能件201所储蓄的势能趋于一定值,以使得所述蓄能件201对所述弹射臂30的猝动具有一致性,从而能够稳定所述发电单元10的发电效率地提高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 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202包括一限位件2021和一牵引件2022,其中所述限位件2021被可活动地设置并具有一牵引面20211,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所述限位件2021被抵接于所述弹射臂30,所述牵引件2022 在所述限位件2021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方向与所述限位件2021的所述牵引面20211相对应,其中所述牵引面20211被设置为自所述限位件2021向所述牵引件2022的方向和远离所述弹射臂30的方向延伸。如此以当在所述限位件 2021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方向向所述牵引件2022作动所述限位件2021时,所述弹射臂30被与之相抵接的所述限位件2021作动而作动所述蓄能件201,同时所述限位件2021于所述牵引面20211与所述牵引件2022相互作用而被所述牵引件2022牵引地逐渐滑离所述弹射臂30,并当所述限位件2021被作动至一定行程时,所述限位件2021滑离所述弹射臂30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 202被设置为能够在被作动的方向随着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加而逐渐滑离所述弹射臂30,并当所述触发机构202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触发机构202滑离所述弹射臂30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其中所述触发机构 202的结构具有多种变形实施方式,如当将所述牵引面20211设置于所述牵引件 2022,并将所述牵引面20211设置为自所述牵引件2022远离所述限位件2021和所述弹射臂30的方向延伸时,在所述限位件2021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方向向所述牵引件2022作动所述限位件2021同样会使得所述限位件2021被所述牵引件2022牵引地逐渐滑离所述弹射臂30,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进一步包括一复态件2023,其中所述复态件2023被耦合于所述限位件2021,其中所述复态件 2023被设置用于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 被作动而向所述触发态转变时储蓄势能,并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能够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回复所述限位件2021至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状态,即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

具体地,所述复态件2023包括一作动复位件20231和一滑动复位件20232,其中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和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分别被耦合于所述限位件 2021,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当在所述限位件2021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方向向所述牵引件2022作动所述限位件2021时,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能够于自所述限位件2021向所述牵引件2022的方向被作动而储蓄势能,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能够于自所述限位件2021远离所述弹射臂30的方向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如此以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分别藉由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和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所释放的势能对所述限位件 2021于不同方向的作动回复所述限位件2021至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状态,即回复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至所述限制态。

值得一提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被设置为与所述弹射臂30直接相耦合,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还可被耦合于与所述弹射臂30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30,而同样能够形成所述蓄能件201与所述弹射臂30相耦合的结构关系,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被设置为一扭簧 2011,其中所述扭簧2011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并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 的所述限制态,当所述限位件2021在向所述牵引件2022的方向被作动时,所述弹射臂30被与之相抵接的所述限位件2021作动而压缩所述扭簧2011,以于所述扭簧2011储蓄势能,如此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即所述限位件2021滑离所述弹射臂30时,由于所述限位件2021滑离了所述弹射臂30而解除了所述触发机构202对所述扭簧2011的限制,所述扭簧2011所储蓄的势能得以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枢转,从而猝动与所述弹射臂30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 被设置为所述扭簧2011,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还可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弹簧,弹片,以及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还包括一按键200和一壳座300,其中所述按键200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座300,其中所述限位件2021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按键200,所述牵引件2022被固定于所述壳座300,以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按压所述按键 200地于所述限位件2021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方向向所述牵引件2022作动所述限位件2021,同时所述限位件2021与被固定于所述壳座300的所述牵引件2022相互作用而被所述牵引件2022牵引地逐渐滑离所述弹射臂30。如此以能够在按压所述按键200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蓄能件201储蓄势能,并当所述按键 200被按压至一定的行程后,所述限位件2021滑离所述弹射臂30而使得所述触发机构202对所述蓄能件201的限制被解除,继而所述蓄能件201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被设置于所述按键200和所述壳座300之间,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当所述按键200被外力按压时,所述限位件2021能够被作动而向被设置于所述壳座300的所述牵引件2022运动,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当该外力被撤除后,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能够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回复所述按键200而于所述按键200的回复方向回复被设置于所述按键200的所述限位件 2021,即于远离所述牵引件2022的方向回复所述限位件2021。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021和所述按键200 之间,具体地,所述按键200被设置有一组滑槽2001,所述限位件2021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2001相匹配的一组滑轨20212,以能够将所述滑轨20212滑入所述滑槽2001而使得所述限位件2021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按键200,其中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于所述限位件2021的滑动方向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021和所述按键200之间,并当所述限位件2021被所述牵引件2022牵引而滑离所述弹射臂30时,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被所述限位件2021作动而储蓄势能,继而当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回复所述按键200而于所述按键200的回复方向回复被设置于所述按键200的所述限位件2021时,所述限位件2021被回复而远离所述牵引件2022,则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所储蓄的势能得以在所述限位件2021远离所述牵引件2022的过程中释放,如此则所述限位件2021能够进一步于其滑动方向被回复而回复至抵接于所述弹射臂30的状态,即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件2021于所述按键200的可滑动设置具有多种实施结构,如将所述滑槽2001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021,并将所述滑轨20212设置于所述按键200,同样能够在将所述滑轨20212滑入所述滑槽2001后使得所述限位件2021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按键200,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按键200被按压的过程中,随着所述按键200被按压的行程的增加,所述蓄能件201被作动的行程,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被作动的行程以及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被作动的行程均趋于线性的变化,即所述按键 200在被按压过程中的反作用力趋于线性而具有良好的按压操作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作动复位件 20231被设置为弹簧,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 还可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扭簧,弹片,以及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等;同样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被设置为弹簧,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还可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扭簧,弹片,以及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200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壳座300而形成所述按键200于所述壳座300的可活动的设置,其中所述按键 200于所述壳座300的可枢转的设置方式适用于门铃的按压操作,从而使得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适用于门铃产品的信号发射端,而当进一步设置有一门铃接收端(扬声器和/或视频显示)时,形成该门铃产品。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按键200于所述壳座300的可活动地设置具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单元10包括一线圈组件101和一磁体组件102,其中所述磁体组件102被设置于所述壳座300并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101被维持静态,其中所述磁体组件102被设置为能够提供具有磁场的环境,其中所述线圈组件 101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以能够被所述弹射臂30猝动地形成所述线圈组件 101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102的快速运动,进而形成所述线圈组件101对磁感线的快速切割而于所述线圈组件101产生电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101被设置为采用能够避免被磁性吸引的材料制备,以在作动所述线圈组件101时降低所述线圈组件101于所述磁体组件102所提供的磁场环境中的所受的磁性作用力,继而当所述线圈组件101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102的运动受控于所述弹射臂30时,使得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作动趋于线性而能够优化对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操作体验。

特别地,为增强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发电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组件102被设置为具有与所述线圈组件101相适应的一环形的磁槽1021,其中环形的所述磁槽1021的两侧边分别具有不同的磁极磁性,以能够于所述磁槽1021的径向方向形成被强化的磁场,从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 10的发电效率。

换而言之,环形的所述磁槽1021具有一第一环形侧壁10211和一第二环形侧壁10212,其中当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0211具有N极磁性,所述第二环形侧壁 10212具有S极磁性时,能够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0211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 10212之间形成自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0211向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0212的磁场,而当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0211具有S极磁性,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0212具有N 极磁性时,能够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0211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0212之间形成自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0212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0211的磁场,其中由于所述磁槽1021被设置为与所述线圈组件101相适应,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0211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0212之间具有较小的间距而能够于所述磁槽1021内形成被强化的磁场,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10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组件102包括一导磁盆 1022,一永磁体1023以及一导磁片1024,其中所述导磁盆1022包括一导磁盆底10221和自所述导磁盆底10221一体延伸的一导磁盆壁10222,以藉由所述导磁盆底10221和所述导磁盆壁10222形成一磁腔1025,其中所述永磁体1023于所述磁腔1025导磁连接于所述导磁盆底10221和所述导磁片1024之间,以使得所述导磁盆底10221和所述导磁片1024分别被导磁连接于所述永磁体1023的不同磁极,从而于所述导磁片1024的侧壁和与之对应的所述导磁盆壁10222之间形成所述磁槽102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线圈组件101包括一线圈1011和一线圈支架1012,其中所述线圈1011被设置于所述线圈支架1012,其中所述线圈支架1012与所述弹射臂30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形成所述线圈组件101被可活动地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的连接关系。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101的质量被设置为小于所述磁体组件102的质量,以在所述线圈组件101被与之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猝动时能够获得更大的初始加速度,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10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支架1012被设置有至少一引导块10121,其中所述壳座300被设置有与所述引导块10121相适应的至少一引导槽3001,以当所述引导块10121被设置于所述引导槽3001时形成所述线圈组件101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座300的状态,即使得被设置于所述壳座 300的所述磁体组件102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101被维持静态。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3001于与所述磁槽1021 内的磁场相垂直的方向被设置,以藉由所述引导槽3001对所述引导块10121的引导,使得所述线圈组件101的运动被限制在垂直于所述磁槽1021内的磁场的方向上,从而使得所述线圈组件101在被所述弹射臂30猝动时,所述线圈组件101于所述磁槽1021的运动能够被维持在垂直于所述磁槽1021内的磁场的方向上,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10的发电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引导槽3001与所述引导块10121之间的结构可以反向变形,即将所述引导槽3001设置为凸起的引导块,并将所述引导块 10121设置为凹下的引导槽,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支架1012还被设置有至少一驱动轴10122,其中所述弹射臂30被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轴10122相适应的至少一驱动槽301,以当所述驱动轴10122与所述驱动槽301相耦合时形成所述线圈组件101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的关系。特别地,所述驱动槽301被设置为当容纳有所述驱动轴10122时仍具有一定的空间,以使得所述驱动轴10122能够在所述驱动槽301 于枢转方式之外进一步被可活动地设置,即形成所述线圈组件101被可活动地耦接于所述弹射臂30的连接关系,并在所述弹射臂30被枢转猝动时,所述线圈组件101能够沿所述引导槽3001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同时能够避免受到所述弹射臂 30的阻碍。

也就是说,当所述弹射臂30枢转猝动所述线圈组件101时,所述弹射臂30 的与所述驱动轴10122相耦合的端部的运动为以所述弹射臂30的枢转轴为圆心的曲线运动,因而当所述驱动槽301被设置为在容纳有所述驱动轴10122时仍具有一定的空间时,所述线圈组件101能够避免受到所述弹射臂30的阻碍而沿所述引导槽3001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驱动槽301与所述驱动轴10122之间的结构同样可以反向变形,即将所述驱动槽301设置为凸起的驱动轴,并将所述驱动轴 10122设置为凹下的驱动槽,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10122被设置为自所述引导块10121一体延伸,以在所述线圈支架1012被所述弹射臂30枢转猝动的同时能够被所述引导槽3001限制而维持所述线圈组件101于所述磁槽1021 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直线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槽1021的设置使得所述线圈组件101于所述磁槽1021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102被猝动时,所述发电单元10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则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还可不藉由所述弹射臂30而被直接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10,即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的所述弹射臂30可不被设置,具体地,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所述线圈组件101被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机构 202限制,所述蓄能件201被耦合于所述线圈组件101,而当于所述限制态作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时,所述蓄能件201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作动至一定行程时,所述触发机构202对所述线圈组件101的限制被解除,即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触发态,则所述蓄能件201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使得被耦合于所述蓄能件201的所述线圈组件101能够被猝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臂30被设置为U形,其中U形的所述弹射臂30的两端分别被设置有所述驱动槽301,其中所述驱动轴10122的数量与所述驱动槽301的数量相匹配,以于U形的两端与所述线圈组件101相耦合,并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于U形的所述弹射臂 30的底部与所述限位件2021相抵接,其中U形的所述弹射臂30以其两端和底部之间的一轴为枢转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形成所述弹射臂30于所述发电单元 10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的结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被设置为U形的所述弹射臂30使得所述驱动槽301的数量能够被设置为两个,以增加所述线圈组件101被所述弹射臂30猝动的受力点的方式使得所述弹射臂30的枢转运动对所述线圈组件101的猝动的方向性更加稳定,并降低了各所述驱动槽301与相应的所述驱动轴10122之间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对所述线圈组件101的猝动更加稳定而有利于延长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被设置用于无线控制领域,如遥控或门铃开关,其中由于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 100的发电效率被提高,故而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被用于无线控制时所发出的无线信号能够被延长,因此作为该无线信号的接收端,如门铃的接收端可被设置为于一定周期内的一定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而节省电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一通信单元40,其中所述通信单元40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线圈1011,以在所述线圈组件101被所述弹射臂30猝动时,藉由所述线圈1011中产生的电能为所述通信单元40提供电能输出,则所述通信单元40能够被供电而发出该无线信号。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40被固定于所述壳座300并包括一电性连接件401,其中所述电性连接件401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线圈1011,以能够形成所述通信单元40和所述线圈1011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组件102被固定于所述壳座300,所述通信单元40也被固定于所述壳座300,其中所述线圈组件101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102被可活动地设置,则所述线圈组件101相对于所述通信单元40被可活动地设置,其中为稳定所述线圈组件101和相对所述线圈组件101被维持静态的所述通信单元40之间的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性连接件401被设置为采用编织导线,以能够提高所述电性连接件401的抗疲劳强度而维持所述通信单元40与所述线圈1011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性连接件401还可被设置为采用FPC柔性板,同样能够提高所述电性连接件401的抗疲劳强度而维持所述通信单元40与所述线圈1011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延长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单元40包括一天线体402,其中所述天线体402被设置为一线形导电体并被设置为自所述通信单元40延伸至所述壳座300的内周,以于所述壳座300的内周,以能够形成弧形的所述天线体402而增强所述天线体 402的辐射效率,进而当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被设置用于无线控制时提高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考图6A至图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结构原理被图示说明,其主要展示了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A展示了所述发电单元10,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以及所述弹射臂30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 的所述限制态的结构关系。

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的所述限制态,当按压作动所述按键200时,被设置于所述按键200的所述限位件2021被作动而向被设置于所述壳座300的所述牵引件2022运动,同时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被所述按键200作动而储蓄势能,在此过程中,所述弹射臂30被与之相抵接的所述限位件2021作动而作动与所述弹射臂30相耦合的所述蓄能件201,故所述蓄能件201和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 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同时所述限位件2021与所述牵引件2022相互作用而逐渐滑离所述弹射臂30,故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

如此以当所述按键200被作动至一定行程时,所述蓄能件201,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以及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均储蓄有一定的势能,同时所述限位件 2021滑离所述弹射臂30,即如图6B所示,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其中由于所述限位件2021滑离了所述弹射臂30而使得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的所述蓄能件201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则所述弹射臂30被所述蓄能件201猝动而猝动所述线圈组件101。

如图6C所示,在所述弹射臂30被猝动后,解除对所述按键200的按压作动,所述按键200在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的作用下被回复,而与所述按键200 相耦合的所述限位件2021则在所述作动复位件20231和所述滑动复位件20232 的共同作用下回复至与所述弹射臂30相抵接的状态,即图6A中所示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发电效率被提高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在作为无线控制装置使用时,如门铃开关或无线开锁遥控,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具有更大的信号承载能力,即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能够单次发送更大的数据量或多次重复发送同样的数据,进而使得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所发出的信号的接收端,如无线门铃接收端或无线门锁,能够以间歇处于信号接收状态的方式工作,则该接收端能够被维持低功耗状态而具有更长的待机时间。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7A至图7D所示,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A被图示说明,其中图7A至图7D主要展示了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A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同样地,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A包括一发电单元10A,一弹射猝动单元20A以及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10A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之间的一弹射臂30A,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A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产生电能,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其中所述弹射臂30A于所述发电单元10A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臂30A能够被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所释放的势能猝动而以弹射的方式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A,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A的发电效率。

区别于上一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主要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进行了变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A为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的变形实施例,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A和所述弹射臂30A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应于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发电单元10和所述弹射臂30的结构及结构关系,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7A至图7D中,所述发电单元10A和所述弹射臂30A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只作示意且不再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包括一蓄能件201A,其中所述蓄能件201A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A,其中所述蓄能件 201A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被作动时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从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A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A。

进一步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还包括一触发机构202A,其中所述触发机构202A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A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被继续作动时触发所述蓄能件201A释放所储蓄的势能。

特别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具有一限制态和一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即图7A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A受所述触发机构202A的限制而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A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即图7B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A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A对所述蓄能件201A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201A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与之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A,进而藉由所述弹射臂30A枢转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A。

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A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A所储蓄的势能趋于定值并得以瞬间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A,即于所述弹射臂30A施以较大的初始的作用力而使得所述弹射臂 30A能够获得较大的初始加速度,从而能够快速作动所述发电单元10A,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A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A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A,所述触发机构202A被耦合于所述蓄能件201A和所述弹射臂30A之间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能够限制所述弹射臂30A的运动,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所述弹射臂30A被维持静态,从而当作动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A的所述蓄能件201A时,所述蓄能件201A被限制而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A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A储蓄有一定的势能时解除对所述弹射臂30A的运动的限制,即当所述蓄能件201A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A所储蓄的势能得以释放而猝动与所述蓄能件201A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A,进而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A。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202A包括一限位件2021A和一牵引件2022A,其中所述限位件2021A被可活动地设置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能够限制所述弹射臂30A的活动,其中所述牵引件2022A被耦合于所述蓄能件 201A,并与所述限位件2021A之间能够相互作动,即当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 的所述限制态作动所述蓄能件201A时,所述牵引件2022A被作动,所述限位件 2021A被所述牵引件2022A作动而滑动,并当所述限位件2021A反向滑动时,所述牵引件2022A能够被所述限位件2021A作动而回复至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A处于所述限制态时的状态。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2021A被设置为当被所述牵引件2022A作动而滑动至一定的位置时能够解除对所述弹射臂30A的运动的限制。如此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当作动所述蓄能件 201A时,所述弹射臂30A被维持静态而使得所述蓄能件201A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同时被设置于所述蓄能件201A的所述牵引件2022A被作动而向所述限位件2021A运动地作动所述限位件2021A滑动,并当所述蓄能件201A储蓄有一定的势能时,即所述蓄能件201A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限位件2021A 被所述牵引件2022A作动而滑动至一定的位置以解除对所述弹射臂30A的运动的限制,从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则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A的所述蓄能件201A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猝动所述弹射臂30A。

具体地,所述牵引件2022A被设置有一牵引面20221A,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当作动所述蓄能件201A时,所述限位件2021A与所述牵引件2022A的所述牵引面20221A接触而被所述牵引件2022A作动,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牵引面20221A倾斜于所述蓄能件201A被作动的方向,以在所述蓄能件201A被作动时,所述限位件2021A能够被所述牵引件2022A 的所述牵引面20221A牵引而滑动,并当所述限位件2021A反向滑动时,所述牵引件2022A能够被所述限位件2021A反向作动而回复至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A处于所述限制态时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A进一步包括一复态件2023A,其中所述复态件2023A被设置用于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A的所述限制态,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被作动而向所述触发态转变时储蓄势能,并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能够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回复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至所述限制态。

具体地,所述复态件2023A被耦合于所述限位件2021A,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当按压作动所述蓄能件201A时,所述限位件2021A 被所述牵引件2022A作动而滑动地作动所述复态件2023A,继而使得所述复态件2023A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其中当所述蓄能件201A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复态件2023A储蓄有一定的势能,同时所述限位件2021A滑动至一定的位置而解除对所述弹射臂30A的运动的限制,即形成图7B中所示意的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A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A。当所述弹射臂30A 被猝动后,如图7C所示,所述蓄能件201A仍被维持于被按压的状态,其中当解除对所述蓄能件201A的按压作动时,如图7D所示,所述复态件2023A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作动所述限位件2021A反向滑动,同时所述牵引件2022A 能够被所述限位件2021A反向作动而向图7A中所示意的状态回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A进一步包括一卡勾2024A,其中所述卡勾2024A被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A,其中所述限位件2021A进一步包括一单向卡臂20213A,其中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021A,其中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被设置为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对应于所述卡勾2024A而与所述卡勾2024相抵接,并进一步被设置为能够于所述蓄能件201A被按压作动的方向被反向枢转,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当按压作动所述蓄能件201A时,所述卡勾 2024A能够与所述单向卡臂20213A抵接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A被维持静态。

如此以当所述蓄能件201A被按压作动至一定的行程而储蓄有一定的势能时,所述限位件2021A滑动至一定的位置而使得所述复态件2023A储蓄有一定的势能,并使得所述卡勾2024A脱离所述单向卡臂20213A,即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则所述蓄能件201A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猝动所述弹射臂30A,并在所述弹射臂30A被猝动后,当解除对所述蓄能件201A的按压作动时,所述复态件2023A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作动所述限位件2021A反向滑动,在所述限位件2021A反向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牵引件2022A被所述限位件2021A作动而于所述蓄能件201A被按压作动的方向反向运动地复位所述蓄能件201A和所述弹射臂30A,其中由于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被设置为能够于所述蓄能件201A被按压作动的方向被反向枢转,则在所述限位件2021A反向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能够被枢转而不会阻挡所述卡勾2024A的运动,即所述蓄能件201和所述弹射臂30A能够被所述牵引件2022A复位至图7A中所示意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被单向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021A,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当按压作动所述蓄能件201A时,所述卡勾2024A能够与所述单向卡臂 20213A抵接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A被维持静态,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在所述弹射臂30A被猝动后,当解除对所述蓄能件201A的按压作动时,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能够被枢转而不会阻挡所述卡勾2024A的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能够被回复至所述限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还能够被单向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卡勾2024A而与所述限位件2021A相互作用,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限制态,当按压作动所述蓄能件201A时,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能够与所述限位件2021A相互抵接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A被维持静态,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的所述触发态,在所述弹射臂30A被猝动后,当解除对所述蓄能件201A的按压作动时,所述单向卡臂20213A能够被枢转而不会被所述限位件2021A阻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A被设置为一弹片2012A并被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A,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A还能够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弹簧,扭簧,以及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同样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复态件 2023A被设置为弹簧,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态件2023A还能够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扭簧,弹片,以及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8A至图8D所示,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B被图示说明,其中图8A至图8D主要展示了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B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同样地,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B包括一发电单元10B,一弹射猝动单元20B以及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10B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之间的一弹射臂30B,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B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产生电能,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其中所述弹射臂 30B于所述发电单元10B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臂30B能够被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所释放的势能猝动而以弹射的方式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B,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B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同样主要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B进行了变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B为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A的变形实施例,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B和所述弹射臂30B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应于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发电单元10A和所述弹射臂30A的结构及结构关系,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8A至图8E中,所述发电单元10B和所述弹射臂30B 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只作示意且不再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包括一蓄能件201B,其中所述蓄能件201B被设置为一弹片2012B并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B,其中所述蓄能件201B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被作动时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从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B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B。

进一步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还包括一触发机构202B,其中所述触发机构202B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B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被继续作动时触发所述蓄能件201B释放所储蓄的势能。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具有一限制态和一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限制态,即图8A和图 8C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B受所述触发机构202B的限制而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B 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即图8B和图8D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B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B对所述蓄能件201B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201B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与之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B,进而藉由所述弹射臂30B枢转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B。

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B所储蓄的势能趋于定值并得以瞬间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B,即于所述弹射臂30B施以较大的初始的作用力而使得所述弹射臂 30B能够获得较大的初始加速度,从而能够快速作动所述发电单元10B,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B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B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B,所述触发机构202B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B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B的所述限制态能够限制所述弹射臂30B的运动,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 的所述限制态,所述弹射臂30B被限制运动,从而当作动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 30B的所述蓄能件201B时,所述蓄能件201B被限制而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B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B储蓄有一定的势能时解除对所述弹射臂30B的运动的限制,即当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 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B所储蓄的势能得以释放而猝动与所述蓄能件201B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B,进而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B。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B包括一限位件2021B和一卡勾2024B,其中所述卡勾2024B被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B,其中所述限位件2021B被可滑动地设置,并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限制态,当作动所述蓄能件201B时,所述卡勾2024B能够与所述限位件2021B相互抵接而限制所述弹射臂30B的运动,则所述蓄能件201B被限制并被作动地储蓄势能。

特别地,所述限位件2021B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卡勾2024B之间相互抵接的作用力达到一定值时被所述卡勾2024B作动而于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的方向解除对所述卡勾2024B的抵接,如此则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限制态,当作动所述蓄能件201B时,所述蓄能件201B被限制并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其中所述蓄能件201B所储蓄的势能作用于与所述蓄能件201B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B,则使得被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B的所述卡勾2024B与所述限位件2021B之间相互抵接的作用力随着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加而增大,以当所述蓄能件201B继续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限位件2021B与所述卡勾2024B之间相互抵接的作用力达到一定值而使得所述限位件2021B能够于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的方向解除对所述卡勾2024B的抵接,即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所述限位件2021B于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的方向对所述卡勾2024B的抵接的以解除,则所述蓄能件201B所储蓄的势能得以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B。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B进一步包括一复态件2023B,其中所述复态件2023B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021B,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A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由于所述限位件2021B 被所述卡勾2024B作动,而使得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021B的所述复态件2023B 能够被所述限位件2021B作动而储蓄势能,并在所述弹射臂30B被所述蓄能件 201B猝动的同时,所述复态件2023B能够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复位所述限位件 2021B,其中在所述限位件2021B复位的过程中,所述限位件2021B能够与所述卡勾2024B相互作用而于所述弹射臂30B被猝动的方向进一步加速猝动作述弹射臂30B,并在所述弹射臂30B被猝动后,所述限位件2021B被复位而再次形成所述限位件2021B与所述卡勾2024B相互抵接的状态,即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限制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2021B的与所述卡勾2024B相互作用的面被设置为弧形面,也就是说,所述限位件2021B可被设置为球状或圆饼状或半圆饼状,以在与所述限位件2021B的滑动方向相倾斜的方向,当所述卡勾2024B对所述限位件2021B的作用力达到一定值时,所述限位件2021B被瞬间作动而滑动。

如此则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限制态,比如图8A所示意的限制态,在所述卡勾2024B与所述限位件2021B相抵接的方向上,当自所述卡勾2024B 向所述限位件2021B的方向作动所述蓄能件201B时,所述蓄能件201B被限制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同时,所述卡勾2024B与所述限位件2021B之间的作用力随着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加而增大,继而在所述蓄能件201B 被继续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即形成图8B中所示意的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所述限位件2021B 被所述卡勾2024B作动而于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的方向解除对所述卡勾 2024B的抵接,继而使得所述蓄能件201B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猝动所述弹射臂30B,在此过程中所述限位件2021B同时被所述复态件2023B回复而于所述弹射臂30B被猝动的方向进一步加速猝动作述弹射臂30B,并在所述弹射臂 30B被猝动后,所述限位件2021B被复位而再次形成所述限位件2021B与所述卡勾2024B相互抵接的状态,即图8C所示意的状态,也就是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B的另一所述限制态。

进一步地,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该所述限制态,反向作动所述蓄能件201B,所述蓄能件201B被限制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同时,所述卡勾2024B 与所述限位件2021B之间的作用力随着所述蓄能件201B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加而增大,继而在所述蓄能件201B被继续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即形成图8D中所示意的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同样地,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 的所述触发态,所述限位件2021B被所述卡勾2024B作动而于所述蓄能件201B 被作动的方向解除对所述卡勾2024B的抵接,继而使得所述蓄能件201B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猝动所述弹射臂30B,在此过程中所述限位件2021B同时被所述复态件2023B回复而于所述弹射臂30B被猝动的方向进一步加速猝动作述弹射臂30B,并在所述弹射臂30B被猝动后,所述限位件2021B被复位而再次形成所述限位件2021B与所述卡勾2024B相互抵接的状态,即图8A所示意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2021B的与所述卡勾2024B相互作用的面被设置为弧形面,其中所述限位件2021B和所述卡勾 2024B在与所述限位件2021B的滑动方向相倾斜的方向抵接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限制态,其中所述限位件2021B和所述卡勾2024B能够于不同位置相抵接而形成所述限制态,即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限制态,所述限位件2021B和所述卡勾2024B具有两种结构位置关系,如此以使得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B能够适用于往复拨动式以及翘板式的无源无线开关。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B被设置为所述弹片2012B并被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B,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B还能够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弹簧,扭簧,以及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同样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复态件 2023B被设置为弹簧,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态件2023B还能够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扭簧,弹片,以及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9A至图9D所示,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C被图示说明,其中图9A至图9D主要展示了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C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同样地,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C包括一发电单元10C,一弹射猝动单元20C以及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10C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之间的一弹射臂30C,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C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产生电能,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其中所述弹射臂 30C于所述发电单元10C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臂30C能够被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所释放的势能猝动而以弹射的方式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C,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C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同样主要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进行了变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C为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B的变形实施例,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C和所述弹射臂30C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应于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发电单元10B和所述弹射臂30B的结构及结构关系,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9A至图9D中,所述发电单元10C和所述弹射臂30C 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只作示意且不再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包括一蓄能件201C,其中所述蓄能件201C被设置为一弹片2012C并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C,其中所述蓄能件201C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被作动时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从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C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C。

进一步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还包括一触发机构202C,其中所述触发机构202C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C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被继续作动时触发所述蓄能件201C释放所储蓄的势能。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具有一限制态和一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即图9A和图 9C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C受所述触发机构202C的限制而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C 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即图9B和图9D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C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C对所述蓄能件201C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201C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与之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C,进而藉由所述弹射臂30C枢转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C。

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C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C所储蓄的势能趋于定值并得以瞬间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C,即于所述弹射臂30C施以较大的初始的作用力而使得所述弹射臂 30C能够获得较大的初始加速度,从而能够快速作动所述发电单元10C,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C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C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C,所述触发机构202C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C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C的所述限制态能够限制所述弹射臂30C的运动,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 的所述限制态,所述弹射臂30C被限制运动,从而当作动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 30C的所述蓄能件201C时,所述蓄能件201C被限制而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C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C储蓄有一定的势能时解除对所述弹射臂30C的运动的限制,即当所述蓄能件201C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 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C所储蓄的势能得以释放而猝动与所述蓄能件 201C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C,进而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C。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C包括一限位件2021C和一卡勾2024C,其中所述卡勾2024C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C,其中所述限位件2021C被静态设置,其中卡勾2024C的自所述弹射臂30C延伸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2021C之间被设置为能够磁性吸引,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所述限位件2021C与所述卡勾2024C磁性吸引,以使得所述弹射臂30C的运动被限制,从而当作动所述蓄能件201B时,所述蓄能件201B能够被限制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

具体地,所述限位件2021C具有两磁吸端20214C,其中所述卡勾2024C的能够与所述限位件2021C磁性吸引的一端被设置为采用能够被磁性吸引的材料制备,并被设置于两所述磁吸端20214C之间,即当两所述磁吸端20214C被设置为采用具有磁性的材料时,如永磁体,所述卡勾2024C的能够与所述限位件 2021C磁性吸引的一端既可被设置为采用具有磁性的材料,也可被设置为采用本身不具备磁性但可被磁性吸引的材料,如铁及其合金;而当两所述磁吸端20214C 被设置为采用本身不具备磁性但可被磁性吸引的材料时,所述卡勾2024C的能够与所述限位件2021C磁性吸引的一端被设置为采用具有磁性的材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如此,则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所述限位件2021C的其中一所述磁吸端20214C与所述卡勾2024C磁性吸引,以使得所述弹射臂30C的运动被限制,当于所述卡勾2024C被磁性吸引方向反向作动所述蓄能件201C时,所述蓄能件201C被限制并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其中所述蓄能件201C所储蓄的势能作用于与所述蓄能件201C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C,并随着所述蓄能件201C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大,所述蓄能件201C对所述弹射臂30C的作用力同步增大,则当所述蓄能件201C继续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蓄能件201C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而使得所述卡勾2024C能够脱离所述限位件2021C,即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B的所述触发态,所述卡勾2024C得以脱离该所述磁吸端20214C,则所述蓄能件201C 所储蓄的势能得以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C。

可以理解的是,依磁性吸引力的规律,在所述卡勾2024C脱离该所述磁吸端20214C的瞬间,该磁吸端20214C与所述卡勾2024C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得以急剧减小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C能够被所述蓄能件201C猝动并获得较大的初始加速度,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10C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弹射臂30C被猝动的同时,被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C的所述卡勾2024C于被猝动的方向同时受到另一所述磁吸端20214C的磁性吸引,并在所述弹射臂30C被猝动的过程中,随着所述弹射臂30C被猝动的行程的增加,所述卡勾2024C靠近该另一所述磁吸端20214C而使得该另一所述磁吸端20214 对所述卡勾2024C的磁性吸引力增大,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臂30C被猝动的过程中,所述限位件2021C还能够进一步加速猝动所述弹射臂30C,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10C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比如图9A所示意的限制态,所述卡勾2024C与所述限位件2021C处于相吸合状态,即所述卡勾2024C 的能够与所述限位件2021C磁性吸引的一端于两所述磁吸端20214C之间和所述限位件2021C上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相吸合,当向下作动所述蓄能件201C 时,所述蓄能件201C被限制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其中随着所述蓄能件201C 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大,所述蓄能件201C对所述弹射臂30C的作用力同步增大,则当所述蓄能件201C继续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弹射臂30C对所述卡勾 2024C向下的作用力大于所述限位件2021C上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对所述卡勾2024向上的磁性吸引力,即形成图9B所示意的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触发态。

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触发态,所述卡勾2024C得以脱离所述限位件2021C上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则所述蓄能件201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向下猝动所述弹射臂30C,其中在所述卡勾2024C脱离所述限位件2021C 上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的瞬间,该磁吸端20214C与所述卡勾2024C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得以骤减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C具有较大的初始加速度,其中在所述弹射臂30C被猝动的过程中,随着所述弹射臂30C被猝动的行程的增加,所述卡勾2024C靠近所述限位件2021C的下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而使得该所述磁吸端20214对所述卡勾2024C向下磁性吸引力增大,以能够加速猝动所述弹射臂30C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发电单元10C的发电效率。

当所述卡勾2024C被所述限位件2021C的下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磁性吸引而与该所述磁吸端20214C磁性吸合后,如图9C中所示意,所述弹射臂30C 的运动再次被限制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同样地,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该所述限制态,当反向向上作动所述蓄能件201C时,所述蓄能件201C被限制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其中随着所述蓄能件201C被作动的行程的增大,所述蓄能件201C对所述弹射臂30C的作用力同步增大,则当所述蓄能件201C继续被作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弹射臂30C对所述卡勾2024C 向上的作用力大于所述限位件2021C下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对所述卡勾2024 向下的磁性吸引力,即形成图9D所示意的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触发态。

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钙所述触发态,所述卡勾2024C得以脱离所述限位件2021C下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则所述蓄能件201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向上猝动所述弹射臂30C,同样地,在所述卡勾2024C脱离所述限位件2021C下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的瞬间,该磁吸端20214C与所述卡勾2024C 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得以骤减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C具有较大的初始加速度,其中在所述弹射臂30C被猝动的过程中,随着所述弹射臂30C被猝动的行程的增加,所述卡勾2024C靠近所述限位件2021C的上部的所述磁吸端20214C而使得该所述磁吸端20214对所述卡勾2024C向上磁性吸引力增大,以能够加速猝动所述弹射臂30C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发电单元10C的发电效率,并当所述弹射臂 30C被猝动后,所述卡勾2024C再次与所述限位件2021C上部的所述磁吸端 20214C磁性吸合而回复至图9A中所示意的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2024C能够于两所述磁吸端20214C之间分别与两所述磁吸端20214C磁性吸合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即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所述限位件2021C和所述卡勾2024C具有两种结构位置关系,如此以使得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C能够进一步适用于往复拨动式以及翘板式的无源无线开关。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0A至图10C所示,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D被图示说明,其中图10A至图10C主要展示了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D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同样地,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D包括一发电单元10D,一弹射猝动单元20D以及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10D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之间的一弹射臂30D,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D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产生电能,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其中所述弹射臂30D于所述发电单元10D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臂30D能够被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所释放的势能猝动而以弹射的方式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D,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D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同样主要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进行了变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D为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C的变形实施例,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D和所述弹射臂30D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应于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发电单元10C和所述弹射臂30C的结构及结构关系,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0A至图10C中,所述发电单元10D和所述弹射臂30D 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只作示意且不再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包括一蓄能件201D,其中所述蓄能件201D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D,其中所述蓄能件 201D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被作动时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从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D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D。

进一步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还包括一触发机构202D,其中所述触发机构202D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D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被继续作动时触发所述蓄能件201D释放所储蓄的势能。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具有一限制态和一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限制态,即图10A和图 10C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D受所述触发机构202D的限制而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 201D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 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即图10B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D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D对所述蓄能件201D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201D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与之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D,进而藉由所述弹射臂30D枢转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D。

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D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D所储蓄的势能趋于定值并得以瞬间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D,即于所述弹射臂30D施以较大的初始的作用力而使得所述弹射臂 30D能够获得较大的初始加速度,从而能够快速作动所述发电单元10D,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D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D具有一第一限位端2025D和自所述弹射臂30D延伸的一第二限位端2026D,以在作动所述弹射臂30D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能够被所述弹射臂30D作动,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被设置为偏离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运动方向被固定设置,也就是说,当作动所述弹射臂30D而使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运动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之间的距离能够发生变化,并当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运动至其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运动方向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和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 之间的距离达到极小值。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件201D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从而形成所述蓄能件201D被耦合于延伸有所述第二限位端 2026D的所述弹射臂30D的结构关系,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C的所述限制态,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被维持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能够被作动的方向的状态。如此以在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被作动而运动至其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运动方向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的距离会随着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运动而减小,进而使得被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 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的所述蓄能件201D能够被压缩而储蓄势能。从而当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运动至其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运动方向时能够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触发态,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能够被继续作动而解除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运动方向的状态,进而使得所述蓄能件201D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猝动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D。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限制态,所述第一限位端 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被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能够被作动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能够被作动的方向而并不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能够被作动的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D被设置为弹簧,其中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D的两端分别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限制态,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D能够被维持于非拉伸的状态,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限制态,如图10A所示意的状态,当所述第二限位端 2026D被作动时,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D能够被压缩而储蓄势能,并当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运动至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 2026D之间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运动方向时,所述第二限位端 2026D和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之间的距离达到极小值,即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D被压缩了一定距离而储蓄有一定值的势能,从而形成了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触发态,即图10B所示意的状态。

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触发态,当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被继续作动而解除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运动方向的状态时,所述蓄能件201D所储蓄的势能得以瞬间释放而猝动所述第二限位端2025D,则所述弹射臂30D能够被猝动而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D,其中在所述弹射臂30D被猝动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 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回复至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 2026D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能够被作动的方向的状态,即图10C所示意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触发态,继续作动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所述弹射臂30D被猝动而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D,并在所述弹射臂30D被猝动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得以被回复至所述限制态。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能够以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 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5D能够被作动的方向的状态,从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D的所述限制态,如此以使得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D能够进一步适用于往复拨动式以及翘板式的无源无线开关。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D进一步包括一伸缩杆2027D,其中所述伸缩杆2027D的两端分别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其中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 201D被套于所述伸缩杆2027D,以形成所述蓄能件201D的两端分别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D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D的结构关系,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D还能够被设置于所述伸缩杆 2027D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D被设置为弹簧,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D还可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扭簧和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1A至图11C所示,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E被图示说明,其中图11A至图11C主要展示了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E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同样地,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E包括一发电单元10E,一弹射猝动单元20E以及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10E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之间的一弹射臂30E,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E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产生电能,其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被设置为能够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其中所述弹射臂30E 于所述发电单元10E和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之间被可枢转地设置,以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被继续作动时,所述弹射臂30E能够被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所释放的势能猝动而以弹射的方式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E,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E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同样主要对所述弹射猝动单元 20E进行了变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E为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D的变形实施例,其中所述发电单元10E和所述弹射臂30E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应于上一实施例的所述发电单元10D和所述弹射臂30D的结构及结构关系,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1A至图11C中,所述发电单元10E和所述弹射臂30E 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只作示意且不再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包括一蓄能件201E,其中所述蓄能件201E被耦合于所述弹射臂30E,其中所述蓄能件201E 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被作动时储蓄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被继续作动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从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E地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E。

进一步地,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还包括一触发机构202E,其中所述触发机构202E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蓄能件201E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且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被继续作动时触发所述蓄能件201E释放所储蓄的势能。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具有一限制态和一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限制态,即图11A和图11C 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E受所述触发机构202E的限制而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E被维持于被限制的状态而被作动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时,即图11B中所示意的状态,所述蓄能件201E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同时所述触发机构202E对所述蓄能件201E的限制被解除,所述蓄能件201E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猝动与之相耦合的所述弹射臂30E,进而藉由所述弹射臂30E枢转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E。

也就是说,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于所述限制态被作动至所述触发态的过程中,所述蓄能件201E被作动而储蓄势能,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触发态,所述蓄能件201E所储蓄的势能趋于定值并得以瞬间释放而猝动所述弹射臂30E,即于所述弹射臂30E施以较大的初始的作用力而使得所述弹射臂30E 能够获得较大的初始加速度,从而能够快速作动所述发电单元10E,提高了所述发电单元10E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E具有一第一限位端2025E和被设置于所述弹射臂30E的一第二限位端2026E,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于一定方向被可活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被设置为偏离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的运动方向,也就是说,当作动所述第一限位端 2025E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之间的距离能够发生变化,并当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运动至其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的运动方向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和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之间的距离达到极小值。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件201E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从而形成所述蓄能件201E被耦合于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端 2026E的所述弹射臂30E的结构关系,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限制态,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被维持于所述第一限位端 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的状态,且所述弹射臂30E的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的一端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被维持于其枢转极端位置,如此以在作动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被维持静态,从而在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被作动而运动至其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的运动方向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距离会随着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的运动而减小,进而使得被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所述蓄能件201E能够被压缩而储蓄势能。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运动至其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的运动方向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 和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之间的距离达到极小值,即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端 2026E和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之间的所述蓄能件201E被压缩了一定距离而储蓄有一定值的势能,进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触发态,其中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触发态,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继续作动而解除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的运动方向的状态,以使得所述蓄能件201E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则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的所述弹射臂30E的该端能够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的运动方向被所述蓄能件201E所释放的势能反向猝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限制态,所述第一限位端 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被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而并不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E被设置为弹簧,其中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E的两端分别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并于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限制态,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E能够被维持于非拉伸的状态,以在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限制态,如图11A所示意的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限制态,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向下作动,其中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E自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向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向下倾斜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其中所述弹射臂30E的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的该端于向下的方向被维持在其枢转极端位置。如此当向下作动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被维持静态,则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E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被限制而被压缩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第一限位件2025E向下运动至所述第一限位端 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6E的运动方向时,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和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之间的距离达到极小值,即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E被压缩了一定距离而储蓄有一定值的势能,从而形成了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触发态,即图11B所示意的状态。

当继续向下作动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时,所述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的运动方向的状态得以被解除,所述蓄能件201E所储蓄的势能得以瞬间释放而向上猝动所述第二限位端2025E,则所述弹射臂30E能够被猝动而猝动所述发电单元10E,其中在所述弹射臂30E被猝动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 回复至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的状态,即如图11C所示意的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限制态,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向上作动,其中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E自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向所述第二限位端 2026E向上倾斜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其中所述弹射臂 30E的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的该端于向上的方向被维持在其枢转极端位置。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能够以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能够被作动的方向的状态,从而形成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的所述限制态,如此以使得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100E能够进一步适用于往复拨动式以及翘板式的无源无线开关。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E进一步包括一伸缩杆2027E,其中所述伸缩杆2027E的两端分别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其中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E 被套于所述伸缩杆2027E,以形成所述蓄能件201E的两端分别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和所述第二限位端2026E的结构关系,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被设置为弹簧的所述蓄能件201E还能够被设置于所述伸缩杆2027E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202E进一步被设置有一引导轨2028E,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引导轨 2028E,以藉由所述引导轨2028E维持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的运动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当作动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而使得所述弹射猝动单元20E自所述限制态向所述触发态转变的过程中,所述弹射臂30E被维持静态,则所述蓄能件201E具有更高的蓄能效率,即作动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而对所述第一限位端2025E施加的机械能能够更大效率地转换为所述蓄能件201E所存储的势能,进而使得所述弹射式猝动获能装置 100E具有更大的发电效率。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E被设置为弹簧,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201E还可被设置为其他能够被作动而储蓄势能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如扭簧和同磁极相向设置的磁体组合,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描述中“作动”应理解为“使发生动作”这一结果,而对使发生动作的方式以及发生的动作的形式并不限制,也就是说,某物体被作动或作动某物体,意为使该物体发生动作这一结果,而不限制该物体发生的动作的形式以及作动该物体的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不同部件(或元件)的命名和使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元件和结构之间产生区分。除非特别地指出,否则其本身不具有次序或数目多少的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