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端盖电机的防水结构及拉伸端盖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5783发布日期:2019-05-11 00:23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伸端盖电机的防水结构及拉伸端盖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伸端盖电机的防水结构及拉伸端盖电机。



背景技术:

拉伸端盖电机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电机,由于其生产和安装简单,因此在各个领域普遍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拉伸端盖电机通过螺栓将翻边固定在一起,因此,翻边在螺栓附近连接相对紧固,而其他部位由于没有螺栓紧固,翻边的拼合面通常会存在缝隙,故将其应用到室外等淋雨场所时,水流会沿着缝隙渗入到电机内部,无法做到IP44等级的防水,存在烧毁电机的可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复杂的防水结构来防止电机从拼合面渗水,然而其需要大量改变电机原本的模具,改造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拉伸端盖电机的防水结构,以解决现有电机防水结构结构复杂、改造成本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拉伸端盖电机的防水结构,包括电机本体和密封圈,所述电机本体在拉伸端盖的连接处形成容纳间隙,所述容纳间隙的开口朝向所述电机本体内部,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容纳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为O型。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的直径不小于1.5mm。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材料的硬度在60-75绍尔。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本体包括拆卸式连接的第一拉伸端盖和第二拉伸端盖,所述第一拉伸端盖在拐角处倒圆角形成第一圆弧部,所述第二拉伸端盖在拐角处倒圆角形成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一拉伸端盖和所述第二拉伸端盖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圆弧部和所述第二圆弧部拼合形成所述容纳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分别贴合所述第一圆弧部和所述第二圆弧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部和所述第二圆弧部对称设置所述电机本体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部和所述第二圆弧部的直径长度在1.5mm-3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本体内部设有定子硅钢片,所述密封圈套合在所述定子硅钢片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卡入容纳空腔,从而能够堵住连接处的缝隙,防止电机内部进水,能够避免烧毁电机情况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只采用一个密封圈就能实现电机的防水功能,不需要大量改变电机结构,结构简单;

(3)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价格低廉,改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拉伸端盖电机,以解决现有电机防水结构结构复杂、改造成本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拉伸端盖电机,包括上述的防水结构。

所述拉伸端盖电机与上述防水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电机本体和密封圈组装示意图;

图2为电机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机本体、2-密封圈、3-容纳间隙;

11-第一拉伸端盖、12-第二拉伸端盖、13-定子硅钢片、14-第一凸点、15- 第二凸点;

111-第一圆弧部、121-第二圆弧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拉伸端盖电机的防水结构,包括电机本体1和密封圈2,电机本体1在拉伸端盖的连接处形成容纳间隙3,容纳间隙3的开口朝向电机本体1内部,密封圈2固定在电机本体1内部,密封圈2通过开口卡入所述容纳间隙3,由此,密封圈2位于容纳间隙3中,能够堵住电机本体1连接处的缝隙,防止从连接处向电机内部进水,从而避免烧毁电机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电机本体1包括拆卸式连接的第一拉伸端盖11和第二拉伸端盖12,具体地,第一拉伸端盖11弯折形成第一折边,第二拉伸端盖12弯折形成第二折边,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设有配合的螺纹孔,螺纹孔之间通过螺栓装配在一起,由此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第一拉伸端盖11在拐角处倒圆角形成第一圆弧部111,第二拉伸端盖12在拐角处倒圆角形成第二圆弧部121;第一拉伸端盖11和第二拉伸端盖12在装配状态下,第一圆弧部111和第二圆弧部121 拼合形成容纳间隙3,同时,容纳间隙3的开口与电机本体1内部相通,由此,容纳间隙3起到供密封圈2抵入并卡接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的横截面为O型,其能够紧密贴合容纳间隙3,密封性更好;密封圈2横截面的直径不小于1.5mm。具体地,第一圆弧部111和第二圆弧部121理论上需要直径1.5mm的密封圈2刚刚能够填充容纳间隙3。然而考虑到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厚度有1.5mm或者1.2mm,为发挥密封圈2弹性密封性能,所以实际选择横截面直径大于1.5mm的密封圈2;当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厚度为1.5mm时,密封圈2的横截积直径为2.2mm,当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厚度为1.2mm时,密封圈2的横截面直径为1.9mm,虽然只列举了两种方式,但不仅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由弹性材料制成,可选为硅胶,密封圈2的硬度在 60-75绍尔,由此,密封圈2具备一定弹性,能够在装配时受到一定挤压从而密封容纳间隙3。在密封圈2为硅胶时,为了便于密封圈2的紧密的密封容纳间隙 3,最低要求为,密封圈2刚好位于容纳间隙3中,即密封圈2的内壁与电机本体1的内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位于容纳间隙3的状态下,密封圈2分别贴合第一圆弧部111和第二圆弧部121,由此,密封圈2在第一圆弧部111和第二圆弧部121上有着力点,在密封圈2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密封圈2能够密封容纳间隙3。

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部111和第二圆弧部121对称设置在电机本体1的连接处,由此,便于密封圈2平稳地放置在容纳间隙3中,避免第一圆弧部111 和第二圆弧部121大小不一致,从而促使密封圈2的密封性降低。

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部111和第二圆弧部121的半径在3mm±1mm之间,由此,在此范围下构成的容纳间隙3,密封圈2能够在配合牢固的情况下,密封容纳间隙3。

本实施例中,电机本体1内部设有定子硅钢片13,所述密封圈2套合在所述定子硅钢片13上,由此,实现密封圈2在电机本体1内部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的内径不大于定子硅钢片13的外径,可选的,密封圈2的内径略小于定子硅钢片13的外径,由此,便于将密封圈2套合在定子硅钢片13上并卡入容纳间隙3中;密封圈2的内径尺寸根据定子硅钢片13的外径来定,一般尺寸选择95mm、110mm、120mm、140mm。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电机本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凸点14和第二凸点15,容纳间隙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凸点14和第二凸点 15;定子硅钢片13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凸点14和第二凸点15,由此,通过第一凸点14和第二凸点15实现定子硅钢片13的预定位。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装配时定位定子硅钢片13,第一凸点14和第二凸点15各自设有两个以上;当第一凸点14和第二凸点15各设置有两个时,两个第一凸点14位于电机本体1内部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凸起同样位于电机本体 1内部相对的两侧,由此,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便于在装配时定位定子硅钢片 13;当第一凸点14和第二凸点15各设置有三个以上时,第一凸点14环形分布在电机壳体的内部,第二凸点15环形分布在电机壳体的内部,由此,增大与定子硅钢片13的接触面积,便于支撑和定位定子硅钢片13。

本实施例中,电机定子和电机主体的壳体是过盈配合在一起的,在装配时,首先将电机压入一侧的第一拉伸端盖,然后翻转过来将密封圈2套合在定子硅钢片13上,随后再将电机压入另外一侧的第二拉伸端盖,最后通过螺钉固定第一拉伸端盖和第二拉伸端盖,此时,密封圈2是位于容纳间隙3中的,由此,实现了密封圈2在电机本体1内部的固定和容纳间隙3的密封。

实施例3

一种拉伸端盖电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拉伸端盖电机采用上述防水结构后,其不仅通过密封圈2 卡入容纳间隙3,从而能够堵住连接处的缝隙,防止电机内部进水,能够避免烧毁电机情况的发生;而且只采用一个密封圈2就能实现电机的防水功能,不需要大量改变电机结构,结构简单;同时密封圈2价格低廉,改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