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微型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0228发布日期:2019-08-23 22:3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微型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冷却微型电机。



背景技术:

微型马达被广泛应用于技工打磨、美甲、手术动力等领域。最早马达为压缩空气驱动,因而马达的发热量较小。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马达被广发应用,电机发热便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安装风叶散热结构电机,但结构设计欠完美,不能重复快速散热,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微型电机,能够重复快速的散热,并能够有效针对电机转轴和电机壳体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却微型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电机转轴、电机机芯和电机壳体,其中

所述电机转轴一端从电机机芯内向外延伸,且沿轴向依次同轴配置有阻风座、风叶和连接头;

所述电机壳体一端与所述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机芯连接,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所述阻风座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连接且配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风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电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风叶与所述阻风座间隙配合形成气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风叶靠近所述阻风座一侧还配置有甩风板。

优选的,所述甩风板配置为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内孔直径大于所述风叶转轴外径,从而使得甩风板与所述风叶转轴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优选的,所述电机壳体上第二开口靠近电机机芯一侧设有环形凸台,所述阻风座配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与所述环形凸台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电机机芯连通。

优选的,所述阻风座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槽,用于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优选的,所述电机转轴上还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阻风座内表面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一侧还设有过滤层,所述轴承和过滤层可以有效的阻挡灰尘进入电机内部。

优选的,所述电机壳体外部还设有护套,所述护套一端与所述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壳体连接,所述护套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配置有环形间隔。

优选的,所述护套与所述电机壳体上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环形间隔分割成第一环形间隔和第二环形间隔,所述第一环形间隔与第一腔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间隔与第二腔体通过第二开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护套对应第一环形间隔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口,所述护套对应第二环形间隔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分别配置在所述护套的两端,通过增加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间的距离,可以增大气流流过的电机壳体表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电机转动时,电机转轴带动风叶将第一腔体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压出,并通过第一环形间隔排出,此时第一腔体内的气压降低,第二腔体靠近阻风座处的气体便通过风叶与阻风座间隙配合形成的气流通道进入第一腔体,而第二腔体的气压比外界气压低,则外界空气从第二开口流入,从而使得空气不断从第二开口进入电机内部并从第一开口处流出,带走电机转轴处产生的热量;

2、通过在电机壳体外部设有护套,护套与电机壳体之间配置有第一环形间隔和第二环形间隔,所述第一环形间隔与第一腔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间隔与第二腔体通过第二开口连通,因此空气从第二环形间隔处的第四开口进入流经第二环形间隔、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直至气流通过第一环形间隔处的第三开口流出,因此电机壳体上产生的热量也能够被气流带走;

3、通过增加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间的距离,可以增大气流流过的电机壳体表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4、通过连接头处进入的空气,可以将连接头处产生的热量从第一开口处带走;

5、电机转轴上还安装有轴承和过滤层,能够有效的阻挡灰尘进入电机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微型电机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微型电机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微型电机实施例2中阻风座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微型电机实施例2中阻风座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微型电机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微型电机实施例3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

1-电机本体;1.1-电机转轴;1.2-电机机芯;1.3-电机壳体;1.31-第一开口;1.32-第二开口;1.4-阻风座;1.41-连通槽;1.42-环形台阶;1.5-风叶;1.51-甩风板;1.6-连接头;1.7-轴承;2-护套;2.1-第一环形间隔;2.2-第二环形间隔;2.3-第三开口;2.4-第四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微型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所述电机本体1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电机转轴1.1、电机机芯1.2和电机壳体1.3,其中所述电机转轴1.1一端从电机机芯1.2内向外延伸,所述电机转轴1.1上沿轴向依次同轴配置有阻风座1.4、风叶1.5和连接头1.6。

所述电机壳体1.3一端与所述连接头1.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机芯1.2连接,所述电机机芯1.2与连接头1.6之间具有空腔结构,所述电机壳体1.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31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32,所述第一开口1.31/第二开口1.32优选为沿电机壳体1.3周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所述开口可以配置为一个第一开口1.31对应一个第二开口1.32,或者一个第一开口1.31对应多个第二开口1.32,或者多个第一开口1.31对应一个第二开口1.32,或者多个第一开口1.31对应多个第二开口1.32,优选的方式为多个第一开口1.31对应多个第二开口1.32。

所述阻风座1.4与所述电机壳体1.3固定连接且配置在所述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32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机壳体1.3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对应具有第一开口1.31,所述第二腔体对应具有第二开口1.32;所述风叶1.5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电机转轴1.1固定连接;所述风叶1.5靠近所述阻风座1.4一侧配置有甩风板1.51,所述甩风板1.51配置为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内孔直径大于所述风叶1.5转轴外径,从而使得甩风板1.5与所述风叶1.5的转轴之间形成环形间隙。当所述电机转轴1.1转动时带动风叶1.5转动,风叶1.5的转动会将第一腔体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1.31压出,此时第一腔体内的气压降低,第二腔体靠近阻风座1.4处的气体便通过甩风板1.5与所述风叶1.5的转轴之间形成环形间隙进入第一腔体;而后第二腔体的气压比外界气压低,则外界空气从第二开口1.32流入;如此循环,带走电机转轴1.1处产生的热量。

所述电机转轴1.1上还安装有轴承1.7,所述轴承1.7外圈与所述阻风座1.4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轴承1.7一侧还设有过滤层,所述轴承1.7和过滤层可以有效的阻挡灰尘进入电机内部。

实施例2

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3上第二开口1.32靠近电机机芯1.2一侧设有环形凸台,所述阻风座1.4配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台阶1.42,所述环形台阶1.42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阻风座1.4一侧表面与电机壳体1.3内表面之间构造为第四腔体,所述阻风座1.4另一侧表面与所述电机转轴1.1和风叶1.5之间构造为第三腔体,且环形台阶1.42与所述环形凸台拆卸连接,所述阻风座1.4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槽1.41,用于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如图3b所示,优选的所述阻风座1.4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槽1.41,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电机机芯1.2连通。

当所述电机转轴1.1转动时带动风叶1.5转动,风叶1.5的转动会将第一腔体内的空气由第一开口1.31压出,此时第一腔体内的气压降低,第三腔体靠近阻风座1.4处的气体便通过甩风板1.5与所述风叶1.5的转轴之间形成环形间隙进入第一腔体,因第三腔体与所述电机机芯1.2连通,因此可将电机机芯1.2中的部分热量带出;又因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通过连通槽1.4连通,因为第四腔体的气体会通过连通槽1.4进入第三腔体;而后第四腔体的气压比外界气压低,则外界空气从第二开口1.32流入;如此循环,带走电机转轴1.1处和电机机芯1.2中产生的热量。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3外部还设有护套2,所述护套2一端与所述连接头1.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壳体1.3连接,所述护套2与所述电机壳体1.3之间配置有环形间隔。所述护套2与所述电机壳体1.3上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32之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环形间隔分割成第一环形间隔2.1和第二环形2.2间隔,所述护套2对应第一环形间隔2.1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口2.3,所述护套2对应第二环形间隔2.2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开口2.4,根据图5所示,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三开口2.3和第四开口2.4均配置为长条形开口,所述第三开口2.3与所述第四开口2.4分别配置在所述护套2的两端,通过增加第三开口2.3和第四开口2.4间的距离,可以增大气流流过的电机壳体1.3的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通过在电机壳体1.3外部设有护套2,所述第一环形间隔2.1与第一腔体通过第一开口1.31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间隔2.2与第二腔体通过第二开口1.32连通,因此空气从第二环形间隔2.2处的第四开口2.4进入依次流经第二环形间隔2.2、第四腔体、第三腔体和第一腔体,直至气流通过第一开口1.31进入第一环形间隔2.1处,并最终由第三开口2.3流出,因此电机壳体1.3上产生的热量也能够被气流带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