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轴承组件的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6689发布日期:2019-09-12 08:5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装有轴承组件的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或微型电机,特别是涉及用于电吹风上的电机。



背景技术:

小型或微型电机,例如一种高速永磁无刷电机具有功率密度大、几何尺寸小、动态响应快和运行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其在高速运行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电吹风上就使用了一种高速永磁无刷电机。

现有技术用于电吹风上的无刷电机只包括两个轴承,该无刷电机在启动的时候,转子组件会摆动,特别是该无刷电机用于电吹风上,转速非常之高,转子组件摆动比较厉害,导致转子组件上的永磁体刮到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会产生尖锐的噪音,而且容易损坏转子组件上的永磁体和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装有轴承组件的无刷电机, 具有结构合理、转子组件摆动小、噪音小、固定牢靠、散热好、风速高、风量大和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装有轴承组件的无刷电机,包括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风道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风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永磁体部件;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轴承组件、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的前线架和第三轴承, 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圆筒型的轴承护套、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轴承护套设有用来容纳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第二中心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护套的第二中心通孔内;所述前线架设有用来容纳所述第三轴承的第三轴承室;所述风道壳体内设置有轴承组件固定块,该轴承组件固定块通过至少两块筋条固定在所述风道壳体的内壁上,相邻两条筋条之间均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轴承组件固定块的长度小于所述风道壳体的长度,所述轴承组件固定块设有能容纳所述轴承组件的第一中心通孔;所述永磁体部件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前端;所述第三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线架的第三轴承室内,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风道壳体上,所述定子组件有一部分位于所述风道壳体内,另外一部分的定子组件位于所述风道壳体之外,所述前线架设置在位于所述风道壳体外的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上,所述转子组件之转轴的后端分别从所述轴承组件的第一轴承的内孔和第二轴承的内孔插入,所述轴承组件之轴承护套位于所述风道壳体之轴承组件固定块的第一中心通孔内,所述转子组件之转轴的前端位于所述前线架上的第三轴承之内孔内,所述转子组件的永磁体部件位于所述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的内腔内,所述风叶位于所述风道壳体内并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后端。

所述轴承组件固定块的第一中心通孔与所述风道壳体拥有共同的中心轴线。

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的后线架,所述后线架设置在位于所述风道壳体内的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上。

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接线板、多枚插针和插头;多枚插针各自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电连接,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线板电连接并固定该接线板;所述插头电连接固定在所述接线板上。

所述风道壳体之轴承组件固定块的前端还设置有圆筒型的前端部, 所述前端部设有用来容纳所述定子组件后部的第一容腔;所述定子组件后部固定在所述风道壳体之轴承组件固定块之前端部的第一容腔内。

所述轴承组件固定块之前端部设有至少一处缺口。

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弹性元件。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装有轴承组件的无刷电机之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特意设置安装有两个轴承的轴承组件,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直接安装在轴承组件的轴承护套内,并将轴承组件再安装在风道壳体内的轴承组件固定块内,同时在将第三轴承安装在前线架的第三轴承室内,采用三个轴承,增加了转子组件之转轴固定的支点,使得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在启动的时候,减轻了转子组件的摆动,摆动较小,也避免了转子组件之永磁体部件刮到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噪音小;采用轴承组件,使安装更简便;

二、位于风道壳体内的轴承组件固定块通过至少两块筋条固定在风道壳体的内壁上,相邻两条筋条之间均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而且风叶位于风道壳体内,在电机运转工作时, 风叶将空气吸进到风道壳体的后端内,再通过各风道被送到风道壳体的前端后再排出,这样在风叶的作用下,空气从风道壳体一端进入通过各风道后再从风道壳体另一端排出,这种结构方式非常合理,使得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用于电吹风上后,能够充分发挥风叶的作用,可以使电吹风的风速高,风量大,而且寿命也会相应延长;

三、定子组件固定在轴承组件固定块的前端部内,固定牢靠;而且定子组件有一部分位于风道壳体内,另外一部分的定子组件位于风道壳体之外,这样便于定子组件的散热,使得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散热好,温升较低,寿命较长;

四、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既可以通过轴承护套的第二中心通孔进行轴向散热,还可以通过轴承护套和轴承组件固定块再经各筋条散热到各风道内后排出,还能通过轴承护套和轴承组件固定块又经各筋条再到风道壳体上后散热排出,散热效果非常好; 第三轴承设置在前线架的第三轴承室内, 前线架位于风道壳体之外,处于外部空气之中,而且前线架的第三轴承室朝向外面,与外部相通,因此第三轴承的散热效果更加好;

五、没有电机端盖,直接将定子组件固定在风道壳体内,使得结构简单, 散热也好;

六、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 使得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有一定的预压力,这样就消除了轴承内部的游隙,更有利于减少噪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装有轴承组件的无刷电机具有结构合理、转子组件摆动小、噪音小、固定牢靠、散热好、风速高、风量大和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有轴承组件的无刷电机之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是所述无刷电机另一方向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3是所述无刷电机分解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无刷电机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5是所述无刷电机之风道壳体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6是所述风道壳体另一方向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7是所述风道壳体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8是所述无刷电机之前线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9是所述无刷电机之轴承组件与转轴装配在一起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0是所述轴承组件与转轴装配在一起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10,一种装有轴承组件的无刷电机,包括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风道壳体10 、定子组件20、转子组件30和风叶40;所述定子组件20包括定子铁芯21和定子绕组(未画出);所述转子组件30包括转轴31和永磁体部件32;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轴承组件50、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的前线架60和第三轴承96, 所述轴承组件50包括圆筒型的轴承护套58、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所述轴承护套58设有用来容纳所述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的第二中心通孔588, 所述轴承护套58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所述轴承护套58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安装在所述轴承护套58的第二中心通孔588内;所述前线架60设有用来容纳所述第三轴承96的第三轴承室61;所述风道壳体10内设置有轴承组件固定块11,该轴承组件固定块11通过至少两块筋条12固定在所述风道壳体10的内壁上,相邻两条筋条12之间均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13,所述轴承组件固定块11的长度小于所述风道壳体10的长度,所述轴承组件固定块11设有能容纳所述轴承组件50的第一中心通孔111;所述永磁体部件32固定在所述转轴31的前端;所述第三轴承96安装在所述前线架60的第三轴承室61内,所述定子组件20固定在所述风道壳体10上,所述定子组件20有一部分位于所述风道壳体10内,另外一部分的定子组件20位于所述风道壳体10之外,所述前线架60设置在位于所述风道壳体10外的定子组件20之定子铁芯21上,所述转子组件30之转轴31的后端分别从所述轴承组件50的第一轴承51的内孔和第二轴承52的内孔插入,所述轴承组件50之轴承护套58位于所述风道壳体10之轴承组件固定块11的第一中心通孔111内,所述转子组件30之转轴31的前端位于所述前线架60上的第三轴承96之内孔内,所述转子组件30的永磁体部件32位于所述定子组件20之定子铁芯21的内腔内,所述风叶40 位于所述风道壳体10内并固定在所述转轴31的后端。

参见图4、图5和图7,定子组件20固定在所述风道壳体10上,可以直接固定在风道壳体10的轴承组件固定块11之端面上,也可以将轴承组件固定块11向前再延伸出一个包纳定子组件20之定子铁芯21后端的圆筒型的前端部119,将定子组件20之定子铁芯21后端的固定在该的前端部119内即可,下面会结合图5和图7来详细描述。

参见图3、图4和图8,第三轴承96设置在前线架60的第三轴承室61内, 前线架60位于风道壳体10之外,处于外部空气之中,而且前线架60的第三轴承室61朝向外面,与外部相通,因此第三轴承96的散热效果更加好。

参见图5至图7,为了加强轴承组件固定块11的强度和牢固性,筋条12的数量可以设计多一些,但是也不要太多,例如筋条12的数量可以为5~10条。

参见图5至图7,实际上风道壳体10、轴承组件固定块11和筋条12是同一个零件,当然它们也可以是不同的零件组装而成。

参见图7,所述轴承组件固定块11的第一中心通孔111与所述风道壳体10拥有共同的中心轴线。

参见图3和图4,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的后线架70,所述后线架70设置在位于所述风道壳体10内的定子组件20之定子铁芯21上。后线架70和前线架60都采用工程塑料制成,还能够作为定子组件20之定子铁芯21的各定子槽与定子绕组之间的绝缘用,参见图4和图8, 前线架60上设置有与定子铁芯21之定子槽同等数量和规格尺寸的前凸槽69,后线架70上也设置有与定子铁芯21之定子槽同等数量和规格尺寸的后凸槽(未标出),将前线架60之各前凸槽69和后线架70之后凸槽分别从定子铁芯21的前、后端插入到定子铁芯21之各定子槽内即可,就能保证定子铁芯21与定子绕组之间的绝缘了。

参见图1至图4和图8,为了接线方便和牢固,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接线板99、多枚插针98和插头97;多枚插针98各自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定子组件20的定子绕组电连接,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线板99电连接并固定该接线板99;所述插头97电连接固定在所述接线板99上。参见图1和图8,各插针98可以先分别固定在前线架60之前端面的各凸台68上,再将定子绕组与各插针98分别电连接。

参见图4至图7,为了方便安装定子组件20和使定子组件20固定牢靠,所述风道壳体10之轴承组件固定块11的前端还设置有圆筒型的前端部119, 所述前端部119设有用来容纳所述定子组件20后部的第一容腔1199;所述定子组件20后部固定在所述风道壳体10之轴承组件固定块11之前端部119的第一容腔1199内。前端部119上还设有第二容腔1197,是用来容纳后线架70的端部。

参见图5,为了使定子组件20散热更好,所述轴承组件固定块11之前端部119设有至少一处缺口1198,图中前端部119均匀设有三处缺口1198。

参见图4和图10, 为了消除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内部的游隙,减少噪音, 所述轴承组件5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之间的弹性元件59;弹性元件59的两端分别顶在第一轴承51的外圈和第二轴承52的外圈之间,给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一定的预压力,以消除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各自内部的游隙,更有利于减少噪音,因为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一般都采用滚珠轴承,而滚珠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以及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珠和保持架,滚珠轴承的内部是有游隙的,给轴承一定的预压力后,轴承外圈会挤压滚珠,滚珠挤压内圈,这样就消除了轴承内部的游隙。该弹性元件59可以是弹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