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蓝牙耳机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5504发布日期:2021-05-28 11:1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无线蓝牙耳机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是指无线充电器发射线圈与终端接收线圈之间产生交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传输电能的一种技术,特点是不需要将传统的数据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随放随充。但是能量在传输的过程中会造成损耗产生热量,导致设备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发热现象。

无线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被耳机线牵绊的烦恼,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无线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人们生活幸福感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对于行动商务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有技术中,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蓝牙耳机是将耳机置于无线充电盒中的耳机槽以达到储放和充电的目的,但是,无线耳机充电盒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发热现象,同时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耳机使用时需要用手将耳机盒拨开,不具备良好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支持无线充电,且发热量小的无线蓝牙耳机盒。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蓝牙耳机盒,具有耳机盒主体、耳机盒上盖以及用于控制无线蓝牙耳机盒工作的控制器;耳机盒主体内设有用于给无线耳机提供储存及充电的耳机充电舱;所述耳机盒上盖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上端并用于封闭或暴露耳机充电舱;所述耳机盒主体内还设有蓄电池以及将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给耳机充电舱内的无线耳机的充电组件;所述耳机盒主体内还设有用于给蓄电池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所述控制器与充电组件、蓄电池、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包括感应线圈和隔磁片,感应线圈设置在隔磁片上;所述耳机盒上盖通过金属转轴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上端;所述金属转轴不位于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的磁场中心。

上述耳机盒上盖通过金属转轴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左侧或者右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后侧面。

作为变形设计一,上述耳机盒上盖通过金属转轴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后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

作为变形设计二,上述耳机盒上盖通过金属转轴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后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前侧面。

耳机盒上盖远离金属转轴的一侧设有磁条;所述耳机盒主体上设有当耳机盒上盖封闭住耳机充电舱时,与磁条对应吸附配合的被吸附体。

上述耳机盒主体内还设有电驱动马达;所述电驱动马达的输出端与金属转轴传动连接并驱动金属转轴正转或者反转;所述耳机盒主体或者耳机盒上盖上设有用于控制电驱动马达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和电驱动马达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耳机盒主体内还固定设有导热隔片;所述隔磁片固定设置在导热隔片上,感应线圈固定设置在隔磁片上。

上述充电组件为用于给耳机充电舱内的无线耳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发射端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变形设计,上述充电组件为可与无线耳机形成电连接的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蓄电池电连接。

上述耳机盒主体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控制器电连接。该充电接口可采用现有的各中充电接口,如type-c接口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当无线蓝牙耳机盒进行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的感应线圈与无线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圈之间产生感应磁场,如若磁场内存在金属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会产生感应电流而导致发热。本实用新型将金属转轴设置在不位于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的磁场中心,可有效减少金属转轴的发热,从而有效降低无线蓝牙耳机盒进行无线充电蓄能时的发热量。

(2)本实用新型将金属转轴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左侧或者右侧,充电接收端模块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后侧面,使得金属转轴远离磁场中心,进一步减少无线蓝牙耳机盒进行无线充电蓄能时的发热量。

(3)本实用新型将金属转轴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后侧,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设置在耳机盒主体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或者前侧面,也是为了让金属转轴远离磁场中心,进一步减少无线蓝牙耳机盒进行无线充电蓄能时的发热量。

(4)本实用新型通过磁条和被吸附体条的吸附配合,使得耳机盒上盖打开或者关闭的使用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5)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驱动马达和控制开关,能够实现耳机盒上盖的自动打开或者关闭,使用方便。

(6)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驱动马达和磁条的组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耳机盒上盖打开或者关闭的使用效果。

(7)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组件采用无线充电发射端模块,能够实现对耳机充电舱内的无线耳机进行无线充电。

(8)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组件采用金属触点,能够保证充电工作的稳定有效。

(9)本实用新型通过充电接口能够实现直接供电、给蓄电池储能以及控制设定等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无线蓝牙耳机盒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耳机盒上盖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透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透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和3中电动驱动马达与转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和3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具有耳机盒主体1、耳机盒上盖2以及用于控制无线蓝牙耳机盒工作的控制器3;耳机盒主体1内设有用于给无线耳机提供储存及充电的耳机充电舱1-1;所述耳机盒上盖2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上端并用于封闭或暴露耳机充电舱1-1;所述耳机盒主体1内还设有蓄电池4以及将蓄电池4的电能输出给耳机充电舱1-1内的无线耳机的充电组件5;所述耳机盒主体1内还设有用于给蓄电池4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和导热隔片10;所述控制器3与充电组件5、蓄电池4、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电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包括感应线圈6-1和隔磁片6-2,感应线圈6-1固定设置在隔磁片6-2上,隔磁片6-2固定设置在导热隔片10上;

所述耳机盒上盖2通过金属转轴7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左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后侧面。所述控制器3包括pcba板;耳机盒主体1内充前侧至后侧依次设有pcba板、耳机充电舱1-1、导热隔片10、隔磁片6-2和感应线圈6-1。

耳机盒上盖2远离金属转轴7的一侧设有磁条;所述耳机盒主体1上设有当耳机盒上盖2封闭住耳机充电舱1-1时,与磁条对应吸附配合的被吸附体。

耳机盒主体1的底部设有充电接口11;所述充电接口11与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11为type-c接口。

其中金属转轴7采用17-4ph不锈钢材质,其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导热隔片10采用铝合金材质。其导热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外力克服磁条与被吸附体的吸附力,打开耳机盒上盖2,将需要充电的无线耳机放入耳机充电舱1-1内;通过充电组件为其进行充电。输入电能可以从蓄电池4内获取,也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1直接获取,也可以在无线蓝牙耳机盒进行无线充电时直接获取。

当蓄电池4没有电时,将无线蓝牙耳机盒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并且保证无线蓝牙耳机的后侧面与无线充电器接触。随着充电,由于金属转轴7不在磁场中心,因此不会导致发热量增加。而无线充电时产生的热量在导热隔片10的作用下即能够被隔离,而且可以通过导热隔片10传导至耳机盒主体1的表面,然后散发至外界。

(实施例2)

见图6至图8,图12和图13,本实用新型具有耳机盒主体1、耳机盒上盖2以及用于控制无线蓝牙耳机盒工作的控制器3;耳机盒主体1内设有用于给无线耳机提供储存及充电的耳机充电舱1-1;所述耳机盒上盖2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上端并用于封闭或暴露耳机充电舱1-1;所述耳机盒主体1内还设有蓄电池4以及将蓄电池4的电能输出给耳机充电舱1-1内的无线耳机的充电组件5;所述耳机盒主体1内还设有用于给蓄电池4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和导热隔片10;所述控制器3与充电组件5、蓄电池4、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包括感应线圈6-1和隔磁片6-2,感应线圈6-1固定设置在隔磁片6-2上,隔磁片6-2固定设置在导热隔片10上;

所述耳机盒上盖2通过金属转轴7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后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左侧面。

所述耳机盒主体1内还设有电驱动马达8;电驱动马达8的输出端与金属转轴7传动连接并驱动金属转轴7正转或者反转;所述耳机盒主体1或者耳机盒上盖2上设有用于控制电驱动马达8的控制开关9;所述控制开关9和电驱动马8达均与控制器3电连接。

所述耳机盒主体1上设有充电接口11;所述充电接口11与控制器3电连接。

其中电驱动马达采用扁平微型马达,其型号为2007rfn。

通过控制开关9控制电驱动马达正转或者翻转,从而带动金属转轴7的正转和翻转,最后带动耳机盒上盖2的开合。

(实施例3)

见图9至图13,本实用新型具有耳机盒主体1、耳机盒上盖2以及用于控制无线蓝牙耳机盒工作的控制器3;耳机盒主体1内设有用于给无线耳机提供储存及充电的耳机充电舱1-1;所述耳机盒上盖2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上端并用于封闭或暴露耳机充电舱1-1;所述耳机盒主体1内还设有蓄电池4以及将蓄电池4的电能输出给耳机充电舱1-1内的无线耳机的充电组件5;所述耳机盒主体1内还设有用于给蓄电池4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和导热隔片10;所述控制器3与充电组件5、蓄电池4、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包括感应线圈6-1和隔磁片6-2,感应线圈6-1固定设置在隔磁片6-2上,隔磁片6-2固定设置在导热隔片10上;

所述耳机盒上盖2通过金属转轴7转动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后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模块6设置在耳机盒主体1的前侧面。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见图14,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组件5为用于给耳机充电舱1-1内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电能传输模块;所述电能传输模块与控制器3电连接。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见图15,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组件5为可与无线耳机形成电连接的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蓄电池4电连接。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相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