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5474发布日期:2021-05-28 11:1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大量的汽车退役锂电池进入市场,如无法将这些退役电池进行合理的利用或处理,将会引起严重的安全风险及环境污染,如将退役电池进行筛选后重新利用至电化学储能领域,用于削峰填谷、备电等场景,不仅能解决退役电池带来的社会问题,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并且实现电池的最大化利用。

目前储能电池整包利用系统多采用电池包与dcdc模块一对一的电气架构,该架构对于选择的储能变流器来说dcdc模块数量多、成本高,并且系统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用以解决如何减少储能变流器中dcdc模块的数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包括:

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包组;

其中,所述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多个电池包组分别连接;

每一所述电池包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包。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集控链式交流-直流转换acdc模块和多个直流-直流转换dcdc模块;

其中,每一所述dcdc模块的第一端均与所述acdc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每一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池包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组包括:总正端和总负端;

其中,所述总正端与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的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总负端与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的第二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电池包的正极端分别连接有一接触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连接有一熔断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储能系统,还包括:

电池包管理单元,所述电池包管理单元与所述接触器和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分别连接;

能量管理系统,所述能量管理系统与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包管理单元分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一个dcdc模块对应一个电池包组,其中电池包组是由多个电池包并联得到,实现了一个dcdc模块对应了多个电池包,从而减少了储能变流器中dcdc模块的数量,降低了储能变流器的成本,减少了电池包储能系统的元器件数量,提高了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如何减少储能变流器中dcdc模块的数量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包括:

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包组;

其中,所述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多个电池包组分别连接;

每一所述电池包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包,可选地,所述电池包为新能源汽车整包电池。

具体地,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集控链式交流-直流转换acdc模块和多个直流-直流转换dcdc模块;

其中,每一所述dcdc模块的第一端均与所述acdc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每一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池包组连接。所述dcdc模块的第一端为dcdc模块的高压侧,第二端为dcdc模块的低压侧;所述acdc模块的第一端为acdc模块的直流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储能变流器包括集控链式acdc模块和多个dcdc模块,其中一个dcdc模块对应一个电池包。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acdc模块分别与dcdc模块1、dcdc模块2…dcdc模块n连接,其中每一个dcdc模块与一个电池包组连接,电池包组包括多个电池包,具体地,与dcdc模块1连接的电池包组包括:电池包11、电池包12…电池包1n。具体地,电池包11、电池包12…电池包1n这n个电池包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dcdc模块对应一个电池包组,其中电池包组是由多个电池包并联得到,实现了一个dcdc模块对应了多个电池包,与图2所示的储能系统相比,减少了储能变流器中dcdc模块的数量,降低了储能变流器的成本,减少了电池包储能系统的元器件数量,提高了系统效率。

具体地,多个电池包并联后得到所述电池包组,所述电池包组包括:总正端和总负端;其中,总正端为所述多个电池包的正极端连接的端口,总负端为所述多个电池包的负极端连接的端口。

其中,所述总正端与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的第一接口为dcdc模块低压侧的正极。

所述总负端与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的第二接口为dcdc模块低压侧的负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多个电池包正负极并联之后进行汇流,最后以一对总正总负动力线连接一个大功率dcdc模块。从而减少dcdc模块的数量。与一个dcdc模块对应一个电池包的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一个大功率dcdc模块替换了多个小功率的dcdc模块。

具体地,为了对所述电池包是否与dcdc模块进行连接,每一所述电池包的正极端分别连接有一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用于控制与其连接的电池包的分时投入。

具体地,为了对电池包进行保护,每一所述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连接有一熔断器。

具体地,所述电池包储能系统,还包括:

电池包管理单元,所述电池包管理单元与所述接触器和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分别连接;

能量管理系统,所述能量管理系统与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包管理单元分别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能量管理系统通过电池包管理单元与接触器连接,实现对不同电压电池包的分时投入。通过与储能变流器连接,实现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操作或放电操作。通过电池包管理单元与电池包的bms连接,实现对电池包参数的采集。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包组;

其中,所述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多个电池包组分别连接;

每一所述电池包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包;

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集控链式交流-直流转换acdc模块和多个直流-直流转换dcdc模块;

其中,每一所述dcdc模块的第一端均与所述acdc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每一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池包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组包括:总正端和总负端;

其中,所述总正端与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的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总负端与所述dcdc模块的第二端的第二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电池包的正极端分别连接有一接触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连接有一熔断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池包管理单元,所述电池包管理单元与所述接触器和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分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能量管理系统,所述能量管理系统与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包管理单元分别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储能系统,涉及储能领域。该电池包储能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包组;其中,所述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多个电池包组分别连接;每一所述电池包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包。通过一个DCDC模块对应一个电池包组,其中电池包组是由多个电池包并联得到,实现了一个DCDC模块对应了多个电池包,从而减少了储能变流器中DCDC模块的数量,降低了储能变流器的成本,减少了电池包储能系统的元器件数量,提高了系统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