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8399发布日期:2021-04-16 10:5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电线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外装件的电线保护部件,对在内部插通的电线进行保护,该电线保护部件具备波纹管和金属制的管,该金属制的管具有插入到波纹管的端部而与波纹管连结的连结部。波纹管是凹部和凸部在轴向上交替排列的波纹结构的管状部件。在管的端部沿轴向排列设置有多个连结用凸部,该连结用凸部与波纹管的端部的内周面的凹部嵌合。通过连结用凸部与凹部嵌合,从而波纹管与管成为连结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91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想要固定地规定电线的布线路径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波纹管那样的具有柔软性的部件而在管的端部连结具有形状保持性的保护器。但是,保护器原本不存在波纹管那样的凹部,另外,管实质上也难以被赋予复杂的结构,因此有时难以构建使保护器稳定地连结到管的结构。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确保在管上连结保护器时的可靠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电线保护部件,在内部插通电线并规定所述电线的布线路径,具备管及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具有主体部及盖部,所述主体部及所述盖部从成为与所述管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上下方向相互合体并连结,将所述管的端部覆盖,在所述主体部及盖部的至少一方设置有保护器侧卡止部,在所述管设置有管侧卡止部,所述管侧卡止部在所述主体部与盖部连结时从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保护器侧卡止部凹凸嵌合,限制所述保护器在所述管的周向及轴向错位,所述管侧卡止部是贯穿所述管的周壁的孔,所述保护器侧卡止部是与所述孔嵌合的突部,所述突部从所述上下方向嵌合插入于所述孔,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盖部之间夹持所述管的端部。

发明效果

保护器具有主体部及盖部,使电线沿着主体部,能够以该状态在主体部连结盖部,因此不必进行使电线朝向保护器的内部通过的作业,组装的作业性优异。当在主体部连结盖部时,保护器侧卡止部从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与管侧卡止部凹凸嵌合,保持为限制保护器相对于管在周向及轴向错位的状态,因此不必在管及保护器设置特别复杂的连结结构作为错位限制单元,能够使保护器可靠性良好地连结到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线保护部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是同上实施例1的电线保护部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是同上实施例1的电线保护部件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4是图3的X-X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Y-Y线剖视图。

图6是同上实施例1的保护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是同上实施例1的盖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8是同上实施例1的盖部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图9是同上实施例1的主体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0是同上实施例1的主体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1是同上实施例1的管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2是参考例的电线保护部件中的保护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3是同上参考例的电线保护部件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14是同上参考例的电线保护部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5是同上参考例的电线保护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16是同上参考例的盖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7是同上参考例的盖部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图18是同上参考例的主体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9是同上参考例的主体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20是同上参考例的管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优选,所述管为树脂制的挤压成形体。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管侧卡止部只要为与保护器侧卡止部凹凸嵌合的形态即可,所以由挤压成形体的管无障碍地形成。

优选,所述保护器侧卡止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盖部双方。据此,保护器可靠性良好地稳定地连结到管。

所述保护器在将所述管的端部覆盖的重叠部分的轴向两端部具有锁定部,该锁定部将所述主体部及所述盖部保持为连结状态。据此,即使外力作用于与管处于连结状态的保护器而在保护器的重叠部分的轴向两端部产生较大的应力,也能够通过在轴向两端部存在锁定部而有效地防止保护器相对于管错位。

优选,所述孔设置于所述管的轴向两端部,设置于所述轴向两端部的所述孔中的一方的孔呈在所述轴向长的长孔状,成为能够使所述突部沿所述轴向松动嵌合的形状。在管的轴向两端部分别连结有保护器的情况下,若在保护器与管之间产生轴向的组装误差,则作为保护器侧卡止部的突部有可能不能与作为管侧卡止部的孔嵌合。但是,当如本构成那样,一方的孔是呈能够使突部沿轴向松动嵌合的长孔状的形态时,则能够使突部确实地与设置于轴向两端部的各孔分别嵌合。

优选,所述保护器设置于车辆的地板下表面,所述盖部呈平板状,沿着所述地板下表面配置。据此,能够将保护器以稳定的姿势设置在车辆的地板下表面,并且能够较大地确保在保护器的内部形成的电线插通空间。

<实施例1>

以下,基于图1~图11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1的电线保护部件10是设置于未图示的车辆的地板下表面,规定电线90的布线路径并保护该电线90的部件,具备管20和保护器30。

管20为合成树脂制,构成为直管状的挤压成形体。具体地说,管20是沿着车辆的地板下表面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态,构成为保持一定形状的树脂管。如图11所示,在管20的轴向(前后方向)两端部贯穿设置有作为管侧卡止部的孔21、21B。孔21、21B分别是在径向上以同轴贯穿管20的周壁的上下两个端部的截面圆形的贯穿孔,通过对挤压成形的管20实施穿设加工而形成。设置于轴向两端部的孔21、21B中位于一方端部的孔21B呈在轴向长的长圆形截面,位于另一方端部的孔21呈正圆形截面。另外,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孔就指正圆形截面的孔21。

如图1所示,在管20的内部插通有多条电线90。各电线90是用绝缘包覆层将芯线的外周包围的包覆电线,由直径不同的多种电线构成。另外,管20的轴向两端部成为与覆盖外侧的保护器30重叠的重叠区域22。

保护器30为合成树脂制,包括主体部31及盖部32,与管20的轴向两端部的重叠区域22分别连接。主体部31及盖部32从成为与管2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上下方向相互合体。另外,在附图中,主要示出后述的主体侧重叠部33及盖侧重叠部39,将保护器30的整体省略。保护器30的整体成为在三维上折弯的形态,具有能够安装到车辆的地板下表面的未图示的安装部。

如图5所示,主体部31具有截面为U字形且中空状的主体侧重叠部33,该主体侧重叠部33能够从下方及两侧方覆盖管20的重叠区域22。主体侧重叠部33的下半部形成为沿着管20的下半部的半圆弧状。

如图9所示,在主体侧重叠部33设置有从下半部的左右两端向上方大致垂直立起的一对侧壁34。在两个侧壁34的内表面的靠近端部的位置,在相同高度位置突出设置有成对的主体侧限制部35。主体侧限制部35呈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片状,向下倾斜的侧面部分成为与下半部的半圆弧状的内表面大致连续的圆弧状的形态。

如图2及图10所示,在主体侧重叠部33的两个侧壁34的上部外表面,在轴向两侧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各一对主体侧锁定部36。如图9所示,主体侧锁定部36为从侧壁34的外表面向侧方大致水平突出后大致垂直立起的主视大致L字形的形态,能够以与侧壁34的外表面连结的连结部位(基端部位)为支点向内外挠曲变形。主体侧锁定部36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且下部在侧方开口的锁定孔37。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主体侧重叠部33的内周面(上表面),在成为最下部的左右中央部且靠近端缘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作为保护器侧卡止部的主体侧突部38。主体侧突部38呈截面为圆形的扁平台状,上表面(突出方向顶端面)形成为与主体侧重叠部33的下半部的内表面相同曲率的圆弧状。主体侧突部38能够与管20的孔21大致没有间隙地嵌合。主体侧突部38的突出尺寸比管20的周壁的厚度稍小。

盖部32具有能够从上方将管20的重叠区域22覆盖的水平板状的盖侧重叠部39。盖侧重叠部39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以能够将主体侧重叠部33的上表面开口封闭的尺寸构成。如图7及图8所示,在盖侧重叠部39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遍及轴向的全长向下突出的一对侧缘部41。如图6所示,两个侧缘部41配置成从两侧方将主体侧重叠部33的两个侧壁34的上端部覆盖,起到限制盖侧重叠部39相对于主体侧重叠部33向左右方向错位的作用。

在两个侧缘部41的下端,沿轴向隔开间隔地突出设置有成对的盖侧锁定部42。盖侧锁定部42呈矩形板状,在外表面突出设置有爪状的锁定突起43。如图2所示,锁定突起43能够与主体侧锁定部36的锁定孔37嵌合。

如图7及图8所示,在盖侧重叠部39的下表面,在左右中央部且靠近端缘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作为保护器侧卡止部的盖侧突部44。盖侧突部44与主体侧突部38同样形成为截面圆形的扁平台状。如图5所示,盖侧突部44的下表面呈与主体侧突部38的上表面对称的圆弧状。另外,盖侧突部44的突出尺寸与主体侧突部38同样,比管20的周壁的厚度稍小。

在盖侧重叠部39的下表面,在比盖侧突部44靠端缘侧突出设置有盖侧限制部45。盖侧限制部45呈在左右方向延伸且中央部断开的板片状,下表面成为以与盖侧突部44的下表面相同的曲率弯曲的形态。

接着,对本实施例1的电线保护部件10的组装结构进行说明。在组装时,多条电线90插通于管20,并且沿着主体部31的内表面布线,在此之前或之后,主体侧重叠部33外嵌于管20的重叠区域22。于是,管20的下半部沿着主体侧重叠部33的下半部的内表面配置,且主体侧重叠部33的主体侧突部38从下方以嵌合状态插入到管20的下半部侧的孔21(参照图4及图5)。通过主体侧突部38插入到孔21并能够抵接于孔21的孔缘,从而主体部31相对于管20向轴向及周向错位的情况被限制。此时,主体侧突部38的顶端不到达管20的内部,从而不会与各电线90接触。另外,主体侧限制部35的侧面部分配置成能够从左右两侧抵接于管20的上半部,主体侧重叠部33成为被限制从管20拔出的状态。

接着,盖部32从上方覆盖于主体部31。伴随主体部31的上表面开口由盖部32封闭,各盖侧锁定部42的锁定突起43与对应的主体侧锁定部36的锁定孔37弹性地嵌合卡止,盖部32与主体部31合体并保持于主体部31(参照图2)。

另外,若盖部32与主体部31合体并保持于主体部31,则盖侧重叠部39的盖侧突部44从上方以嵌合状态插入到管20的上半部侧的孔21中,盖部32相对于管20向轴向及左右方向错位的情况被限制(参照图5)。另外,盖侧限制部45的下表面部分沿着管20的上半部的外周面能抵接地配置。

这样,主体部31及盖部32以限制脱离状态连结而形成保护器30。另外,在主体部31及盖部32连结时,在主体部31及盖部32之间夹持着管20的重叠区域22,主体侧突部38及盖侧突部44分别从上下方向嵌合插入到对应的孔21,从而保护器30在管20上以定位状态固定。

然后,电线保护部件10沿着车辆的地板下表面配置,经由未图示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辆。此时,盖部32的平坦的上表面沿着车辆的地板下表面靠近且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能将保护器30以稳定的姿势设置于车辆的地板下表面,并且能够较大地确保保护器30的内部的电线插通空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保护器30具有主体部31及盖部32,使各电线90沿着主体部31,能够以该状态在主体部31连结盖部32,因此不必进行使各电线90朝向保护器30的内部通过的作业,从而组装的作业性优异。

另外,若盖部32与主体部31连结,则在主体部31及盖部32之间夹持管20的重叠区域22,作为保护器侧卡止部的主体侧突部38及盖侧突部44与作为对应的管侧卡止部的孔21从上下方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凹凸嵌合,保持为限制保护器30相对于管20向周向及轴向错位的状态,因此即使不在管20及保护器30设置作为错位限制单元的特别复杂的连结结构,也能够使保护器30可靠性良好地连结到管20。

另外,因为管侧卡止部只不过设置为孔21,所以能够没有障碍地形成管20的挤压成形体。

另外,在主体部31及盖部32双方设置有作为保护器侧卡止部的主体侧突部38及盖侧突部44,所以保护器30可靠性良好地稳定地连结到管20。

另外,因为在与管20的重叠区域22重叠的主体侧重叠部33及盖侧重叠部39的轴向两端部设置有将主体部31及盖部32保持为连结状态的主体侧锁定部36及盖侧锁定部42,所以即使异物等干扰主体侧重叠部33及盖侧重叠部39而产生较大的应力,主体侧锁定部36及盖侧锁定部42也能够克服该应力,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保护器30相对于管20错位。

另外,管侧卡止部是贯穿管20的周壁的孔21、21B,孔21、21B设置于管20的轴向两端部,设置于轴向两端部的孔21、21B中的一方的孔21B呈在轴向长的长孔状,成为能够将主体侧突部38及盖侧突部44沿轴向松动嵌合的形状,因此在保护器30分别与管20的轴向两端部连结的情况下,即使在保护器30与管20之间产生轴向的组装误差,主体侧突部38及盖侧突部44也沿轴向松动嵌合于一方的孔21B(参照图4)。因此,保护器30和管20的组装误差被吸收,能够使主体侧突部38及盖侧突部44确实地嵌合于各孔21、21B。

<参考例>

图12~图20示出参考例的电线保护部件10A。参考例的管20A及保护器30A的连结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在管20A为合成树脂制且是挤压成形体的方面、及保护器30A同样为合成树脂制且包括主体部31A及盖部32A的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13及图20所示,管20A包括呈直管状延伸的截面大致圆形的管主体24、和从管主体24的高度方向中央的径向两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一对突条部25。突条部25呈在轴向延伸的水平板状,遍及轴向的全长(后述的空间部26除外)具有一定的伸出尺寸,伴随挤压成形而形成。两个突条部25在管20A的轴向两端部的重叠区域22中通过空间部26断开,在从管20A的顶端到空间部26的规定范围具有作为管侧卡止部的突卡止部27。

主体部31A具有主体侧重叠部33A,主体侧重叠部33A外嵌于管20A的重叠区域22A的下半部。主体侧重叠部33A具有沿着管20A的下半部的外周面配置的截面半圆弧状的主体侧接受部46。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主体侧接受部46的两上端侧(周向两端侧)的轴向中央部向左右两侧突出设置有作为保护器侧卡止部的收容部47。收容部47呈在上方及内方开口的方形箱状,由底面部48、侧面部49、前表面部51及后表面部52区划而成。在侧面部49的上端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途设置有台阶53,台阶53的外侧区域成为从内侧区域降低一截的阶梯面54。在侧面部49设置有作为主体侧锁定部36A的锁定孔37A,锁定孔37A在上下方向延伸并在阶梯面54开口,且在下部侧方开口。锁定孔37A成对地设置于侧面部49的轴向两侧(前后两侧)。

盖部32A具有盖侧重叠部39A,盖侧重叠部39A外嵌于管20A的重叠区域22A的上半部。盖侧重叠部39A具有沿着管20A的上半部的外周面配置的截面半圆弧状的盖侧接受部56。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盖侧接受部56的两个下端侧(周向两端侧)的轴向中央部以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有伸出部57。在伸出部57的顶端部遍及轴向的全长向下突出设置有突片58,进一步从突片58的下端的轴向两侧向下突出设置有盖侧锁定部42A。在各盖侧锁定部42A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爪状的锁定突起43A。

接着,对本参考例的电线保护部件10A的组装结构进行说明。在组装时,多条电线90插通于管20A,并且沿着主体部31A的内表面布线,主体侧重叠部33A外嵌于管20A的重叠区域22A。于是,管20A的重叠区域22A的下半部沿着主体侧接受部46的内表面配置,且管20A的突卡止部27从上方以嵌合状态插入到收容部47。此时,收容部47的前表面部51进入退避到空间部26以避免与突条部25干涉。另外,通过突卡止部27以能抵接于收容部47的前表面部51及后表面部52的方式配置,从而主体部31A相对于管20A在轴向错位的情况被限制(参照图15)。而且,通过突卡止部27以能抵接于收容部47的底面部48的方式配置,从而主体部31A相对于管20A在周向错位的情况被限制。

接着,盖部32A从上方覆盖于主体部31A。于是,盖侧接受部56将管20A的重叠区域22A的上半部覆盖,并且伸出部57载置支承于收容部47的侧面部49、前表面部51及后表面部52的各上端,突片58的下端以能抵接于侧面部49的阶梯面54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2)。由此,盖部32A相对于主体部31A在左右方向错位的情况被限制。另外,各盖侧锁定部42A插入到对应的锁定孔37A,锁定突起43A与侧面部49中的锁定孔37A的孔缘弹性地卡止(参照图14)。由此,主体部31A及盖部32A以限制脱离状态连结而形成保护器30A,并且在主体部31A与盖部32A之间夹持管20A的重叠区域22A。另外,通过突卡止部27嵌合插入到收容部47,从而保护器30A在管20A上以定位状态固定。

然后,电线保护部件10A沿着未图示的车辆的地板下表面配置,通过未图示的安装部安装于车辆。此时,管20A的突条部25的上表面(板面)与车辆的地板下表面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

根据本参考例,在盖部32A连结到主体部31A时,在作为保护器侧卡止部的收容部47从上下方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凹凸嵌合对应的作为管侧卡止部的突卡止部27,保护器30A相对于管20A在周向及轴向错位的情况被限制,因此能够使保护器30A可靠性良好地连结到管20A。另外,在收容部47也设置有作为主体侧锁定部36A的锁定孔37A,因此空间利用率优异。

<其他实施例>

以下,简单地说明其他实施例。

(1)可以构成为:保护器侧卡止部仅设置于主体部和盖部中的任一方。

(2)可以构成为:在保护器侧卡止部从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与管侧卡止部凹凸嵌合的状态下,容许保护器相对于管在轴向及周向上的稍微移位。

(3)管既可以是金属制的管材,或者也可以是金属层及树脂层在厚度方向(径向)层积而成的复合管。

(4)管也可以为在轴向中途折弯的形态。

(5)管的截面形状可以为长圆形、大致椭圆形,或者也可以为大致四方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电线保护部件

20、20A:管

21、21B:孔(管侧卡止部)

27:突卡止部(管侧卡止部)

30、30A:保护器

31、31A:主体部

32、32A:盖部

36、36A:主体侧锁定部(锁定部)

38:主体侧突部(保护器侧卡止部)

42、42A:盖侧锁定部(锁定部)

44:盖侧突部(保护器侧卡止部)

47:收容部(保护器侧卡止部)

90:电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