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插入装置及线圈插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68240发布日期:2022-09-28 00:2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线圈插入装置及线圈插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插入装置及线圈插入方法。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一种方法,将卷绕成圆环状的线圈插入到定子铁芯的内侧,使线圈绕轴旋转,同时利用偏心配置在线圈的内侧的辊,将线圈从内部朝向外部按压于定子铁芯的槽中,从而将线圈安装在定子铁芯的槽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先前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907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
但是,由于辊仅部分地按压在线圈的周向上,因此为了将整个线圈插入槽中,需要使线圈旋转一周以上。因此,存在以下课题:将线圈插入槽中的作业需要花费工时,并且,由于辊对线圈的按压部位始终沿着线圈的周向移动,因此线圈的扩径状态容易变得不稳定。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插入装置及线圈插入方法,能够使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一次扩径移动,且能够将线圈从定子铁芯的内侧高效且稳定地插入到槽中。
[0009]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
(1)本发明的线圈插入装置使配置于定子铁芯(例如,后述的定子铁芯2)的通孔(例如,后述的通孔20)的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例如,后述的带状线圈100)展开,由此使线圈从前述定子铁芯的内部向外部移动,并插入到朝向前述通孔开口的槽(例如,后述的槽22)中,其中,所述线圈插入装置具备:线圈展开部(例如,后述的线圈展开部53),具有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楔块部件(例如,后述的楔块部件533),前述多个楔块部件设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以能够插入前述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的内侧的方式缩径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从前述第一位置扩径,由此将前述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从内部朝向外部按压,并使其一次插入前述槽中。
[0011]
(2)可选地,在上述(1)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中,前述多个楔块部件从前述第一位置到前述第二位置具有在周向(例如,后述的c方向)上连续的且封闭的外周面(例如,后述的外周面530)。
[0012]
(3)本发明的线圈插入方法使配置于定子铁芯(例如,后述的定子铁芯2)的通孔(例如,后述的通孔20)的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例如,后述的带状线圈100)展开,由此使线圈从前述定子铁芯的内部向外部移动,并插入到朝向前述通孔开口的槽(例如,后述的槽22)中,其中,所述线圈插入方法具有:楔块部件插入工序,使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楔块部件(例如,后述的楔块部件533)配置在比前述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的内径更加缩径的第一位置,并插入到前述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的内侧;及,线圈插入工序,使插入前述处于卷绕状
态的线圈的内侧的前述多个楔块部件移动到扩径后的第二位置,由此使前述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从内部朝向外部展开,并一次插入于前述定子铁芯的前述槽中。
[0013]
(发明的效果)
[0014]
根据上述(1),在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的内侧,使多个楔块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扩径,由此能够使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整周一次展开并从定子铁芯的内部向外部移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将线圈从定子铁芯的内侧高效且稳定地插入到槽中的线圈插入装置。
[0015]
根据上述(2),由于在相邻的楔块部件之间没有形成槽部(间隙),因此不会破坏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的姿态,能够将线圈从定子铁芯的内侧更稳定地插入到槽中。
[0016]
根据上述(3),在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的内侧,使多个楔块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扩径,由此能够使处于卷绕状态的线圈整周一次展开并从内部向外部移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将线圈从定子铁芯的内侧高效且稳定地插入到槽中的线圈插入方法。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线圈插入装置的线圈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0018]
图2是分解绘示线圈安装装置中的固定定子铁芯的定子铁芯固定夹具和线圈卷取夹具的立体图。
[0019]
图3是绘示定子铁芯固定夹具中的定子铁芯的固定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4是绘示安装在定子铁芯的槽中的绝缘纸的立体图。
[0021]
图5是绘示定子铁芯的槽与线圈卷取夹具的梳齿状槽相位对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0022]
图6是绘示线圈卷取夹具的立体图。
[0023]
图7是绘示带状线圈的主视图。
[0024]
图8是绘示将带状线圈卷绕于线圈卷取夹具的情形的俯视图。
[0025]
图9是绘示卷绕了带状线圈的线圈卷取夹具的立体图。
[0026]
图10是以截面绘示将线圈插入装置安装于插入到定子铁芯的内侧的线圈卷取夹具的情形的侧视图。
[0027]
图11是绘示插入到定子铁芯的内侧的线圈卷取夹具和线圈插入装置的保持部的立体图。
[0028]
图12是绘示缩径状态(第一位置)的线圈插入装置的线圈展开部的立体图。
[0029]
图13是绘示缩径状态(第一位置)的线圈插入装置的线圈展开部的侧视图。
[0030]
图14是绘示缩径状态(第一位置)的线圈插入装置的线圈展开部的主视图。
[0031]
图15是绘示扩径状态(第二位置)的线圈插入装置的线圈展开部的立体图。
[0032]
图16是绘示扩径状态(第二位置)的线圈插入装置的线圈展开部的侧视图。
[0033]
图17是绘示扩径状态(第二位置)的线圈插入装置的线圈展开部的主视图。
[0034]
图18是绘示定子铁芯的槽中的绝缘纸被翻边引导件支承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5]
图19是绘示定子铁芯的槽中的绝缘纸被翻边引导件支承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0036]
图20是以截面绘示利用线圈插入装置使固定在定子铁芯固定夹具上的线圈卷取夹具的带状线圈扩径移动的情形的侧视图。
[0037]
图21是利用线圈插入装置扩径移动后的带状线圈插入到定子铁芯的槽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0038]
图22是绘示在槽中插入了带状线圈之后的翻边引导件后退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0039]
图23是绘示在槽中沿着周向安装了带状线圈的定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图式详细地说明。如图1所示,线圈安装装置1具备:定子铁芯2;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固定定子铁芯2;线圈卷取夹具4,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将带状线圈100卷绕成圆环状;及,线圈插入装置5,使卷绕于线圈卷取夹具4的带状线圈100扩径移动。
[0041]
如图2及图3所示,定子铁芯2具有圆环部21,所述圆环部21例如由层叠了多个薄壁的芯板的层叠体构成。在圆环部21的中心具有贯穿轴向的通孔20。定子铁芯2具有贯穿定子铁芯2的轴向的多个槽22。槽22沿着圆环部21的周向以一定的间隔呈放射状排列,具有朝向通孔20开口的开口部22a。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2具有72个槽22。在定子铁芯2的圆环部21的外周具有以一定的间隔突出的六个耳部2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及图3所示,在定子铁芯2中,排列槽22的x方向为周向,从通孔20的中心沿着放射方向的y方向为径向,图2所示的z方向(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轴向。
[0042]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具有六棱柱形状,所述六棱柱形状具有与定子铁芯2的轴向尺寸大致相等的轴向尺寸,在中央具有能够插入并配置定子铁芯2的定子铁芯插入孔31。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安装装置1中,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以固定在定子铁芯插入孔31中的定子铁芯2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于线圈安装装置1的基座11的中央部。
[0043]
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将定子铁芯插入孔31中的定子铁芯2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及姿势。详细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具有六个铁芯按压块32,所述六个铁芯按压块32与定子铁芯2的六个耳部23的位置对应,并能够以相对于定子铁芯插入孔31内突出及后退的方式移动。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在定子铁芯2插入到定子铁芯插入孔31中后,利用未图示的气缸等的致动器的驱动,使铁芯按压块32分别朝向定子铁芯插入孔31中突出。由此,如图2所示,铁芯按压块32分别把持定子铁芯2的耳部23,将定子铁芯插入孔31中的定子铁芯2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及姿势。
[0044]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定子铁芯2的槽22中,分别预先安装绝缘纸24。绝缘纸24以仿照从轴向观察定子铁芯2时的槽22的大致u字形的内表面形状的方式,弯曲成大致u字状而形成。如图4所示,安装在槽22中的绝缘纸24具有从槽22向定子铁芯2的轴向以规定高度突出的翻边部24a。翻边部24a从槽22分别向定子铁芯2的轴向的两外侧突出。
[0045]
如图2所示,在预先固定定子铁芯2的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轴向的两端面3a、3a上,分别以沿着周向以一定的间隔呈放射状排列的方式安装多个翻边引导件33。翻边引导件33设置为分别利用未图示的气缸等的致动器的驱动而能够沿着定子铁芯2的径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为了容易理解铁芯按压块32的说明,省略了翻边引导件33的图示。
[0046]
翻边引导件33沿着定子铁芯2的径向形成为较长的薄板状。如图5所示,在翻边引导件33的内端33a侧,沿着翻边引导件33的长度方向设置引导槽331,所述引导槽331朝向定
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内部开口,并从两侧支承绝缘纸24的翻边部24a。引导槽331具有比定子铁芯2的槽22的沿着周向的宽度稍窄的切口宽度,并被切成u字形。在比翻边引导件33的引导槽331更靠外端33b侧,设置长孔332,所述长孔332限制翻边引导件33的径向的移动范围。
[0047]
在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两端面3a、3a具有内径侧限制销34a及外径侧限制销34b,分别与翻边引导件33对应地各设置一对。翻边引导件33的长孔332使一对内径侧限制销34a及外径侧限制销34b卡合于内侧,从而安装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两端面3a、3a。
[0048]
当翻边引导件33朝向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径向外侧移动时,内径侧限制销34a与长孔332的内端部332a抵接,由此,如图2所示,将翻边引导件33定位于径向最外侧的非引导位置。在非引导位置处,翻边引导件33的内端33a配置得比定子铁芯插入孔31更靠径向外侧。
[0049]
当翻边引导件33朝向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径向内侧移动时,外径侧限制销34b与长孔332的外端部332b抵接,由此将翻边引导件33定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引导位置。此时,翻边引导件33的内端33a配置得比线圈卷取夹具4更靠径向外侧(参照图18及图19)。
[005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定子铁芯2从轴向的任一侧插入到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定子铁芯插入孔31中,因此,如图5所示,配置在与定子铁芯2的插入侧相反侧上的翻边引导件33也可以配置为:在外径侧限制销34b与长孔332的内端部32a抵接的状态下,内端33a侧与定子铁芯2的圆环部21发生干扰。但是,内径侧限制销34a及外径侧限制销34b也可以利用未图示的进退机构,选择性地构成相对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表面的突出及凹陷,所述进退机构设置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内部并具有气缸等的致动器。由此,当如图5所示配置翻边引导件33时,可以根据需要使内径侧限制销34a及外径侧限制销34b相对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表面凹陷,由此使翻边引导件33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移动,如图2所示,从而使能够翻边引导件33处于完全从定子铁芯2的圆环部21退出的状态。
[0051]
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两端面3a、3a上分别具有36个翻边引导件33。翻边引导件33被配置为:当翻边引导件33移动到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径向内侧并定位于引导位置时,相邻的翻边引导件33、33之间的内端33a侧的周向的间隔距离与翻边引导件33的引导槽331的切口宽度一致。
[0052]
如图6所示,线圈卷取夹具4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夹具主体41;多个梳齿部42,从夹具主体41的外周呈放射状突出;多个梳齿状槽43,形成于沿着周向相邻的梳齿部42之间;及,轴孔44,在夹具主体41的中心开口。
[0053]
梳齿部42及梳齿状槽43分别设置于夹具主体41的轴向的两端部。夹具主体41的两端部的梳齿部42及梳齿状槽43各自的相位沿着轴向对齐。在夹具主体41的周向上排列的梳齿状槽43的数量与设置于定子铁芯2的槽22的数量一致。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卷取夹具4具有72个梳齿状槽43。线圈卷取夹具4形成为由梳齿部42的前端的位置限定的线圈卷取夹具4的外径比定子铁芯2的内径更小,以使其能够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圆环部21的内侧。
[0054]
在线圈卷取夹具4上,以圆环状卷绕用于安装在定子铁芯2上的带状线圈100。带状线圈100是由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扁平导线101形成的长条带状的线圈。扁平导线101例如由铜、铝等的导电性高的金属形成。
[0055]
如图7所示,线圈100具有多个直状部102及多个线圈端部103。直状部102是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槽22中的部位,分别呈大致直线状延伸且以一定的间隔平行配置。线圈端部
103分别配置在比直状部102更靠带状线圈100的侧端附近的位置,将相邻的直状部102的一个端部彼此与另一个端部彼此以山形交替连结。线圈端部103是配置为在带状线圈100被安装于定子铁芯2的槽22中时从槽22分别向定子铁芯2的轴向突出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带状线圈100将六根扁平导线101以使直状部102以一定的间隔平行并列的方式捆扎,从而形成为长条带状,所述六根扁平导线101分别由多个直状部102和多个线圈端部103弯曲形成。
[0056]
如图8所示,线圈卷取夹具4在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之前,将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从梳齿状槽43的外部依次插入,由此卷取多层带状线圈100。由此,如图9所示,构成了以圆环状卷取带状线圈100的线圈卷取夹具4(线圈卷取步骤)。
[0057]
沿着线圈卷取夹具4的周向的梳齿状槽43的槽宽具有能够收容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的宽度,但形成得比沿着定子铁芯2的周向的槽22的开口部22a的开口宽度稍窄。
[0058]
夹具主体41的轴向的梳齿部42间的距离与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的长度对应。因此,被卷绕在线圈卷取夹具4上的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被夹具主体41的两端部的同相位的梳齿状槽43、43收容。多层卷绕的带状线圈100的线圈端部103从梳齿状槽43分别向夹具主体41的轴向呈圆筒状突出。这样,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以圆环状卷取带状线圈100的线圈卷取夹具4例如利用未图示的机器人的动作而被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所述定子铁芯2固定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省略了线圈卷取夹具4的带状线圈100的图示。
[0059]
插入定子铁芯2的内侧的线圈卷取夹具4利用线圈插入装置5而保持于规定的位置及姿势,所述线圈插入装置5将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夹在其间并分别配置在其两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5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观形状,从轴向与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的线圈卷取夹具4相对。
[0060]
如图1及图10所示,在线圈插入装置5中,在固定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基座11上,以夹着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而相对的方式立设一对支承基板12、12。线圈插入装置5从支承基板12朝向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的线圈卷取夹具4分别沿着水平方向突出。线圈插入装置5设置为:利用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支承基板12在基座11上直线移动,由此能够分别向与线圈卷取夹具4抵接的方向及分离的方向移动。
[0061]
如图10及图11所示,线圈插入装置5在中心具有主轴部51,所述主轴部51从支承基板12朝向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的线圈卷取夹具4延伸。在主轴部51的前端设置保持部52,所述保持部52在定子铁芯2的内侧将线圈卷取夹具4保持于规定的位置及姿势。保持部52具有:轴突部522,从配置于主轴部51的前端的圆形的端板部521的中心突出;及,定位突部523,从轴突部522的径向外侧的端板部521向与轴突部522相同的方向突出。轴突部522嵌合在线圈卷取夹具4的轴孔44中。定位突出部523与设置在线圈卷取夹具4的轴孔44的径向外侧的一个定位孔45嵌合。
[0062]
线圈卷取夹具4的定位孔45及保持部52的定位突部523以如下的方式被预先定位设置,在相互嵌合时,固定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定子铁芯2的槽22的相位与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的线圈卷取夹具4的梳齿状槽43的相位一致。因此,当线圈插入装置5朝向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移动,线圈卷取夹具4的轴孔44及定位孔45与保持部52的轴突部522及定位突部523嵌合时,如图5所示,线圈卷取夹具4以使梳齿状槽43的相位与定子铁芯2的槽22相配合的状态被保持。由此,定子铁芯2的槽22的内部与线圈卷取夹具4的梳齿状槽43的内部
在径向上连通。
[0063]
线圈插入装置5在主轴部51的外周侧具有线圈展开部53。线圈展开部53具有:可动筒部531,与主轴部51的外周侧嵌合;多个可动臂部532,比可动筒部531更靠外周侧配置;及,多个楔块部件533,分别设置在可动臂部532的前端。
[0064]
可动筒部531具有比主轴部51的长度更短的长度,并设置为可以利用配置于支承基板12的后方的工作缸等的致动器54的驱动而沿着主轴部51的轴向滑动。
[0065]
可动臂部532沿着主轴部51的轴向延伸,在可动筒部531的外周侧沿周向隔开一定的间隔配置多个。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展开部53具有沿着主轴部51的周向排列的十二根可动臂部532。在支承基板12的表面,设置以主轴部51为中心朝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排列的12根导轨121。可动腕部532的后端532b分别沿着导轨121可移动地安装。可动臂部532从导轨沿着可动筒部531的轴向弯曲并延伸至保持部52的外周附近。可动臂部532的前端532a经由分别可转动地安装的各两个连杆部534与可动筒部531的前端侧的外周面连结。
[0066]
楔块部件533具有大致扇形形状,在可动臂部532的前端分别各设置一个。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展开部53具有配置成圆环状的十二个楔块部件533。如图13及图14所示,楔块部件533在线圈展开部53的周向(圆环状的多个楔块部件533的周向)的一端部分别具有一对卡合突片533a,在周向的另一端部分别具有与一对卡合突片533a卡合的一对卡合槽533b。一对卡合突片533a与线圈展开部53的轴向平行地配置,且分别与线圈展开部53的外周面530连续且朝向周向平行地突出。在周向上相邻的楔块部件533、533的一对卡合突片533a与一对卡合槽533b相互卡合,由此十二个楔块部件533以圆环状排列在保持部52的外周侧。需要说明的是,线圈展开部53的周向是图13、图14、图16及图17中所示的c方向。
[0067]
图10、图11及图12所示的线圈插入装置5的线圈展开部53表示可动筒部531向主轴部51的后端侧(支承基板12侧)后退的状态。此时,可动臂部532分别向放射状的导轨121的内部端侧移动,并配置成最接近可动筒部531的外周面。由此,如图13及图14所示,线圈展开部53的十二个楔块部件533彼此紧密接触,并成为配置在直径最小的第一位置的状态。楔块部件533配置在第一位置时的线圈展开部53的外径比线圈端部103的内径稍小,所述线圈端部103从卷绕带状线圈100的线圈卷取夹具4沿着轴向呈圆筒状突出。在线圈展开部53的多个楔块部件533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线圈插入装置5插入到线圈端部103中,并且利用保持部52保持线圈卷取夹具4,所述线圈端部103向线圈卷取夹具4的轴向以圆筒状突出。
[0068]
接着,如果利用致动器54的驱动,可动筒部531沿着主轴部51朝向线圈卷取夹具4前进,则连结于可动筒部531的连杆部534分别以朝向可动筒部531的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转动,从而使可动臂部532沿着导轨分别向外侧平行移动。由此,十二根可动臂部532从可动筒部531与径向外侧分离。此时,如图15、图16及图17所示,线圈展开部53成为使相邻的楔块部件533以相互展开的方式移动并配置在直径最大的第二位置的状态。楔块部件533配置在第二位置时的线圈展开部53的外径比线圈卷取夹具4的外径稍大。
[0069]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楔块部件533配置在第二位置且线圈展开部53的直径最大时,相邻的楔块部件533、533彼此分离,但在楔块部件533、533之间沿着周向伸出一对卡合突片533a。卡合突片533a未从相邻的楔块部件533的卡合槽533b完全拔出,而维持与卡合槽533b的卡合。因此,配置在第二位置的圆环状的多个楔块部件533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具有在周向上连续的且封闭的外周面530。因此,在沿着周向观察线圈展开部53
的情况下,相邻的楔块部件533、533之间利用一对卡合突片533a连接,没有形成沿着径向贯穿线圈展开部53的槽部(间隙)。
[0070]
接着,对在线圈安装装置1中,将卷绕在线圈卷取夹具4上的带状线圈100从固定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定子铁芯2的内侧插入到槽22中的方法进行说明。
[0071]
线圈卷取夹具4在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之前,如上所述,在线圈卷取工序中,带状线圈100被卷取成圆环状。在以圆环状卷绕带状线圈100的线圈卷取夹具4被插入到固定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定子铁芯2的内侧之后,如图18所示,翻边引导件33利用未图示的致动器的驱动而向径向内侧移动。
[0072]
如图19所示,当翻边引导件33朝向径向内侧移动时,翻边引导件33的引导槽331以从周向的两侧夹紧对应的槽22中的绝缘纸24的翻边部24a的方式支承该绝缘纸24的翻边部24a。此时,在周向上相邻的翻边引导件33、33的内端33a、33a彼此之间也与引导槽331一样,以从周向的两侧夹紧配置在翻边引导件33、33之间的槽22中的绝缘纸24的翻边部24a的方式支承该绝缘纸24的翻边部24a。由于引导槽331的切口宽度及相邻的翻边引导件33、33的内端33a、33a彼此的间隔距离比槽22的沿着周向的宽度稍窄,因此翻边部24a被引导槽331及翻边引导件33、33之间从两侧支承的绝缘纸24分别被定位于槽22中的规定的位置。
[0073]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中,图中未示出保持线圈卷取夹具4的线圈插入装置5,但在定子铁芯2被固定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之后,且在带状线圈100借由后述的线圈展开部53的动作而被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槽22中之前的适当的时机,进行由翻边引导件33对翻边部24a进行的支承动作。
[0074]
线圈插入装置5分别朝向线圈卷取夹具4移动,由此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内侧的线圈卷取夹具4由线圈插入装置5的保持部52保持。此时,线圈展开部53的楔块部件533配置在比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内径更加缩径的第一位置,并被插入到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线圈端部103的内侧(楔块部件插入工序)。
[0075]
进而,在槽22中的绝缘纸24被翻边引导件33定位后,如图20及图21所示,线圈插入装置5的线圈展开部53的圆环状的楔块部件533利用制动器54的驱动移动到从第一位置扩径的第二位置。由此,线圈展开部53的楔块部件533从带状线圈100的内部向外部按压卷绕在线圈卷取夹具4上的带状线圈100的线圈端部103。被线圈展开部53按压的带状线圈100整周逐渐展开。伴随于此,直状部102被梳齿状槽43引导,同时朝向与梳齿状槽43连通的定子铁芯2的槽22移动。因此,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不会与定子铁芯2的槽22发生干扰,而是从槽22的开口部22a一次插入到槽22中(线圈插入工序)。
[0076]
此时,槽22中的绝缘纸24分别被翻边引导件33定位于规定的位置,而且,由于梳齿状槽43的槽宽形成得比槽22的开口部22a的开口宽度稍窄,因此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能够顺利地通过槽22的开口部22a,并且抑制咬住绝缘纸24。
[0077]
当两个线圈插入装置5的线圈展开部53分别扩径到最大直径时,如图22所示,线圈卷取夹具4的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分别完全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槽22中,带状线圈100被安装在定子铁芯2的槽22中。两个线圈插入装置5的线圈展开部53可以利用分别同时对楔块部件533进行扩径的方式动作,也可以利用设定时间差而依次扩径的方式动作,以使直状部102沿着径向倾斜插入到槽22的开口部22a。
[0078]
然后,翻边引导件33向径向外侧移动而完全从定子铁芯2的端面退出,同时,线圈
展开部53的楔块部件533分别缩径而返回到第1位置,线圈插入装置5分别与线圈卷取夹具4分离。由此,如图23所示,得到在定子铁芯2的槽22中安装带状线圈100的定子200。
[0079]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5使配置在定子铁芯2的通孔20中的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展开,由此使其从定子铁芯2的内部向外部移动,从而插入到朝向通孔20开口的槽22中。线圈插入装置5具备线圈展开部53,所述线圈展开部53具有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楔块部件533。多个楔块部件533设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以能够插入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线圈端部103的内侧的方式缩径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从第一位置扩径,由此将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线圈端部103从内部朝向外部按压,并使其一次插入槽22中。据此,在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线圈端部103的内侧,使多个楔块部件53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扩径,由此能够使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整周一次展开而从定子铁芯2的内部向外部移动,因此,能够将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从定子铁芯2的内侧高效且稳定地插入到槽22中。
[0080]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楔块部件533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具有在周向上连续的且封闭的外周面530。据此,由于在相邻的楔块部件533、533之间没有形成槽部(间隙),因此不会破坏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姿势,能够将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从定子铁芯2的内侧更稳定地插入到槽22中。
[0081]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方法使配置于定子铁芯2的通孔20的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展开,由此使线圈从定子铁芯2的内部向外部移动,并插入到朝向通孔20开口的槽22中。线圈插入方法具有:楔块部件插入工序,使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楔块部件533配置在比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内径更加缩径的第一位置,并插入到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线圈端部103的内侧;及,线圈插入工序,使多个楔块部件533移动到从第一位置扩径的第二位置,由此使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从内部朝向外部展开,并一次插入到定子铁芯2的槽22中。据此,在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的线圈端部103的内侧,使多个楔块部件53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扩径,由此能够使处于卷绕状态的带状线圈100整周一次展开而从内部向外部移动,因此能够将带状线圈100的直状部102从定子铁芯2的内侧高效且稳定地插入到槽22中。
[0082]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安装装置1构成为定子铁芯2及线圈卷取夹具4的轴向配置在水平方向上,但也可以构成为定子铁芯2及线圈卷取夹具4的轴向配置在垂直方向等的除水平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上。
[0083]
以圆环状卷绕带状线圈100的线圈卷绕夹具4也可以在安装并保持于任意一个线圈插入装置5的保持部52的状态下插入到固定于定子铁芯固定夹具3的定子铁芯2的内侧。
[0084]
附图标记
[0085]
2定子铁芯
[0086]
20通孔
[0087]
22槽
[0088]
5线圈插入装置
[0089]
53线圈展开部
[0090]
530外周面
[0091]
533楔块部件
[0092]
100带状线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