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系统及带有该发电系统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423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发电系统及带有该发电系统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系统及一种设置有该发电系统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全球性的能源紧张,导致人们除了积极开发新能源外,还着眼于日常生活中各种零散的能量进行回收循环使用,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应用在机动车辆中的能量回收装置通过采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该系统属于人为直接操作(踩下刹车)的主动式系统,不具备持续输出能力,而且制动时各部件会产生硬性摩擦抵消动能,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持续输出且利用率高的发电系统。
[0004]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发电系统的机动车。
[0005]机动车包括车身、侧舷以及发电系统;所述侧舷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相对的两侧,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定位轴及若干发电模块,所述定位轴连接于所述车身与所述侧舷之间并可随所述侧舷与所述车身进行平面落差运动;所述发电模块同心安装于所述定位轴上且包括电池仓、磁感线圈以及磁芯轴;所述电池仓外凸出设置有磁芯轴套,所述磁感线圈套设于所述磁芯轴套上,所述磁芯轴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磁芯轴的另一端活动插接于所述磁芯轴套内以当所述侧舷与所述车身之间产生平面落差运动时与所述磁感线圈产生切割磁力线。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基板及若干凸柱,所述凸柱凸出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沿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磁芯轴包括轴体及设置于所述轴体一端的转动部,所述轴体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沿轴向滑动插接于所述磁芯轴套内,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凸柱活动连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柱体及与所述柱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球形;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半球形轴孔。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上设置有若干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设置于相邻两个凸柱之间,且所述分隔部末端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凸柱末端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还包括悬挂系统及车体,所述悬挂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与所述底盘之间并与所述侧舷连接;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盘前后两端的前悬挂系统与后悬挂系统;所述定位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盘同侧的前悬挂系统与侧舷之间,所述定位轴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盘同侧的后悬挂系统与侧舷之间;所述发电模块依次同心安装于所述定位轴上形成纵向阵列。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舷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盘左右两侧的左侧舷与右侧舷;所述左侧舷与所述右侧舷均包括两个轮毂及绕设于所述两个轮毂之间的履带;所述底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支撑梁,所述前悬挂系统与所述后悬挂系统分别连接于同侧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左侧舷或右侧舷之间。
[0011]发电系统,其设置于机动车上,包括定位轴以及若干发电模块,所述机动车包括车身、设置于所述车身左右两侧的左侧舷与右侧舷;所述定位轴分别连接于所述车身与所述左侧舷之间以及所述车身与所述右侧舷之间,并可随所述左侧舷及所述右侧舷与所述车身进行平面落差运动;若干发电模块同心安装于所述定位轴上;所述发电模块包括电池仓、磁感线圈以及磁芯轴;所述电池仓外凸出设置有磁芯轴套,所述磁感线圈套设于所述磁芯轴套上;所述磁芯轴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底盘上,所述磁芯轴的另一端活动插接于所述磁芯轴套内并当所述左侧舷及所述右侧舷与所述车身之间产生平面落差运动时与所述磁感线圈产生切割磁力线。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仓包括仓体、电池以及盖设于所述仓体上的盖体;所述仓体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收容所述电池的收容腔;所述磁芯轴套凸出设置于所述仓体的一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轴包括轴体及设置于所述轴体一端的转动部,所述轴体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磁感线圈并沿轴向滑动插接于所述磁芯轴套内;所述底盘上设置有若干凸柱,所述凸柱包括柱体及与所述柱体连接的球形连接部;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半球形轴孔。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轴为刚性金属材质;所述磁芯轴为永磁材质;所述电池为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0015]本发明中发电系统可被动有效地利用机动车底盘与悬挂系统之间的落差进行能量回收以循环再利用,其中根据底盘与侧舷定位钢梁之间的悬挂间隙不同,每个发电模块的运动轨迹和行程也不相同,即行程越长,输出功率就越大,利用率高且能持续输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机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机动车中的分解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机动车中W处凸柱的放大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机动车中发电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请参看图1,本发明中机动车100包括车身、侧舷以及发电系统30。侧舷设置于车身左右两侧,发电系统30连接于车身与侧舷之间,用于对机动车100在行进过程中车身与侧舷之间产生的平面落差运动的势能进行电力回收。在本实施例中,机动车100为新能源汽车。
[0024]车身包括底盘10、悬挂系统以及设置于底盘10上的车体20。悬挂系统设置于底盘10和车体20之间并与侧舷连接,用于起缓冲、传力以及减震作用。
[0025]请参看图2与图3,底盘10包括基板11、支撑梁13、若干凸柱15以及若干分隔部17。基板11大体呈长方形板状。支撑梁13呈X型且设置于基板11上,用于承受外界冲击力。若干凸柱15分别凸出设置于基板11相对的两侧并沿基板1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请参看图3,每个凸柱15包括设置于基板11上的柱体150及与柱体150连接的连接部151。连接部151为球形,其凸出设置于柱体150远离基板11的末端。每个分隔部17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凸柱15之间,且每个分隔部17末端与基板11之间的距离大于每个凸柱15末端与基板11之间的距离。
[0026]请继续参看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悬挂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10前后两端的结构相同的两个前悬挂系统41与两个后悬挂系统42。侧舷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10左右两侧的结构相同的左侧舷51与右侧舷52。其中,每个前悬挂系统41与每个后悬挂系统42分别连接于同侧支撑梁13与左侧舷51或右侧舷52之间。左侧舷51与右侧舷52均包括两个轮毂510及绕设于两个轮毂510之间的履带512。下面以左侧舷51、左侧的前悬挂系统41与后悬挂系统42以及左侧的发电系统30为例,对本发明中发电系统30的结构以及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0027]发电系统30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10两侧的两组发电系统30。其中,每组发电系统30包括定位轴31以及若干发电模块33。定位轴31分别连接于车身与所述左侧舷51之间以及车身与右侧舷52之间,并可随左侧舷51及右侧舷52与车身进行平面落差运动。
[0028]具体地,两组发电系统30中定位轴31分别连接于底盘10左侧的悬挂系统与左侧舷51之间以及底盘10右侧的悬挂系统与右侧舷52之间,用于将左侧舷51及右侧舷52分别通过底盘10左侧的悬挂系统及右侧的悬挂系统与底盘10的两侧连接。如此,当机动车100在行进过程中产生起落运动时,定位轴31可随左侧舷51及右侧舷52中轮毂510的起落与底盘10产生平面落差运动,且同时对侧舷与底盘10之间的位置起柔性衔接作用,对机动车100起到更好的避震作用。若干发电模块33同心安装于定位轴31上,并可随定位轴31相对于底盘10产生平面落差运动,以对底盘10与左侧舷51及右侧舷52之间因平面落差运动产生的势能进行电力回收。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轴31为刚性金属材质。
[0029]请参看图4,每个发电模块33包括电池仓330、磁感线圈3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