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易发生基础沉降地基场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898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立柱标识线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高度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I为立柱,11立柱底板,12立柱底座,13腰形孔;2为梁,21为斜梁,22为横梁,22a为左横梁,22b为右横梁,22c为连接板,23为斜撑;3为弹性件,4为灌注粧,41为U形件;5为钢管粧,51为法兰盘6为标识线,7为高度调节件,71为圆孔,100为光伏组件,101为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彳丁清楚、完整的描述,本发明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将参考现有技术。
[0019]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适用于易发生基础沉降地基场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用于将光伏组件100固定于安装面101上,包括:设置于安装面101上的一组立柱I以及设置于立柱I上的一组梁2,所述光伏组件100安装在梁2上,光伏组件100弹性地设置在梁2上,同时,立柱I弹性地设置在安装面101上。安装面在此泛是指安装光伏组件的场地,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坡面,本发明对此并无限定。
[0020]具体地,如图1-2所示,梁2包括斜梁21和横梁22,斜梁21与立柱I连接,横梁22与斜梁21连接,光伏组件100设置于横梁22上,斜梁21与立柱I之间还设置有斜撑23。
[0021]如图2所示,立柱I通过预设的灌注粧4连接于安装面101上,灌注粧4上预埋有U形件41,在立柱I的底部末端形成立柱底板11,立柱I通过立柱底板11安装在U形件41上,立柱底板11与U形件4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此处的弹性件3应为刚性弹性件,可以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弹簧或橡胶块,弹性件需要一定刚性,能承受雪荷载及一定风荷载要求,保证支架结构在达到较大规定荷载条件弹性元件才起作用;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弹性件为橡胶块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2]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光伏组件100与横梁22之间也设置有弹性件3 ;图5_7分别示出了光伏组件100与横梁22之间设置蝶形弹簧、橡胶垫以及弹簧具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来吸收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在支架构件中产生的部分应力,缓解由此引起的支架构件变形,当单元方阵中某个钢管粧的基础发生沉降,其他粧基础弹性元件将被压缩吸收掉沉降产生的部分应力,减少梁结构受到的次应力,减轻梁结构变形;从而减轻由于支架变形对光伏组件的损害;另外当光伏组件表面受到较大荷载冲击,弹性元件将被压缩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光伏组件表面受到冲击力。
[0024]实施例2:
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立柱I通过预设的钢管粧5连接于安装面101上,在立柱I底部末端附近设置有立柱底座12,钢管粧5上设置有法兰盘51,立柱I的末端套设在钢管粧5内,立柱底座12与法兰盘5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立柱底座12与法兰盘5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为弹簧。
[0025]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立柱I与钢管粧5之间设置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立柱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同样地,本实施例也是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来吸收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在支架构件中产生的部分应力,缓解由此引起的支架构件变形,当单元方阵中某个钢管粧的基础发生沉降,其他粧基础弹性元件将被压缩吸收掉沉降产生的部分应力,减少梁结构受到的次应力,减轻梁结构变形;从而减轻由于支架变形对光伏组件的损害;另外当光伏组件表面受到较大荷载冲击,弹性元件将被压缩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光伏组件表面受到冲击力。
[0027]实施例3:
如图11-1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具体为:每一根横梁22分别包括左横梁22a和右横梁22b,左横梁22a和右横梁22b之间通过一连接板22c铰接,左横梁22a和右横梁22b上分别设置有光伏组件100且左横梁22a和右横梁22b的交界处不设置有光伏组件。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单元方阵选用八根粧基础(南北四对),光伏组件与横梁采用螺栓连接,其中支架横梁一根分为两段,中间连接为铰接连接,光伏组件不能跨接在两段中间。
[0028]将每一根支架横梁分为两段,并通过铰接连接,安装时,光伏组件不跨接在两段横梁中间,通过将一个单元方阵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当某个粧基础出现沉降,仅影响到横梁而不影响到另一个小单元其他构件,而不跨到另一小单元的横梁上,由于每个小单元相当与单跨结构,粧基础沉降对支架结构增加的次应力很小,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基础沉降对光伏组件的影响。
[0029]实施例4:
如图14_16所不,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_3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具体为:在所述立柱I与安装面101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标识立柱高度的标识线6 ;同时,在立柱I上设置有可调节立柱高度的高度调节件7,高度调节件7为套设在立柱I上的套管,且在立柱I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腰形孔13,对应地,在高度调节件7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圆孔71,高度调节件7与立柱I通过穿设于该些孔的螺栓连接。
[0030]当单元方阵支架都安装完成后,将方阵中若干根立柱按同一水平标高设置标识线6,在规定的沉降检测调整期内,按照原来立柱标识进行粧基础沉降值测量,如确定好粧基础已下沉量,根据沉降情况调整立柱安装在粧基础上的高度,使其恢复到原来结构状态,从而尽量使粧基础沉降符合支架结构所允许范围内;通过立柱上腰孔及高度连接件上圆孔对立柱进行高度调整,结构简单,效果好。
[0031]当然,本发明还有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易发生基础沉降地基场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用于将光伏组件(100)固定于安装面(101)上,包括:设置于安装面(101)上的一组立柱(I)以及设置于立柱(I)上的一组梁(2),所述光伏组件(100)安装在梁(2)上,其特征在于:光伏组件(100)弹性地设置在梁(2 )上,和/或,立柱(I)弹性地设置在安装面(1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2)包括斜梁(21)和横梁(22),斜梁(21)与立柱(I)连接,横梁(22)与斜梁(21)连接,光伏组件(100)设置于横梁(22)上,光伏组件(100)与横梁(2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通过预设的灌注粧(4)连接于安装面(101)上,灌注粧(4)上预埋有U形件(41),在立柱(I)的底部末端形成立柱底板(11),立柱(I)通过立柱底板(11)安装在U形件(41)上,立柱底板(11)与U形件(4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通过预设的钢管粧(5)连接于安装面(101)上,在立柱(I)底部末端附近设置有立柱底座(12),钢管粧(5)上设置有法兰盘(51),立柱(I)的末端套设在钢管粧(5)内,立柱底座(12)与法兰盘(5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立柱底座(12)与法兰盘(5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弹簧或橡胶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根横梁(22)分别包括左横梁(22a)和右横梁(22b),左横梁(22a)和右横梁(22b)之间通过一连接板(22c)铰接,左横梁(22a)和右横梁(22b)上分别设置有光伏组件(100)且左横梁(22a)和右横梁(22b)的交界处不设置有光伏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梁(21)与立柱(I)之间还设置有斜撑(2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I)与安装面(101)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标识立柱高度的标识线(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I)上设置有可调节立柱高度的高度调节件(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件(7)为套设在立柱(I)上的套管,且在立柱(I)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腰形孔(13),对应地,在高度调节件(7)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圆孔(71),高度调节件(7)与立柱(I)通过穿设于该些孔的螺栓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易发生基础沉降地基场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用于将光伏组件(100)固定于安装面(101)上,包括:设置于安装面(101)上的一组立柱(1)以及设置于立柱(1)上的一组梁(2),所述光伏组件(100)安装在梁(2)上,其特征在于:光伏组件(100)弹性地设置在梁(2)上,和/或,立柱(1)弹性地设置在安装面(101)上。本发明通过将光伏组件弹性地设置在支架的梁上,和/或,将支架的立柱弹性地设置在安装面上,利用弹性变形来吸收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在支架构件中产生的部分应力,缓解由此引起的支架构件变形,减轻由于支架变形对光伏组件的损害,避免光伏组件内电池片产生隐裂。
【IPC分类】H02S20/30
【公开号】CN105007033
【申请号】CN201510466381
【发明人】蒋阿华, 张磊, 刘骑兵
【申请人】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