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916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供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终端。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终端的进步,用户能够利终端完成越来越多的事情。但是,终端上的电池的容量却一直没有突破。由于电池容量有限以及智能终端耗电量较大,因此很多情况下用户会被充电不方便等问题困扰。
[0003]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用户目前只能通过移动电源或者无线充电站来为终端充电。但是针对第一种方式,移动电源受携带性限制,往往不会具备太大的电池容量。而对于第二种方式,无线能量转化效率偏低,且产生的高辐射会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0004]为此,当前亟需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供电方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高效率地充电的可穿戴设备及终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0007]可穿戴部和固定在所述可穿戴部的电源部;
[0008]所述电源部包括:第一支撑面、能量转换元件和储能元件;
[0009]所述能量转换元件包括:磁性装置、弹性装置以及感应线圈;所述磁性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受到震动后,所述磁性装置通过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感应线圈发生相对运动,使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电流;
[0010]所述储能元件用于存储所述能量转换元件的感应线圈的电能。
[0011]其中,所述能量转换元件的弹性装置为多个微型弹簧;所述磁性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多个微型弹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0012]其中,所述电源部还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磁性装置的另一端通过限位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固定,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磁性装置的最大位移。
[0013]其中,所述磁性装置为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的中部的直径小于端部的直径,所述感应线圈围绕所述柱状结构的中部设置。
[0014]其中,所述储能元件包括:整流变压装置和电能存储装置;所述电能存储装置通过所述整流变压装置与所述感应线圈连接,从而存储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流。
[0015]其中,所述能量转换元件为多个,所述电容通过所述整流变压装置与每个能量转换元件的感应线圈连接。
[0016]其中,所述电容的电极材料为采用石墨烯。
[0017]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0018]至少一个电源部;所述电源部包括:第一支撑面、能量转换元件和储能元件;所述能量转换元件包括:磁性装置、弹性装置以及感应线圈;所述磁性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在所述终端受到震动后,所述磁性装置通过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感应线圈发生相对运动,使所述感应线圈产生交流电;
[0019]所述储能元件用于存储所述能量转换元件的感应线圈的电能。
[0020]其中,所述能量转换元件的弹性装置具体为多个微型弹簧;所述磁性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多个微型弹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0021]其中,所述电源部还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磁性装置的另一端通过限位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固定,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磁性装置的最大位移。
[0022]其中,所述磁性装置为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的中部的直径小于端部的直径,所述感应线圈围绕所述柱状结构的中部设置。
[0023]其中,所述储能元件包括:整流变压装置和电能存储装置;所述电能存储装置通过所述整流变压装置与所述感应线圈连接,从而存储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流。
[0024]其中,所述能量转换元件为多个,所述电能存储装置通过所述整流变压装置与每个能量转换元件的感应线圈连接。
[002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本发明的方案利用可穿戴设备、终端在携带过程中易震动的特性,将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从而达到了随时随地的充电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自身就能产生电源,且充电场景更广泛,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发明的电源部具有多个能量转换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发明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随时随地进行高效率充电的可穿戴设备及终端。
[00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部I和固定在所述可穿戴部I上的电源部2。
[0034]电源部2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面、用于把所述可穿戴设备受到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元件21,以及用于存储能量转换元件21转化的电能的储能元件22。
[0035]其中,如图2所示,能量转换元件21由磁性装置21A、弹性装置21B以及感应线圈21C组成。磁性装置21A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装置21B固定在电源部2的第一支撑面23上(第一支撑面23可以是电源部2的主体结构的一个表面)。在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受到震动后,磁性装置21A通过弹性装置21B,与感应线圈21C发生相对运动,使感应线圈21C产生电流。
[0036]本实施例利用可穿戴设备在携带过程中易震动的特性,将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从而达到了随时随地的充电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自身就能产生电源,且充电场景更广泛,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0037]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磁性装置21A为柱体结构。该柱体结构的中部的直径小于端部的直径,从而有更多空间设置缠绕的感应线圈21C,以加大能量转换效率。
[0038]在实际应用中,能量转换元件21的弹性装置可以由多个微型弹簧组成;上述磁性装置21A的一端通过该多个微型弹簧固定在第一支撑面上23。
[0039]此外,为避免穿戴设备因剧烈震动,造成磁性装置发生脱落或碰撞损坏,如图2所示,磁性装置21A的另一端通过限位装置21D与电源部2的第二支撑面24固定(第二支撑面24可以是电源部2主体结构的一个表面)。该限位装置21D能够限制磁性装置21A的最大位移。在实际应用中,限位装置21D可以是类似气囊、弹性垫等能够给磁性装置21A提供缓冲作用的物件。
[0040]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储能元件如图2所示,包括:整流变压装置22A和电能存储装置22B。
[0041]电能存储装置22B通过整流变压装置22A与感应线圈连接。感应线圈21C产生的交流电经过整流变压装置22A后转换为电压在电能存储装置22B额定范围内的直流电,并最终被电能存储装置22B存储。
[0042]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电能存储装置22B可以采用电极为石墨烯材料的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效率的要远远高于一般的电能存储装置。
[0043]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为增加可穿戴设备的产生电流的效率,如图3所示,上述电源部2可以包含多个能量转换元件21,储能元件22的电能存储装置22B通过整流变压装置22k,同时与每个能量转换元件21的感应线圈连接21C。
[0044]以上是本实施例电源部的自发电的原理,当然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讲,还可使用其他方式转换电能,如作为穿戴设备还可以利用用户的体温作为电能来源,即电源部还可以设置有由两种不同金属连接构成的闭合回路,若两个金属连接点的温度不一样,就能通过“泽贝克”效应生成电流。不同充电方式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
[0045]当然,作为示例性介绍,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电源部可以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