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保护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42155阅读:来源:国知局
422,用以导引两相邻的杆元件处于适当的位置。
[0069]于一实施例中,组装太阳能电池的保护框的辅助装置400的上基座410或下基座420还可以界定有一窗口 441,窗口 441贯穿上基座410或下基座420的上下表面,且位于两相邻杆元件350t及杆元件350r的接合斜面S的上方。用户可以通过窗口 441,观察两相邻杆元件例如杆元件350t及杆元件350r的接合状态,当发现两相邻杆元件350t及杆元件350r不平整时,可以进一步调整杆元件350t或杆元件350r。
[0070]于一实施例中,上基座410或下基座420还可以界定有至少一调整孔442,该至少一调整孔442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一导引凹槽431及第二导引凹槽432的位置。当用户发现两相邻杆元件350t及杆元件350r不平整时,可以利用至少一调整螺丝插入于该至少一调整孔442中,使调整螺丝底端抵住所述杆元件,并通过调整螺丝的旋入的深度,来调整杆元件350t或杆元件350r的平整度。所述调整孔442适合针对各种不同厚度的杆元件350t及杆元件3501■进行调整。于一实施例中,还可以界定出至少另一调整孔443,其位于窗口 441附近,亦即调整孔443比调整孔442更靠近于窗口 441,因此调整孔443能够用来调整接面S的状态。
[007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组装太阳能电池的状态示意图。请参照图7,当要组装太阳能电池模组300时,可以于太阳能电池面板301的边缘或杆元件350t、杆元件350b、杆元件350r、杆元件3501的凹槽内,涂上娃黏胶层340后,再将杆元件350t、杆元件350b、杆元件350r、杆元件3501的凹槽,套设于太阳能电池面板301的边缘上。并且,将四个辅助装置400分别置于太阳能电池面板301的四个角落上,其中杆元件350t、杆元件350b、杆元件350r、杆元件3501分别位于所述辅助装置400的第一导引轨道421及第二导引轨道422中。
[0072]举例而言,于一实施例中,可以先分别将杆元件350t及杆元件350r置于下基座420的第一导引凹槽431及第二导引凹槽432中后,再覆盖上基座410。于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再利用一固定结构将上基座410及下基座420加以固定。再通过所述辅助装置400的窗口 441,观察杆元件350t及杆元件350r的接面S的状态,并且将调整螺丝插入于调整孔442后,再利用旋入调整螺丝的深度,来调整杆元件350t及杆元件350r的平整状态。在组装初期硅黏胶层340还具有流动性,因此在调整调整螺丝的深度时,多余的硅黏胶层340会从杆元件350t、杆元件350b、杆元件350r、杆元件3501的凹槽流出,此时再移除流出来的硅黏胶。本实用新型不限定将上基座410及下基座420加以固定的固定结构,例如可以于上基座410及下基座420设有至少一螺旋孔,并利用至少一螺丝来固定上基座410及下基座420。
[0073]于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组装太阳能电池的保护框的辅助装置400还可以包含有一距离调整机构450。距离调整机构450连接于两个辅助装置400之间,距离调整机构450上有一调整长度的结构,因此能够调节两辅助装置400间的距离。分别调整完在太阳能电池面板301四个侧边的距离调整机构450的长度后,能够使太阳能电池面板301与保护框350的四个杆元件350t、杆元件350b、杆元件350r、杆元件3501紧密地结合。距离调整机构450包含一钢索451及两个调整头(未图示)。钢索451连接于两个辅助装置400之间。所述调整头分别设于钢索451的两端,利用旋转所述调整头的方式,来调整两调整头间的距离,借此调整两辅助装置400间的距离,以利调整整个太阳能电池模组300的侧边的尺寸。
[007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使用硅黏胶来黏合太阳能电池面板301与保护框350。在组装初期硅黏胶具有流动性,因此在缩短距离调整机构450的长度时,多余的硅黏胶会从杆元件350t、杆元件350b、杆元件350r、杆元件3501的凹槽流出,此时再移除流出来的硅黏胶。而留在杆元件350t、杆元件350b、杆元件350r、杆元件3501的凹槽中的娃黏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硬化而形成硅黏胶层340。硅黏胶层340除了能够将太阳能电池面板301的边缘及杆元件350t的内侧壁加以黏合之外,还能够填补太阳能电池面板301及保护框350间的制造公差,使太阳能电池面板301与保护框350能够紧密地结合。
[007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杆元件的剖面的放大图。图8的杆元件350t的实施例相似于图5实施例,因此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相关说明,以下说明相异处。如图8所示,杆元件350t可以包含一上板351、一侧板352及一下板353,侧板352连接于上板351及下板353之间,并且界定出该凹槽。而且,上板351的自由端处形成有一朝向凹槽内部突出的突出部351a,而且较佳的情况是下板353的自由端处形成有一朝向凹槽内部突出的突出部353a,使得凹槽深处的上板351及下板间353的距离H大于凹槽的开口处的上板351及下板353间的距离h。
[0076]请参照图8及图4B,于图8实施例中,在组装初期硅黏胶具有流动性,因此突出部351a及突出部353a能够挡住硅黏胶往凹槽的开口的方向B流动,借此使多余的硅黏胶往杆元件350t的延伸方向A流动。此时,除了能够减少硅黏胶溢出后还要移除硅黏胶的麻烦,还能够使硅黏胶更充实地填充凹槽中,减少凹槽中气泡的产生。如此,能够使整个太阳能电池模组300更为结实。此外,杆元件350b、杆元件350r、杆元件3501的结构亦可以相同于杆元件350t的结构,因此省略其相关说明。于一实施例中,还可以于杆元件350t上形成多个导引孔(未图示),形成在所述突出部351a及突出部353a内侧位置,用以供多余的硅黏胶自所述开口流出。
[0077]再请参照图8及图5,于图5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面板301与下板353间隔着硅黏胶层340,由于在组装初期硅黏胶具有流动性,因此常造成硅黏胶层340的厚度不固定的现象,更进一步造成太阳能电池面板301位于不同的高度上。此外,图5实施例也会有在杆元件350t的不同区段处的硅黏胶层340的厚度也相异的情况。相较于图5实施例,于图8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面板301是抵接在下板353的突出部353a上,由于突出部353a的高度是固定的,因此能够将太阳能电池面板301安装在固定的高度上。此外,由于杆元件350t不同区段的突出部353a的高度相同,因此能够更稳固地安装太阳能电池面板301。
[0078]综上所述,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框的体积较小的太阳能电池模组300。依据另一实施例,由于保护框的杆元件的上板及下板皆形成有朝凹槽内部突出的突出部,能够阻挡硅黏胶朝向凹槽的入口处流动,而仅往杆元件的延伸方向流动,减少凹槽中气泡的产生,使整个太阳能电池模组300更为结实。
[007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组包含: 一太阳能电池面板; 一保护框,包含有多个杆元件,每一所述杆元件包含一上板、一侧板及一下板,其中该上板、该侧板及该下板界定出一凹槽,所述凹槽能容置该太阳能电池面板一侧边的边缘; 一硅黏胶层,位于该凹槽内,而且位于该太阳能电池面板的边缘与该杆元件之间,所述硅黏胶层能黏着该太阳能电池面板及该杆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该上板连接于该侧板,且 该上板的一自由端处形成有一朝向该凹槽内部突出的一第一突出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该下板连接于该侧板,且 该下板的一自由端处形成有一朝向该凹槽内部突出的一第二突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杆元件的至少一端形成一斜面,且两相邻的杆元件的相邻端的所述斜面互相接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元件的个数为4个,而且该保护框由4个所述杆元件组合成矩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电池面板抵接于该下板的该第二突出部。
7.一种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保护框,用于组装于一太阳能电池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保护框包含: 多个杆元件,每一所述杆元件包含一上板、一侧板及一下板,其中该上板、该侧板及该下板界定出一凹槽,所述凹槽能容置该太阳能电池面板一侧边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保护框,其特征在于, 该上板连接于该侧板,且 该上板的一自由端处形成有一朝向该凹槽内部突出的一第一突出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保护框,其特征在于, 该下板连接于该侧板,且 该下板的一自由端处形成有一朝向该凹槽内部突出的一第二突出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保护框,其特征在于,该凹槽深处的该上板及该下板间的距离大于该凹槽的开口处的该上板及该下板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保护框,其包含一太阳能电池面板及一保护框。保护框包含有多个杆元件,每一杆元件包含一上板、一侧板及一下板,其中上板、侧板及下板界定出一凹槽,用以容置太阳能电池面板一侧边的边缘。硅黏胶层位于该凹槽内,而且位于太阳能电池面板的边缘与杆元件之间,用以黏着该太阳能电池面板及该杆元件。
【IPC分类】H02S30-10
【公开号】CN204349891
【申请号】CN201520043840
【发明人】张锦龙, 林潘泰, 张鹤宝
【申请人】新能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