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输出的dc-dc振荡器电路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700035阅读:来源:国知局
相器(107)的输入端连接使能信号EN,电流源IK2的输 入端连接内部电源VDD; 所述的源极接地,PM0S管111(13的栅极连接第三反相器(106)的输出端,PM0S管札。3的源极连接电流源I^的输出端,电流源I^的输入端连接内部电源VDD,第三反相器 (106)的输入端连接使能信号EN。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出的DC-DC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窄 脉冲产生单元和第二窄脉冲产生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D触发器(201)、第五反 相器(202)、第六反相器(203)、第七反相器(204)、第八反相器(205)、第五电容(: 5、第六电 容C6、NM0S管M2Q1、PM0S管M2Q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 所述第一D触发器(201)的时钟输入端CLK端连接由内部振荡单元产生的方波信号Vi或V2;第一D触发器(201)的输入端D连接其中一个输出端XQ,同时连接第六反相器(203) 的输入端和的栅极,第一D触发器(201)的另一输出端Q连接第五反相器(202) 的输入端,第一D触发器(201)的复位端RST连接第八反相器(205)的输出反馈端; 所述第五反相器(202)的输出端连接窄脉冲信号%或¥4,第六反相器(203)的输出端 连接PM0S管M2(l2的栅极,同时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容C5连接到地,并且通过第四电阻 R4连接匪〇3管112(11的漏极和第七反相器(204)的输入端; 所述的源极接地,第七反相器(204)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1?5和第六电 容(:6连接到地,并且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到第八反相器(205)的输入端和PM0S管112(12的 漏极,PM0S管M2Q2的源极连接内部电源VDD。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出的DC-DC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 齿波产生单元和第二锯齿波产生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误差放大器(301)、第二D触 发器(302)、第九反相器(303)、第三比较器(304)、第一电阻&、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 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PM0S管M3(i2、PM0S管M3(i4、PM0S管M3(i6、PM0S管M3(i8、PM0S管M3(i9、 PM0S管M31(i、NM0S管M3(i1、NM0S管M3(i3、NM0S管M3(i5、NM0S管M3(i7、NM0S管M311; 所述误差放大器(30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K2,误差放大器(301)的反相输入 端连接其输出端,同时连接NM0S管M3(ll、NM0S管M3(l5和PM0S管M3(12、PM0S管M3(l6的源极,误 差放大器(301)的使能端连接使能信号EN; 所述第二D触发器(302)的时钟输入端CLK接收窄脉冲信号%或V4,输入端D端连接 第二D触发器(302)的一个输出端XQ,复位端RST连接使能信号EN,另一输出端Q连接第 九反相器(303)的输入端,同时连接电压信号V8; 所述第九反相器(303)的输出端连接电压信号V7; 所述第三比较器(304)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到输入电压VIN,反相输入端 通过第一电阻&接地,同时连接NM0S管M311的源极,第三比较器(304)的输出端连接NM0S 管M311的栅极,使能端接使能信号EN; 所述NMOS管^和PMOS管M3Q2构成传输门TGpNMOS管^和PMOS管M3。2的栅极分 别连接电压信号¥7和V8,NMOS管UPPMOS管M3(12的漏极都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NMOS 管M3(l3和PMOS管M3(14构成传输门TG2,NMOS管M3(l3和PMOS管M3(14的栅极分别连接电压信号 %和V7,NMOS管M3(l3和PMOS管M3(14的漏极都连接该单元输出锯齿波信号V5或V6,NMOS管 皿3。3和PMOS管M3(14的源极都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NMOS管M3(15和PMOS管M3(16构成传输门 TG3,NM0S管UPPMOS管M3Q6的栅极分别连接电压信号V8和V7,NM0S管UPPMOS管M3。6 的漏极都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NM0S管M3(17和PMOS管M3(18构成传输门TG4,NM0S管^7和 PMOS管M3(l8的栅极分别连接电压信号V7和V8,NM0S管UPPMOS管M3(18的漏极都连接该 单元的输出锯齿波信号%或V6,它们的源极都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 所述PMOS管UPPMOS管M31(|构成电流镜,PMOS管M3(19和PMOS管M31(|的源极接在内 部电源VDD上,PMOS管^9的漏极连接锯齿波信号V5,PMOS管M31(l的漏极连接NM0S管M311 的源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出的DC-DC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 齿波产生单元和第二锯齿波产生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误差放大器(301)、第二D触 发器(302)、第九反相器(303)、第三比较器(304)、NM0S管M3Q1、NM0S管M3Q3、NM0S管M3(l5、 NM0S管M3Q7、NM0S管M311、PMOS管M3Q2、PMOS管M3(i4、PMOS管M3Q6、PMOS管M3Q8、第三电容C3、 第四电容(;和电流源IK3; 所述误差放大器(30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K2,反相输入端连接其输出端,同 时连接NM0S管M3(ll、NM0S管^5和PMOS管M3(l2、PM0S管^6的源极,误差放大器(301)的使 能端连接使能信号EN; 所述第二D触发器(302)的输入端CLK输入窄脉冲信号%或V4,输入端D连接第二D触发器(302)的一个输出端XQ,复位端RST连接使能信号EN,另一输出端Q连接第九反相 器(303)的输入端,同时连接电压信号V8; 所述第九反相器(303)的输出端连接电压信号V7; 所述第三比较器(304)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到VIN,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 阻札接地,同时连接NM0S管M311的源极,第三比较器(304)的输出端连接NM0S管M311的栅 极,第三比较器(304)的使能端接使能信号EN; 所述NM0S管^和PMOS管M3Q2构成传输门TGpNM0S管^和PMOS管M3。2的栅极分 别连接电压信号¥7和V8,NM0S管UPPMOS管M3(12的漏极都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NM0S 管M3(l3和PMOS管M3(14构成传输门TG2,NM0S管M3(l3和PMOS管M3(14的栅极分别连接电压信号 %和V7,NM0S管M3(l3和PMOS管M3(14的漏极都连接该单元输出锯齿波信号V5或V6,NM0S管 皿3。3和PMOS管M3(14的源极都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NM0S管M3(15和PMOS管M3(16构成传输门 TG3,NM0S管UPPMOS管M3Q6的栅极分别连接电压信号V8和V7,NM0S管UPPMOS管 M3(l6的漏极都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NM0S管M3(17和PMOS管M3(18构成传输门TG4,NM0S管M3(l7 和PMOS管M3(i8的栅极分别连接电压信号V7和V8,NM0S管^7和PMOS管M3(18的漏极都连接 该单元的输出锯齿波信号^或V6,NM0S管M3(I4PPMOS管M3(18的源极都通过第四电容C4接 地; 所述电流源IK3的正极连接内部电源VDD,负极连接该单元输出锯齿波信号V5或V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出的DC-DC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窄 脉冲产生单元和第二窄脉冲产生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D触发器(201)、第五反 相器(202)、第六反相器(203)、与非门(204)、第八反相器(205)、第十反相器(206)、第七电 容C7; 所述第一D触发器(201)的时钟输入端0^接¥1或¥2,其输入端D接第十反相器(206) 的输入端,同时连接它的一个输出端XQ,第一D触发器(201)的输出端XQ接第六反相器 (203)的输入端,复位端RST接第八反相器(205)的输出端,另一输出端Q接第五反相器 (202)的输入端; 所述第五反相器(202)的输出端连接该单元的输出窄脉冲信号%或¥4; 所述第六反相器(203)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容(:7接地,同时连接与非门(204)的一个 输入端; 所述第八反相器(205)的输入端连接与非门(204)的输出端; 所述第十反相器(206)的输出端连接与非门(204)的另一输入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输出的DC-DC振荡器电路,加入基准电压VR1和使能信号EN时,内部振荡电路产生两个频率固定相同却反相的方波信号V1和V2,经两个脉冲产生电路产生两路相位差为180度的窄脉冲信号V3和V4,这两路脉冲信号既直接作为电路的输出信号,触发开关管的开启,又分别在输入电压VIN、基准电压VR2和使能信号EN的作用下,经锯齿波产生电路产生两路相位差为180度的锯齿波信号V5与V6作为电路的另一种输出信号,有效地降低了双路DC-DC输入的RMS电流,消除了两路输出之间的干扰;本实用新型的锯齿波产生单元提供一个斜坡电压信号,具有斜坡低电平控制和输入电压前馈控制的斜坡电压信号增强了电压模环路的稳定性。
【IPC分类】H02M1-44
【公开号】CN204408188
【申请号】CN201420843740
【发明人】李演明, 柴红, 吴凯凯, 仝倩, 杨晓冰, 张豪, 文常保, 邱彦章
【申请人】长安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