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储能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0009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光伏储能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光伏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光伏发电作为诸多利用太阳能资源中的一种已广泛应用于现在的人民生活中。但目前光伏发电大多用于大型电站,民用市场较小。随着光伏行业的大力发展,目前面向普通消费者或者小型企业的光伏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从而出现了很多离网互用装置,以满足日常的用电需求;其中,光伏储能技术是这一领域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光伏发电的电能进行存储,有利于应急使用,同时也增加便携性。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伏储能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安装定位方便的光伏储能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装置,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位于内侧且水平设置的逆变器托盘、设置于逆变器托盘上的卡扣件;逆变器,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至逆变器托盘上,所述逆变器具有位于底部并与所述卡扣件相扣持的扣持片;电池包,设置于箱体内并位于逆变器下方。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器托盘具有横向延伸的承载部,所述卡扣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与承载部上表面间隔设置,所述逆变器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时,所述扣持片滑入卡扣部与承载部之间并与卡扣件上下扣持,使得所述卡扣部形成可与逆变器相配合滑动的定位导轨。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器托盘上设置有两组所述卡扣件,两组所述卡扣件分别靠近所述承载部的两侧缘设置。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组卡扣件中包括有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扣件。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部成倒U型设计,该倒U型卡扣部的两侧壁朝向承载部延伸的长度不一,其中一侧壁与承载部间隔设置,另一侧壁延伸至承载部上并进一步弯折延伸有一贴附于承载部上表面上的固定片。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器具有逆变器壳体,所述扣持片自所述逆变器壳体的两侧壁分别先向下再向内相向延伸而成,并且所述扣持片沿前后方向整体贯穿逆变器壳体设置。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还具有位于两侧且竖直延伸的竖向调节柱,所述逆变器托盘固定在竖向调节柱之间,所述竖向调节柱上设有若干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孔,所述逆变器托盘还具有自承载部两侧缘向上弯折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固定孔相配合的腰孔。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还具有设置在逆变器托盘上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限制逆变器的滑动安装位置。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器自后向前安装至逆变器托盘上,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卡扣件的正前方。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光伏储能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其中的逆变器安装定位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储能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中光伏储能装置门体打开时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17]图3是图1中光伏储能装置去掉上盖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展示导流件的设置方式;
[0018]图4是图3中导流件的立体图;
[0019]图5是图1中光伏储能装置的箱体框架图;
[0020]图6是图1中光伏储能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0021]图7是图4中光伏储能装置中的横向调节柱的立体图;
[0022]图8是图4中光伏储能装置中的竖向调节柱的立体图;
[0023]图9是图1中光伏储能装置中的逆变器壳体与逆变器托盘的配合示意图;
[0024]图10是图9中圈出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6]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储能装置100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光伏储能装置100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I内且水平设置的逆变器2和电池包3、打开或关闭箱体I的门体4。
[0027]结合图1、图2及图5至图8所示,所述箱体I具有位于两侧且竖直延伸的支撑梁
11、分别与支撑梁11顶端和底端相固定的上盖12和下盖13、沿前后方向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撑梁11之间的侧板171以及固定在上盖12和下盖13后端之间的后板172。所述支撑梁11在箱体I两侧分别成对且前后间隔设置。所述侧板171的外表面与支撑梁11的外表面平齐。所述支撑梁11、上盖12和下盖13之间形成有一收容腔10。所述逆变器2收容在所述收容腔10内;所述电池包3设置于收容腔10内并位于逆变器2下方。所述侧板171上内外贯穿设置有若干用以散热的排风口 1710。
[002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I还具有若干位于收容腔10两侧且沿竖直延伸的竖向调节柱15、固定在支撑梁11和竖向调节柱15之间的横向调节柱14、固定于竖向调节柱15之间的若干托盘16。所述横向调节柱14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逆变器2和电池包3均设置在所述托盘16上。所述箱体I还包括设置在下盖13和位于最下侧的托盘16之间的底梁5,所述底梁5沿前后方向延伸。
[0029]所述支撑梁11内侧壁上形成有用以与所述横向调节柱14相固定的第一定位孔111。位于腔体I前侧的其中一支撑梁11上设置有用以固定门体4的开槽112。所述门体4的相应侧设置有与开槽112相固定配合的螺栓40。
[0030]所述横向调节柱14具有横向主体部141及自横向主体部141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下侧缘分别弯折延伸的横向弯折部142。所述横向弯折部142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111相固定配合的第一配合孔1421。所述横向主体部141呈开口向外的U型设计,设置有若干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孔1411。
[0031]所述竖向调节柱15具有竖向主体部151及自竖向主体部151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侧缘弯折延伸的竖向弯折部152。所述竖向主体部151呈朝向收容腔10内开口的U型设计,并且在所述竖向主体部151上设置有若干用以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411配合的第二配合孔1511。所述竖向弯折部15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供所述托盘16上下调节固定第一固定孔15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