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及使用该驱动机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182480阅读:来源:国知局
56的极性相反。所述绕组30包括两个线圈,两个所述线圈 分别绕设于两个所述定子齿14上,且每个所述线圈穿过对应的收容槽15后,绕设至对应 的所述定子齿14的绕线部141上。当所述绕组30中有电流通过时,通电的绕组将产生感 应磁场。每一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线从定子齿的极靴、经过极靴与转子之间的气隙进入转 子、再从转子经由两辅助齿的邻近极靴的延伸部及定子辆12回到定子齿从而形成磁通回 路,即,每个所述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分别经由所述绕线部141、两极靴143、极靴143与 转子之间的气隙、转子、与所述两极靴143邻近的两延伸部1231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两延伸 部1231、W及定子辆12后,形成两个闭合的磁通回路。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线圈 在通电后,能形成四个磁通回路,也即形成四极电机,相较于传统的两极电机(定子未设辅 助极),本实用新型缩短了磁路、降低了磁阻,从而可提升所述驱动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0054] 可W理解地,四个所述永磁极56外表面的构成可W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同屯、 圆弧曲面结构,例如,四个所述永磁极56外表面的构成可W为非同屯、圆弧曲面,如每一永 磁极56的外表面到转子中屯、的距离沿转子周向从外表面的中屯、往两端逐渐减小且关于外 表面中屯、线对称,从而每一永磁极外表面与定子之间可形成关于外表面中屯、线基本对称的 非均匀气隙。
[005引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100为单相无刷电机。由此,上述的驱动组件100为四极单 相无刷电机。由于所述单相无刷电机仅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定子齿14,两个所述线圈分别 设置于两个所述定子齿14上,当所述定子辆12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21之间的距离一定 时,可W使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23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从而在相对减小所述单相无刷电 机的整体尺寸的同时,减轻了所述驱动机构1的整体重量,且所述单相无刷电机的输出功 率相对较大。同时,所述单相无刷电机设置于所述箱体21内时,可省去传统电机的外部铁 壳,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其占用空间,使所述驱动机构1的整体体积相对较小。而且,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外形大致呈长方形/腰形结构,该结构的宽度(即一组对边的尺寸)小 于其长度(即另一组对边的尺寸),电机外形与所述箱体21收容腔2111的形状匹配,如此 设计的驱动机构,所述箱体21具有扁平结构(垂直电机第二侧壁123方向的尺寸明显小于 平行电机第二侧壁123方向的尺寸),尤其适用于具有扁平空间的应用场合如车窗升降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机,转子最大外径(即对应永磁体处的最大外径)与定子铁忍的 宽度(两第二侧壁123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之比可达到0. 6W上,也即转子可做得尽可能 大,从而提升电机的输出功率。
[0056] 请同时参阅图8,所述缓冲件300设置于所述定子铁忍10与所述第一收容部211 之间。所述缓冲件300用于缓冲外界震动对所述驱动组件100造成的影响,同时用于吸收 所述驱动组件100在运转时产生的震动,使得所述驱动机构1整体在工作时的震动较小,降 低所述驱动机构1的工作噪音。
[0057] 请同时参阅图9,所述缓冲件300的轮廓大致与所述定子铁忍10的外轮廓相适应, 其套设在所述定子铁忍10之外。当所述定子铁忍10及所述缓冲件300收容于所述第一收 容部211中时,所述收容腔2111的侧壁对所述缓冲件300产生一个预压力,使所述驱动组 件100的所述定子铁忍10得W牢固地装设在所述箱体21内。
[0058] 所述缓冲件300包括套设部301、缓冲部303W及卡持部305。具体在图示的实施 例中,所述缓冲部303及所述卡持部305均设置于所述套设部301上。
[0059] 所述套设部301大致呈环形的柱状,其套设于所述定子铁忍10的外周。
[0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部303为缓冲凸起,其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部 303沿所述套设部301的周向彼此间隔设置于所述套设部301的外周。每个所述缓冲部303 均大致呈长条形凸起,其自所述套设部301的表面凸伸而成,并沿所述套设部301的轴向延 伸。多个缓冲部303环绕设置于所述套设部301的外周壁上,使所述缓冲件300的横截面的 外轮廓大致呈波浪形,从而为所述缓冲件300的形变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提高所述缓冲 件300的缓冲减震效果。可W理解的是,所述缓冲部303的延伸方向可W不局限于上文所 描述的沿所述套设部301的轴向延伸,其延伸方向还可W与所述套设部301的轴线相交呈 任意夹角延伸,或者,所述缓冲部303可W弯折形成于所述套设部301的外周壁上。同样可 W理解的是,所述缓冲部303的形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的长条形凸起的结构,其还可W 设计为其他的结构。例如,所述缓冲部303可W设计为球状、立方体状、棱柱状的缓冲凸起 等,仅需使所述缓冲部303彼此间隔设置于所述套设部301的外周壁,并为所述缓冲件300 的形变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即可。或者,所述缓冲部303的形状可W设计为上述任意形状 的组合,仅需使所述缓冲部303设置于所述套设部301的外周壁上,并为所述缓冲件300的 形变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即可。
[0061] 所述卡持部305大致呈凸缘状,其外径尺寸大于套设部301及所述缓冲部303的 外径尺寸。所述卡持部305设置于所述套设部301靠近所述盖体23的一端,并卡持于所述 箱体21的所述第一收容部211上。当所述定子铁忍10及所述缓冲件300收容于所述第一 收容部211中,且所述盖体23连接于所述箱体21上时,所述卡持部305位于所述盖体23与 所述箱体21之间(请参阅图4),W实现所述盖体23于所述箱体21之间的缓冲吸能减震, 同时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盖体23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箱体21上,并 对所述卡持部305施加一预压力,使所述缓冲件300及所述驱动组件100能够牢固地装设 于所述箱体21上。
[0062] 上述的缓冲件300,直接设置在所述定子铁忍10与所述箱体21之间,能够有效地 缓冲所述驱动组件100运转所产生的震动,且使所述驱动机构1整体组装较为便利。
[0063] 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传动组件400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部213内,并连接至所述 转轴52上。所述传动组件400用于连接所述外部设备,并驱动所述外部设备运动。
[0064] 所述传动组件400包括第一传动件401、第二传动件403W及输出件405。具体在 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401设置于所述转轴52上,所述第二传动件403设置于 所述第二收容部213内并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件401上,所述输出件405受所述第二传动 件403驱动。
[006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400为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第一传动件401为蜗 杆,所述第二传动件403为蜗轮,所述输出件405为转轴。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传动件401相 对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转轴52上,并能够随所述转轴52相对所述安装组件200转动。所述 第二传动件40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部213内,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401相晒合。 一双联齿轮分别构成所述蜗轮403与输出齿轮405,双联齿轮可绕支撑轴407旋转,支撑轴 407可固定至箱体21,输出齿轮405穿过所述箱体21凸伸至外界环境中。所述输出件405 用于连接所述外部设备。当所述驱动组件100的所述转轴52转动时,所述转轴52经由所 述第一传动件401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403转动,从而使所述输出件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