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输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320532阅读:来源:国知局
30和所述导光模组250可能不是一整块板体,而是可能由多个平行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条状的板体矩阵组合而成。其中,所述承载体130包括多个平行且相邻设置的子承载体133,所述多个子承载体133配合矩阵形成整体所述承载体130。相对应地,所述导光模组250也可以包括多个平行于第一维方向且相邻设置的子反射板251,所述多个子反射板251配合矩阵形成所述导光模组250。其中,所述承载体130内部的子承载体133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导光模组250内部的子反射板251的排列方向相同,即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维方向阵列排列。
[0062]当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照射过来后,所述子反射板251引导所述光束至所述子承载体133的入光面131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条状光照。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131整体上可以形成沿所述子承载体133方向的第一维方向光强均匀,垂直于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的光强不均匀的光照。
[0063]实施例三
[0064]请同时参阅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模组350包括第一反射板351和第二反射板353,所述第一反射板351和所述第二反射板353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体130入光面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反射板351和所述第二反射板353均可以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并反射光束朝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侧传输。
[0065]所述光能输出装置100的承载体130的入光面131可以接收直接来自所述光源提供的光束,也可以接收经过所述第一反射板351和所述第二反射板353反射的光束。上述光束在所述入光面131的分布情况与所述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能输出装置100的承载体130的入光面131也可以形成沿所述第一维方向光强分布均匀,同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呈非均匀分布的光照。
[0066]实施例四
[0067]请参阅图11,与实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输出装置100基本相同,唯不同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板351和所述第二反射板353可以分别包括多个平行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子反射板3511和第二子反射板3531。相对应地,所述承载体130可以包括多个平行且相邻设置的子承载体133,所述多个子承载体133配合矩阵形成所述承载体130。而且,于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整体上也可以形成沿所述子承载体133方向的第一维方向光强均匀,垂直于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的光强不均匀的光照。
[0068]实施例五
[0069]请参阅图12,所述导光模组450为透光板,所述透光板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并折射所述光束朝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侧传输。所述透光板可以为包括菲涅尔透镜或普通透光镜的透光板,主要是特定设计的非成像折射板。
[0070]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450可以为聚光透镜,即为具有聚光功能的透光板。所述聚光透镜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并汇聚所述光束传输至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131。而且,根据所述导光模组450所汇聚光线在所述入光面131表面的重叠程度,在所述入光面131表面可以形成沿所述第一维方向光能强度分布均匀,同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呈非均匀分布的光照。
[007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所述导光模组450可以包括多个子聚光透镜451,所述多个子聚光透镜451配合阵列组成所述导光模组450,所述承载体130可以包括多个子承载体133,所述多个子承载体133配合阵列组成所述承载体130。其中,所述多个子聚光透镜451与所述多个子承载体133相对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排列方向相同。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排列方向上,所述子聚光透镜451将所述光束以线聚焦的方式引导至所述子承载体133的入光面形成条状光照,因此在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131形成沿所述第一维方向光强均勾分布的光照。由于在不同时刻内,所述多个子聚光透镜451所折射的光束光强和/或光束覆盖的面积可能不同,因此在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131可以进一步形成沿所述第一维方向光强均勾分布,垂直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光强非均勾分布的光照。
[0072]为了保证更多的光束汇聚至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131,所述导光模组450面积大于所述承载体130的面积,如此便可通过所述导光模组450汇聚所述光束以提高所述承载体130入光面的光强。
[0073]可替代地,所述导光模组150还可以是具有抛物线弧面的反射镜,所述弧面反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至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侧。其反射原理与实施例二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0074]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导光模组150还可以是遮光元件,即所述遮光元件遮挡部分所述光源产生的光束传输至所述承载体130的入光面131,并在所述入光面131形成光照区域和非光照区域。所述光照区域为接收所述光束的区域,所述非光照区域为没有直射光束覆盖的区域。如果所述导光模组遮挡部分光束在所述入光面131形成连续且相互平行的所述光照区域和所述非光照区域,则在沿所述光照区域和所述非光照区域相互平行方向的第一维方向上,所述入光面131会形成光强均匀的光照,而在垂直所述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上,所述入光面131会形成光强非均匀的光照。
[00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产生光束; 具入光面的承载体,部分光束传输至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在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所在平面界定相互垂直的第一维方向和第二维方向;及 导光模组,所述导光模组是透光板,所述透光板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所述导光模组折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至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在所述入光面形成沿所述第一维方向,光强均匀分布,沿所述第二维方向,所述光强非均匀分布的光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太阳或者人工光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是光伏发电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是接收光束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工作面,所述承载体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入光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始终以固定的位置接收太阳光,不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调节所述导光模组面向太阳的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是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并汇聚光束传输至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包括多个子聚光透镜,所述多个子聚光透镜配合阵列组成所述导光模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包括多个子承载体,所述多个子承载体配合阵列组成所述承载体,所述多个子聚光透镜与所述多个子承载体相对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排列方向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聚光透镜将所述光束以线聚焦的方式引导至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形成条状光照带。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光能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面积大于所述承载体的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能输出装置。所述光能输出装置包括光源、具入光面的承载体和导光模组,所述光源产生光束;部分光束传输至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在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所在平面界定相互垂直的第一维方向和第二维方向;所述导光模组是透光板,所述透光板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所述导光模组折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至所述承载体的入光面,在所述入光面形成沿所述第一维方向,光强均匀分布,沿所述第二维方向,所述光强非均匀分布的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输出装置输出局部均匀,整体不均匀的光照,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IPC分类】H02S40/22, H02S40/20
【公开号】CN205232141
【申请号】CN201520764893
【发明人】陈大彤
【申请人】陈大彤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