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4174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卡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关于一种卡扣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机壳扣合装置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卡扣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中,容置电池的一侧通常为了能够方便更换电池而设计成可拆卸式的背盖,或直接将背盖结合于该电池以便快速更换,进而造成背盖与机壳接合处具有许多缝隙,若外界水分或湿气不慎渗入该缝隙,将导致电池短路或电子组件损坏,因此可以见得防水设计的重要性。己知技术中,该背盖通常利用卡扣结构而将该背盖结合至该电子产品,如图1所示,该可携式电子产品具有一机壳1、一背盖2及一卡扣结构4,且该机壳1的一面具有一容置空间3,使该背盖2容置于该容置空间3内。其中该卡扣结构4设于该机壳1,且该卡扣结构4更包含按键5及卡合件6,当使用者将该背盖2固定于该容置空间3时,该卡合件6与该按键5为同方向的平行移动,即该卡合件6会随着该按键5移动方向而进行同一方向的移动,藉以将该卡合件6卡固或脱离该背盖2的卡固槽7,藉以将该背盖2安装于该机壳1上或自该机壳1将该背盖2拆卸下来。然而,此种同方向移动的卡扣结构4若要提供足够的扣持力使该背盖2扣持于该机壳4的容置空间3内,常导致该卡扣结构4的厚度较厚,才能达到防水的效果以防止水份渗入该容置空间3造成电路短路,所以不适用于日益薄型化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卡扣结构,以使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卡扣结构可同时达到强化扣持力、防水及薄型化结构等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卡扣结构,使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卡扣结构可达到强化扣持力的功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卡扣结构的可携式电子产品,使可携式电子产品可同时达到防水及薄型化等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扣结构,其应用于将一结合件固定于一机体,该机体系包含配合单元,该卡扣结构包含:一按键单元,其具有一推动部与一第一结合部,以供推动该推动部使该按键单元沿一第一方向移动;一卡固单元,其具有一卡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该卡合部用于对应卡固于该配合单元,且该第二结合部用于相对移动地靠合于该第一结合部,以供该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的相对移动而使该卡固单元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令该卡合部扣合或脱离于该配合单元;及一第一复位单元,其连接于该按键单元与该结合件,用于使该按键单元于该第一方向上的往返移动。为达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如前述的卡扣结构,并更包含:一机体,包含配合单元;及一结合件,该结合件结合于该机体的一侧。与己知技术相较,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扣结构,由按键单元与卡固单元间的链接结构设计,进行不同方向的相互移动来达成卡扣的目的,更进一步使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卡扣结构可同时达到强化扣持力、防水及薄型化结构等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己知电子产品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拆卸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安装示意图。1:机壳2:背盖3:容置空间4:卡扣结构5:按键6:卡合件7:卡固槽10、10':卡扣结构12:按键单元121:推动部122:第一结合部13a、13b:卡固单元131:卡合部132:二结合部14:第一复位单元15:第二复位单元20:结合件21:T型固定腔211:限位面22:对接端30:机体31:容置空间311:配合端312:插接端313:导引轨314:端子315:防水结构32:配合单元A:复位方向B:推动方向C:方向D: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考图2,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机体30、一结合件20及一卡扣结构10。该机体30具有一容置空间31及配合单元32,该容置空间31形成于该机体30的一侧,且该容置空间31的侧壁包含配合端311及插接端312,该配合单元32系为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1的配合端311上的凹槽内,该配合端311上更具有导引轨313。其中,该机体30为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本体,其内部用于容置例如硬盘、中央处理单元或电路板等电子组件(图未示)。该结合件20容置于该容置空间31中,而结合于该机体30的一侧,该结合件20内部包含T型固定腔21,用以将该卡扣结构10容置固定于该结合件20内部,该结合件20更包含对应于该插接端312的对接端22。于本实施例中,该结合件20以包含电池单元(图未示)的电池模块作为示例说明,该电池模块用于安装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槽中,并由本发明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卡扣固定,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卡扣结构可用于例如一盖板盖合且扣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等。该卡扣结构10设于该结合件20的T型固定腔21内,其应用于将该结合件20扣合固定至该机体30,该卡扣结构10包含:一按键单元12、一卡固单元13a、13b及一第一复位单元14。该按键单元12具有一推动部121与一第一结合部122,该按键单元12以供推动该推动部121使该按键单元12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该卡固单元13a、13b具有卡合部131与第二结合部132,该卡合部131用于对应卡固于该配合单元32,且该第二结合部132可用于相对移动地靠合于该第一结合部122,以供该第一结合部122与第二结合部132的相对移动而使该卡固单元13a、13b沿一第二方向移动,而使该卡合部131扣合或脱离于该配合单元32;该第一复位单元14连接于该按键单元12与该结合件20,用于使该按键单元12沿该第一方向往返移动。本实施例中并参照图4及图5,该第一方向包含为复位方向A及推动方向B,该按键单元12搭配该结合件20内部的T型固定腔21的限位,而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即朝该复位方向A或该推动方向B进行移动;该按键单元12的推动部121包含一凸块用于供使用者朝推动方向B施力推动,而当使用者未施力于该推动部121时,该按键单元12由第一复位单元14的推抵而朝复位方向A移动,并于该按键单元12移动时,同时带动该卡固单元13a、13b移动,以使该结合件20自该机体30上拆卸或组装。于本实施例中,该卡扣结构10安装至该机体30的结合件20的内部时,仅露出该按键单元12的推动部121以供使用者施力推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卡扣结构10具有二个卡固单元13a、13b,该卡固单元13a、13b搭配该结合件20内部的T型固定腔21的限位,而沿该第二方向移动,在此参照图4及图5并以图式上方的卡固单元13a的移动方式作为示例说明,该卡固单元13a系沿该第二方向朝外(方向c)移动而卡固或朝内(方向D)移动而脱离,使该卡固单元13a的卡合部131卡固或脱离该配合单元32。其中,该卡固单元13b的卡固方向及脱离方向与该卡固单元13a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垂直。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复位单元14连接于该按键单元12与该结合件20内的T型固定腔21的一内壁面,用于使该按键单元12沿该第一方向往返移动,即该按键单元12藉由该第一复位单元14而朝复位方向A或推动方向B移动,具体而言,该第一复位单元14可为弹簧或弹性体,并且,当用户施力推动按键单元12并使该按键单元12朝推动方向B移动时,该第一复位单元14被压缩,而当用户未施力于按键单元12时,该第一复位单元14产生一弹性恢复力以推抵该按键单元12回复至如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复位单元14以三个并列的弹簧作为举例说明,亦即该弹黄的数量可视情况增减。其中,该卡扣结构10设置于该结合件20的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与图式所示的实施例,即只要能够将该卡扣结构10设置于该结合件20而能达成卡扣的功效即可。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22与该第二结合部132分别包含一滑动件与相对应的一斜向沟槽,且该按键单元12、该卡固单元13a、13b及该第一复位单元14设于同一平面上,而该滑动件可相对移动地抵靠于该斜向沟槽中。请参考图5,当要将该结合件20自该机体30取下,使用者即以推动方向B推动该按键单元12而压缩该第一复位单元14,同时,该按键单元12藉由该第一结合部122与该第二结合部132的扣合,使该滑动件沿着该斜向沟槽滑动而进行推动方向B的移动,并带动该卡固单元13a、13b沿该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该卡固单元13a、13b的卡合部131自该机体30上的配合单元32脱离,即由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1的配合端311的凹槽脱离,而形成如图5所示的状态,接着将该结合件20顺着该配合端311上的导引轨313自该机体30的容置空间31取出,以完成该结合件20的拆卸。反之,一并参考图2,当要将该结合件20安装至该机体30,使用者则将该结合件20顺着该配合端311上的导引轨313插入该容置空间31中,此时该卡固单元13a、13b会因为该机体30的配合端311的挤压而形成如图5所示的状态,并带动按键单元12朝推动方向B移动而压缩该第一复位单元14,直到该结合件20完全插入该容置空间31,则该按键单元12藉由该第一复位单元14而朝复位方向A移动,以回复至如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即该按键单元12藉由该第一结合部122与该第二结合部132的扣合,使该滑动件沿着该斜向沟槽滑动,而进行复位方向A的移动,并带动该卡固单元13a、13b沿该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该卡固单元13a、13b的卡合部131卡固于该机体30上的配合单元32,即卡固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1的配合端311的凹槽,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状态,以将该结合件20扣合固定于该机体30。再者,该斜向沟槽与该滑动件的倾斜角度、形状、位置不限于本实施例与图式所例示,可随着该卡固单元卡固至该配合单元的移动行程所需而改变该斜向沟槽与该滑动件的倾斜角度,或依实际需求而改变。请参考图6,为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卡扣结构10'同样包含该按键单元12、该卡固单元13a、13b及该第一复位单元14,其中该按键单元12沿该第一方向移动,且该卡固单元13a、13b沿该第二方向移动,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垂直,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第一结合部122与该第二结合部132分别包含相互对应的斜面,而使该第一结合部122与该第二结合部132相互靠合并可相对移动,同时,该卡扣结构10'更包含第二复位单元15,该第二复位单元15连接于该第二结合部132与该结合件20,该第二复位单元15用于限制该卡固单元13a、13b沿该第二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复位单元15以弹簧为举例说明,该弹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结合部132,且另一端连接于该结合件20的T型固定腔21的限位面211。用户朝该推动方向B推动该按键单元12而压缩该第一复位单元14,同时,该卡固单元13a、13b藉由该第二复位单元15的张力推抵,即该第二结合部132推抵并相对该按键单元12的第一结合部122滑动,使该卡固单元13a、13b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该卡固单元13a、13b的卡合部131自该机体30上的配合单元32脱离,接着将该结合件20自该机体30的容置空间31取出,而完成该结合件20的拆卸。反之,当用户松开该按键单元12,使该按键单元12藉由该第一复位单元14而朝复位方向A移动,此时,该卡固单元13a、13b被该按键单元12推抵,即该按键单元12的第一结合部122推抵并相对该第二结合部132滑动,该第二复位单元15压缩而回复至如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即该卡固单元13a、13b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该卡固单元13a、13b的卡合部131卡固该机体30上的配合单元32,而将该结合件20扣合固定于该机体30。回到图2,该机体30包含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1的插接端312的多个复数端子314,其与该具有电池单元的结合件20的对接端22达成电性连接,而该插接端312更包含防水构件315,设于该插接端312的周围。其中,该防水结构315系可为防水垫、防水胶体、防水棉或其他可达成防水功效的防水构件。于本实施例中,系以围绕于该等端子314周围的一环形防水垫为例。当该结合件20扣合至该机体30,并由该卡固单元13a、13b的卡合部131与该配合单元32之间及该第一复位单元14提供稳固的扣合力,迫紧该结合件20的对接端22于该机体30的插接端312,进而紧密压缩位于该插接端312与该对接端22之间的缝隙的防水垫,而达到高度防水的效果。其中,该防水构件315也可设置于该对接端22的周围。上述实施例中,该按键单元的形状不限于此,其中该推动部121的凸块可形成于该按键单元12上相对于该第一复位单元14位置的另一侧,以按压的形式来达成卡扣的功效,也可依实际需求变化。与己知技术相较,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扣结构,由按键单元与卡固单元间的链接结构设计,进行不同方向的相对移动未达成卡扣的目的,更进一步使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卡扣结构可同时达到强化扣持力、防水等的功效,该薄型化结构尤其适用于薄型化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本发明在上文中己以较桂实施例公开,然熟习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所有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