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54575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放大器【技术领域】的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控制电路对称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和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所述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效应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用于提供工作电流的第一恒流源电路和用于提供偏置电流的第一电流镜电路。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十九三极管、二十三极管、第二十四三极管、二十七效应管和提供驱动电流的第二恒流源电路。本发明实现了跟随器在动态工作时,输入偏置电压与输出偏置电压成对等的有关系,从而使输入信号电压近似等于输出到负载的电压,实现信号的零失真放大。
【专利说明】—种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放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音频放大器当中,末级的电压跟随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的失真都与末级的电压缓冲放大器有关,如互调失真,谐波失真等,究其原因是跟随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是正比例关系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而造成非线性失真的原因是在输入信号电压时跟随器的输入偏置电压不能与输出的偏置电压变化而变化,也既是说输入偏置电压与输出偏置电压不是对等关系,从而造成了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而为了解决非线性失真,人们通常会引入环路负反馈电路去较正这个非线性失真,而这又会带来包括瞬态互调失真等其它的失真,这正是造成晶体管电路冷硬、干涩,缺乏灵动,乐感呆滞,所谓“晶体管声”。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音频放大器中跟随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是正比例关系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限制性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跟随器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接近于对等的线性关系。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本发明所述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包括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对称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和功率缓冲放大电路;
[0006]所述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效应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源极设置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间通过第一恒流源电路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电阻对称设置的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流镜电路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一达林顿管,所述第一达林顿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一电流镜电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达林顿管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五电阻,并通过第三十电阻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能过第九二极管连接在第一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其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间;
[0007]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十九三极管、第二十三极管、第二十四三极管和第二十七效应管,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的第一电流镜电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二十电阻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与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二恒流源电路;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设置在第二恒流源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连接,负载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0008]所述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间设置有第二十九电阻,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连接;
[0009]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效应管对称的第二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效应管的栅极间通过第一电容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还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电压输入信号通过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连接。
[0010]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第一调节电阻,所述第一调节电阻一端设置在第一电阻与第一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电阻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效应管对称的第二效应管的源极之间。调节第一效应管和第二效应管的工作电压,作为输出中点为零的电位器使用。[0011]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第二调节电阻,所述第二调节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四三极管对称的第二十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对称的第二十五电阻之间。用于调节末级功率放大管,第二十七效应管和第二十八效应管的静态工作电流。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恒流源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十九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十一电阻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一恒流电源电路对称的第三恒流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一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之间。为第一效应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提供工作电流。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九三极管和第十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基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基极与第八三极管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与第十三极管形成达林顿管,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设置在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其发射极与第十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设置在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之间。它们为第五三极管的电流负反馈电路,减少第五三极管动态中的工作电流,并为第十一三极管和第十二三极管提供偏置电流。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二十三三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与第六二极管串联设置,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十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设置在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设置在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对末级的功率放大管第二十七效应管提供驱动,并为末级功率管偏置电路提供工作电流。由于恒流源对高频的阻抗非常大,因此它可以抑制第二十七三极管的高频相移而发生高频自激振荡,从而使第二十七三极管稳定可靠地工作。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并联若干组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对称设置在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用于隔离恒流源电路电流的第九二极管、第二十三三极管、第三十二电阻、第二十七效应管、第二十四电阻和第二十七电阻,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二十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四电阻之间,其负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九电阻之间,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与第二十七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每一组功率放大电路都包括一个恒流源驱动,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并联功率放大电路,采用二极管对恒流源进行隔离,避免了直接并联功率放大电路而造成声音粗糙的问题。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十一三极管和第十二三极管连接成第一达林顿管,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三十电阻与地线连接。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三极管基极电流对第五三极管在动态中的工作电流而造成整个电路工作不稳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发明消除了电压跟随器的非线性失真及由非线性失真引起的其它失真,并且整个电路由于加了很深的电流负反馈,电路十分稳定,输出阻抗很低,能够轻松驱动大的电容,电感负载。末级功放管只需有很小的偏置电流也能在扬声器上发出非常高传真的声音,而不会出现以往晶体管功放冷、硬、干涩等的“晶体管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0]图1是本发明所述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2是本发明所述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末级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0022]图3是基准电压比较缓冲电路π工作模型;
[0023]图4是功率缓冲电路π工作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包括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对称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和功率缓冲放大电路;
[0026]所述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所述第一效应管Ql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效应管Ql的源极设置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效应管Ql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间通过第一恒流源电路I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电阻Rl对称设置的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流镜电路2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一达林顿管3,所述第一达林顿管3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ll与第一电流镜电路2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一达林顿管3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五电阻R5,并通过第三十电阻R30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通过第九二极管D9连接在第一效应管Ql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九二极管D29的负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负极V2-连接,其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间。所述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串联后并联有第一调节电阻VR1,所述第一调节电阻VRl —端设置在第一电阻Rl与第一效应管Ql的源极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电阻R2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效应管Ql对称的第二效应管Q2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一调节电阻VRl用于调节输出第一效应管Ql和第二效应管Q2的工作电流,起到调节输出中点为零的电位器的作用。
[0027]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十九三极管Q19、第二十三极管Q20、第二十四三极管Q24和第二十七效应管Q27,所述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基极与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的第一电流镜电路2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Vl+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极管Q20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与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Q20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二恒流源电路4 ;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Q27的栅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设置在第二恒流源电路4与第二十三电阻R23之间,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Q27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Vl+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47与负载RL连接,负载RL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0028]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与负载RL间设置有第二十九电阻R29,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R30连接。
[0029]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二十七效应管Q27和第二十八效应管Q28的静态工作电流的第二调节电阻VR2,所述第二调节电阻VR2 —端连接在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R23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对称的第二十五三极管Q25的基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R23对称的第二十五电阻R25之间。
[0030]所述第一效应管Ql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效应管Ql对称的第二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效应管Ql的栅极与第二效应管Q2的栅极间通过第一电容Cl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还连接有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电压输入信号Vs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连接。
[0031]所述第一恒流源电路I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十九三极管Q29,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第三十一电阻R31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一恒流电源电路I对称的第三恒流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三极管Q29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一效应管Ql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一恒流源电路I为第一效应管Ql、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提供工作电流。
[0032]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2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第九三极管Q9和第十三极管Q10,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其基极与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RlO与第二供电电源正极V2+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Q7基极与第八三极管Q8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Q9与第十三极管QlO形成达林顿管,所述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设置在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之间,其发射极与第十三极管QlO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三极管QlO的集电 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QlO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第十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Rll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基极设置在第十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Rll之间。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2为第五三极管Q5的电流负反馈电路,减少第五三极管Q5在动态中的电流,并为第十一三极管Ql1、第十二三极管Q12提供偏置电流。
[0033]所述第十一三极管Qll和第十二三极管Q12连接成所述第一达林顿管3,所述第十一三极管Qll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ll与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三十电阻R30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一达林顿管3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三极管基极电流对第五三极管Q5的电流调制,从而避免造成整个电路工作不稳定。
[0034]所述第二恒流源电路4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二十三三极管Q23,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第六二极管D6串联设置,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设置在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设置在第二十三极管Q20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Q23的基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设置在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三电阻R23之间。所述第二恒流源电路4为第二十七效应管Q27进行驱动,并给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调节电流VR2、第二十四三极管Q24和第二十五三极管Q25组成的末级功率管偏置电路提供工作电流,由于恒流源对高频的阻抗非常大,因此它可以抵制第二十七效应管Q27和第二十八效应管Q28的高频相移而发生高频自激振荡,从而使第二十七三极管Q27和第二十八效应管Q28稳定可靠地工作。
[0035]如图2所示,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并联设置若干功率放大电路,以达到输出电流更大的目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用于隔离恒流源电路电流的第九二极管D9、第二十三三极管Q23、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二十七效应管Q27、第二十四电阻R24和第二十七电阻R27,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设置在第二十三三极管Q23的集电极与第二十四电阻R24之间,其负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Q23的基极连接在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十九电阻R19之间,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与第二十七效应管Q27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Q27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Vl+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与负载RL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每个功率放大电路中都包括了一恒流源驱动,可根据使用需查并联功率放大电路的数量。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对称设置,原理和功能一样。
[0036]通过二极管对恒流源的电流进行,然后接入末级偏置电路中,避免了直接并联末级功率管而造成的声音粗糙的问题。
[0037]下面以第一控制电路工作为例说明本发明所述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
[0038]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效应管Ql、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为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管,第三十电阻R30为基准缓冲电压负载电阻。第十一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第十九三极管Q19和第二十七三极管Q27为功率缓冲放大管。第一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及其相关器件组成的缓冲电路π工作模型如图3所示。当输入一个电压信号VS时,由于第一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的跨导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所以BA两端的电压变化量Λ VBA等于BC两端的电压变化量Λ VBC,所以输入电压VS等于第三十电阻R30的两端的电压VR30,VR30为基准缓冲电压。Λ VBA为第一效应管Ql和第三三极管Q3的动态偏置电压,Δ VBC为Q5的动态偏置电压。
[0039]第^ 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第十九三极管Q19和第二十七三极管Q27所组成的缓冲电路的η工作模型如图4所示。选择合适的第三十电阻R30,使得电压输入信号VS与第三十电阻R30的商大于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基极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间的电流变化量Λ IDC,另外由于第三十电阻R30两端的电压VR30与第二十九电阻R29两端的电压VR29之和等于负载RL两端的电压VRL,且DC间的电流变化量Λ IDC远小于DE间的电流变化量Λ IDE,则有DC间的电压变化量Λ VDC等于DE间的电压变化量与第二十九电阻R29电压变化量之和Λ (VDE+VR29),而第二十九两端电压VR29等于(VR30 + R30 —Δ IDC).R29,而第三十电阻R30相对于负载RL是个非常大的数值,而第二十九电阻R29的阻值非常小,在输入电压VS时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压降非常微小,所以VR30 ^ VRL,则VS~VRL,这样就实现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几乎是对等的线性关系,从而解决了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问题。第二控制电路的分析过程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分析过程相同。
[0040]本实施例所述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004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包括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对称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和功率缓冲放大电路; 所述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效应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源极设置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间通过第一恒流源电路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电阻对称设置的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流镜电路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一达林顿管,所述第一达林顿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一电流镜电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达林顿管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五电阻,并通过第三十电阻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能过第九二极管连接在第一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其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间; 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十九三极管、第二十三极管、第二十四三极管和第二十七效应管,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的第一电流镜电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二十电阻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与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二恒流源电路;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设置在第二恒流源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连接,负载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所述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间设置有第二十九电阻,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连接; 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效应管对称的第二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效应管的栅极间通过第一电容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还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电压输入信号通过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限线性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十电阻的阻值应该满足:电压输入信号与第三十电阻的商大于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间的电流变化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限制线性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节电阻,所述第一调节电阻一端设置在第一电阻与第一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电阻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效应管对称的第二效应管的源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限制线性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调节电阻,所述第二调节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四三极管对称的第二十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对称的第二十五电阻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限制线性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流源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十九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十一电阻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一恒流电源电路对称的第三恒流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一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限制线性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九三极管和第十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基极与第八 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基极与第八三极管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与第十三极管形成达林顿管,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设置在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其发射极与第十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设置在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限制线性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二十三三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与第六二极管串联设置,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十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设置在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设置在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无限制线性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并联若干组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对称设置在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用于隔离恒流源电路电流的第九二极管、第二十三三极管、第三十二电阻、第二十七效应管、第二十四电阻和第二十七电阻,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二十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四电阻之间,其负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九电阻之间,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与第二十七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七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达顿管包括第十一三极管和第十二三极管,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三十电阻与地线连接。
【文档编号】H03F3/20GK103956980SQ201410198297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钟其炳 申请人:钟其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