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211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元件盒,特别是涉及一种以表面接着技术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盒。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元件盒大致可因基本结构不同区分为插入式及表面接着式。参阅图1,是一种插入式的现有电子元件盒1,又可称为双列直插封装件(dualin-linepackage,简称DIP),该电子元件盒1可和数个线圈10电连接,并以插入式封装技术(through-holetechnology)结合在一片电路板11上,该电路板11具有数个插孔111。而该电子元件盒1包含一个盒体12,以及数支安装在该盒体12上并分别与所述线圈10电连接的接脚13,每支接脚13都具有一个可安插在该电路板11上相对应的插孔111内的插接部131,以及一个位于该盒体12内部并与相对应的线圈10电连接的接线部132。图1的插入式电子元件盒1的每支接脚13,由于是突出该盒体12底部后直接插设在该电路板11上,理论上可以设置较多数量的接脚13。但因为该电路板11需要设置相对应的插孔111,且相邻的插孔111之间需要预留间隙,所以现有插入式电子元件盒1实际能够设置的接脚13数量有限,在微电子产业是目前主流趋势的情况下,其运用范围受到限制。参阅图2,是一种表面接着式的现有电子元件盒2,一般称为表面接着件(surface-mountdevices,简称SMD),其是以表面接着技术(Surface-mounttechnology,简称SMT)黏结在一片电路板21上。该电子元件盒2也可供数个线圈20安装(图中只示意一个),并包含一个盒体22,以及数支安装在该盒体22上并分别与所述线圈20电连接的接脚23,每支接脚23都具有一个由该盒体22的围绕环面突出并且接着在该电路板21上的片状部231。图2的表面接着式电子元件盒2在组装时,虽然不必在该电路板21上设孔,但由于每支接脚23的片状部231都是突出于该盒体22的底面所涵盖的区域外,在安装后因为所述接脚23突出于该盒体22外部,所以整个电子元件盒2所占体积仍然较大。也就是说,无论是现有的插入式电子元件盒1,或者是现有的表面接着式电子元件盒2,都存在着所占空间较大,以及不适合运用在微电子产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在所占空间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接脚的安装数量的电子元件盒。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盒可安装在一片电路板上,并且和数个线圈电连接,该电子元件盒包含一个用来收纳所述线圈的盒体,以及数支安装在该盒体上并分别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第一接脚,该盒体具有一个朝向该电路板的底面,每支第一接脚都具有一个突出该底面并接着在该电路板上的第一接着面,所述第一接脚的第一接着面都位于该底面所涵盖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元件盒,每支第一接脚都具有一个具有该第一接着面的第一突杆部,该第一突杆部还具有一个由该第一接着面往上收缩的第一锥环面,以及一个由该第一锥环面往上延伸的第一杆环面,该第一接着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一杆环面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元件盒,该盒体还具有一个垂直于该底面的围绕环面,而该电子元件盒还包含数支安装在该盒体上并由所述围绕环面突出的第二接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元件盒,每支第二接脚都具有一个由该围绕环面突出并结合在该电路板上的第二突杆部,该第二突杆部具有一个接着在该电路板上的第二接着面,所述第二接脚的第二接着面都位在该底面所涵盖区域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元件盒,每支第二接脚的第二突杆部还具有一个由该第二接着面往上收缩的第二锥环面,以及一个由该第二锥环面往上延伸的第二杆环面,该第二接着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杆环面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元件盒,该盒体还包括一个用来容纳所述线圈的容置空间,每支第二接脚还具有一个与该第二突杆部间隔并伸入该容置空间内的第二接线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第二突杆部及该第二接线部之间的第二固定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元件盒,每支第二接脚还具有一个与该第二突杆部间隔并突出于该底面的第二接线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第二突杆部及该第二接线部之间的第二固定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元件盒,每支第一接脚还具有一个与该第一突杆部间隔并伸入该容置空间内的第一接线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第一突杆部及该第一接线部之间的第一固定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元件盒,每支第一接脚还具有一个与该第一突杆部间隔并突出于该底面的第一接线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第一突杆部及该第一接线部之间的第一固定部。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在于:由于每支第一接脚所设置的第一接着面都不突出该盒体的底面所涵盖区域外,除了可以不用在该电路板上设置插孔,以缩小所述第一接脚之间的距离外,也可以在所占空间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所述第一接脚的安装数量。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种现有插入式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组合剖视示意图;图2是一种现有表面接着式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组合剖视示意图,说明该电子元件盒与两个线圈及一片电路板的相对关系;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同时说明该电子元件盒与该电路板的相对关系;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同时说明该电子元件盒与该电路板的相对关系;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同时说明该电子元件盒与该电路板的相对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可供数个线圈30(图中只示意两个)安装,并且电连接的接着在一片电路板31的一个表面311上。该电子元件盒包含一个盒体4,以及数个间隔的安装在该盒体4上的第一接脚5。该盒体4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制,在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矩形体,该盒体4具有一个基壁部41、一个与该基壁部41上下套合的盖板部42,以及一个由该基壁部41及该盖板部42共同界定而成的容置空间43,该容置空间43可收纳所述线圈30,而该基壁部41具有一个平行并朝向该电路板31的底面411、两个位于该容置空间43内且左右间隔的第一内面412,以及一个朝向该容置空间43且位于所述第一内面412之间的第二内面413,所述第一内面412及该第二内面413都与该底面411平行。所述第一接脚5是数个一组直线间隔排列的安装在该盒体4的该基壁部41上,并且直向穿过该底面411与其中一个第一内面412,在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接脚5为左右间隔的四排,相邻的第一接脚5并以前后错开设置为佳,但是在实施时不以此为限。每支第一接脚5都具有一段介于该底面411与其中一个第一内面412之间的第一固定部51、一个突出于该第一内面412并与相对应的线圈30电连接的第一接线部52,以及一个突出于该底面411的第一突杆部53,该第一接线部52及该第一突杆部53位于该第一固定部51的相反侧。而该第一突杆部53具有一个平行于该电路板31并可和该电路板31接着的第一接着面531、一个由该第一接着面531往上并往中央收缩的第一锥环面532,以及一个由该第一锥环面532往上突伸且截面积相同的第一杆环面533。该电子元件盒在制造时,所述第一接脚5是在该盒体4的该基壁部41一体成型时结合在该基壁部41内,而所述线圈30容装在该盒体4的该容置空间43内,并分别与每支第一接脚5的第一接线部52系结。当该电子元件盒要组装在该电路板31上时,只要在所述第一接脚5的第一接着面531或者该电路板31的表面311对应位置上涂布接着剂,然后将所述第一接脚5的第一接着面531压靠在该电路板31的表面311上,就可以完成组合。由于本实施例每支第一接脚5的第一接着面531都是直接安装在该电路板31的表面311上,因此,不需要在该电路板31上设置彼此间隔的插孔,所以在相同面积下,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接脚5可以不用受到该电路板31上插孔距离的限制,而可更紧密的排列,以提高所述第一接脚5的安装数量。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接脚5都位于该盒体4的底面411所涵盖的区域内,因此,在安装后整个电子元件盒所占的空间,不会因为所述第一接脚5数量增加而扩大,所以本实施例该电子元件盒无论与现有插入式电子元件盒比较,或者与现有表面接着式电子元件盒比较,都确实具有在所占空间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所述第一接脚5的安装数量的功效。附带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每支第一接脚5的第一接着面531的底面积都大于该第一杆环面533的截面积,前述结构也可以提高所述第一接脚5与该电路板31之间的接着面积及接着稳固性。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第二实施例除了包含该盒体4及所述第一接脚5之外,还包含数支第二接脚6,该盒体4也是包括该容置空间43及该基壁部41,且该基壁部41还具有一个垂直于该底面411的围绕环面414,每支第一接脚5的第一固定部51都是U形,其第一接线部52及第一突杆部53都往下突出该底面411。该第二实施例的每支第二接脚6都具有一个由该围绕环面414突出的第二突杆部61、一个由该底面411突出的第二接线部62,以及一个横向连接该第二突杆部61及该第二接线部62的第二固定部63,该第二突杆部61具有一个平行于该盒体4的底面411并电连接在该电路板31上的第二接着面611。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构造与该第二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是:每支第二接脚6的第二突杆部61还都具有一个由该第二接着面611往上收缩的第二锥环面612,以及一个L形且外径一致的第二杆环面613,所述第二接脚6的第二接着面611与所述第一接脚5的第一接着面531等高平齐,每支第二接脚6的第二接着面611的面积都大于该第二杆环面613的截面积。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盒的一个第四实施例的构造与该第三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是:每支第二接脚6的第二接线部62都伸入该盒体4的该容置空间43内,并与相对应的线圈30电连接。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每支第一接脚5的第一接着面531都位于该盒体4的底面411所涵盖的区域内,因此,在安装后整个电子元件盒所占的空间,不会因为所述第一接脚5数量增加而扩大,而本实用新型第二、三、四实施例增设所述第二接脚6,并且让所述第二接脚6的第二接着面611突出于该盒体4的底面411所涵盖区域的外部,上述结构与现有表面接着式电子元件盒比较,确实可以在所占空间相同的情况下,增设所述第一接脚5,并因此达到增加接脚数量的功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