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服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692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服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服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服饰。



背景技术:

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应对户外极寒特种作业,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穿着加热功能的制服,现有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制服加热元件通过给金属丝通电,利用金属丝自身的电阻而发热。

但金属电热丝在通电时,容易烧毁而影响加热元件及服装的安全使用,同时金属丝易被氧化、腐蚀,从而影响加热元件及服装的使用寿命。

且人体皮肤在加热元件对应位置出汗加速,容易产生闷热感,且一旦加热元件停止加热,汗汽遇冷沉积在服饰纤维间隙中,严重影响服饰的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服饰,包括服饰本体、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设置于服饰本体的内里;加热元件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供电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工作状态的控制开关,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通过控制开关与供电装置电连接;

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包覆设置在网格网孔面料中,网格网孔面料包括通过压合连接的疏水纤维底层和亲水纤维表层,网格网孔面料具有均匀分布有凹槽的凹凸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呈Z字形迂回分布。

进一步地,加热元件的加热温度为40-50℃。

进一步地,凹槽为圆形或多边形,且呈错位排列或经纬向整齐排列。

进一步地,凹槽为正六边形槽,网格网孔面料的第一面为正六边形槽呈蜂窝状排列;第二面为凸起状排列。

进一步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通孔的形状包括圆形、矩形和多边形。

进一步地,凹槽的直径为0.5-1cm。

进一步地,通孔的直径为2.5-3.5mm。

进一步地,通孔的间距为2.5-3.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服饰,通过在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两端加电压,使远红外线加热丝发热以及发射红外线,避免了金属电热丝的使用,且通过将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包覆在网格网孔织物夹层中,加速了汗液的对流空间,避免了加热局部区域的闷热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元件和网格网孔面料的配合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元件和网格网孔面料的配合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网格网孔面料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1,供电装置2,控制开关3,网格网孔面料4,亲水表层41,疏水底层42,凹槽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照数据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应理解,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服饰,包括服饰本体(图中未示出)、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设置于服饰本体的内里;加热元件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供电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工作状态的控制开关,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通过控制开关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其中供电装置可以是充电宝,供电装置通过在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两端加电压,使远红外线加热丝发热以及发射红外线,容易理解的,还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供电装置给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加持电压,以便于加热元件的工作。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充电宝设置有USB接口,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与充电宝的连接端设置有与USB接口相匹配的USB接头,通过USB接头与USB接口方便于与充电宝连接,便于充电宝的拆卸充电及更换。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呈Z字形迂回分布,通过Z字形迂回分布的远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增加了加热元件的加热面积以及红外线的辐射面积。

为了便于调节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优选地,上述控制开关设置有保温档和保健档,保温档对应的加热温度为40-50℃,保健档对应的加热温度为50-55℃。通过调节控制开关的档位,便于调节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以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如图2和3所示,红外碳纤维加热丝包覆设置在网格网孔面料中,网格网孔面料包括通过压合连接的疏水纤维底层和亲水纤维表层,网格网孔面料具有均匀分布有凹槽的凹凸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图中未示出)。在加热过程中,人体的汗汽能够通过这些通孔加速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从而减少加热部位闷热感。其中亲水纤维表层可以直接和皮肤接触,具有优良的亲肤性能。疏水纤维底层使得汗气在凹槽内流动时不容易被吸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为正六边形槽,网格网孔面料的第一面为正六边形槽呈蜂窝状排列;第二面为凸起状排列。优选的,其中凹槽的直径为0.5-1cm。其中凹槽的直径指凹槽边缘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侧壁也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的形状包括圆形、矩形和多边形。优选的,该通孔的直径为2.5-3.5cm。通孔的间距为2.5-3.5cm,且通孔均匀分布。其中通孔的直径指通孔边缘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