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640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的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充电桩的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依电力为动力源,依靠电动机取代燃油发动机的新能源洗车,不仅能够实现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并且可以大量节省日益枯竭的石油能源。随着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热点与必然趋势。而要使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运行发展起来,还需要大力开发建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产企业很多,很多产品在使用安全性,稳定性方面不够完善。主要集中体现在当充电桩置于户外高温环境下,是否还能可靠充电运行且不出现故障。那么对散热要求,风道设计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市面上对风道设计还不够完善,要么是任由发热部件发出的热量在桩内部自行扩散,要么没有很好的将进风口、发热部件、风道结构与出风口形成一个可靠循环系统。因为户外高温加上发热部件所发出的热量必须要排除桩外,否则会加速设备及内部电子电气元器件的老化,严重时会引起火灾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充电桩的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依附充电桩柜体本身,在其内部形成风道,将热量快速排出桩体,保证充电桩正常的运行温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桩的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包括柜体及设置在柜体中的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由多个充电单元上下堆叠组成,所述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还包括柜体的自然散热模块、充电模块的独立散热模块及控制柜体上风扇的主动散热模块;

所述自然散热模块为:柜体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柜体转动连接的左柜门和右柜门,所述左柜门的下端设有通风槽,所述右柜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通风槽,所述右柜门的上端通风槽与充电模块位置对应,自然风从柜体侧面下端进入,沿着柜体内部通风道经过充电模块再由右柜门的上端通风槽流出;

所述独立散热模块为:充电模块由多个充电单元上下堆叠组成,所述充电单元设置在一长方体外壳内,所述长方体外壳靠近右柜门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长方体外壳靠近左柜门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两个负压风扇,所述负压风扇将长方体外壳外部空气吸进长方体外壳中,经过充电单元后将充电单元的热量由出风口带出;

所述主动散热模块为:左柜门上端设有多个风扇,所述风扇位置与充电模块相对应,所述充电模块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及逻辑控制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充电模块的温度,逻辑控制模块控制风扇的启停与转速,所述风扇将柜体外部空气吸入柜体内,流经充电模块后由右柜门上端通风槽流出;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

所述通风槽为若干数量均匀分布在柜体侧面的长方形开口,所述通风槽凸出于柜体表面,所述通风槽开口向下;

所述充电单元安装在柜体内的充电模块安装架上,所述充电单元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种充电桩的复合风道散热系统,通过自然散热、独立散热模块以及主动散热模块的复合式风道散热,实现多重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降低了能耗,保证了充电柜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安全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充电单元长方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散热示意图。

图中:1、柜体,11、左柜门,12、右柜门,13、通风槽,2、充电模块,21、充电单元,22、进风口,23、出风口,24、负压风扇,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优点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贡献,可以理解的,下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不应该解释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桩的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包括柜体1及设置在柜体1中的充电模块2,所述充电模块2由多个充电单元21上下堆叠组成,所述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还包括柜体1的自然散热模块、充电模块2的独立散热模块及控制柜体1上风扇3的主动散热模块;

所述自然散热模块为:柜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柜体1转动连接的左柜门11和右柜门12,所述左柜门11的下端设有通风槽13,所述右柜门1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通风槽13,所述右柜门12的上端通风槽13与充电模块2位置对应,自然风从柜体1侧面下端进入,沿着柜体1内部通风道经过充电模块2再由右柜门12的上端通风槽13流出;

所述独立散热模块为:充电模块2由多个充电单元21上下堆叠组成,所述充电单元21设置在一长方体外壳内,所述长方体外壳靠近右柜门12一端设有进风口22,所述长方体外壳靠近左柜门11一端设有出风口23,所述进风口22处设有两个负压风扇23,所述负压风扇23将长方体外壳外部空气吸进长方体外壳中,经过充电单元21后将充电单元21的热量由出风口23带出;

所述主动散热模块为:左柜门11上端设有两个风扇3,所述风扇3位置与充电模块2相对应,所述充电模块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及逻辑控制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充电模块2的温度,逻辑控制模块控制风扇3的启停与转速,所述风扇3将柜体1外部空气吸入柜体1内,流经充电模块2后由右柜门12上端通风槽13流出;

所述通风槽13为若干数量均匀分布在柜体1侧面的长方形开口,所述通风槽13凸出于柜体1表面,所述通风槽13开口向下;

所述充电单元21安装在柜体1内的充电模块安装架上,所述充电单元2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充电桩的复合式风道散热系统,包括柜体及设置在柜体中的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由多个充电单元上下堆叠组成,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柜体的自然散热模块、独立散热模块及主动散热模块;所述柜体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柜体转动连接的左柜门和右柜门,所述左柜门的下端设有通风槽,所述右柜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通风槽,所述充电单元设置在一长方体外壳内,所述长方体外壳靠近右柜门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两个负压风扇,所述左柜门上端设有多个风扇,所述风扇位置与充电模块相对应,本发明通过自然散热、独立散热模块以及主动散热模块的复合式风道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提高了安全性、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良;田占军;李伟元;刘伟强;李杰;张克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友邦电气(平湖)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9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