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涡流发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3862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涡流发热设备。



背景技术:

已有的用电磁涡流发热方式多为平面和螺旋管式集中线圈的交变磁场能对磁性金属作用产生电涡流发热后通过热传导的方法利用能量。因为圈圈数越多、绕制的线圈越密集、线越长,电感越大,故长度受限,这样就存在着发热集中传导热效果不好的问题和发热线圈长度短不能大面积散热两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磁涡流发热设备,它感抗小,发热体面积比传统式的电阻丝、碳纤维发热的发热体大60倍以上,传热效率高,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涡流发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若干个骨架、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导管和导线,所述骨架固接于箱体中并由下到上依次排列,每个骨架上对称固接有两根导管,所述导线呈连续的s形依次穿过均位于右侧的各导管后再呈连续的s形依次穿过均位于左侧的各导管,所述骨架由可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导线外层包裹有绝缘层,所述导线与导管之间形成电容。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箱体由可导电材料制成,所述骨架接地。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导线呈连续的s形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均位于右侧的各导管后再呈连续的s形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均位于左侧的各导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导管相互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箱体中设置有抽风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感抗小,发热体面积比传统式的电阻丝、碳纤维发热的发热体大60倍以上。

2.传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右侧导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磁涡流发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若干个骨架2、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导管3和导线4,所述骨架2固接于箱体1中并由下到上依次排列,每个骨架上对称固接有两根导管3,所述导线4呈连续的s形依次穿过均位于右侧的各导管3后再呈连续的s形依次穿过均位于左侧的各导管3,所述骨架2由可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导线4外层包裹有绝缘层,所述导线4与导管3之间形成电容。此种布线方式左侧导线4的所产生的磁通与右侧导线4的所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这时几乎为零的漏电感使线圈不储磁能,故此种布线方式相较传统的方式,电感量可减少一半。骨架的导热率,经实验其在磁场的作用下导热率更高,且磁场强度越大,导热率越高。可见顾广庆,张博,竺江峰磁场对铁质类金属热导率影响的初步分析[j]大学物理实验,2013.02.

优选的,所述箱体1由可导电材料制成,所述骨架2接地,箱体1将各骨架2进行短接使它们的电位相同,导线4中通入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使得骨架2上产生涡电流,涡电流在骨架2内流动释放出大量的焦耳热,骨架2宜设置为具有翅片20的结构以增加散热面积。

优选的,所述导线4的电感的感性电抗与导线4和导管3之间所形成电容的容性电抗以满足互相抵消为宜,即满足谐振条件。以利于便好地发热。

优选的,所述导线4呈连续的s形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均位于右侧的各导管3后再呈连续的s形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均位于左侧的各导管3。

优选的,所述导管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箱体1中设置有抽风装置,便于将骨架上产生的热量发散出去。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涡流发热设备。其包括:箱体、若干个骨架、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导管和导线,所述骨架固接于箱体中并由下到上依次排列,每个骨架上对称固接有两根导管,所述导线呈连续的S形依次穿过均位于右侧的各导管后再呈连续的S形依次穿过均位于左侧的各导管,所述骨架由可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导线外层包裹有绝缘层,所述导线与导管之间形成电容。它发热体面积比传统式的大60倍以上,传热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姜孟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姜孟泽
技术研发日:2017.10.18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