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功率多传伺服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599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功率多传伺服控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功率多传伺服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功率多传伺服系统多采用将单元集中安装到插框上,再通过插框壁挂安装的方式进行安装。具体的,将共直流母线以及主控部分放到插框背板上,功能模块通过快插连接器和背板互联。但上述传统的安装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插框形式比较传统造型和功率密度做不到兼得,要不造型美观但功率密度低,要不功率密度高但是造型不好,例如,由于功能模块尺寸小,散热采用风扇外置的强迫散热或者无风扇的自然散热方式,但有风扇时结构不美观,无风扇时功率密度小,结构尺寸大。

2、整机结构强度和成本做不到兼得,要不整体强度高但成本也高,要不成本低但整体强度也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传伺服控制器,既可以保证造型美观,同时又能兼顾强度,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多传伺服控制器,其通过新型的L型插框结构来实现隐藏风扇的功能,避免造型缺陷,在提高功率密度的同时减小体积,同时降低成本,保证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多传伺服控制器,其包括插框以及与所述插框可拆卸连接的功能单元;所述插框包括横向部以及纵向部,其中:所述横向部具有第一自由端和与所述第一自由端相对的第一连接端,且所述第一自由端具有朝向所述功能单元的第一安装面,所述横向部集成有散热组件;所述纵向部具有第二自由端和与所述第二自由端相对的第二连接端,且所述第二自由端具有朝向所述功能单元的第二安装面;

所述横向部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纵向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功能单元的顶部的后侧具有容纳所述横向部的安装缺口部以及朝向所述横向部的第三安装面;在所述功能单元装配到插框时所述插框的横向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安装缺口部,且所述第三安装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抵接,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三安装面的可拆卸连接实现所述插框与功能单元的分离和连接。

优选的,所述功能单元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纵向部的第四安装面,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与第四安装面的可拆卸连接来实现所述插框与功能单元的分离和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向部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纵向部的第二连接端垂直连接,使得所述插框整体呈L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框上部安装孔/插框上部固定柱;所述第三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插框上部安装孔/插框上部固定柱配合的单元上部固定柱/单元上部安装孔;所述插框上部安装孔与单元上部固定柱之间或插框上部固定柱与单元上部安装孔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四安装面凸出的插框安装孔/插框固定柱;所述第四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凸出的、且与所述插框安装孔/插框固定柱配合的单元固定柱/单元安装孔;所述插框安装孔与单元固定柱之间或插框固定柱与单元安装孔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面底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顶部凹陷的第一导向槽/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顶部凸出的第二导向柱;所述安装缺口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柱配合、且位置对应的远离所述功能单元底部凸出的第一导向柱/朝向所述功能单元底部凹陷的第二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朝向所述第四安装面凸出的第一导向件/第二容纳部;所述第四安装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第二容纳部配合的、且位置对应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凸出的第一容纳部/第二导向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还包括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面左右两端、且朝向所述第四安装面凸出的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以及第二安装面组成用于容纳部分所述功能单元的容纳空间。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

1、散热组件,如风扇隐藏在插框顶部,并与插框顶部齐平,避免造型缺陷,同时还满足风冷散热。

2、功能单元和插框的安装面高低不同,其不在一个平面上,为功能单元提供良好的结构刚度。

3、通过采用L型插框结构,不仅实现以上功能。而且在插框上设计导向结构和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产品而言,其结构大为简化,在同等功率情况下,插框的体积和成本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小功率多传伺服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插框以及功能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插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散热组件安装位以及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供了一种新的小功率多传伺服控制器,其通过新型的L型插框结构来实现隐藏风扇的功能,避免造型缺陷,在提高功率密度的同时减小体积,同时降低成本,保证结构强度。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小功率多传伺服控制器包括插框100以及与所述插框可拆卸连接的功能单元200,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常规的插接、卡接等连接方式。

如图2所示,所述插框100包括:

横向部1,其具有第一自由端3和与所述第一自由端3相对的第一连接端4,且所述第一自由端3具有朝向所述功能单元200的第一安装面5;该横向部1集成有散热组件;

以及纵向部2,其具有第二自由端6和与所述第二自由端6相对的第二连接端7,且所述第二自由端6具有朝向所述功能单元200的第二安装面8;

所述横向部1的第一连接端4与所述纵向部2的第二连接端连接7;

所述功能单元200包括:

单元顶部9,所述单元顶部9的后侧具有容纳所述横向部1的安装缺口部11,且所述安装缺口部11具有朝向所述横向部1的第三安装面12;

以及单元底部10,所述单元底部10具有朝向所述纵向部2的第四安装面13;

在功能单元200装配到插框100时所述插框100的横向部1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该功能单元200的单元顶部9的安装缺口部11,且所述第三安装面12与第一安装面5抵接,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面5与第三安装面12的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面8与第四安装面13的可拆卸连接来实现所述插框100与功能单元200的分离和连接。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部1的第一连接端4与所述纵向部2的第二连接端7垂直连接,使得所述插框100整体呈L型。

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插框100与功能单元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合图2-3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安装面5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框上部安装孔14,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面12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插框上部安装孔14配合的单元上部固定柱15;相反的,也可在所述第一安装面5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框上部固定柱(未示出),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面12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插框上部固定柱配合的单元上部安装孔(未示出),通过所述插框上部安装孔14与单元上部固定柱15之间或插框上部固定柱与单元上部安装孔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插接、螺钉/螺栓连接等活动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为保证结构强度,结合图2-3可以看出,所述第二安装面8上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四安装面13凸出的插框安装孔16,对应的,所述第四安装面13上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8凸出的、且与所述插框安装孔配合的单元固定柱17;相反的,也可在所述第二安装面8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框固定柱(未示出),对应的,所述第四安装面1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插框固定柱配合的单元安装孔(未示出),所述插框安装孔16与单元固定柱17之间或插框固定柱与单元安装孔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插接、螺钉/螺栓连接等活动连接方式,进而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8与第四安装面13的可拆卸连接来实现所述插框100与功能单元200的分离和连接。

上述装配方式中,通过所述可拆卸连接来方便的实现所述插框100与功能单元200的分离和安装,且所述插框100的第一安装面5与第二安装面8不在一个平面上,所述功能单元200的第三安装面12与第四安装面13也不在一个平面上,由此使得所述功能单元200的安装悬臂减小很多,提高了结构强度,且所述插框100和功能单元200组装后造型美观。

为进一步便于对上述插框100与功能单元200进行安装时能迅速找准连接部位,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的插框100与功能单元200还设有导向结构。具体的,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面5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5顶部凹陷的第一导向槽18,对应的,所述安装缺口部11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8配合、且位置对应的远离所述功能单元底部10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柱19;相反的,所述第一安装面5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5顶部凸出的第二导向柱(未示出),对应的,所述安装缺口部11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配合、且位置对应的朝向所述功能单元底部10凹陷的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槽(未示出)。在安装时,只要对准所述第一导向槽18与第一导向柱19或者第二导向柱与第二导向槽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导向槽18容纳第一导向柱19或者第二导向柱被第二导向槽容纳,通过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以及引导作用来确保安装位置的准确,以及提高安装的速度。

类似的,所述第二安装面8设有朝向所述第四安装面13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件20,所述第四安装面13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件20配合的、且位置对应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8凸出的第一容纳部21;相反的,所述第二安装面8设有朝向所述第四安装面13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未示出),所述第四安装面13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部配合的、且位置对应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8凸出的第二导向件(未示出)。同样,在安装时,只要对准所述第一导向件20与第一容纳部21或者第二导向件与第二容纳部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导向件20以及第二导向件分别被所述第一容纳部21以及第二容纳部容纳,通过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以及导向作用来确保安装位置的准确,以及提高安装的速度。

此外,为使得所述功能单元200的位置不发生偏移,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安装面8上还包括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面8左右两端、且朝向所述第四安装面13凸出的第一限位板22以及第二限位板23;所述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3以及第二安装面8组成用于容纳部分所述功能单元200的容纳空间25,所述功能单元200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25中后,因为所述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3的限位作用,可使得所述功能单元200的位置固定,不会发生左右的偏移。

同时,如图4所示,所述横向部1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散热组件27的散热组件安装位26,且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位26内的散热组件27的上表面不超过所述横向部1上端面所在的平面。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27包括风扇。通过该散热组件安装位26的设置,所述插框100顶部的散热组件27,如风扇等可以被隐藏,保证插框100顶部平整,避免了造型缺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

1、散热组件,如风扇隐藏在插框顶部,并与插框顶部齐平,避免造型缺陷,同时还满足风冷散热。

2、功能单元和插框的安装面高低不同,其不在一个平面上,为功能单元提供良好的结构刚度。

3、通过采用L型插框结构,不仅实现以上功能。而且在插框上设计导向结构和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产品而言,其结构大为简化,在同等功率情况下,插框的体积和成本优势明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