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1758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组件。



背景技术:

石墨烯具有良好地导电导热特性。将其作为发热单元,通电后具有很高的热电转换效率(99.7%)。由于其非常轻薄,本身是导体,所以制备的石墨烯发热膜是转置在2层PET膜之间。PET膜具有防潮、不透水、不透气、可热封等性能,对商品起到良好保护作用。与普通塑料膜比较,它有不带静电、防尘、扭结性好等优点。而现有技术中,电热装置普遍存在导热效率低、不防水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组件,有效提高发热膜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有效提高发热膜的热传导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包括石墨烯发热膜、上层隔离膜、下层隔离膜、导热层、下层散热铝板、散热层、温度传感器,所述的上层隔离膜位于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的上方,所述的温度传感器通过线路与所述的上层隔离膜相连,所述的散热层位于所述的上层隔离膜的上方,所述的下层隔离膜位于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的下方,所述的导热层位于所述的下层隔离膜的下方,所述的下层散热铝板位于所述的导热层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的散热层包括盖体铝板、主体铝板,所述的主体铝板位于所述的上层隔离膜的上方,所述的盖体铝板位于所述的主体铝板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的主体铝板的上表面与盖体铝板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一位置相对应的沟槽,所述的位于主体铝板上的沟槽与位于盖体铝板上的沟槽构成循环水道。

进一步,所述的循环水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水嘴;所述的水嘴固定于所述的主体铝板与盖体铝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盖体铝板与主体铝板进行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散热层为上层散热铝板,所述的上层散热铝板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的长通孔,所述的长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一铜管;所述的长通孔与对应的铜管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散热层为高温远红外吸收节能涂料层。

进一步,所述的上层隔离膜的材质为PET材质;所述的下层隔离膜的材质为PET材质。

进一步,所述的导热层的材质为导热硅脂。

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上层隔离膜、下层隔离膜、导热层、下层散热铝板、散热层之间均采用导热硅胶相连。

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上通过沉积蚀刻工艺做出电极引出便于连接外部电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有效提高发石墨烯热膜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有效提高发热膜的热传导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可根据空间设计布置散热层与其他部件的结合,实现美观和供热有机结合。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循环水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盖体铝板与主体铝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层散热铝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石墨烯发热膜;2-上层隔离膜;3-下层隔离膜;4-导热层;5-下层散热铝板;6-散热层;7-温度传感器;8-盖体铝板;9-主体铝板;10-循环水道;11-水嘴;12-上层散热铝板;13-长通孔;14-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包括石墨烯发热膜1、上层隔离膜2、下层隔离膜3、导热层4、下层散热铝板5、散热层6、温度传感器7,所述的上层隔离膜2位于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1的上方,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通过线路与所述的上层隔离膜2相连,所述的散热层6位于所述的上层隔离膜2的上方,所述的下层隔离膜3位于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1的下方,所述的导热层4位于所述的下层隔离膜3的下方,所述的下层散热铝板5位于所述的导热层4的下方。

所述的散热层6包括盖体铝板8、主体铝板9,所述的主体铝板9位于所述的上层隔离膜2的上方,所述的盖体铝板8位于所述的主体铝板9的上方。所述的主体铝板9的上表面与盖体铝板8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一位置相对应的沟槽,所述的位于主体铝板9上的沟槽与位于盖体铝板8上的沟槽构成循环水道10。所述的循环水道10的两端均设置有一水嘴11;所述的水嘴11固定于所述的主体铝板9与盖体铝板8之间。所述的盖体铝板8与主体铝板9进行焊接连接。

所述的散热层6为上层散热铝板12,所述的上层散热铝板1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的长通孔13,所述的长通孔13的内部均设置有一铜管14;所述的长通孔13与对应的铜管14为过盈配合。

所述的散热层6为高温远红外吸收节能涂料层。

所述的上层隔离膜2的材质为PET材质;所述的下层隔离膜3的材质为PET材质。所述的导热层4的材质为导热硅脂。

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1、上层隔离膜2、下层隔离膜3、导热层4、下层散热铝板5、散热层6之间均采用导热硅胶相连。

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1上通过沉积蚀刻工艺做出电极引出便于连接外部电路,上层隔离膜2通过导热硅胶与下层散热铝板5均匀结合,散热层6和上层隔离膜2之间不能存在空气,另一面下层隔离膜3粘接温度传感器7,给石墨烯发热1通电,其热量一面通过下层散热铝板5热传导出去,一面通过上层隔离膜2传导出去。

温度传感器7采集上层隔离膜2的温度,当膜温高达到一定值时,切断电源,当膜温低达到一定值时,启动电源(保护上层隔离膜2的同时间接保护石墨烯发热膜)。

由于上层隔离膜2热传导效率低,温度很快升高,通过导热层4和导热硅胶粘合下层散热铝板5制成的热循环管路,有效快速的将上层隔离膜2的温度传导出去,避免膜温快速升高导致的电路通断。

实施例1

石墨烯发热膜1尺寸根据功率要求定制,尺寸为140×40mm,厚度1nm的石墨烯发热膜1电阻100欧姆;上层隔离膜2与下层隔离膜采用PET材质,厚度100um;导热层4的材质为导热硅脂,导热层4采用导热硅脂,导热硅脂为CPU专用导热硅脂,耐温200℃,至少160℃温度下胶体稳定;导热硅胶耐温200℃,快速粘接稳定;下层散热铝板5厚底2mm左右,厚度均匀平整。

所述的散热层6包括盖体铝板8、主体铝板9,所述的主体铝板9位于所述的上层隔离膜2的上方,所述的盖体铝板8位于所述的主体铝板9的上方。所述的主体铝板9的上表面与盖体铝板8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一位置相对应的沟槽,所述的位于主体铝板9上的沟槽与位于盖体铝板8上的沟槽构成循环水道10。所述的循环水道10的两端均设置有一水嘴11;所述的水嘴11固定于所述的主体铝板9与盖体铝板8之间。所述的盖体铝板8与主体铝板9进行焊接连接。

实施例2

石墨烯发热膜1尺寸根据功率要求定制,尺寸为140×40mm,厚度1nm的石墨烯发热膜1电阻100欧姆;上层隔离膜2与下层隔离膜采用PET材质,厚度100um;导热层4的材质为导热硅脂,导热层4采用导热硅脂,导热硅脂为CPU专用导热硅脂,耐温200℃,至少160℃温度下胶体稳定;导热硅胶耐温200℃,快速粘接稳定;下层散热铝板5厚底2mm左右,厚度均匀平整。

所述的散热层6为上层散热铝板12,所述的上层散热铝板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的长通孔13,所述的长通孔13的内部均设置有一铜管14;所述的长通孔13与对应的铜管14为过盈配合。

实施例3

石墨烯发热膜1尺寸根据功率要求定制,尺寸为140×40mm,厚度1nm的石墨烯发热膜1电阻100欧姆;上层隔离膜2与下层隔离膜采用PET材质,厚度100um;导热层4的材质为导热硅脂,导热层4采用导热硅脂,导热硅脂为CPU专用导热硅脂,耐温200℃,至少160℃温度下胶体稳定;导热硅胶耐温200℃,快速粘接稳定;下层散热铝板5厚底2mm左右,厚度均匀平整。

所述的散热层6为高温远红外吸收节能涂料层。高温远红外吸收节能涂料由氧化物、碳化硅、纳米碳管、烧结剂和悬浮剂和志盛威华特制的高温溶液等精加工而成,耐温高,硬度达到7H。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