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931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的发展,人们对显示器的广视角和窄边框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的显示器或液晶电视均具有一定宽度的外边框,覆盖显示模组的周围表面,因此在外观上会感觉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积缩小的视觉效果。为了在相同显示器尺寸下提高显示面积的需求,显示器的窄边框设计成为了发展趋势,并朝向超窄边框显示器发展。

但是,现有的超窄边框显示器中,薄形化外边框的结构采用塑料材料,而使得外边框的结构不够稳定,另一方面,超窄边框显示器的支座,在放置的过程中,由于显示器主体倾斜设置的需要,使得支座需要强有力的支撑能力,而现有的支座,在这方面并不理想。

故,需要提供一种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以解决现有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其包括:

壳体,包括后盖和由钢材料制成的外边框,所述后盖和外边框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

显示模组,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外边框覆盖并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四个侧面;以及

支座,为钢架构结构,所述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后盖;

所述支座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后盖的支撑柱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用于放置在外置平台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呈椭圆环状结构,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短轴方向上,且所述支撑柱朝向所述显示模组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支撑柱包括连接于所述后盖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固定部的受力部,所述受力部为向所述显示模组方向凸曲的凸弧结构,且所述固定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受力部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部为块状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首尾的连线和所述底座所在平面的夹角为60-8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首尾的连线和所述底座所在平面的夹角为75°。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中,以长轴轴线为分界线,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柱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后下方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前下方的一端为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端的环宽大于所述第二端的环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的内环面为向内上方向设置的第一斜面,所述底座的外环面为向外上方向设置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连作为所述底座的顶面;

所述固定部的主要受力点作用于所述第一斜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后盖包括连接于所述外边框的后盖主体和凸出于所述后盖主体的凸槽体,所述凸槽体内设置有主控电路板,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凸槽体的外侧后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槽体的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VGA接口、HDM I接口和DVI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的中框。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超窄边框显示器,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置通过钢制的外边框和钢架构结构的支座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支撑柱的倾斜设置和固定部受力点设置在第一斜面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优选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优选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优选实施例的支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包括壳体10、显示模组20和支座30。

壳体10包括后盖11和由钢材料制成的外边框12,后盖11和外边框12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显示模组20固定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外边框12覆盖并连接于显示面板的四个侧面;支座30为钢架构结构,支座30固定连接于后盖11;

支座30包括固定连接于后盖11的支撑柱31和固定连接于支撑柱31的用于放置在外置平台上的底座32,底座32呈椭圆环状结构,支撑柱31固定连接于底座32的短轴方向上,且支撑柱31朝向显示模组20方向倾斜设置;

支撑柱31包括连接于后盖11的连接部311、固定连接于底座32的固定部313和连接于连接部311和固定部313的受力部312,受力部312为向显示模组20方向凸曲的凸弧结构,且固定部313的宽度大于受力部312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钢制的外边框12的设置,使得外边框12对显示模组20的固定更为稳定;另外钢架构的支座30,提高了支座30本身的支撑性能和稳定性能。

进一步的,支撑柱31采用倾斜的方式连接于后盖11,使得支撑柱31具有更好的支撑性能,以提高了支座30对显示模组20和壳体10的支撑作用;受力部312的凸弧结构设置,采用优化的力学支撑结构,以提高支撑柱31的支撑稳定性;将固定部313固定于底座32的短轴点上,以使得底座32能具有更广的支撑面积的同时,节省了支撑柱31的长度,从而提高了支撑柱31的支撑性能;而固定部313的宽度大于受力部312的宽度的设置,提高了支撑柱31和底座32的连接面积,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11为块状结构,连接部311的宽度大于固定部313的宽度。连接部311的块状结构,以增大连接部311和后盖11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支撑柱31首尾的连线和底座32所在平面的夹角α为60-80°。夹角α为60-80°的设置,确保了支座30具有优化的支撑性能,以稳定的支撑住显示模组20和壳体10,确保本实施例的稳定性。

优选的,支撑柱31首尾的连线和底座32所在平面的夹角α为75°。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2中,以长轴轴线为分界线,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1的位于显示模组后下方的一端为第一端32a,底座位于显示模组前下方的一端为第二端32b;其中第一端32a的环宽大于第二端32b的环宽。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重量大部分集中在后部,因此为了使得底座32具有更为良好的支撑性能,因此将第一端32a的环宽设置为大于第二端32b的环宽。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2的内环面为向内上方向设置的第一斜面321,底座32的外环面为向外上方向设置的第二斜面322,第一斜面321和第二斜面322相连作为底座的顶面;

固定部313的主要受力点作用于第一斜面321上。

将固定部313的主要受力点设置在第一斜面321上,进一步提高了固定部313对支撑柱31的支撑性能,避免了整机遭到外力的碰撞而发生倾倒的情况。

另外,支座30为钢架构的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后盖11包括连接于外边框12的后盖主体111和凸出于后盖主体111的凸槽体112,凸槽体112内设置有主控电路板,支撑柱31固定连接于凸槽体112的外侧后部。

在本实施例中,凸槽体112的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VGA接口、HDM I接口113和DVI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和设置在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的中框。

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是:

首先,将显示模组20放置在由外边框12和后盖11组成的壳体的容纳空间内,使得外边框12覆盖显示面板的四个侧面;其中,背光模组的背板和后盖11固定连接;

然后,将支座30中支撑柱31的连接部311固定连接于在后盖11的吐槽体112的外壁后部;

最后将组装完毕的显示器放置在平台即可。

而在受力方面:显示模组20和壳体10作为一个显示主体,该显示主体倾斜设置,并和支撑柱31固定连接,显示主体和支撑柱31之间设置有夹角。

因此,显示主体的重量作用于支撑柱31,而作用下在受力部312的结构的分解下,使得受力减小,且受力传导至固定部313,固定部313的主要受力点作用于底座32中第一端32a的第一斜面321,从而使得支座30稳定地支撑起该显示主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超窄边框显示器,本实用新型的钢架构超窄边框显示器置通过钢制的外边框和钢架构结构的支座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支撑柱的倾斜设置和固定部受力点设置在第一斜面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