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0158发布日期:2018-09-25 21:16阅读:9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智能控制路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照控制和声音控制的智能路灯。



背景技术:

公共照明路灯作为城市的基本设施,其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并且对于路灯的寿命、控制抗干扰性要求都较高。在市场上,现有的智能路灯一般都设置有复杂的控制电路,但是该类电路一般采用大量集成芯片和多种探测器集成,抗环境干扰能力差,并且容易损坏。

在例如申请号为200620101685X的专利申请中,其采用了栅孔的设计方式,将声音控件、光线感测器件都设置在栅孔腔体内部,并且采用了大量的集成硬件实现检测和控制,这种设置方式一来,使得探测器之间形成了信号的相互干扰,检测误差很大,二来其检测精度有限,且控制电路的寿命一般较短,不易适应长期的恶劣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路灯,所述路灯包括光敏电阻R9(1)、声音控件S(3)、灯杆(2)、灯罩(4),以及控制电路;

所述声音控件S(3)设置于灯杆(2)上,且距离地面的距离在 1m至1.7m范围内;所述光敏电阻R9(1)设置于灯罩上方;

所述控制电路的结构为:由四个二极管构成桥式整流电路,将外接220V的交流电压,桥式整流电路一端接220V交流市电,另一端接路灯,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后输出端串接电阻R1、并接电容C1,将整流后电压进行降压滤波;R3与声音控件S(3)串接,并为声音控件S(3)提供偏置电压,R3与声音控件S(3)的连接中点串接电容 C2后,串接IC1A输入端,IC1A并接R4;IC1A输出端串接IC2A输入端,IC2A输出端依次串接电容C3、电阻R5,R6与光敏电阻R9(1) 并接后,一端与R5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IC3A、IC4A、IC5A、IC6A依次首尾串接,IC3A输入端与R5输出端串接;二极管D5串接在IC4A与IC5A之间,电容C4与电阻R7并接后,一端与D5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8串接在IC5A与 IC6A之间,电容C5一端与IC6A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IC6A输出端串接电阻R2后,与单向可控硅V的G极相连,单向可控硅V的阳极与电阻R1的输入端连接,阴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将220V交流市电整流为200V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路灯电量的延时时长由电阻R7和电容C4控制,所述时长等于C4和R7的乘积。

优选地,所述IC1A、IC2A、IC3A、IC4A、IC5A、IC6A采用CMOS 集成非门电路。

优选地,所述光敏电阻R9(1)的采光面设置于侧面上,这样可以保持采光面的清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充分考虑了在使用时的环境灯光和声音控制的要求,能耗低,且控制灵敏度高,不易损坏,成本低廉,能很好地满足公共路灯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灯控制电路图。

图中:1-光敏电阻R9,2-灯杆,3-声音控件S,4-灯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智能路灯,包括光敏电阻R9(1)、声音控件S(3)、灯杆(2)、灯罩(4),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声音控件S(3)设置于灯杆(2)上,且距离地面的距离在1m至1.7m范围内;所述光敏电阻R9(1)设置于灯罩上方,这样避免了路灯、行车的灯光对光敏电阻检测的干扰;这样,就更能有效地采集人、车产生的声音,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此外,所述光敏电阻R9(1)的采光面设置于侧面上。或者单独将该光敏电阻设置在一密封的透明罩中,一方面避免光敏电阻的污染损坏,另一方面保证对自然光线检测的灵敏度。

结合图2,控制电路由四个二极管D1至D4构成桥式整流电路,将外接220V的交流电压整流成为200V左右的电压,整流电路中的各二极管相同,且顺序无先后之分,该桥式电路为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现有的基础桥式整流电路均能适用,此处不再对其原理进行赘述。桥式整流电路一端接220V交流市电,另一端接路灯,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后输出端串接电阻R1、并接电容C1,将整流后电压进行降压滤波,得到5V直流电压,供多个CMOS门的IC及声音控件S工作使用; R3与S串接,并为S提供偏置电压,R3与S的连接中点串接电容C2 后,串接IC1A输入端,IC1A并接R4,使得IC1A处于放大状态;IC1A 输出端串接IC2A输入端,IC2A输出端依次串接电容C3、电阻R5, R6与光敏电阻R9并接后,一端与R5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这样R5、R6、R9就对IC2A的输出信号进行分压,以触发非门IC3A、 IC4A、IC5A、IC6A工作,IC3A、IC4A、IC5A、IC6A依次首尾串接, IC3A输入端与R5输出端串接;二极管D5串接在IC4A与IC5A之间,从而使得D5对IC4A单向充电,电容C4与电阻R7并接后,一端与 D5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从而电容C4与电阻R7可以控制延时时间的长短;电阻R8串接在IC5A与IC6A之间,电容C5一端与IC6A 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从而R8与C5使得IC6A能够实现较敏捷的翻转;IC6A输出端串接电阻R2后,与单向可控硅V的G极相连,单向可控硅的阳极与电阻R1的输入端连接,阴极接地。IC6A的输出电平直接控制单向可控硅V的导通。

在具体使用时,当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R9的阻值较小,IC3A 输入端电平很低,此时声音控件S所发出的电信号经IC1A、IC2A两级放大后,也不足以将IC3A的输入端激励为高电平,在经过IC3A、 IC4A、IC5A、IC6A的依次处理后,IC6A的输出端依然为低电平,此时单向可控硅V的G极不触发,路灯不会点亮。

在光线渐暗后,光敏电阻R9的阻值变大,IC3A输入端由于对地的电阻值,使得输入端的点位固定在某一低电平的水平上,此时有声音控件S发送过来的声音电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与IC3A输入端的电平值叠加后,使得IC3A输入端转换为高电平,经过IC3A、IC4A、 IC5A、IC6A依次处理有,IC6A的输入端升至高电平,此时单向可控硅V的G极为高电平,单向可控硅V被触发导通,此时路灯被点亮。

此外,IC4A输出的高电平迅速通过D5对C5充电,此后,C4通过R7进行放电,可以将R7的阻值设置为较大的一个阻值,从而使得 C4的放电速度减慢,增长放电时长,这样IC5A的输入端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都保持在高电平,IC6A可以维持单向可控硅V的持续导通,使得路灯能够维持一定时长的亮度,这一时长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C4和R7实现,时长为C4和R7的乘积。当路灯经过一时长熄灭后,处于待触发状态,等待来自S的触发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充分考虑了在使用时的环境灯光和声音控制的要求,能耗低,且控制灵敏度高,不易损坏,成本低廉,能很好地满足公共路灯的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